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 人在社會中生活 單元測試(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學校: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題號 一 二 總分得分一、選擇題(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1.下列四個常用圖例中,錯誤的是( )A. 長城 B. 等高線C. 高速公路 D. 河流、湖泊2.某小區為了慶祝“國慶節“舉辦了少兒書畫展覽活動。這體現了社區具有( )A.政治功能 B.經濟功能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3.杭州的社區為迎接亞運會的到來,特意加強社區的巡邏管理,這一特點體現了社區的( )A.政治功能 B.管理功能 C.經濟功能 D.文化功能4.“獨在異鄉為異客”。外出的人總是對家鄉有著無盡的思念,這源于( )A.適應家鄉環境 B.對家鄉的認同感C.鄰里關系和睦 D.不能入鄉隨俗5.下列選項中表示圖例和注記的是( )A. B. C. D.6.若甲乙兩地的圖上距離是0.5厘米,實地距離是1 665千米,則該圖的比例尺是( )A.1∶333 000 B.1∶3 330 000C.1∶33 300 000 D.1∶333 000 0007.雨薇想了解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基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哪里,她應該使用的地圖是( )A.中國氣候圖 B.中國地形圖C.中國政區圖 D.中國交通圖8.下面四條河流,河面最寬的是( )A. B.C. D.9.對“比例尺①:1:500”和“比例尺②:”的描述正確的是( )A.比例尺①屬于小比例尺 B.比例尺①表示的內容更簡略C.比例尺②可繪制的范圍大 D.比例尺②適合繪制學校平面圖10.如圖圖例中表示運河的是( )A. B. C. D.11.下列關于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差異的描述,錯誤的是( )A.人口生活方式的差異 B.人口密度的差異C.人口性別的差異 D.人口職業的差異12.下列敘述不能反映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異的是( )A.鄉村聚落外圍有大片的農田,城市居民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B.鄉村聚落的綠地面積比城市聚落的綠地面積要大C.鄉村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嚴重D.鄉村聚落建筑比城市聚落的建筑要低矮13.下圖反映的聚落形態及影響因素分別是( )A.團狀,河流因素 B.團狀,地形因素C.帶狀,氣候因素 D.帶狀,河流因素14.下列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中,屬于信息聯系的是( )A.山東的花生銷往北京 B.浙江的教師到四川支援教育C.海南人到浙江賣椰子 D.北京某大學生在網上查詢有關深圳人才市場的信息15.中央電視臺《北緯30度·中國行》欄目組來到了“珍珠之鄉”——山下湖鎮,記者看到許多外地商人來到珍珠市場洽談生意,這體現了不同區域之間的( )A.人員交流 B.經濟交流 C.文化交流 D.信息交流16.城市不但是人們從事現代經濟活動的場所,也是展示現代生活方式的櫥窗。下列體現城市聚落特點的是( )①高樓林立,交通發達 ②設施完善,生活便利③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 ④人口密度小,流動性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7.一般來說,山區的村落比平原地區的村落( )①規模大 ②規模小 ③民居分布緊密 ④民居分布分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一般情況下,聚落分布比較密集的地方多位于( )A.高原、山地地區 B.熱帶雨林地區 C.荒漠地區 D.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區19.歌詞“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描述的鄉村聚落類型是( )A.牧村 B.漁村 C.農村 D.林場20.一般來說影響聚落形成的不利因素有( )A.地形平坦 B.水源不足C.氣候溫和 D.交通便利21.城市人口過于集中,會產生的“城市病”包括( )①住房緊張 ②環境惡化 ③財政困難 ④交通擁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2.農村需要城市教育、人才的支持,城市需要農村農副產品的支持,這表明區域經濟發展需要( )A.在自然條件上保持一致 B.在經濟發展上優勢互補C.在文化、信息上保持聯系 D.在物產上保持一致23.小睿同學參加的地理探究社團要進行野外考察活動,出發前拿到一張等高線示意圖。讀下圖,圖中 C表示的山體部位為( )A.山谷 B.鞍部 C.山脊 D.峭壁24.讀下邊某區域沿89°E地形剖面圖。該區域的地勢起伏特點是( )A.東高西低 B.西高東低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25.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等高距:100米)。結合所學知識請回答,等高線x的數值及圖中河流的流向為( )A.200米自西南向東北 B.300米自東南向西北C.400米自東北向西南 D.無法判斷自西北向東南二、非選擇題(共4大題,共50分)26.(12分)讀下圖,回答問題。(1)指向標指示的方向為_____方。圖中箭頭所標示的小河的流向大致為:______。(2)水電站位于農機站的_____方向。若水電站到農機站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根據比例尺計算其實際距離為_____千米。(3)水電站一般建在河流的___游(填上或下),由于該地地形落差較____(填大或小)。27.(12分)讀某聚落發展演變過程圖,回答問題。(1)圖1為__________聚落,布特點是__________。圖2為__________聚落。描述該區域40年間景觀上的主要變化。(2)圖1中鄉間小道以西的地形最有可能是什么 請結合圖中信息加以說明。(3)為解決日趨緊張的用水問題,該地區準備在明年新建一個自來水廠。甲、乙兩地中,哪個地方新建自來水廠更合理 為什么 28.(12分)錦繡育才教育集團浙西片區四所學校決定到衢州三衢山研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研學前同學們找到圖1,發現三衢山位于蘭溪的___方向;該圖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是____。(2)在三衢山景區門口,同學們在圖2中發現有甲、乙兩條線路,他們想輕松一點去登山,在甲、乙兩條登山路線中應選擇____;因為這條線路______________。(3)在圖2中,他們來到___處(填字母),看到懸崖百丈;來到____處(填字母),看到兩座山峰聳立在自己兩側;還看到了一條小河,它的流向是__________。(4)圖3這一帶是典型的______聚落,當地人大多從事_____。29.(14分)下圖是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圖。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觀察上圖,A是________,D是________(填地形部位)。圖中缺少地圖三要素中的________,等高距是________米。(2)據圖指出C處河流的大致流向及依據。C處河流與B處河流比較,哪一處河流的流速快?請說明理由。(3)結合上圖,分析圖中E城鎮形成的有利條件有哪些?參考答案1.C【解析】根據常用的圖例可知,A圖例表示長城,B圖例表示等高線,C圖例表示鐵路,D圖例表示河流、湖泊,故C選項符合題意,排除ABD選項。2.C【解析】根據題干中“娛樂活動”一詞可知是文化功能,C選項符合題意;政治功能、經濟功能和管理功能與材料無關,ABD選項排除。3.B【解析】倫敦當地社區為迎接奧運會的到來,特意加強社區的巡邏管理,這一點體現了社區的管理功能,故選B。4.B【解析】對家鄉的認同感讓人產生對家鄉的喜愛和依賴。對于外出的人來說,對家鄉的認同感會產生對家鄉的思念,故選B。5.C【解析】A表示為地圖比例尺的線段式;B表示為地圖圖例;C中黑三角表示為圖例,數字表示為注記;D表示為指向標,指示地圖的方向。所以即表示圖例又表示注記的是C。故選C。6.D【解析】根據比例尺等于圖上距離除以實地距離,若甲乙兩地的圖上距離是0.5厘米,實地距離是1 665千米,則該圖的比例尺是0.5÷166500000=1:333000000,故答案選D。7.C【解析】中國政區圖就是在中國地圖上標注行政區域劃分的地圖,在該類型的地圖上可以清楚的顯示我國各個省區的位置及各個省區內重要城市的位置。故選C。8.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假如圖中河流的寬度是1厘米,那么A圖所示河流的寬度是500米,B圖所示河流的寬度是50米,C圖所示河流的寬度是2500米,D圖所示河流的寬度是3000米。故D正確。ABC錯誤,排除ABC項。故選D。9.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比例尺②的比例是10千米=1000000厘米。比例尺是1:100000。 比例尺越小,地圖表示范圍越大,表示內容越簡單。故C正確。比例尺①是大比例尺,故排除A項。比例尺①表示內容更加詳細,故排除B項。比例尺②不適合繪制學校平面圖,故排除D項。故選C。10.B【解析】題干中的圖例表示的意義:A是鐵路;B是運河;C是公路;D是長城,B選項符合題意。11.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的差異有:人口生活方式的差異,人口密度的差異,人口職業的差異。不存在人口性別的差異,故C選項正確,排除ABD選項。12.C【解析】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嚴重是發達國家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異,故C選項符合題意;鄉村聚落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城市居民則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A選項不符合題意;城市聚落用地緊張,建造了許多高層住宅,綠地面積比鄉村要小,B選項不符合題意;鄉村聚落建筑多為低矮房屋,城市聚落中摩天大樓鱗次櫛比,D選項不符合題意。13.D【解析】讀圖可知,該地聚落主要沿河分布,受河流的影響,呈條帶狀分布,故D選項正確,排除ABC選項。14.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信息聯系的知識。信息,指音訊、消息、通訊系統傳輸和處理的對象,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人通過獲得、識別自然界和社會的不同信息來區別不同事物,得以認識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訊和控制系統中,信息是一種普遍聯系的形式。ABC都是通過交通工具進行聯系,D“網上查詢”屬于信息聯系,故選D。15.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區域交流的有關知識。從題中可知,“記者看到許多外地商人來到珍珠市場洽談生意”,體現了社會交往中,各地區之間經濟交流的特點,故選B。16.A【解析】①高樓林立,交通發達,能體現城市聚落的特點;②設施完善,生活便利,能體現城市聚落的特點;③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能體現城市聚落的特點;④人口密度小,流動性弱,不符合城市的實際情況,不能體現城市聚落的特點;符合題意的是①②③,故選A。【點睛】我們把人類的聚居地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鄉村一般規模較小,居住在鄉村的人們一般從事耕作、放牧、捕魚等生產活動。城市規模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們主要從事工業、商業、服務業等工作。城市不但是人們從事現代經濟活動的場所,也是展示現代生活方式的櫥窗。17.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山區村落與平原村落的地理環境不同,導致它們在村莊形態上存在著差異。因為平原地區土地廣闊平坦,人口多,所以規模大,分布緊密,而山區受地形的限制,規模小,民居分布分散。故D正確。ABC不符合題意,排除ABC項。故選D。18.D【解析】聚落是人們長期居住和進行生產活動的場所,聚落往往是分布在自然條件優越的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這些地區地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故選D。19.A【解析】牧村是畜牧業居民的聚落,主要的生產活動是放牧,歌詞中的場景正是放牧的景象,所以A正確;漁村是漁業居民的聚落,主要的生產活動是捕魚或水產養殖,所以B錯誤;農村是種植業居民的聚落,主要的生產活動是耕作,所以C錯誤;林場是林業居民的聚落,主要的生產活動是林業的種植、栽培、保護、果實的采摘等,所以D錯誤。故選A【點睛】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鄉村聚落又可分為農村、牧村漁村、林場,聚落環境是人類有意識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早期人類的聚居地一般都選擇在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比較優越、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的地點,隨著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斷提高,人類活動的領域不斷擴大,由熱帶、溫帶逐漸擴展至寒帶,創造出各種形式的聚落環境。20.B【解析】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水源不足、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了影響聚落形成的因素。21.C【解析】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業、交通運輸過度集中而造成的種種弊病。城市人口過于集中,會產生的“城市病”包括住房緊張、環境惡化、交通擁擠等現象,故選C。【點睛】本題考查的是城市人口過于集中帶來的問題。22.B【解析】材料“農村需要城市教育、人才的支持,城市需要農村農副產品的支持”體現的是經濟發展上優勢互補,B選項符合題意。AD選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選項材料未涉及,排除。23.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以及地圖可知C位于兩個山峰之間,故C為鞍部(地形當中兩山之間比較平緩的部位),所以選擇B;根據地圖可知BD處等高線閉合,故BD為山峰;A處等高線向低處凸起,故A為山脊;G處等高線向高處凸起,故為山谷;E處等高線集中,故為懸崖。所以ACD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24.C【解析】結合圖示中的海拔數據40°N,30°N 得知:緯度數小的地區位于南面,地勢高,緯度數大的地區位于北面,地勢低,該區域的地勢特點是:南高北低。故排除ABD,C符合題意。故選C。25.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線的凸向相反,再根據一般定向法可知,河流流向是自西南向東北,所以也可以判斷等高線X的值為200米,所以正確答案選擇A。26.(12分)(1)北;自西北向東南。(2)東北;0.6。(3)上;大。【解析】(1)第一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定方向,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第二問:讀圖可知,圖中小河流向是自西北向東南流。(2)第一問,根據圖中指向標判斷,水電站位于農機站的東北方向。第二問,圖中比例尺是1:20000,表示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地距離0.2千米,根據比例尺公式計算水電站到農機站的實際距離是0.2千米×3=0.6千米。(3)依據所學可知,水電站一般建在河流的上游,因為該地地形的落差大、水流急、水利資源豐富。27.(12分)(1)鄉村沿河分布(或沿公路分布)城市農田、果樹面積日益減少,交通更趨完善,工廠林立,商業更加發達等(2)丘陵或山地①從河流流向可以看出這里地勢較高;②這里森林茂密,種植果樹,這符合丘陵或山地的特征等(3)甲與乙相比,甲處位于河流上游和城市上方,周邊都是森林,污染較少,水質更好【解析】(1)第一問:讀圖可知,圖1為鄉村聚落,分布特點是沿河分布(或沿公路分布)。第二問:讀圖可知,圖2為城市聚落。第三問:讀圖可知,該區域40年間農田、果樹面積日益減少,交通更趨完善,工廠林立,商業更加發達。(2)第一問:讀圖可知,圖1中鄉間小道以西的地形最有可能是丘陵或山地。第二問,首先,從河流流向可以看出河流是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因此判斷可知,鄉村小道以西地勢較高。其二,讀圖可知,這里森林茂密,種植果樹。由此推斷可能是丘陵、山地。(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自來水廠最好建立在河流和城市的上有。讀圖可知,甲位于河流和城市的上流。河流上游受污染的程度較小,水質較好,適合于生活用水。因此最好放在甲的位置。28.(12分)(1)西南數字式比例尺(2)甲甲處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3)AB自西北向東南(4)鄉村農業、種植業、林業、旅游業【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向的判讀、聚落的概況等,考查了學生根據圖片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方向的判讀、聚落的概況等是解題的關鍵。(1)圖中沒有指向標和經緯網,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方向可知,圖中三衢山位于蘭溪的西南方向,該圖比例尺為數字式比例尺。(2)在三衢山景區門口,同學們在圖2中發現有甲、乙兩條線路,他們想輕松一點去登山,在甲、乙兩條登山路線中應選擇甲;因為這條線路甲處等高線稀疏,坡度和緩。(3)在圖2中,他們來到A處(A處等高線重疊為陡崖),看到懸崖百丈;來到B處(B處位于兩山之間的低洼部位為鞍部),看到兩座山峰聳立在自己兩側;還看到了一條小河,它的流向是自西北流向東南(根據圖中指向標判斷方向)。(4)圖3這一帶是典型的鄉村聚落,當地人大多從事農業、種植業、林業、旅游業等。29.(14分)(1)鞍部;山脊;比例尺;50。(2)第一問:自北向南流。據指向標及等高線判斷,C處河流所在地區地勢北高南地,河流自高處向低處流,因此C河自北向南流。第二問:B處河流流速快。B處等高線比C處等高線密集,地勢陡峭,所以B處河流流速快。(或C處等高線比B處等高線稀疏,地勢平坦,所以C處河流流速慢,B處河流流速快。)(3)地處平原,地勢低平;靠近河流,生活用水豐富;有公路經過,交通便利。【解析】(1)讀圖可知,A地位于兩山之間的平緩地帶,應為鞍部;D地登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應為山脊;據所學知識,地圖三要素包括方向、圖例和注記、比例尺,故圖中缺少地圖三要素中的比例尺;據圖中等高線數值可知,等高距為50米。(2)第一問:判斷河流流向,一看有無指向標,二看地勢高低。據圖中指向標及等高線數值可知,C處河流所在地區地勢北高南地,河流自高處向低處流,因此C處河流流向為自北向南流。第二問:B處河流流速快。河流流速快慢,很大因素在于地勢起伏的大小,落差越大則流速越快。讀圖可知,B處等高線比C處等高線密集,地勢陡峭,落差大,因此B處河流流速快。(3)讀圖可知,E地為平原地形,地勢低平有利于形成城鎮;引水河穿E地而過,生活用水充足;南邊有公路經過,交通便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