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統編版高中必修 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 學案(教師版)+隨堂演練(word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統編版高中必修 中外歷史綱要(上)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 學案(教師版)+隨堂演練(word版,含解析)

資源簡介

單元時空構建
第1課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
備考導航
課程標準 1.通過了解石器時代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認識它們與中華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產生的關系。 2.通過甲骨文、青銅銘文及其他文獻記載,了解私有制、階級和早期國家的特征。
學習目標 1.通過中國新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遺存分布圖,認識中華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體、中原核心方向發展的特點,形成對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認同。 2.了解父系氏族社會是私有制出現、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了解我國境內大批有代表性的石器時代文明皆已邁入父系氏族社會等史實,認識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決定因素,同時感受我國境內典型文明遺址的文明發展高度,形成對祖國的深切自豪和深情大愛。 3.通過閱讀青銅器何尊銘文等史料,認識中國早期國家特征,并鍛煉恰當運用史料論述所探究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石器時代中國境內有代表性的文化遺存與中華文明起源的關系;早期國家的起源及其特征。
2.難點:私有制、階級與國家產生的關系。
石器時代的古人類和文化遺存
1.舊石器時代 距今約200萬年—1萬年
(1)概念: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時代。
(2)文化遺存: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和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的北京人。
(3)社會生活:從事漁獵和采集,過著群居生活。元謀人和北京人已經學會用火。 距今約3萬年的(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已學會人工取火
2.新石器時代 距今約1萬年—公元前2070年
(1)概念:以磨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時代。
(2)社會特征:大量使用陶器;原始農業,飼養家畜;生活逐漸穩定。
(3)分布特點:文化遺存1萬多處,且分布廣泛,奠定了多元一體的發展基礎。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統一性、本土性
(4)文化遺存
距今時間 代表 特征
約7000至5000年 仰韶文化(黃河中游) 彩繪陶器,粟
大汶口文化(黃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長江下游) 水稻,養蠶繅絲
約5000年 龍山文化(黃河流域) 黑陶
紅山文化(遼河上游) 精美玉器,出現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
良渚文化(長江下游)
3.原始社會組織
(1)原始社會組織:分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三個階段。
(2)母系氏族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生產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員共同勞動,成果共享。
(3)父系氏族社會(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貧富分化與不平等開始出現,形成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聯盟。私有制已經產生,階級分化日益明顯,中國即將邁入階級社會。 說明生產力水平提高,體現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從部落到國家
1.三皇五帝
(1)三皇時代:時代較早,神話色彩濃重。
(2)五帝時代:黃帝聯合炎帝,形成炎黃部落聯盟,被后世共尊為華夏始祖。堯、舜實行“禪讓”,推選部落聯盟首領。
2.夏朝
(1)建立: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夏朝。禹死后,其子啟繼位,二里頭遺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遺存。
     屬于實物材料,價值很高,但孤證不立
(2)滅亡:夏桀暴虐無道,約公元前1600年,被湯打敗,夏朝滅亡。
商和西周
1.商朝
(1)建立:約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領湯推翻夏朝,建立商朝。
(2)實證:殷墟遺址出土的甲骨文是商人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占卜記錄,證實了史書中有關商朝的歷史記載?!〉谝皇植牧稀嵨锊牧?br/>(3)國家機構:商王是最高統治者,下設尹及各類事務官;國家管理實行
內外服制?! 确干掏踔苯涌刂频耐蹒艿貐^;
外服指商王間接控制的方國和部族
(4)勢力范圍:東到大海,西及隴山,南跨江漢,北至燕山。
2.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經過牧野之戰,滅商建周,定都鎬京,史稱西周。
(2)政治統治
①制度:實行分封制與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級結構。 層層分封,等級森嚴
②作用: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政治統治,解決了統治階級內部在權力和財產分配方面的沖突與矛盾。
(3)西周滅亡
①公元前841年,爆發“國人暴動”,周厲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執政,史稱“共和行政”。
②公元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古族名,戎人的一支,即畎戎
③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
3.商周時期奴隸制社會經濟發展與繁榮
(1)農業:農業是主要生產部門,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質的工具,青銅農具極少。奴隸主土地國有制是商周的基本土地制度,井田制是土地經營的基本方式。
(2)手工業:青銅鑄造是手工業生產的主要部門,青銅器種類繁多,勞動人民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饕糜陲嬍场⒓漓爰败娛拢硎呛竽肝於?br/>發掘教材·想一想
1.閱讀教材P2“思考點”:你能指出中國早期人類分布的基本特點嗎?
提示 中國是遠古人類的重要起源地;中國早期人類遺址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分布廣泛,具有多元化特征。
2.閱讀教材P5“學思之窗”:關于啟的繼位,為什么會出現上述不同說法?
提示 《史記·夏本紀》認為:伯益主動讓位于啟;《戰國策·燕策一》說:啟在與伯益的武力爭奪中獲勝而即位。這兩種說法反映了從公天下的禪讓制到家天下的世襲制轉變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史料關于啟和益的沖突也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3.閱讀教材P6“思考點”:商朝為什么推行內外服制?
提示 商朝是中國早期國家,社會生產力水平不高,社會組織中血緣關系尚未完全被打破,商朝沒有能力對王畿之外的廣大地區實行直接控制。內外服制是當時能夠達到有效統治的最佳方式。
拓展教材·讀一讀
1.閱讀“元謀人門齒化石”(見教材P2)
信息解讀:元謀人門齒化石發現于1965年5月,系一左、一右兩顆中門齒。門齒粗碩,齒冠部分尤為明顯。唇面較平坦,舌面具有發達的鏟型舌窩。研究人員根據元謀人牙齒的性質,確定其為直立人種的一個新亞種,命名為直立人元謀新亞種,簡稱元謀直立人,俗稱元謀人。
2.閱讀“殷墟出土刻有文字的龜甲”(見教材P6)
信息解讀:殷墟是殷商王朝后期的都城遺址,位于河南安陽西北郊洹河兩岸,發現于20世紀初。殷墟出土甲骨文15萬余片,是研究商朝文明和中國文字起源的重要資料。
3.閱讀“何尊”(見教材P6)
信息解讀:尊是古代的盛酒器。這件青銅尊的鑄造者是西周早期的貴族何,故名何尊。它于1963年出土于陜西寶雞賈村,記載了周成王依照其父遺愿,在洛邑營建成周的事跡,以及周成王對何的勉勵與告誡。
易錯排查·試一試
1.仰韶文化時期的基本特征是彩繪陶器,以粟為主要栽培作物。(√)
2.大汶口文化的居民種植水稻,并且掌握了養蠶繅絲技術。(×)
3.龍山文化的代表器物是黑陶。(√)
4.舊石器時代是母系氏族社會,新石器時代是父系氏族社會。(×)
5.生產力的發展是從部落到國家演進的根本動力。(√)
6.良渚文化和陶寺文化都是邦國文明的代表。(√)
7.“封邦建國”亦稱“封建”,其與“封建社會”同義。(×)
8.井田制實質是一種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
主題一 多元一體——中華文明的起源
【命題探究】
角度1 中華文明起源的特征
史料 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圖
解讀 我國是目前發現遠古人類遺址和文化遺存最多的國家,分布廣泛,具有多元一體特征。這些遺址遺存主要分布在江、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
思考 在圖中處填充主要文化遺存名稱。結合圖中文化遺址的空間分布,概括中華文明起源的特征。
提示 文化遺存:①紅山文化;②龍山文化;③大汶口文化;④河姆渡文化;⑤仰韶文化。
特征:多元一體、以中原為核心。
角度2 早期人類的生活狀況
史料 上古之世①,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②,有圣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民食果蓏(luǒ)蜯(bànɡ)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鉆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③。
——《韓非子·五蠹》
讀史
① 指夏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期,統稱為“上古時期”。或稱為“上古時代”、“遠古時代”、“三皇五帝時代”
② 說明遠古居民生活條件惡劣
③ 傳說為人工取火發明者,上古氏族首領
思考 (1)史料反映當時人類處于怎樣的生活狀態?
提示 自然環境惡劣、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為了生存而不斷征服自然。
(2)結合所學,你認為“三皇五帝”的傳說有何歷史價值及意義?
提示 古史傳說是重要的歷史考證參考資料。透過這些傳說可窺見中國從部落向國家轉變的大致情況。
“三皇五帝”的傳說反映了遠古時期各氏族部落相互融合、相互認同,從分散走向整體的客觀趨勢。
【素養提升】
1.歷史解釋——中華文明起源的特點
(1)源遠流長: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本土特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2)多元一體:考古學者在云南、北京、山西、陜西、遼寧、山東等地發現了多處不同時期的古人類遺址,呈現滿天星斗、八方雄起之勢,但中原地區是中華文明誕生、融合的核心區域。
(3)兼容并蓄:中華文明的發展在不同區域是不平衡的。不僅各史前文化區之間彼此吸收各自長處,交流日益深入,而且中華文明在形成過程中還吸收周邊地區先進文化因素,造就了中華文明的豐富內涵和長久生命力。
2.家國情懷——古代中華文明的歷史地位
(1)中國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明,是目前世界上發現原始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也是人類文明早期發源地之一,在世界早期文明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2)中國既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又是唯一未曾中斷、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與發展,在世界文明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主題二 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
【命題探究】
角度1 私有制與階級的出現
史料 在大汶口一些富有的大墓中,既有葬具(棺槨),又有大批的隨葬品,最多的達180多件,包括精美的彩陶、黑陶和白陶及石質、骨質的工具、裝飾品,甚至還有透雕刻花的骨梳和象牙雕筒等工藝品。它們與葬在同一墓地而幾乎一無所有的墓葬形成鮮明的對比。……(該現象)在曲阜西夏侯、膠縣三里河、樂都柳灣、余杭反山墓地均有較為明顯的反映。
——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上)
解讀 史料是有關大汶口文化遺址墓葬情況的記述,通過了解當時不同墓主墓葬規模和隨葬品數量的差異,我們可以發現私有制、階級、貧富分化等現象已經產生。
思考 根據史料,該文化遺址的墓葬差異說明了什么?這種現象的出現說明黃河流域在中華文明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提示 說明:大汶口文化時期,階級分化日益明顯,私有制已經產生。地位: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發源地之一。
角度2 二里頭遺址與夏王朝的關聯
史料 1959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發現了二里頭遺址(文獻記載夏王朝的中心區域)??脊虐l掘收獲頗豐,發現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網、最早的宮殿、最早的中軸線布局的建筑群(都邑與建筑上的王權表征)、最早的青銅禮樂器群(華夏青銅文明之肇始)①……但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國內外學者對夏王朝是否存在一直爭議不斷。
讀史
① 說明已經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
思考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國內外學者為何對夏王朝是否存在而爭議不斷?
提示 夏代缺乏當朝的文字記載;有關夏朝的文獻記載多是西周以后甚至春秋時期史學家的追記補述,屬第二手史料,不是直接證據。
二里頭文化遺址和遺物盡管豐富,但二里頭文化遺址中沒有找到能和文獻記載相互印證的屬于夏朝的直接的考古資料和文字證據。
【素養提升】
1.唯物史觀——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產生
(1)私有制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出現一定的剩余,一些氏族部落首領和少數酋長利用擔任公職的方便條件,把一些集體的財產據為己有,私人占有財產的現象出現,貧富分化出現。
(2)隨著貧富分化的加劇,逐步產生了階級。
(3)隨著階級矛盾和部落戰爭的加劇,政府、軍隊和監獄等強制機關出現,國家開始形成。
2.歷史解釋——考古材料和傳世文獻的價值
(1)考古材料:不僅包括出土的甲骨和青銅器,還包括史前文化遺址及其出土的代表性器物,它們都是所處時代的物質遺存。甲骨文、青銅銘文更是以文字形式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活動和思想,對了解所處時代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2)傳世文獻:反映上古歷史的傳世文獻,能使人了解上古歷史的風貌,但是傳世文獻大都出于后人追述和概括,史料價值不免要打折扣,要與考古材料相互印證。主題三 早期國家的特征
【命題探究】
角度1 血緣至上
史料 由夏到商的王位繼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繼,并輔之以兄終弟及……商代對神的崇拜和對祖宗的崇拜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朱紹侯等主編《中國古代史》(上)
解讀 史料主要闡述了夏商王位的傳承和統治特點。
思考 據史料,分析商代的王位傳承有何特點?
提示 王位傳承遵循世襲制,并未出現嚴格的嫡長子繼承制。
角度2 神化王權
史料 周人逐漸把商人的至上神,轉換為天,即把茫茫太空神化和抽象化,而周王自稱為天子,各邦的君主都可以說是至高神的兒子,周王是各邦諸侯的領袖,是大宗,是天的元子,也就是嫡長子,所以是天子。天子可以直接向天祈禱,可以祭天,而不必再通過自己的祖先,這就擺脫了鬼對人的控制,抬高了人的地位。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解讀 史料主要論述了商周時期的天人關系,“人”的作用逐步突出。
思考 與商朝的政治相比,周朝有什么新發展?二者在政治上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 新發展:擺脫了“鬼對人的控制”,周王成為天下的大宗,抬高了周王即周天子的地位。
共同特征:王權與神權密切結合。
角度3 等級森嚴
史料 在一個王室的屬下,有寶塔式的幾級封君,每一個封君,雖然對于上級稱臣,事實上是一個區域的世襲的統治者而兼地主。……周王在畿內,諸侯在國內,各把大部分的土地,分給許多小封君。每一小封君是其封區內政治上和經濟上的世襲主人,人民對他納租稅,服力役和兵役,聽憑他生殺予奪,不過他每年對諸侯或王室有納貢的義務。
——張蔭麟《中國史綱》
解讀 史料主要描述了分封制的層次結構,解讀時需要提煉核心信息:有寶塔式的幾級封君……周王在畿內,諸侯在國內,各把大部分的土地,分給許多小封君。
思考 據史料,分析西周分封制在社會層級上的特點及其積極意義。
提示 特點:層層分封,通過分封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式的等級結構。
意義: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政治統治。
【素養提升】
歷史解釋——中國早期國家的特征
(1)血緣至上: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將國家權力和家族關系結合起來,形成“家國一體”的局面。
(2)等級森嚴:以分封制和宗法制為核心,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結構。不同等級的權利和義務固定,導致很難逾越。
(3)貴族政治:各級貴族按血緣獲取官職,在各自的封地上有很大的自主權,最高執政集團還沒有形成權力的高度集中。
(4)王權神化:王權與神權密切結合,王權借助神權鞏固自己的統治。
1.(2021·遼寧沈陽高一期中)1982年,北京人遺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類之一。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是我國境內目前已確認的最早的古人類
B.會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經會制造工具和種植水稻
D.會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答案 B
解析 根據所學,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且已經學會用火,故選B項。
2.(2021·山東菏澤高一期末)距今約5000年前,長江流域下游、黃河流域、北方遼河流域分別出現良渚文化、龍山文化和紅山文化。它們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鑒,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現了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這反映了(  )
A.中華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區的文明
B.中華文明起源呈現多元一體的特點
C.中華文明起源的時期是夏商周時期
D.當時出現玉禮器為代表的禮樂制度
答案 B
解析 根據題干信息“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現了較大規模的祭壇和神廟”反映了文明的一致性,故選B項;根據所學世界上最早的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排除A項;中華文明起源于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排除C項;禮樂制度出現于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排除D項。
3.(2021·浙江溫州新力量聯盟高一期中)2015年11月考古人員在石家河古城中心區域的譚家嶺遺址尋找大型建筑遺跡時,意外發現9座甕棺葬,其中5座有玉器隨葬。這說明石家河遺址(  )
A.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 B.正處于舊石器時代晚期
C.已形成君主專制國家 D.已存在社會不平等現象
答案 D
解析 發現的9座甕棺葬中5座有玉器隨葬,說明當時已存在社會不平等現象,故選D項;石家河遺址只是中華文明的起源地之一,A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舊石器時代還未出現貧富分化,排除B項;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專制國家,排除C項。
4.(2021·山東棗莊高一期中)學者余秋雨說:“廢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了歷史。”站在“殷朝廢墟”上,我們可以讀到的歷史是(  )
A.禹建都陽城 B.盤庚遷都安陽
C.發生“國人暴動” D.平王遷都洛邑
答案 B
解析 “殷朝廢墟”呈現的是商朝歷史,殷即今河南安陽,盤庚遷都安陽是商朝中后期的一次歷史事件,故選B項。
5.(2021·江蘇徐州高一質檢)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被稱為“青銅時代”,其主要原因是(  )
A.這一時期使用大量青銅器
B.商朝時出土了大量青銅銘文
C.青銅鑄造是當時手工業生產的主要部門
D.大型青銅器的種類主要是兵器
答案 C
解析 根據所學,夏商周三代之所以被稱為“青銅時代”,是因為青銅鑄造是當時手工業生產的主要部門,青銅器種類繁多,青銅器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故選C項。
6.(2020·北京市延慶區高一期中)考古文化遺存是分析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依據。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 我們如果不自滿于神話與傳說,那只有求助于考古學之地下發掘的證據,現在雖因為材料缺乏、考訂困難,還沒有明確的論斷,可與古代的記載互證……我們今后研究古史,不必糾結于文字記載的爭辯,而只有從事于考古學而努力于地下發掘之一條大道。
——周予同《開明本國史教本》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請列舉在現今中國發掘出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至少四處),并總結這些遺跡的分布特點及其體現出的中華文明早期歷史發展趨勢。
答案 文化遺存: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紅山文化;龍山文化;良渚文化。
分布特點:“滿天星斗”或分布廣泛。
發展趨勢:多元一體,或逐漸發展出階級社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环县| 易门县| 柏乡县| 韶关市| 凤台县| 旬阳县| 宣武区| 吉隆县| 温泉县| 德格县| 冷水江市| 武夷山市| 大同市| 修文县| 彭泽县| 府谷县| 荥阳市| 台东县| 宁武县| 卫辉市| 长治市| 鹿邑县| 钟山县| 成都市| 吐鲁番市| 明星| 平阴县| 法库县| 黄大仙区| 郁南县| 广安市| 星子县| 米泉市| 临清市| 乐都县| 余姚市| 巴东县| 达州市| 青冈县| 黄骅市| 昔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