資源簡介 第1節(jié) 人體的神經調節(jié)(第1課時)教學目標1.描述神經元的結構、功能和分布;2.描述神經系統的組成,說出腦、脊髓的結構和主要功能;3.闡明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4.能夠通過探究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培養(yǎng)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5.學會用科學態(tài)度分析、解釋人體的生理現象;6.認同科學知識有益于身心健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2.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特征;3.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教學難點】神經元的結構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結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與同學們一起玩“逃脫魔掌”游戲。游戲規(guī)則:將左手掌朝下伸向左前方,右手則食指伸出,點在右側人員伸出的左手掌心中,然后主持人站在圈中選擇一個時刻點喊出一二三,此時,所有參加游戲的人需要迅速的用左手抓住左側人員的食指,同時也要迅速的將自己的右手食指縮回,不要被右側的人抓住,被抓住的人出局,然后游戲繼續(xù)進行。這主要是身體的哪些系統參與了這一活動?從而引出人體的神經系統。神經系統是如何調節(jié)我們人體的各項活動的?神經系統有什么特殊的結構,使得它有如此神奇的功能?【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二、講授新課【教師】同學們知道:組成人體的基本結構是細胞。那么人體內,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也是細胞,我們稱之為神經元。課件展示光學顯微鏡下的神經元圖片,這是某同學在顯微鏡下看到的神經元,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能觀察到神經元的什么結構。【學生】觀察圖片,回答。【教師】在普通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神經元的細胞體,可以看到細胞體中的細胞核、細胞質,但難以看清神經元的完整結構,也看不清有些結構的細節(jié)。其實,科學家早已通過先進的儀器和技術揭示了神經元的真面目。為了讓同學們看的更清楚,我們來觀察分辨率更高、更清晰的神經元。(課件展示高分辨率神經元圖)【學生】觀察圖片,初步認識神經元的外形和結構。【教師】我們將神經元與組成人體的一般細胞進行比較。提問:神經元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這三大基本結構嗎?神經元還有哪些特殊的結構呢?【學生】比較動物細胞和神經元的結構。【教師】課件展示神經元和神經纖維的結構模式圖,總結介紹神經元的結構特點:與一般細胞相比,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組成,突起包括樹突和軸突,有些軸突和較長的樹突外包裹著髓鞘。軸突和長的樹突以及外面套著的髓鞘組成神經纖維。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有膜,構成一條神經。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支叫做神經末梢,分布在全身各處。【學生】聽講,認識神經元的結構。【教師】神經元的結構特點對信息傳遞有什么意義?【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并進行小結:神經元接受刺激后能產生興奮,興奮能夠沿著神經纖維進行傳導。這種能夠傳導的興奮叫做神經沖動。一個神經元產生的神經沖動通過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可以傳遞給多個神經元。同樣,一個神經元也可以接受多個神經元傳來的沖動。因此,神經元的這種結構特點對構成人體信息傳遞和處理的網絡系統具有重要意義。【學生】聽講,認識和理解神經元的功能。三、課堂反饋1.人體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 A )A.神經元 B.神經末梢 C.神經纖維 D.神經中樞2.如圖為神經元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分析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D )A.神經元的基本結構包括胞體和突起兩部分B.神經元接受刺激后能產生興奮,并能把興奮傳導到其他的神經元C.神經纖維是由③以及外面的髓鞘共同組成的D.神經元長突起末端的細小分支④是神經末梢四、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小結本節(jié)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第1節(jié) 人體的神經調節(jié)(第2課時)教學目標1.描述神經元的結構、功能和分布;2.描述神經系統的組成,說出腦、脊髓的結構和主要功能;3.闡明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4.能夠通過探究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培養(yǎng)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5.學會用科學態(tài)度分析、解釋人體的生理現象;6.認同科學知識有益于身心健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2.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特征;3.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教學難點】神經元的結構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結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我們知道,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那么,神經系統包括哪些器官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神經系統的組成。二、講授新課【教師】課件展示“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模式圖”,引導學生自讀課本P33-P34,小組討論下列問題:1.神經系統包括哪兩部分?2.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和周圍部分分別由什么組成?【學生】結合模式圖,認真自讀課本P33-P34,小組討論相關問題,請一位代表發(fā)言,其他同學可作補充。【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并進行總結:神經系統的組成包括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腦和脊髓通過這些神經調節(jié)人體各部分的生理活動。【教師】課件展示“人腦的剖面示意圖”,引導學生自讀課本P34,小組討論下列問題:1.腦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各部分分別有什么功能?2.大腦的功能與哪個結構密切相關?【學生】結合示意圖,認真自讀課本P34,小組討論相關問題,請一位代表發(fā)言,其他同學可作補充。【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并進行總結:腦由大腦,小腦和腦干組成。大腦由左右兩個大腦半球組成,大腦半球的表層是神經元細胞體密集的部位,色澤灰暗,叫做灰質,又稱大腦皮質;大腦皮質內部是許多神經纖維匯集成的部位,因色澤白亮,叫白質。在大腦皮質里,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調節(jié)人體某一項相應的生理活動,這部分結構叫做神經中樞。大腦有調節(jié)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高級中樞,分別主管人體的軀體運動、軀體感覺、語言、視覺、聽覺、嗅覺等活動(展示大腦皮質功能分區(qū)示意圖)。小腦位于大腦的后下方,也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小腦的作用在于協調全身肌肉的活動,維持身體的平衡。腦干在大腦的下方,下端與脊髓相連。腦干中有一些調節(jié)人體基本生命活動的中樞,如呼吸中樞、心血管中樞等,腦干有“生命中樞”之稱。【學生】聽講,認識腦的組成和功能。【教師】課件展示“脊髓的結構模式圖”,引導學生結合圖示,自讀課本P36,小組討論下列問題:1.脊髓在哪兒?在同桌身上指出。2.脊髓有什么功能?【學生】通過互指,認識脊髓的位置。結合課本,說出脊髓的功能。【教師】進行簡單補充和總結:1.脊髓上端與腦相連,下端至身體腰部。用手指沿著身體背部中央往下移動,就能感覺到脊柱,脊髓在脊柱的椎管里。2.脊髓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道,脊髓通過脊神經與人體大部分器官發(fā)生聯系。脊髓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低級部位,具有傳導上下神經沖動和完成低級反射的功能。【學生】聽講,認識到脊髓的重要性。三、課堂反饋1.神經系統的中樞部分包括( D )A.大腦、小腦、腦干 B.腦和腦神經C.腦神經和脊神經 D.脊髓和腦2.人體的神經系統包括( D )A.腦和脊髓 B.腦神經和脊神經C.大腦、脊髓、神經 D.大腦、脊髓以及它們發(fā)出的神經3.下列各項按照生物體的結構層次排序,正確的是( D )A.神經末梢→神經元→脊髓→神經系統B.神經元→神經組織→神經纖維→神經系統C.神經末梢→大腦→神經組織→神經系統D.神經元→神經組織→大腦→神經系統四、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小結本節(jié)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第1節(jié) 人體的神經調節(jié)(第3課時)教學目標1.描述神經元的結構、功能和分布;2.描述神經系統的組成,說出腦、脊髓的結構和主要功能;3.闡明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4.能夠通過探究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培養(yǎng)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5.學會用科學態(tài)度分析、解釋人體的生理現象;6.認同科學知識有益于身心健康。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2.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特征;3.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教學難點】神經元的結構特征以及反射弧的結構。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出示人們被尖銳物體所扎的圖片,提出問題:如果手指偶然被某個尖銳的物體扎了一下,或者不小心被燙了一下,你是先感覺疼還是先把手縮回來?為什么會這樣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二、講授新課【教師】你知道“望梅止渴”的成語故事嗎?吃梅的時候,我們的口腔里會分泌許多唾液;吃過梅的人看見別人吃梅時,口腔里也會分泌許多唾液。這些不同的活動都是人體在神經系統的調節(jié)下,對身體內部或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作出的反應。這種反應叫什么?【學生】結合課前預習內容回答:反射。【教師】反射是神經系統調節(jié)人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反射活動是怎樣進行的呢?(一)探究人體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教師】下面我們來體驗一個典型的反射活動——膝跳反射。指導學生按照教材步驟體驗膝跳反射。【學生】每兩人一組進行實驗,體驗膝跳反射。【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討論:1.敲擊韌帶時,受測同學的小腿有什么反應?【學生】結合實驗現象,回答:敲擊韌帶時,受測同學的小腿會不由自主地向上彈起。【教師】膝跳反射是怎樣形成的呢?引導學生結合教材“膝跳反射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參與膝跳反射的神經結構有哪些?如果缺少其中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反射還能進行嗎?2.為什么要在受測同學自然放松狀態(tài)下進行實驗?若受測同學有意識地繃緊膝關節(jié),實驗能成功嗎?【學生】結合實驗現象,分析、回答。【教師】評價學生的答案,并進行補充:1.參與膝跳反射的神經結構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如果缺少其中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反射活動過程中神經沖動的傳遞將受阻,反射不能進行。2.受測同學自然放松時腿部肌肉大多處于舒張狀態(tài),出其不意地敲擊他的膝關節(jié)韌帶時,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能產生興奮,再通過傳入神經傳到位于脊髓的神經中樞,神經中樞作出相應處理后,再通過傳出神經將興奮傳到腿部相應的肌肉(效應器),引起相關肌肉收縮,從而產生小腿向上彈起的動作,完成膝跳反射。如果受測同學緊繃膝關節(jié),此時由大腦發(fā)出的指令已經使腿部的肌肉處于緊張狀態(tài),膝跳反射將不會出現。(建議播放視頻:【教學實驗】膝跳反射)【學生】聽講,認識反射的過程。【教師】小結:反射在一定的神經結構里進行,這種結構就是反射弧。人體完成反射活動時必須保持反射弧結構的完整,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障礙,反射活動就不能正常進行。(二)反射的類型【教師】人體具有很多不同類型的反射活動,如吮吸反射、縮手反射、“望梅止渴”等。它們的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教師】吮吸反射和縮手反射是生來就有的,叫作非條件反射。“望梅止渴”等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的學習形成的,這類反射叫作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一種比較高級的神經調節(jié)方式,是在大腦皮質的高級中樞參與下完成的。【學生】聽講,認識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教師】人類有哪些特殊的反射活動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人類除了與動物相同的條件反射外,由于大腦皮層具有語言中樞,還能對語言、文字發(fā)生反應,建立人類特有的條件反射。這是人類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重要標志之一。三、課堂反饋1.在反射弧結構中,感受刺激并產生神經沖動的是( D ) A.傳入神經 B.傳出神經 C.效應器 D.感受器2.下列反射中,屬于人所特有的是( D ) A.排尿反射 B.眨眼反射 C.膝跳反射 D.談虎色變3.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和效應器是( D )A.膝蓋上位的韌帶和小腿肌肉 B.膝蓋下位的韌帶和小腿肌肉C.膝蓋上位的韌帶和大腿肌肉 D.膝蓋下位的韌帶和大腿肌肉四、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小結本節(jié)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 第1節(jié) 人體的神經調節(jié)(第1課時) 教學設計.docx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 第1節(jié) 人體的神經調節(jié)(第2課時) 教學設計.docx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 第1節(jié) 人體的神經調節(jié)(第3課時) 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