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0張PPT)*http://www.21cnjy.com/(微視頻)初中化學同步教學知識講解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指教老師:呂書生一、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1、化學與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的科學,許多化學的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都是通過實驗得到的。2、古代煉丹、煉金對化學實驗的貢獻發明了許多化學實驗器具;發明了一些用于合成物質的有效方法;找到了一些用于分離物質的一般方法,如過濾、蒸餾等。3、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一條重要的途徑。通過實驗以及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分析等可以發現和驗證化學的原理,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并獲得新的化學知識。步驟和方法 現象 結論點燃前燃著時熄滅后1.觀察并觸摸蠟燭白色圓柱狀的固體,有滑膩感2.聞蠟燭的氣味沒有氣味容易斷開,用指甲也劃出痕跡,不溶解且浮在水面3.從蠟燭上切下一塊石蠟,把它放入水中蠟燭的硬度較小,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1.觀察蠟燭的燃燒及 火焰2.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約1秒3.用一個干、冷小燒杯罩在火焰上,觀察燒杯內壁4. 將燒杯倒置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1.吹滅蠟燭2.用燃著的木條點燃白煙火焰明亮呈黃色, 分三層,頂部受熱熔化成無色液體被外焰燒的部分變焦最嚴重,被內焰燒的部分變焦最不明顯燒杯內壁出現一層水霧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火焰溫度:外焰>內焰>焰心蠟燭燃燒有水生成蠟燭燃燒有二氧化碳生成產生一縷白煙白煙燃燒,并使蠟燭重新燃燒蠟燭燃燒先由固態轉變成液態,再由液態蒸發成氣態而后燃燒,白煙是石蠟的固體小顆粒蠟燭的熔點較低二、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說明:1、蠟燭的火焰一般分為三層:最內層稱為焰心,溫度最低;中間一層稱為內焰,溫度較高;最外層稱為外煙,溫度最高。2、檢驗燃燒產物水的方法: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而冷的燒杯,觀看燒杯內壁是否有水霧(或水滴)生成。3、蠟燭燃燒有時產生“黑煙”,是不充分燃燒的碳單質即炭黑;而熄滅后產生的“白煙”主要是石蠟蒸氣冷凝的固體,具有可燃性,能夠被點燃。4、評價:蠟燭的制作材料包括棉線燭芯和石蠟,棉線燃燒的產物也是水和二氧化碳,對燃燒產物的驗證有影響。化學學習的三大特點:(1)關注物質的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2)關注物質的變化(物理變化、化學變化)(3)關注物質的變化過程以及對結果的解釋和討論(根據現象得結論)三、排水法收集呼出的氣體2、操作:將集氣瓶裝滿水,并用玻璃片先蓋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動玻璃片將瓶口全部蓋住(注意:瓶內不能留有氣泡),然后倒立在水槽內。向集氣瓶內緩緩吹氣,當集氣瓶內充滿呼出的氣體時,在水下用玻璃片蓋好瓶口,再取出集氣瓶正放在實驗桌面上。1、用到的儀器:水槽、集氣瓶、玻璃片、導氣管。注意:與集氣瓶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面是磨砂的,應將磨砂面蓋住集氣瓶口,這樣密封效果好。3、原理:呼出氣體在集氣瓶底部聚集,氣壓增大將水排出。四、對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的探究參考信息: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變成白色渾濁,下述實驗中石灰水越渾濁,說明氣體中二氧化碳越多。2.氧氣可使帶火星木條復燃,木條燃燒越旺,說明氧氣越多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著的木條熄滅1.收集氣體:用兩個集氣瓶在水槽中裝滿水,用玻璃片蓋好(注意不能留有氣泡)倒放在水槽中,玻璃片也留在水槽中。 3.加入澄清石灰水:在一瓶空氣和一瓶呼出氣體中分別滴入數滴澄清石灰水,振蕩。比較觀察到的現象有什么不同?用導氣管小心放在集氣瓶口內,向集氣瓶緩緩吹氣,直到集氣瓶內充滿呼出的氣體(從什么現象得知集氣瓶內已經充滿氣體?)在水下用玻璃片堵住瓶口并取出正放桌上。實驗步驟:2.用同樣方法收集第二瓶你呼出的氣體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向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中分別滴入數滴澄清石灰水,振蕩 空氣瓶中無明顯現象,呼出氣體瓶中石灰水 。 空氣中的 含量比呼出氣體中的含量 。變渾濁CO2少4.放入燃著的木條:用燃燒著的木條分別伸入一瓶空氣和一瓶呼出氣體中,比較觀察到的現象有什么不同?5.拿兩塊干燥的玻璃片,對其中一塊呼氣,觀察玻璃片上的現象。將燃著的木條分別插入空氣和呼出的氣體中 空氣瓶中木條慢慢熄滅,呼出氣體瓶中的木條立刻熄滅 空氣中的 含量比呼出氣體中的氧氣含量 。氧氣高對著一塊干燥的玻璃片吹氣,并與放在空氣中的干燥玻璃片比較 空氣中的玻璃片無明顯現象,吹氣的玻璃片表面有一層水霧 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比呼出氣體中的水蒸氣含量 。低結論:人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的含量比空氣中的多,氧氣含量比空氣中的少。五、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微視頻)初中化學同步教學知識講解: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mp4 (微視頻)初中化學同步教學知識講解: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