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元 素一、設計思想及學情分析學生學習了一些常見的性質和化學反應,能夠寫出常見元素的名稱和符號,認識一些常見物質的化學式,具有一定的閱讀資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如什么是元素、元素與原子、物質的組成及構成等,都比較抽象,應該與具體實物結合起來,化抽象為具體,總之,不能很好的將宏觀與微觀聯系起來思考和回答問題。針對此情況,在教學中采取情景導入、閱讀資料、小組討論、分析對比等滲透化學學科教學的方法。元素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比較難理解。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我組織學生討論對于不同微粒進行分類,讓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得出元素的概念,讓學生自主學習元素在地殼中、海水中、生物體中的分布,組織學生討論元素在化學變化中種類是否發生變化及了解元素的分類,最后組織學生討論元素、物質、原子分子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將它們之間的關系用連線連起來,架起宏觀與微觀之間的橋梁。二、教材分析本課題包括元素、元素符號和元素周期表簡介三部分內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難點,比較抽象,主要是針對概念中“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中的“一類原子”,這個學生難以理解,而且在實際應用中,對于分析物質宏觀組成用“元素”,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用“原子”,學生也弄不清。組織學生討論幾種微粒,并對微粒進行分類,讓學生建立微觀到宏觀、元素概念的建立,元素符號是國際通用的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因此學生對于元素符號的寫、讀、用及元素符號意義的了解是必須掌握的;四、教學目標1、運用對比的方法獲取信息,以此得出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能說出元素的概念及元素不同的本質區別。2、能說出元素在地殼中、生物體及海水中的分布,知道化學變化中元素的種類不變。3、知道元素的分類,能根據給予的信息判斷該元素屬于哪類元素。4、通過對元素、物質、原子、分子、離子之間的連線,構建宏觀與微觀的聯系,進一步理解元素概念。5、通過元素概念的構建,形成“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認識觀。五、教學重點元素概念教學難點元素概念的理解六、教學方法講授、小組合作討論、分析對比等方法七、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景導入)小時候同學們都補鈣,補鈣吃什么好?圖片中“鈣”“鋅”指的是什么?——引出課題:元素組織學生討論:將8種微粒進行分類——粒子1:質子數1,中子數0,電子數1 粒子2:質子數6,中子數7,電子數6粒子3:質子數11,中子數12,電子數11粒子4:質子數11,中子數12,電子數10粒子5:質子數6,中子數6,電子數6 粒子6:質子數1,中子數1,電子數1粒子7:質子數6,中子數8,電子數6粒子8:質子數1,中子數2,電子數1師評價:同學們很會動腦,能從不同的角度將這8中粒子進行了許多分類,很好!今天我們重點研究某某同學的分類,仔細觀察粒子168、257、34,它們的共同點——質子數? 質子數1,中子數0 電子數1質子數1,中子數1 電子數1質子數1,中子數2 電子數1 質子數6,中子數6 電子數6質子數6,中子數7 電子數6質子數6,中子數8 電子數6 質子數11,中子數12 電子數11質子數11,中子數12 電子數10(提問)通過以上分析,請你思考,什么是元素?生:(嘗試回答)是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叫元素師:非常好,請大家看書P73,看書上是如何定義的。生: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叫元素。師:通過元素的定義,我們可知,元素間最本質的區別是?生:質子數不同。不同元素的本質區別是什么?課堂小練習:(課件)討論題:下述化學反應中:水 通電 氫氣 + 氧氣 硫 + 氧氣 點燃 二氧化硫 H2O H2 O2 S O2 SO2反應物跟生成物相比較,分子是否發生了變化?元素是否發生了變化?生:討論并交流 展示小組代表: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改變,但元素種類不會發生改變思考:石頭,主要成分碳酸鈣(CaCO3)能否變成黃金(Au)?即“點石成金”這種說法是否正確?生:不對,因為石頭中含Ca、C、O三種元素,而黃金中含Au一種元素,依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所以,石頭不可能變成黃金練習:石蠟燃燒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試推斷石蠟中含哪些元素?蔗糖隔絕空氣加熱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試推斷蔗糖中含哪些元素?學生:思考,練習(過渡)師:上課開始,我們就提到了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那么我們的地殼中,我們生物體內……又是由哪些元素組成的呢?(提問)請大家看多媒體“地殼中各種元素的含量”圖片及“生物細胞中的元素含量”資料,看看地殼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及生物內前三位的元素分別是什么?生(甲):地殼中:氧、硅、鋁、鐵生(乙):生物體中:氧、碳、氫師:為了便于大家記憶,我們可以編個諧音來記憶?生1:地殼中:養烏龜驢踢。生2:一頭羊、兩只龜、三只驢放在大鐵鍋里煮,全班40個同學一起共享美味。生3:地殼中: “養閨女貼”。生4:生物體中:氧碳氫可記住諧音 “羊探親”。師:(提問):前面學過的化學知識中,你還能回憶起哪些化學中的元素之最呢?生(甲):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生(乙):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生(丙):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鈉 ……師:播放視頻“黃金搭檔”廣告片,大脖子病的圖片對比,讓學生知道我們平時接觸到的物質中都是含有的元素學生活動:展示學生自己收集到的一些食品或藥物的成分表,看里面含哪些元素。一般我們把元素分為兩類,分別是?生: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師:請大家看書P76元素名稱及附錄中的元素的造字規律。生:指導學生閱讀總結:我們這堂課介紹了元素,請大家聯系以前我們所學的分子、原子,說說物質、元素、原子和分子之間有何關系?生:小組討論,并派代表板書演示(讓學生連線) 讓學生體會到元素的神奇,以及體會到我們所處的物質世界中的物質都是元素組成的學生積極討論,將微粒分了很多種:1、根據質子數與核外電子數是否相等——原子、離子2、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3、中子數相同的分為一類4、質子數相同的分為一類通過對分類的各個粒子進行比較,能自然的得出質子數相同的一類原子——元素,很好的幫助學生構建元素的概念。盡可能讓學生多說、多講、多嘗試。通過符號表達式體會到元素在化學反應前后守恒,并通過一系列的習題,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也為質量守恒定律的學習服務這方面的知識學生比較感興趣。了解生活中常見物質中的元素組成,了解地殼、生物體等的元素組成,使得學生對自己熟知的物質有一個全新且更深的認識。且能用諧音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記憶,減輕了學生的記憶壓力。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化學知識。通過廣告片及一些病癥的圖片比較,讓學生也體會到元素在我們身體中的重要性通過學生活動,讓學生知道我們所吃食品等一些物質中的元素含量,并且通過學生各自展示,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的氣氛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分子、原子、離子、物質、元素之間的關系,能對所學知識作出總結,又能理清相互之間的關系八、板書課題2 元素1、 元素1、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的(即核內質子數)一類原子的總稱2、元素種類:質子數 決定3、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4、地殼中:O Si Al Fe 生物體:O Ca(最多的金屬元素)九、教學反思1、本堂課利用幾種微粒讓學生進行分類,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學生比較感興趣,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微粒的結構上,通過學生充分的討論,得出自己的分類方法,同時在學生分類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啟發,將發現權交給學生,學生參與整個活動,有切身的體驗和感悟,有利于學生對元素概念的構建。2、盡可能的讓學生多說、多發現、多體驗,給學生一點時間,一些等待的時間,讓學生多說多講,能讓學生說的“一定讓學生說,自己堅決不說”,能讓學生完成的“堅決讓學生完成”,不要老師的完美,而要學生的體驗,要學生的感悟,要學生帶有缺憾的美!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中得到應有的訓練。氫元素碳元素鈉元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