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 動物的行為(第1課時)教學目標1.舉例說出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2.區別各種動物行為,說明動物行為對動物生存和繁衍的意義;3.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探究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4.了解動物的行為,親近動物,培養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動物行為對于動物的生物學意義;2.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教學難點】1.后天性行為的意義;2.動物行為的特點。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課件展示“仙鶴起舞”、“蜜蜂采蜜”圖片,講述:如果你留心觀察周圍的動物,你就會發現仙鶴起舞、孔雀開屏、大雁南飛、蜜蜂采蜜等奇妙的現象,其實,這些都是動物行為的表現。二、講授新課(一)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1.觀察動物的幾種行為類型【教師】什么是動物的行為?【學生】閱讀教材,回答: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動物,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通過運動器官的參與,都能對體內外環境的變化作出反應,這些反應的表現形式就是動物的行為。【教師】動物的行為有哪些類型呢?【學生】 觀察教材插圖,結合日常生活所見,回答。【教師】小結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1)動物的覓食行為是通過獨特的方式獲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為。例如,響尾蛇的紅外線感受器極其靈敏,能夠感知鳥或哺乳動物的準確位置。(2)動物的防御行為對維持個體的生存和種群的繁衍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危害茶、桑、果樹等植物的尺蠖平時身體彎曲,遇到敵害時就伸直身體,偽裝成樹枝,迷惑敵人,保護自己。在海洋中生活的軟體動物烏賊,當它受到鯊魚等兇猛動物的威脅時,就會將身體內墨囊中的墨汁釋放出來,向敵害放射“煙霧彈”,乘機逃走。(3)動物的生殖行為能夠使動物的子代數量增加,有利于種群的繁衍。動物一般都有其特殊的生殖行為,如求偶、占區、筑巢、交配、孵卵、育雛或哺乳等。孔雀的開屏、青蛙的高昂鳴叫、羚羊的打斗,哺乳動物的哺乳育幼等都是典型的生殖行為。(4)動物的遷徙行為能夠使動物遷移到環境適宜的環境中生活。例如,家燕春季從南方飛往北方,在屋檐下筑巢育雛;秋季來臨,植物葉落,昆蟲死亡或越冬,親鳥帶領有鳥離開出生地去南方。此外,動物的行為還有節律行為、攻擊行為、領域行為、社會行為等。【學生】聽講,認識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及其對動物生存的意義。2.探究螞蟻的覓食行為【教師】組織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設計探究螞蟻覓食行為的實驗方案:首先,請同學們提出一個與螞蟻覓食有關的問題,然后根據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怎樣選擇恰當的實驗材料,設置對照實驗?(2)各種實驗材料應如何使用?(3)主要觀察記錄哪些實驗現象?【學生】各小組討論與分析螞蟻的生活習性,提出問題,作出相應假設,設計實驗方案。【教師】對各小組的實驗方案進行點評,強調單一變量的原則,例如,探究顏色對螞蟻覓食行為的影響時,可以選用白芝麻與黑芝麻,紅糖與白糖,紅西瓜瓤與黃西瓜瓤,醮了糖水的彩色紙片等作為對照實驗。探究氣味對螞蟻覓食行為的影響時,可以選用鹽和糖,浸泡了等量鹽水、白糖水、白醋、清水的棉球等作為對照實驗等等。各種實驗材料要與蟻穴等距離同方向擺放,界限清晰。采用定性觀察和定量觀察相結合的方法,記錄覓食螞蟻的數量,判斷螞蟻的覓食途徑,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學生】小組代表交流實驗方案。其他同學提出質疑,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完善實驗方案。【教師】同學們,你們還想探究動物的什么行為呢?還有哪些更好的研究方法?“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各種動物的行為吧!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好周圍的生態環境,關愛小動物。期待著你們更精彩的發現!三、課堂反饋1.下列動物行為中,屬于生殖行為的是( B ) A.家燕南飛 B.母雞孵卵 C.獵豹飛奔 D.蜜蜂采蜜2.孔雀開屏是( D )A.覓食行為 B.防御行為 C.競爭行為 D.繁殖行為3.在緊急情況下蜥蜴的尾巴能自動段落,以逃避敵害。蜥蜴的這種行為屬于( B )A. 繁殖行為 B. 防御行為 C. 攻擊行為 D. 取食行為四、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第2節 動物的行為(第2課時)教學目標1.舉例說出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2.區別各種動物行為,說明動物行為對動物生存和繁衍的意義;3.通過觀察和實驗等探究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和探究能力;4.了解動物的行為,親近動物,培養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動物行為對于動物的生物學意義;2.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教學難點】1.后天性行為的意義;2.動物行為的特點。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小狗,來到陌生的主人家,剛開始有點怕人,只會乖乖的吃飯、睡覺。后來經過主人的訓練以后,它學會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撒尿,還學會了簡單的加減法,它還經常在客人面前表演節目呢!于是,這家的主人對它是疼愛有加,每頓飯都有好吃的,還直夸它聰明呢。【學生】議論。【教師】引導學生思考:1.小狗一生下來就會吃飯、睡覺嗎?2.小狗一生下來就會到指定地點去拉屎、撒尿嗎?3.小狗一生下來就會簡單的加減法嗎?4.這三種行為一樣么?哪兩種行為是一樣的?5.前一種和后兩種有什么不一樣呢?二、講授新課(一)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教師】動物都有哪些行為?【學生】根據日常生活經驗,舉例回答。【教師】課件展示幾種動物的行為,引導學生思考:哪些是一出生就會的,哪些需要后天的學習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有什么區別?【學生】學習行為要以先天性行為為基礎,通過環境因素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并列表總結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的異同:類別 先天性行為 后天性行為形成 生來就有的本能 不是生來就有,而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獲得途徑 由體內遺傳物質所控制的 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的適應性 適應相對穩定的環境 適應不斷變化的復雜環境進化趨勢 低等無脊椎動物的主要行為方式 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復雜,在它們全部行為中所占比重也越大【教師】那么先天性行為有哪些局限性?【學生】先天性行為都是動物的本能行為,如果只具備先天性行為,動物就會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敵害等而被大自然淘汰。【教師】先天性行為和后天性行為對動物維持生存的意義有什么不同?【學生】先天性行為是簡單的、出生時就具有的行為,使生物能夠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后天性行為使生物更好適應復雜多變環境,是其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教師】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別嗎?學習行為有遺傳因素的作用嗎?【學生】有差別的,動物越低等,學習能力也就越差,動物越高等,學習行為越發達,占全部行為比例也就越大。后天性行為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教師】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表現出的動物行為也越復雜多樣。(二)動物行為的特點和意義【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說出動物行為的特點。【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動物的行為雖然多種多樣,但都有以下三個共同的特點:第一,無論哪一種行為,都是一個運動、變化的動態過程;第二,動物的各種行為都是與其生活的環境相適應的,對動物的生存和種族延續有重要作用;第三,每種動物行為的產生都是動物體內遺傳因素、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運動系統等相互作用的結果。【教師】研究動物的行為有哪些意義?【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總結:人們研究動物的行為,就是要揭示動物行為的形成、發生、發展及其與動物生活的相互關系。其目的是能更好地認識、保護和利用對人類有益的動物,控制和防治有害動物。三、課堂反饋1.搜救犬發現廢墟下有人時,會重嗅、扒地、搖尾巴,然后連聲吠叫,這種行為屬于( A )A.學習行為 B.先天性行為C.取食行為 D.防御行為2.下列不屬于動物行為的是( A )A.心臟跳動 B.飛蛾撲火 C.鳥類育雛 D.蜜蜂采蜜3.下列動物行為中,都屬于后天學習行為的是( C )①鸚鵡學舌 ②蜘蛛結網 ③孔雀開屏 ④老馬識途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動物行為的產生是復雜的生理過程,主要起調控作用的是( A )A.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 B.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C.內分泌系統和消化系統 D.內分泌系統和循環系統四、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四、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 第2節 動物的行為(第1課時) 教學設計.docx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 第2節 動物的行為(第2課時) 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