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上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B卷(知識要點+真題精選)(教師版+學生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上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B卷(知識要點+真題精選)(教師版+學生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按照單元精選2022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單元概述】
禹建立我國第一個王朝——夏,取代了堯舜的“禪讓”,中國進入奴隸社會時期。夏桀暴政,商湯滅夏。商紂殘暴無道,武王亡商,建立西周。西周實行分封制,鞏固其統治。東周時期,社會動蕩不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烽煙四起。秦國商鞅實行變法,使秦國國富兵強,為統一六國作好了準備。
甲骨文是我國最古老的文字,商周是我國青銅文明的繁榮時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體現了高超的工藝。戰國時期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鐵制農具和牛耕推廣,秦國的李冰修筑了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對后世影響深遠。老子等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總之,商周時期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昌盛,為第一次大一統的到來準備了條件。
【知識要點】
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
(一)夏朝的興衰(夏朝是奴隸社會的形成時期)
1、 建立:約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21世紀早期), 禹 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
奴隸制王朝,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從 啟 開始的。
啟 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標志著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3、鞏固統治:建立了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制定夏歷。
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
5、滅亡:桀 統治殘暴,約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湯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
1、建立:約公元前 1600 年, 湯 建立商朝,定都在亳
2、盤庚遷殷: 盤庚 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商王 紂 統治殘暴,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雙方在牧野大戰(牧野之戰),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動腦筋: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
(1)暴政引起民憤
(2)商湯和周武王伐無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賢人,聯合周邊小國。
(三)西周(西周是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鎬京 ,史稱“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2)內容:①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②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納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
(依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受封者:宗親和功臣;諸侯義務: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
(3)分封制的意義或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
(4)實質: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
(西周時期社會等級:周天子 → 諸侯 → 卿大夫 → 士→平民→奴隸 )
(5)弊端:諸侯國具有較大的獨立性。當諸侯國力量強大后,會威脅到周天子的統治地位,最終導致春秋戰國的戰亂與紛爭。
3、滅亡:公元前841年,周厲王時發生 國人暴動 (周厲王不是西周最后一位國王)。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西周最后一位國王)時,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東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第一個國王是周平王。
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總結討論:
(1)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國君暴虐無道,統治殘暴、腐敗,失去民心。
(2)從夏朝和商朝滅亡中我們能得什么啟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詩經》
★★ 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時間 滅亡時間 都城 開國君主 亡國之君
夏 約前2070年 約前1600年 陽城 禹 桀
商 約前1600年 前1046年 亳,盤庚時把都城遷到殷 湯 紂
周 西周 前1046年 前771年 鎬京 周武王 周幽王
東周 前770年 前221年 洛邑 周平王
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
北京人、山頂洞人時期用的生產工具是什么? 打制石器-舊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
河姆渡人、半坡人時期用的生產工具又是什么? 磨制石器-新石器時代
夏商西周時期用的生產工具又是什么呢? 青銅器 青銅時代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青銅器的成就:
原始社會后期:出現青銅器,代表是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出土銅容器殘片,距今4000多年,最早。甘肅地區齊家文化遺址出土距今約4000年銅鏡。
商周時期:(商周時期是青銅器的鼎盛時期)
用途與功能: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功能由食器發展到禮器。類型和數量反映了權利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
②特點:青銅器種類豐富,數量眾多,制作工藝高超。
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出土的最大青銅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精品。利簋[guǐ]
甲骨文記事:
1.甲骨文的含義: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
2.發現情況:1899年,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現甲骨文。
3.記載內容:甲骨文記載內容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 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
4.發現意義:
(1) 甲骨文是中國發現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2)證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甲骨文的造字特點:
造字特點: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方法。象形最原始,形聲最進步。
影響: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
1、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
(2)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戰國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名稱 時間 歷史特征 社會特點
春秋 前770——476年 奴隸制瓦解: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強大的諸侯 戰亂與紛爭春秋以爭霸為主 戰國以兼并為主
戰國 前475——前221年 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戰爭更頻繁,規模更大更殘酷,有統一的趨勢
注釋:春秋,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
戰國,因劉向校訂《戰國策》而得名。
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1、農業: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生產力發展了)
2、手工業:規模不斷擴大,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以及漆器制作都有所發展。
3、商業:出現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
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會動蕩,各種制度遭到破壞,一些諸侯國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而是設置縣、郡,委派官員管理,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現:(1)周王室的統治勢力大減,已無力控制諸侯;
(2)諸侯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
(3)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導致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
3、結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國勢力崛起。他們競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諸侯爭霸
背景:由于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各諸侯國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開爭斗;民族間的矛盾也有所發展。旗號“尊王攘夷”。
經過: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先后稱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也先后北上爭霸(臥薪嘗膽)。(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
影響(結果):
(1)消極影響: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2)積極影響:①在爭霸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加快了統一的步伐。②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
第7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一、戰國七雄
1、七國形成 :(1)三家分晉:韓、趙、魏
(2)田氏代齊:齊國由大夫田氏取代。
(3)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社會狀況:兼并戰爭
(1)戰爭特點:規模很大,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
(2)著名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
(3)戰爭結果:魏國、齊國、趙國、秦國先后崛起,秦國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對東方六國構成威脅。
(4)影響:為加速結束分裂,實現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戰國七雄——相互兼并:
時期 主要戰役 交戰國家 典故 影響
戰國 桂陵之戰 魏、趙、齊 圍魏救趙
馬陵之戰 魏、齊 減灶計 齊國強大起來
長平之戰 秦、趙 紙上談兵 東方六國無力抵御秦軍進攻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比較:
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
目的 爭霸(成為霸主) 兼并(統一全國)
戰爭特點 時間短、規模小、次數少 時間長、規模大、戰爭頻繁
軍隊數量 軍隊數量較少,往往一天就能決定戰爭勝負 幾十萬大軍,持續幾個月,死傷幾萬,甚至幾十萬
稱霸方式 強者通過召集盟會確立霸主地位 強者吃掉弱者,進而統一中國
★★比較春秋地圖與戰國地圖異同:春秋、戰國時期都存在的國家有:齊國(戰國田氏)、楚國、秦國、燕國;戰國時期諸侯國數目大大減少。
二、商鞅變法
1、背景:根本原因: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
2、目的: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
3、時間、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4、商鞅變法的內容:
政治 (1)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縣制,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是后來商鞅被處死的原因)(3)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4)嚴明法度,禁止私斗。
經濟 (1)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買賣(最能體現變法性質,地主最歡迎)(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國富 百姓歡迎)(3)統一度量衡。(建立縣制,統一度量衡被秦始皇采用)
軍事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秦軍取勝的原因 貴族痛恨)
5、作用: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商鞅變法以及各諸侯國變法——中國確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②變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個人敢于與舊勢力堅決斗爭。
★★商鞅具有的品質:堅持真理,不畏艱難,敢于和頑固勢力作斗爭,勇于創新,為改革不怕犧牲。
★★6.觀點: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判斷改革成敗的標準是:改革能否符合人民利益;能否促進國家發展.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構成: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工程構成。魚嘴將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灌溉,外江分洪、航運;寶瓶口引水流入灌溉渠道,飛沙堰在洪水期分洪,減少泥沙淤積。
3、 功能:防洪、灌溉、水運等。
4、影響:(1)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變成天府之國;
(2)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
第8課 百家爭鳴
一、春秋時期的代表有:
1、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
主要思想:順應自然;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有辯證思想)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學說集中在《老子》又稱《道德經》一書中。
2、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由其弟子編寫的《論語》記述了孔子言論)
(1)思想上:核心思想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政治上:主張以德治國,反對苛政。
(3)教育上: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體現教育公平),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發現和總結出許多教學原則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溫故知新等。
(4)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獻資料,對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
3、孫武:兵家創始人,是杰出軍事家,主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著作《孫子兵法》。
百家爭鳴:
背景: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崩潰,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各陳其說,史稱諸子百家。
戰國時期的主要思想派別、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墨家: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提出選舉賢能的人治理國家,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
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民貴、君輕”)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
(4)道家:代表人是莊子,主張:治國要順其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道家思想被劉邦、漢文帝、漢景帝采用)。
(5)法家:代表人是韓非,主張:以法治國,樹立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統治者所采用——秦始皇)(商鞅、秦始皇都是法家人物)
3、影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注意:儒家 與 法家 的思想主張截然相反 。
(1)運用三家觀點解決問題:
儒家:說服教育;道家:順其自然,如閉門思過、自行解決;法家:依法懲處
(2)諸子百家中提到“治國”主張的有:孔子、孟子、荀子、莊子、韓非(孔子主張以德治國;反對苛政。孟子主張實行“仁政”。荀子主張實行“禮治”。莊子主張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無為而治。韓非主張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提到“戰爭”主張的有:墨子、孟子、(墨子,主張“非攻”.孟子主張反對非正義的戰爭)
★★春秋戰國時期各學派代表人物、相關著作、主要思想及其借鑒或啟示:
時期 姓名 稱謂 著作 主要思想 借鑒或啟示
春秋時期 老子 道家學派創始人 《道德經》 順應自然;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 主張無為而治。 辯證地看待問題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創的創始人 《論語》《春秋》 思想上:核心思想是“仁” 政治上:主張以德治國,反對苛政。教育上: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發現和總結出許多教學原則 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溫故知新等。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獻資料,對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尊重教育教學規律、采取科學的學習方法。
戰國時期 墨子 墨家學派創始人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提倡節儉 構建和諧社會;反對侵略戰爭;勤儉治國
孟子 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孟子》 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民貴君輕),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 構建和諧社會
荀子 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
莊子 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 《莊子》  治國要順其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 積極地面對和看待問題
韓非 法家集大成者 《韓非子》  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積極改革,勇于創新
孫武 軍事家,兵家鼻祖 《孫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春秋戰國時期的重大變革:
變革方向 內容 作用
生產力 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用 推動新的生產關系(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出現
政治(社會制度) 商鞅變法 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水利工程 修筑都江堰 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變成天府之國;
思想 百家爭鳴 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真題精練】
七上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B卷
一.選擇題
1.(2022泰州中考1.)“周人以西方一個小國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單薄,不足以鎮壓東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異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東方,以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 )
A. 禪讓制 B. 分封制 C. 郡縣制 D. 行省制
2.(2022蘇州中考2.)下列有助于研究西周滅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
A.《詩經》 赫赫宗周,褒姒滅之。
B.《呂氏春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數至而無寇。
C.清華簡(出土的戰國楚簡) 記載了周幽王進攻申國,申侯聯絡戌族打敗周王,西周滅亡,并沒有“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D.歷史學家的觀點 舉烽傳警乃漢代備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
A A B. B C. C D. D
3.(2022綏化中考2.)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西周實行( )
A. 分封制 B. 禪讓制 C. 郡縣制 D. 行省制
4.(2022齊齊哈爾中考2.)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 )
A. 炎帝 B. 黃帝 C. 堯 D. 禹
5.(2022大慶中考2.)西周與夏、商兩朝相比,為穩定政治形勢、鞏固國土而推行的一項重要的制度是( )
A. 世襲制 B. 分封制 C. 郡縣制 D. 科舉制
6.(2022河南中考2.)古書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說法,如大禹的臣子儀狄“始作酒醪(醪láo:濁酒),變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證這些說法的器物是( )
A. B.
C. D.
7.(2022常德中考2.)歷史圖片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圖片資料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A. 高超的青銅工藝 B. 悠久的歷史文明 C. 先進的科技成就 D. 獨特的建筑技術
8.(2022衡陽中考21.)湖南寧鄉出土的著名文物是( )
A. 四羊方尊 B. 唐三彩 C. 兵馬俑 D. 司母戊鼎
9.(2022荊州中考1.)早期中華文明輝煌燦爛,下列朝代中,以創造了青銅器和甲骨文著稱的是( )
A. 秦朝 B. 漢朝 C. 商朝 D. 隋朝
10.(2022梧州中考 1.)三星堆青銅大面具是文化典型器物,讓人們領略了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的絢爛多彩。這主要反映的是( )
A. 山頂洞人的集體生活 B. 商周時期的文明成就
C. 東周時期諸侯爭霸 D. 東漢時期的光武中興
11.(2022福建中考1 .)甲骨文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圖中的商周時期甲骨文可以印證當時的( )
甲骨文
現代漢字 馬 犬 牛
A. 土地制度 B. 農耕生活 C. 分封制度 D. 天文歷法
12.(2022泰州中考2.)《中國經濟史》在評述古代中國農業生產技術發展時說:“耕用牛型,使用鐵器。是農業耕作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是劃時代的進步。”這一“革命性突破”發生在( )
A. 春秋后期 B. 秦朝 C. 西漢 D. 唐朝
13.(2022黃岡、孝感、咸寧中考1.)在我國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時期的鐵制農具(如圖)。在 《戰國策.趙策》中有秦國用牛耕田,用河流運糧食的記載。這反映了( )
A. 古代冶煉工藝完善 B. 水利灌溉技術成熟
C. 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D. 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14.(2022常德中考2.)歷史圖片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圖片資料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
A. 高超的青銅工藝 B. 悠久的歷史文明 C. 先進的科技成就 D. 獨特的建筑技術
15.(2022懷化中考2.)“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這段話可以看出商鞅推行變法賞罰分明。商鞅在軍事上的獎勵措施是( )
A. 免除徭役 B. 授予爵位、賞賜土地 C. 賞賜金錢 D. 賜予奴隸
16.(2022海南中考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材料反映了商鞅變法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內容 D. 影響
17.(2022大慶中考3.)“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高,我無欲而民自樸”。主張“無為而治”思想的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韓非
18.(2022河南中考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運行的規律,鳥兒在天上飛,魚兒在水中游,白云飄蕩,花開花落,并不依人的意志而運作。這一思想認識屬于( )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19.(2022百色中考 1.)下圖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其3D設計的擬人化熊貓,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國古代的( )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20.(2022廣東中考2 .)《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內容豐富。其中,不僅提到252種動植物,還描述了動植物與環境的關系,也有選擇農作物良種的概念。這表明,《詩經》( )
A. 文筆清新節奏明快 B. 內容通俗易懂 C. 蘊含樸素科學意識 D. 韻律典雅優美
21.(2022吉林省中考 1.)《典籍里的中國》是一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我們在《論語》一期中主要了解到的思想是(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2.(2022福建中考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種思想主張的學派是( )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23.(2022江西中考2.)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孔子提倡‘為政以德”,墨子主張“兼愛”“非攻”,韓非強調“以法治國”。他們提出這些主張的共同目的是( )
A. 推崇西周制度 B. 支持兼并戰爭 C. 解決社會問題 D. 追求精神自由
24.(2022湘潭中考17.)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 )
A. 屈原 B. 賈誼 C. 李白 D. 胡宏
25.(2022宜昌中考3.)《論語》記載孔子話語:“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此話語說明孔子具有( )
A. 民本思想 B. 無為思想 C. 德政思想 D. 兼愛思想
26.(2022恩施州中考1.) 2021年底,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早在春秋時期,有位大思想家就主張“有教無類”,追求教育公平,他是(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孟子
27.(2022瀘州中考2.) 中國文明社會經過長期的沉積和發酵,到戰國時期出現了文化大噴發,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國思想史上的黃金時代。其中“文化大噴發”“思想大爆炸”是指( )
A. 諸侯爭霸 B. 私學興起 C. 商鞅變法 D. 百家爭鳴
28.(2022臨沂中考1.)下圖所示一書中說:“道私者亂、道法者治。”“以儉得之,以奢失之。”“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慈母有敗子。”“華而不實,虛而無用。”“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這些觀點屬于( )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二.非選擇題
1.(2022建設兵團中考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結合所學知識,圖1、圖2人物分別是誰?他們所處時代的學術思想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
材料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貫穿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復興的主線,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歷史時期能夠克服重重障礙不斷實現新的突破、取得新的勝利最可靠的思想武器。
——趙宏宇《從百年黨史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轉載自“學習強國")
(2)結合所學知識,各舉1例闡述“革命”及“改革”時期中國共產黨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實現新的突破、取得新的勝利”。
材料三 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3)假如由你設計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題的黑板報,需要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特點寫入其中,你會寫什么?請從材料中提取。
2.(2022臨沂中考27.)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習近平提出“中國夢”、鄧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學說。儒家學說對歷代中國人的世界觀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摘自共產黨員網
(1)“中國夢”這一“理念”的思想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的哪位思想家?這位思想家處理人際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是什么?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證是什么?
材料二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空談誤國,實千興邦。我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摘自習近平在2012年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
(2)為了實現“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近代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辛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條走向勝利的革命道路,請寫出這條道路的主要特點和最初開辟時的重要史實。
材料三 見下圖(來源:中國文明網)
(3)圖中的“中國道路”是在哪次會議上明確提出的?為了“凝聚中國力量”,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怎樣的制度、政策或措施?
(4)根據所學知識,我們應該對圖進行怎樣的解釋?
3.(2022河池中考18.)思想文化影響社會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3-5世紀,儒學在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區流行,隋唐以后,朝鮮、日本等國的各級學校把儒學經典作為教科書,儒學成為官學。16-18世紀,儒家經典傳入歐洲,引起歐洲社會上層和知識界熱烈反響。
——摘自人教版《歷史 文化交流與傳播》
(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片人物的核心思想。儒學的對外傳播說明了什么?
材料二
這場運動重大歷史意義在于它促使歐洲人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在于喚起人的覺醒,使人們把關注的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的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精神及科學實驗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
——摘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 近代史編》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場運動?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運動的核心思想。
材料三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封建傳統文化的勇猛沖擊,形成一場前所未有的啟蒙運動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因而有力地打擊和動搖了長期以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喚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尤其是廣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適合中國社會需要的新思潮,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摘自《中國共產黨歷史學習百問》
(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位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物。并概括這場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4) 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思想文化的認識。(至少答出兩點)
4.(2022齊齊哈爾中考29.)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誰能在創新上下先手棋,誰就能掌掘主動。縱橫歷史,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以創新為主題的探究性學習。
【古代篇一中華智慧】
(1)請運用所學,依次填寫上方圖示方框內的歷史知識。選擇圖示中的任意一項成就,寫出其影響。
【近代篇一西方科技】
類別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國家 A 美國、德國
重要發明 哈格里夫斯發明B 菜特兄弟制造飛機
C.改良蒸汽機 本茨制造汽車
斯蒂芬森設計蒸汽機車 D.發明耐用白熾燈泡
時代特征 蒸汽時代 E
(2)依據表格和所學知識,分別將A、B、C、D、E五處內容填寫完整
【現代篇--中國力量】
(3)依據所學知識,寫出知識結構圖中①戰爭名稱。②是哪一歷史事件?將③對臺基本方針填寫完整。④具體時間是什么?
【感悟篇-展望未來】
(4)通過以上探究性學習,你有怎樣的感悟?
5.(2022龍東中考25.)改革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而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
——《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二:魏主下詔:“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如語音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司馬光《資治通鑒》
材料三:據統計,1861年后的30年間,依國的糧食產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間,農村社會分化加劇,一部分農民成為富農,更多的農民卻更加貧困,不得不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富農購買了越來越多的土地,雇用貧雇農,采用新式農具,經營資本主義農業。
——選自《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四:日本新政府頒布了《五條誓文》、內容包括:一、廣興會議,萬事決于公論;二、上下一心,盛行經綸;三、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五條誓文》表明了日本改革舊制度、向西方學習的決心。
——選自統編中國歷史教科書九年級下冊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的哪一次變法?這次變法有何作用?
(2)材料二是“魏主”的哪次改革?材料中“北語”、“正音”體現了他的哪一項改革措施?
(3)材料三的現象得益于俄國歷史上的哪次改革?
(4)材料四是日本的哪次改革?這次改革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5)俄國和日本的這兩次改革有何共同作用?
6.(2022長沙中考13.)歷史在不斷變革中旋螺式發展,閱讀材科,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在11世紀至13世紀發生了根本的社會變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鎮為代表的軍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擔任政府高級行政官員。其次,宋代的農業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質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自庫恩《宋代文化史》
材料二 著名歷史學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漢至明清,社會也有不少變動,例如自唐迄宋,日本學者稱之為唐宋變革期。若與春秋、戰國時期相比,則至多只能算是一個小變革期。”“只有春秋,戰國時期,才是中國古代最大最重要的變革期。” ——摘編自李華瑞《20世紀中日“唐宋變革”觀研究述評》
請回答:
對于中國古代的社會變革。材料一認為“宋代發生了根本的社會變化”。材料二認為“只有春秋、戰國時期,才是中國古代最大最重要的變革期”。請選擇其中一個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行文流暢。
7.(2022臺州中考7.)政治制度的廢除和創立始終是中外歷史發展的主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部分)
史料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左傳》 都省握天下之機,十省分天下之治。
——《至正集》
制度 A B C
朝代 西周 隋朝 元朝
影響 確立了周王權威,開發了邊遠地區。 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 有效統治了廣闊的疆域,對后世影響深遠。
(1) 寫出表中A.B、C代表的政治制度名稱。簡要概括它們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世界近代的政治制度(部分)
由于查理一世等守舊勢力對新興資產階級參與政權的阻撓……英國進行了光榮革命……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大大限制了君主權力,使英國走上一條全新的道路。
——改編自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 舊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制約,致使法國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國王路易十六等勢力的倒行逆施,引發了法國大革命,最終以人民廣泛參與的徹底革命,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體制。
——改編自人教版九年級《世界歷史》
(2) 材料二中英法兩國革命后分別確立了什么政治體制?根據材料分析兩國革命的共同原因。
(3) 上述制度的廢除和創立,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8.(2022綏化中考36.)識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圖一是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________。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________朝開始。
(2)圖二是戰國時期________(填人名)主持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它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3)圖三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的作者是________。
9.(2022舟山中考8.)珍視歷史遺產,堅定文化自信。請參與“中華古代文明展”活動,回答問題。
展區名稱 夏商周文明 …… 隋唐文明 宋元文明 明清文明
展品 ③ …… ② ④ ⑥
(1) 請分別寫出展品①⑤所屬的展區名稱。
【解說文明】
展品②:唐朝時,流行打馬球游戲。這種游戲是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的。本展品佐證了唐代的習俗風尚具有中西互通的特點。
展品③:甲骨文是我國3000多年前一種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影響。本展品佐證了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2) 請為展品④寫一段解說詞。(要求:聚焦展覽主題,圍繞展品④反映的科技發明展開。)
【感悟文明】
(3) 通過此次活動,你對中華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認識?
10.(2022鹽城中考21.)博物館承著歷史,也傳承著文化。某班開展“跟著我打卡博物館”的主題活動,請你來參與。
【青銅之美】 【圣人之思】
圖一 國家博物館藏品 圖二 曲阜孔子博物館藏品
【科技之著】
圖三洛陽教育博物館藏品 圖四 國家博物館藏品 圖五上海博物館藏品
(1)寫出圖一文物的名稱及其歷史地位。(2分)
(2)概括圖二中孔子的主張。(1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學說成為封建正統思想的措
施。(1分)
(3)圖四是哪部科技巨著 (1分)據圖三、四、五概括明代科技巨著的特點。(1分)結合
所學知識,分析這一特點形成的原因。(2分)
(4)綜合以上材料,(2分)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論語》
商代青鋼器,1939 年出土于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重832.84 千克,高 1.33米,口長1.1米,壁厚0.06 米。
明代農學巨著,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
明代藥物學巨著,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代科技巨著,對我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按照單元精選2022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單元概述】
禹建立我國第一個王朝——夏,取代了堯舜的“禪讓”,中國進入奴隸社會時期。夏桀暴政,商湯滅夏。商紂殘暴無道,武王亡商,建立西周。西周實行分封制,鞏固其統治。東周時期,社會動蕩不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烽煙四起。秦國商鞅實行變法,使秦國國富兵強,為統一六國作好了準備。
甲骨文是我國最古老的文字,商周是我國青銅文明的繁榮時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體現了高超的工藝。戰國時期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鐵制農具和牛耕推廣,秦國的李冰修筑了舉世聞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對后世影響深遠。老子等諸子百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總之,商周時期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昌盛,為第一次大一統的到來準備了條件。
【知識要點】
第4課 夏商周的更替
(一)夏朝的興衰(夏朝是奴隸社會的形成時期)
1、 建立:約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21世紀早期), 禹 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
奴隸制王朝,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從 啟 開始的。
啟 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標志著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3、鞏固統治:建立了軍隊,制定刑法,設置監獄,制定夏歷。
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
5、滅亡:桀 統治殘暴,約公元前 1600 年被商湯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隸社會的發展時期)
1、建立:約公元前 1600 年, 湯 建立商朝,定都在亳
2、盤庚遷殷: 盤庚 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商王 紂 統治殘暴,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雙方在牧野大戰(牧野之戰),商朝滅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稱西周。
★★動腦筋: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么會取得勝利?
(1)暴政引起民憤
(2)商湯和周武王伐無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賢人,聯合周邊小國。
(三)西周(西周是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
1、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 鎬京 ,史稱“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2)內容:①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②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納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
(依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受封者:宗親和功臣;諸侯義務: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
(3)分封制的意義或作用:保證了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
(4)實質: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
(西周時期社會等級:周天子 → 諸侯 → 卿大夫 → 士→平民→奴隸 )
(5)弊端:諸侯國具有較大的獨立性。當諸侯國力量強大后,會威脅到周天子的統治地位,最終導致春秋戰國的戰亂與紛爭。
3、滅亡:公元前841年,周厲王時發生 國人暴動 (周厲王不是西周最后一位國王)。
公元前 771 年,周幽王(西周最后一位國王)時,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東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第一個國王是周平王。
東周分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總結討論:
(1)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國君暴虐無道,統治殘暴、腐敗,失去民心。
(2)從夏朝和商朝滅亡中我們能得什么啟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詩經》
★★ 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時間 滅亡時間 都城 開國君主 亡國之君
夏 約前2070年 約前1600年 陽城 禹 桀
商 約前1600年 前1046年 亳,盤庚時把都城遷到殷 湯 紂
周 西周 前1046年 前771年 鎬京 周武王 周幽王
東周 前770年 前221年 洛邑 周平王
第5課 青銅器與甲骨文
北京人、山頂洞人時期用的生產工具是什么? 打制石器-舊石器時代
石器時代
河姆渡人、半坡人時期用的生產工具又是什么? 磨制石器-新石器時代
夏商西周時期用的生產工具又是什么呢? 青銅器 青銅時代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青銅器的成就:
原始社會后期:出現青銅器,代表是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出土銅容器殘片,距今4000多年,最早。甘肅地區齊家文化遺址出土距今約4000年銅鏡。
商周時期:(商周時期是青銅器的鼎盛時期)
用途與功能: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功能由食器發展到禮器。類型和數量反映了權利大小和嚴格的等級界限。
②特點:青銅器種類豐富,數量眾多,制作工藝高超。
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出土的最大青銅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精品。利簋[guǐ]
甲骨文記事:
1.甲骨文的含義:商周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
2.發現情況:1899年,清朝人王懿榮首次發現甲骨文。
3.記載內容:甲骨文記載內容豐富,涉及祭祀、戰爭、農牧業、官制、 刑法、醫藥、天文歷法等
4.發現意義:
(1) 甲骨文是中國發現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的影響。(2)證明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甲骨文的造字特點:
造字特點:使用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造字方法。象形最原始,形聲最進步。
影響: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漢字的基本結構,是漢字形成與發展的重要階段。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
1、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
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是我國奴隸社會的瓦解時期。
(2)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戰國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名稱 時間 歷史特征 社會特點
春秋 前770——476年 奴隸制瓦解:諸侯不再聽從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強大的諸侯 戰亂與紛爭春秋以爭霸為主 戰國以兼并為主
戰國 前475——前221年 封建制度形成:兼并戰爭更頻繁,規模更大更殘酷,有統一的趨勢
注釋:春秋,因魯國編年史《春秋》而得名;
戰國,因劉向校訂《戰國策》而得名。
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1、農業: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生產力發展了)
2、手工業:規模不斷擴大,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以及漆器制作都有所發展。
3、商業:出現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
二、王室衰微
1、原因:社會動蕩,各種制度遭到破壞,一些諸侯國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而是設置縣、郡,委派官員管理,分封制逐步遭到瓦解。
2、表現:(1)周王室的統治勢力大減,已無力控制諸侯;
(2)諸侯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
(3)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導致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
3、結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國勢力崛起。他們競相稱霸,操控政治局面,實際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諸侯爭霸
背景:由于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各諸侯國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展開爭斗;民族間的矛盾也有所發展。旗號“尊王攘夷”。
經過: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先后稱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也先后北上爭霸(臥薪嘗膽)。(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是齊桓公)
影響(結果):
(1)消極影響: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
(2)積極影響:①在爭霸過程中,有的諸侯國被滅掉,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加快了統一的步伐。②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
第7課 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一、戰國七雄
1、七國形成 :(1)三家分晉:韓、趙、魏
(2)田氏代齊:齊國由大夫田氏取代。
(3)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社會狀況:兼并戰爭
(1)戰爭特點:規模很大,參戰兵力多,交戰區域廣,持續時間長。
(2)著名戰役:桂陵之戰、馬陵之戰、長平之戰
(3)戰爭結果:魏國、齊國、趙國、秦國先后崛起,秦國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對東方六國構成威脅。
(4)影響:為加速結束分裂,實現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戰國七雄——相互兼并:
時期 主要戰役 交戰國家 典故 影響
戰國 桂陵之戰 魏、趙、齊 圍魏救趙
馬陵之戰 魏、齊 減灶計 齊國強大起來
長平之戰 秦、趙 紙上談兵 東方六國無力抵御秦軍進攻
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比較:
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
目的 爭霸(成為霸主) 兼并(統一全國)
戰爭特點 時間短、規模小、次數少 時間長、規模大、戰爭頻繁
軍隊數量 軍隊數量較少,往往一天就能決定戰爭勝負 幾十萬大軍,持續幾個月,死傷幾萬,甚至幾十萬
稱霸方式 強者通過召集盟會確立霸主地位 強者吃掉弱者,進而統一中國
★★比較春秋地圖與戰國地圖異同:春秋、戰國時期都存在的國家有:齊國(戰國田氏)、楚國、秦國、燕國;戰國時期諸侯國數目大大減少。
二、商鞅變法
1、背景:根本原因: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
2、目的: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
3、時間、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4、商鞅變法的內容:
政治 (1)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縣制,對后世影響最為深遠)(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損害了舊貴族的利益,是后來商鞅被處死的原因)(3)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4)嚴明法度,禁止私斗。
經濟 (1)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買賣(最能體現變法性質,地主最歡迎)(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國富 百姓歡迎)(3)統一度量衡。(建立縣制,統一度量衡被秦始皇采用)
軍事 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秦軍取勝的原因 貴族痛恨)
5、作用: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商鞅變法以及各諸侯國變法——中國確立了封建制度
★★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②變法得到了秦孝公的支持;③商鞅個人敢于與舊勢力堅決斗爭。
★★商鞅具有的品質:堅持真理,不畏艱難,敢于和頑固勢力作斗爭,勇于創新,為改革不怕犧牲。
★★6.觀點:改革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判斷改革成敗的標準是:改革能否符合人民利益;能否促進國家發展.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公元前256年,秦國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構成: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工程構成。魚嘴將岷江分為內江和外江,內江灌溉,外江分洪、航運;寶瓶口引水流入灌溉渠道,飛沙堰在洪水期分洪,減少泥沙淤積。
3、 功能:防洪、灌溉、水運等。
4、影響:(1)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變成天府之國;
(2)兩千多年來,都江堰一直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充分反映出我國人民的智慧。
第8課 百家爭鳴
一、春秋時期的代表有:
1、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
主要思想:順應自然;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有辯證思想)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學說集中在《老子》又稱《道德經》一書中。
2、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由其弟子編寫的《論語》記述了孔子言論)
(1)思想上:核心思想是“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2)政治上:主張以德治國,反對苛政。
(3)教育上: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體現教育公平),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發現和總結出許多教學原則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溫故知新等。
(4)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獻資料,對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
3、孫武:兵家創始人,是杰出軍事家,主張:“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著作《孫子兵法》。
百家爭鳴:
背景: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崩潰,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此時的學術思想領域非常活躍,形成了不同的學派,各陳其說,史稱諸子百家。
戰國時期的主要思想派別、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墨家:創始人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提出選舉賢能的人治理國家,批判貴族的奢侈生活,提倡節儉。
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民貴、君輕”)
(3)儒家: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
(4)道家:代表人是莊子,主張:治國要順其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道家思想被劉邦、漢文帝、漢景帝采用)。
(5)法家:代表人是韓非,主張:以法治國,樹立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核心思想是法治,最先被統治者所采用——秦始皇)(商鞅、秦始皇都是法家人物)
3、影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注意:儒家 與 法家 的思想主張截然相反 。
(1)運用三家觀點解決問題:
儒家:說服教育;道家:順其自然,如閉門思過、自行解決;法家:依法懲處
(2)諸子百家中提到“治國”主張的有:孔子、孟子、荀子、莊子、韓非(孔子主張以德治國;反對苛政。孟子主張實行“仁政”。荀子主張實行“禮治”。莊子主張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無為而治。韓非主張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提到“戰爭”主張的有:墨子、孟子、(墨子,主張“非攻”.孟子主張反對非正義的戰爭)
★★春秋戰國時期各學派代表人物、相關著作、主要思想及其借鑒或啟示:
時期 姓名 稱謂 著作 主要思想 借鑒或啟示
春秋時期 老子 道家學派創始人 《道德經》 順應自然;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相互轉化; 主張無為而治。 辯證地看待問題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創的創始人 《論語》《春秋》 思想上:核心思想是“仁” 政治上:主張以德治國,反對苛政。教育上: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發現和總結出許多教學原則 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溫故知新等。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獻資料,對傳承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作出巨大貢獻。 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尊重教育教學規律、采取科學的學習方法。
戰國時期 墨子 墨家學派創始人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提倡節儉 構建和諧社會;反對侵略戰爭;勤儉治國
孟子 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孟子》 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民貴君輕),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 構建和諧社會
荀子 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
莊子 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 《莊子》  治國要順其自然和民心;人生應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獨立的人格。 積極地面對和看待問題
韓非 法家集大成者 《韓非子》  以法治國;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積極改革,勇于創新
孫武 軍事家,兵家鼻祖 《孫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春秋戰國時期的重大變革:
變革方向 內容 作用
生產力 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使用 推動新的生產關系(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出現
政治(社會制度) 商鞅變法 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水利工程 修筑都江堰 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變成天府之國;
思想 百家爭鳴 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真題精練】
七上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B卷
一.選擇題
1.(2022泰州中考1.)“周人以西方一個小國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單薄,不足以鎮壓東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異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東方,以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B )
A. 禪讓制 B. 分封制 C. 郡縣制 D. 行省制
2.(2022蘇州中考2.)下列有助于研究西周滅亡原因的材料中,可信度最高的史料是( C )
A.《詩經》 赫赫宗周,褒姒滅之。
B.《呂氏春秋》 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數至而無寇。
C.清華簡(出土的戰國楚簡) 記載了周幽王進攻申國,申侯聯絡戌族打敗周王,西周滅亡,并沒有“烽火戲諸侯”的故事。
D.歷史學家的觀點 舉烽傳警乃漢代備匈奴之事,非周代所能有。
A A B. B C. C D. D
3.(2022綏化中考2.)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西周實行( A )
A. 分封制 B. 禪讓制 C. 郡縣制 D. 行省制
4.(2022齊齊哈爾中考2.)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D )
A. 炎帝 B. 黃帝 C. 堯 D. 禹
5.(2022大慶中考2.)西周與夏、商兩朝相比,為穩定政治形勢、鞏固國土而推行的一項重要的制度是( B )
A. 世襲制 B. 分封制 C. 郡縣制 D. 科舉制
6.(2022河南中考2.)古書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說法,如大禹的臣子儀狄“始作酒醪(醪láo:濁酒),變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證這些說法的器物是(B )
A. B.
C. D.
7.(2022常德中考2.)歷史圖片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圖片資料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B )
A. 高超的青銅工藝 B. 悠久的歷史文明 C. 先進的科技成就 D. 獨特的建筑技術
8.(2022衡陽中考21.)湖南寧鄉出土的著名文物是( A )
A. 四羊方尊 B. 唐三彩 C. 兵馬俑 D. 司母戊鼎
9.(2022荊州中考1.)早期中華文明輝煌燦爛,下列朝代中,以創造了青銅器和甲骨文著稱的是( C )
A. 秦朝 B. 漢朝 C. 商朝 D. 隋朝
10.(2022梧州中考 1.)三星堆青銅大面具是文化典型器物,讓人們領略了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的絢爛多彩。這主要反映的是( B )
A. 山頂洞人的集體生活 B. 商周時期的文明成就
C. 東周時期諸侯爭霸 D. 東漢時期的光武中興
11.(2022福建中考1 .)甲骨文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圖中的商周時期甲骨文可以印證當時的( B )
甲骨文
現代漢字 馬 犬 牛
A. 土地制度 B. 農耕生活 C. 分封制度 D. 天文歷法
12.(2022泰州中考2.)《中國經濟史》在評述古代中國農業生產技術發展時說:“耕用牛型,使用鐵器。是農業耕作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是劃時代的進步。”這一“革命性突破”發生在(A )
A. 春秋后期 B. 秦朝 C. 西漢 D. 唐朝
13.(2022黃岡、孝感、咸寧中考1.)在我國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時期的鐵制農具(如圖)。在 《戰國策.趙策》中有秦國用牛耕田,用河流運糧食的記載。這反映了( C )
A. 古代冶煉工藝完善 B. 水利灌溉技術成熟
C. 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D. 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14.(2022常德中考2.)歷史圖片包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圖片資料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B )
A. 高超的青銅工藝 B. 悠久的歷史文明 C. 先進的科技成就 D. 獨特的建筑技術
15.(2022懷化中考2.)“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這段話可以看出商鞅推行變法賞罰分明。商鞅在軍事上的獎勵措施是( B )
A. 免除徭役 B. 授予爵位、賞賜土地 C. 賞賜金錢 D. 賜予奴隸
16.(2022海南中考1.)“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材料反映了商鞅變法的( D )
A. 背景 B. 目的 C. 內容 D. 影響
17.(2022大慶中考3.)“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高,我無欲而民自樸”。主張“無為而治”思想的是( A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韓非
18.(2022河南中考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運行的規律,鳥兒在天上飛,魚兒在水中游,白云飄蕩,花開花落,并不依人的意志而運作。這一思想認識屬于( D )
A. 儒家 B. 墨家 C. 法家 D. 道家
19.(2022百色中考 1.)下圖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其3D設計的擬人化熊貓,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國古代的( A )
A. 道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20.(2022廣東中考2 .)《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內容豐富。其中,不僅提到252種動植物,還描述了動植物與環境的關系,也有選擇農作物良種的概念。這表明,《詩經》( C )
A. 文筆清新節奏明快 B. 內容通俗易懂 C. 蘊含樸素科學意識 D. 韻律典雅優美
21.(2022吉林省中考 1.)《典籍里的中國》是一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電視節目。我們在《論語》一期中主要了解到的思想是( B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2.(2022福建中考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種思想主張的學派是( B )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23.(2022江西中考2.)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孔子提倡‘為政以德”,墨子主張“兼愛”“非攻”,韓非強調“以法治國”。他們提出這些主張的共同目的是( C )
A. 推崇西周制度 B. 支持兼并戰爭 C. 解決社會問題 D. 追求精神自由
24.(2022湘潭中考17.)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劃龍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A )
A. 屈原 B. 賈誼 C. 李白 D. 胡宏
25.(2022宜昌中考3.)《論語》記載孔子話語:“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此話語說明孔子具有( C )
A. 民本思想 B. 無為思想 C. 德政思想 D. 兼愛思想
26.(2022恩施州中考1.) 2021年底,教育部印發《關于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創建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早在春秋時期,有位大思想家就主張“有教無類”,追求教育公平,他是( B )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孟子
27.(2022瀘州中考2.) 中國文明社會經過長期的沉積和發酵,到戰國時期出現了文化大噴發,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國思想史上的黃金時代。其中“文化大噴發”“思想大爆炸”是指( D )
A. 諸侯爭霸 B. 私學興起 C. 商鞅變法 D. 百家爭鳴
28.(2022臨沂中考1.)下圖所示一書中說:“道私者亂、道法者治。”“以儉得之,以奢失之。”“愛多者則法不立,威寡者則下侵上。”“慈母有敗子。”“華而不實,虛而無用。”“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這些觀點屬于( D )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二.非選擇題
1.(2022建設兵團中考17.)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結合所學知識,圖1、圖2人物分別是誰?他們所處時代的學術思想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什么影響?
材料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貫穿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復興的主線,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歷史時期能夠克服重重障礙不斷實現新的突破、取得新的勝利最可靠的思想武器。
——趙宏宇《從百年黨史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轉載自“學習強國")
(2)結合所學知識,各舉1例闡述“革命”及“改革”時期中國共產黨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實現新的突破、取得新的勝利”。
材料三 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3)假如由你設計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題的黑板報,需要把“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特點寫入其中,你會寫什么?請從材料中提取。
【答案】(1)圖1:老子,圖2:孟子;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為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2)革命時期: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結合本國國情發展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并形成了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的統一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對統一全黨思想,指揮全黨行動,實習黨的政治路線,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時期:鄧小平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具體結合起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以科學理論為指導的道路,這樣一條道路為解決當前和今后的難題指明了方向。
(3)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
2.(2022臨沂中考27.)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習近平提出“中國夢”、鄧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學說。儒家學說對歷代中國人的世界觀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摘自共產黨員網
(1)“中國夢”這一“理念”的思想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的哪位思想家?這位思想家處理人際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是什么?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證是什么?
材料二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空談誤國,實千興邦。我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摘自習近平在2012年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
(2)為了實現“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近代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辛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條走向勝利的革命道路,請寫出這條道路的主要特點和最初開辟時的重要史實。
材料三 見下圖(來源:中國文明網)
(3)圖中的“中國道路”是在哪次會議上明確提出的?為了“凝聚中國力量”,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怎樣的制度、政策或措施?
(4)根據所學知識,我們應該對圖進行怎樣的解釋?
【答案】(1)孔子。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工農武裝割據。(答出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或農村包圍城市或井岡山道路亦可)秋收起義、建立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會師。
(3)中共十二大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優惠政策;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西部大開發政策;興邊富民行動。
(4)解釋:
層次一:僅從中國夢的內涵或僅從中國夢的實現路徑進行正確解釋。
層次二:能夠從中國夢的內涵和實現路徑兩個方面進行解釋,但解釋不夠準確。
層次三:能夠從中國夢的內涵和實現路徑兩個方面作出如下正確解釋: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3.(2022河池中考18.)思想文化影響社會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3-5世紀,儒學在東亞和東南亞等地區流行,隋唐以后,朝鮮、日本等國的各級學校把儒學經典作為教科書,儒學成為官學。16-18世紀,儒家經典傳入歐洲,引起歐洲社會上層和知識界熱烈反響。
——摘自人教版《歷史 文化交流與傳播》
(1) 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圖片人物的核心思想。儒學的對外傳播說明了什么?
材料二
這場運動重大歷史意義在于它促使歐洲人以神為中心過渡到以人為中心,在于喚起人的覺醒,使人們把關注的重點從來世轉移到現世。它喚醒了人們的積極進取的精神、創造精神及科學實驗的精神,從而在精神方面為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開辟了道路。
——摘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 近代史編》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場運動?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運動的核心思想。
材料三新文化運動對中國封建傳統文化的勇猛沖擊,形成一場前所未有的啟蒙運動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因而有力地打擊和動搖了長期以來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喚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尤其是廣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的洗禮。這就為適合中國社會需要的新思潮,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摘自《中國共產黨歷史學習百問》
(3) 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兩位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物。并概括這場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4) 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思想文化的認識。(至少答出兩點)
【答案】【小題1】“仁”。說明了儒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儒學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合理性。
【小題2】人文主義。
【小題3】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盡管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小題4】思想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思想文化影響社會發展;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博大精深、輝煌燦爛、兼容井蓄;對于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批判的吸收繼承。
4.(2022齊齊哈爾中考29.)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誰能在創新上下先手棋,誰就能掌掘主動。縱橫歷史,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完成以創新為主題的探究性學習。
【古代篇一中華智慧】
(1)請運用所學,依次填寫上方圖示方框內的歷史知識。選擇圖示中的任意一項成就,寫出其影響。
【近代篇一西方科技】
類別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國家 A 美國、德國
重要發明 哈格里夫斯發明B 菜特兄弟制造飛機
C.改良蒸汽機 本茨制造汽車
斯蒂芬森設計蒸汽機車 D.發明耐用白熾燈泡
時代特征 蒸汽時代 E
(2)依據表格和所學知識,分別將A、B、C、D、E五處內容填寫完整
【現代篇--中國力量】
(3)依據所學知識,寫出知識結構圖中①戰爭名稱。②是哪一歷史事件?將③對臺基本方針填寫完整。④具體時間是什么?
【感悟篇-展望未來】
(4)通過以上探究性學習,你有怎樣的感悟?
【答案】(1)東漢,畢昇、《本草綱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祖沖之把圓周本精確到小數點以后的第七位數字,領先世界近千年;活字印刷術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率,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答出以上一點或符合題意即可)
(2)A.英國.B.珍妮機.C.瓦特。D.愛迪生、E電氣時代
(3)①抗美援朝。②三大改造.③“和平統一,一國兩制”、④1997年7月1日
(4)①努力學習,樹立遠大理想;②為國家的發展和富強貢獻白己的力量;③刻苦鉆研,不是圖難,培養創新精神;④增強拼搏勇于創新。樹立創新意識,增強創新實政能力;⑤學習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推動社會進步;⑦國家統一是大藥所趨,民心所向,是國家發展的前提;⑧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斷,成就解煌,對人類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5.(2022龍東中考25.)改革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而集小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
——《史記·商君列傳》
材料二:魏主下詔:“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如語音仍舊,若有故為,當加降黜。”
——司馬光《資治通鑒》
材料三:據統計,1861年后的30年間,依國的糧食產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間,農村社會分化加劇,一部分農民成為富農,更多的農民卻更加貧困,不得不依靠出賣勞動力為生。富農購買了越來越多的土地,雇用貧雇農,采用新式農具,經營資本主義農業。
——選自《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四:日本新政府頒布了《五條誓文》、內容包括:一、廣興會議,萬事決于公論;二、上下一心,盛行經綸;三、官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五條誓文》表明了日本改革舊制度、向西方學習的決心。
——選自統編中國歷史教科書九年級下冊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的哪一次變法?這次變法有何作用?
(2)材料二是“魏主”的哪次改革?材料中“北語”、“正音”體現了他的哪一項改革措施?
(3)材料三的現象得益于俄國歷史上的哪次改革?
(4)材料四是日本的哪次改革?這次改革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5)俄國和日本的這兩次改革有何共同作用?
【答案】(1)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力大增,提高軍隊戰斗力等。
(2)北魏孝文帝改革;說漢話。
(3)1861年農奴制改革。
(4)明治維新;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5)促進本國資本主義發展。
6.(2022長沙中考13.)歷史在不斷變革中旋螺式發展,閱讀材科,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在11世紀至13世紀發生了根本的社會變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鎮為代表的軍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擔任政府高級行政官員。其次,宋代的農業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質文明方面都取得很大成就。 ——摘自庫恩《宋代文化史》
材料二 著名歷史學家王曾瑜先生曾指出,“自秦漢至明清,社會也有不少變動,例如自唐迄宋,日本學者稱之為唐宋變革期。若與春秋、戰國時期相比,則至多只能算是一個小變革期。”“只有春秋,戰國時期,才是中國古代最大最重要的變革期。” ——摘編自李華瑞《20世紀中日“唐宋變革”觀研究述評》
請回答:
對于中國古代的社會變革。材料一認為“宋代發生了根本的社會變化”。材料二認為“只有春秋、戰國時期,才是中國古代最大最重要的變革期”。請選擇其中一個觀點,結合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行文流暢。
【答案】示例1:宋代發生了根本的社會變化。宋代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科舉制得到完善,文官政治取代了軍人政治,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城市中的商業活動突破了時空限制,世俗文化興起,市民階層逐漸形成;海外貿易繁榮,政府設置了管理海外貿易的市舶司進行管理;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示例2:只有春秋、戰國時期,才是中國古代最大最重要的變革期。春秋戰國時期,分封制和宗法制逐漸走向瓦解,周王室權威不再;鐵犁牛耕出現,生產力水平提升,土地私有制逐漸確立,井田制瓦解;私學出現,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繁榮。
7.(2022臺州中考7.)政治制度的廢除和創立始終是中外歷史發展的主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部分)
史料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左傳》 都省握天下之機,十省分天下之治。
——《至正集》
制度 A B C
朝代 西周 隋朝 元朝
影響 確立了周王權威,開發了邊遠地區。 改善并加強了中央集權。 有效統治了廣闊的疆域,對后世影響深遠。
(1) 寫出表中A.B、C代表的政治制度名稱。簡要概括它們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世界近代的政治制度(部分)
由于查理一世等守舊勢力對新興資產階級參與政權的阻撓……英國進行了光榮革命……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大大限制了君主權力,使英國走上一條全新的道路。
——改編自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 舊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制約,致使法國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國王路易十六等勢力的倒行逆施,引發了法國大革命,最終以人民廣泛參與的徹底革命,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體制。
——改編自人教版九年級《世界歷史》
(2) 材料二中英法兩國革命后分別確立了什么政治體制?根據材料分析兩國革命的共同原因。
(3) 上述制度的廢除和創立,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答案】【小題1】分封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鞏固了封建統治,加強了中央集權。
【小題2】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封建專制制度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
【小題3】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要勇于改革,勇于創新等。
8.(2022綏化中考36.)識圖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1)圖一是刻寫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________。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________朝開始。
(2)圖二是戰國時期________(填人名)主持修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它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3)圖三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的作者是________。
【答案】(1) ①. 甲骨文商 ②. (商朝、商代、殷朝、殷商、殷)
(2) ①. 李冰 ②. 都江堰
(3)司馬遷
9.(2022舟山中考8.)珍視歷史遺產,堅定文化自信。請參與“中華古代文明展”活動,回答問題。
展區名稱 夏商周文明 …… 隋唐文明 宋元文明 明清文明
展品 ③ …… ② ④ ⑥
(1) 請分別寫出展品①⑤所屬的展區名稱。
【解說文明】
展品②:唐朝時,流行打馬球游戲。這種游戲是從波斯經絲綢之路傳入的。本展品佐證了唐代的習俗風尚具有中西互通的特點。
展品③:甲骨文是我國3000多年前一種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對中國文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遠影響。本展品佐證了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2) 請為展品④寫一段解說詞。(要求:聚焦展覽主題,圍繞展品④反映的科技發明展開。)
【感悟文明】
(3) 通過此次活動,你對中華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認識?
【答案】【小題1】①夏商周文明;⑤隋唐文明。
【小題2】北宋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后來陸續傳到世界各地,極大促進文化傳播與交流,為推動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本展品佐證了印刷術是我國古代的重大發明。
【小題3】中華文明綿延不絕,并長期處于世界文明發展的前列;歷史上中華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相互影響,并在交流互鑒中不斷發展等。
10.(2022鹽城中考21.)博物館承著歷史,也傳承著文化。某班開展“跟著我打卡博物館”的主題活動,請你來參與。
【青銅之美】 【圣人之思】
圖一 國家博物館藏品 圖二 曲阜孔子博物館藏品
【科技之著】
圖三洛陽教育博物館藏品 圖四 國家博物館藏品 圖五上海博物館藏品
(1)寫出圖一文物的名稱及其歷史地位。(2分)
(2)概括圖二中孔子的主張。(1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其學說成為封建正統思想的措
施。(1分)
(3)圖四是哪部科技巨著 (1分)據圖三、四、五概括明代科技巨著的特點。(1分)結合
所學知識,分析這一特點形成的原因。(2分)
(4)綜合以上材料,(2分)
【答案】(1)司母戊鼎(1分)迄今為止所有出土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青銅器。(1分)
為政以德(1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1分)
(3)《天工開物》(1分)注重實用,為農業服務。大多是經驗的總結。(1分)原因:注重實踐,沒有科學的理論基礎;不重視科學與技術的結合。(2分)
(4)言之有理即可。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論語》
商代青鋼器,1939 年出土于河南安陽侯家莊武官村。重832.84 千克,高 1.33米,口長1.1米,壁厚0.06 米。
明代農學巨著,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
明代藥物學巨著,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代科技巨著,對我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南县| 福清市| 睢宁县| 宣威市| 仁寿县| 贵德县| 罗山县| 资阳市| 吉首市| 铜鼓县| 张家川| 普宁市| 阜新市| 蒲江县| 义马市| 苍溪县| 张北县| 崇仁县| 思茅市| 博野县| 河源市| 崇州市| 皋兰县| 抚顺市| 佳木斯市| 蒲江县| 屯昌县| 万山特区| 民勤县| 夏津县| 兴山县| 明星| 忻城县| 辽阳市| 贡觉县| 安泽县| 繁昌县| 青阳县| 定陶县| 芜湖县| 汝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