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二單元 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 單元測試(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學校: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題號 一 二 總分得分一、選擇題(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1.下列陸地屬于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的是( )A. B.C. D.2.觀察“波斯灣地區石油輸出路線圖”,其中運往東亞的路線及沿途經過的海峽或運河正確的是( )A.a航線、直布羅陀海峽 B.b航線、巴拿馬運河C.a航線、馬六甲海峽 D.c航線、蘇伊士運河3.2021年3月,一艘大型集裝箱船卡在了圖中運河航道上,堵塞了( )A.歐洲通往美洲的航線 B.中國通往波斯灣的航線C.紅海通往波斯灣的航線 D.波斯灣通往地中海的航線4.助力抗疫,文字寄情。“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寓意中日兩國的友好交往。閱讀材料,回答第下小題。日本位于亞洲的哪一地理分區( )A.東亞 B.中亞 C.西亞 D.南亞5.阿根廷大豆通過海上運輸出口至中國,首先要經過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6.南極洲瀕臨的大洋不包括(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7.世界上擁有熱帶和寒帶大陸面積最大的大洲分別是( )A.北美洲、南美洲 B.亞洲、歐洲C.南美洲、南極洲 D.非洲、南極洲8.與亞洲在陸地上接壤的大洲是( )A.歐洲、非洲 B.非洲、北美洲C.歐洲、北美洲 D.歐洲、大洋洲9.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峽是( )A.白令海峽 B.德雷克海峽 C.臺灣海峽 D.馬六甲海峽10.下圖中該地的氣候特征是( )A.雨熱同期 B.夏季炎熱干燥C.終年多雨 D.冬季寒冷干燥11.好望角是位于南非南部凸向海洋的岬角。以下四圖中最符合好望角氣候特征的是( )A. B.C. D.12.下列有關亞洲自然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山地丘陵為主,約占四分之三 B.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C.地勢西高東低,河流滾滾東流 D.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顯著13.觀察洞庭湖變遷圖(圖),據如圖分析造成洞庭湖水域變遷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減少 B.圍湖造田 C.南水北調 D.毀林開荒14.關于我國自然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A.水資源是自然資源,水能資源不是自然資源B.可再生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C.我國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量不足D.土地數量是有限的,因此土地資源是非可再生資源15.如下圖是“亞歐大陸地區傳統民居的墻壁厚度示意圖”,產生這種變的原因是( )A.氣溫的差異 B.降水的差異 C.經濟的差異 D.宗教信仰的差異16.唐代詩人白居易詩日:“人間四月盡芳菲,山寺桃花始感開"。從地理學角度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重要因素是( )A.緯度因素 B.海陸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體感覺17.讀越南胡志明市和美國中部城市圣路易斯的氣溫與降水圖,據此分析湄公河平原主要種植水稻的氣候原因有( )①氣溫高,熱量充足 ②地勢平,土壤肥沃③人口多,勞動力足 ④降水大,水源充沛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18.2021年3月23--29日,一艘巨型集裝箱貨輪“長賜號”因故堵塞蘇伊士運河長達6天。據下面“世界海陸分布圖”,對蘇伊士運河的位置及溝通海域對應正確的是( )A.①,太平洋和北冰洋 B.②,大西洋和太平洋C.③,大西洋和印度洋 D.④,太平洋和印度洋19.如圖,①區域居住的主要人種是( )A.白色人種 B.棕色人種 C.黑色人種 D.黃色人種20.西班牙是是世界著名旅游島。下圖為西班牙位置示意圖,由圖可知( )A.西班牙位于歐洲南部,西北鄰法國 B.西班牙位于北半球、西半球C.西班牙位于熱帶、中緯度 D.西班牙西臨大西洋,南接直布羅陀海峽21.我國的海陸位置與下列哪個國家相似( )A.蒙古 B.日本 C.巴西 D.英國22.2020年12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下面對尼泊爾的認識正確的是( )A.海陸兼備 B.南面與印度接壤 C.地勢北低南高 D.發達國家23.下面組圖為萊索托、安道爾兩國領土范圍示意圖"。下列關于圖中兩國判斷征確的是( )A.所在的半球不同,溫度帶相同B.圖中安道爾的比例尺較大,表示范圍較小C.所在的半球相同,溫度帶不同D.圖中萊索托的比例尺較大,表示范圍較小24.下列關于經線和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本初子午線是南北緯線劃分的起點B.0°緯線又叫赤道,是東西半球的分界線C.所有的經線都等長,都指示南北方向D.所有的緯線都不等長,都指示南北方向25.讀下側經緯網圖,判讀正確的是( )A.M地處于北溫帶 B.0地處于西半球C.P地比M地要早2個多小時 D.Q地的坐標是0°S、120°E二、非選擇題(共4大題,共50分)26.(12分)仔細閱讀“世界地圖”,回答下列問題。(1)A是__________洲,意為“陽光灼熱的大陸”;它有世界上最長的河流——___________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赤道附近的——__________山,山峰上的雪帽,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2)運河是海洋運輸中的重要通道,有些也是兩大洲的分界線。①處是__________運河,以北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__________湖,以南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叫__________平原。(3)海峽往往是海上的交通要道,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②處是__________海峽,③處是________海峽。(4)④處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__________島,居民主要是__________人種。⑤處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__________半島,這里生活的大部分人信奉__________教。(5)人類盡管生活在陸地上,卻與海洋息息相關⑥處是四大洋中面積最小的,試從位置、資源等方面來分析近年來西方大國在此展開激烈角逐的原因。27.(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水——生命之源。人體有70%左右是水構成的,當人體失去20%的水時就會死亡;生產1噸谷物大約需要1000噸水,制造1噸鋼大約需用25噸水……材料二:不同需水者之間的需求是否滿足,不僅影響經濟的發展,還可能將世界卷入紛爭和戰亂。半個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得到快速增長,但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仍生活在貧困之中。冷戰結束后,各種矛盾、沖突與戰亂不斷加劇。2010年聯合國統計,過去50年,由水引發的沖突共507起,其中58起為跨國紛爭甚至軍事沖突。(1)聯系材料一,指出水資源對人類的重要性。(2)材料二反映的全球性問題有哪些?(3)有人認為,隨著經濟的發展,水資源短缺越來越突出,必然引發紛爭甚至戰亂。請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有關知識,對此觀點加以評析。28.(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20年11月27日—30日,第17屆東盟博覽會在中國廣西南寧舉辦。東博會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宇經濟”為主題,將同步舉辦實體展和云上東博會。以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共享合作與發展基于為宗旨。材料二:東盟10國地理方位示意圖。(1)①是 洋,②是 洋,④ 海峽。(2)東盟十國以 人種為主,從經濟發展水平看是 國家,圖中A、B、C三國都位于 (填半島名稱),位于 (填亞洲地理分區)地區。(3)圖中A、B兩國主要以 河為界;B國氣候類型為 。29.(14分)“海希輪”號國際集裝箱班輪主要來往于浙江寧波舟山港與埃及塞得港,途經新加坡、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據圖1寫出“海希輪”號國際班輪航線:寧波—東海—____海峽—____海—____海峽—____洋—曼德海峽—____海—____運河—塞得港(2)“海希輪”號從寧波出發后,途經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等國家,依次能看到的主要人種有____、____。沙特阿拉伯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____,他們宗教活動主要在____舉行(填宗教建筑)。(3)圖2的民居會出現在A地還是B地?試從氣候角度分析其原因。參考答案1.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和材料可知,A被赤道穿過,所以應當是非洲,非洲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故A正確;B被南回歸線穿過,所以應當是大洋洲,大洋洲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不符合題意,故排除B;C的南部被南回歸線穿過,所以應當是南美洲,南美洲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不符合題意,故排除C;D被南極圈包圍,所以是南極洲,南極洲位于地球南端,四周為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圍,不符合題意,故排除D。2.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a航線經過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阿拉伯海,馬六甲海峽,東亞;b航線經過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歐美;c航線經過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西歐;直布羅陀海峽,大西洋,美洲。所以運往東亞的路線及沿途經過的海峽或運河正確的是C,排除BCD。3.D【解析】根據題中經緯度信息,經度自西向東增加為東經,緯度自南向北增加為北緯,結合圖中海域“紅”字可推斷該處為紅海,此處運河為蘇伊士運河,是波斯灣通往地中海的航線,D符合題意;歐洲通往美洲的航線、中國通往波斯灣的航線、紅海通往波斯灣的航線三項表述不準確,ABC排除;故本題選D。4.A【解析】讀圖可知,日本與中國、韓國、朝鮮隔海相望,為東亞國家。A項東亞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5.B【解析】據所學知識,阿根廷位于南美洲東南部、東臨大西洋,港口均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因此阿根廷大豆通過海上運輸出口至中國,首先要經過大西洋。故B選項正確,排除ACD選項。6.D【解析】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冰洋大致以北極圈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南極洲在地球的最南端。因此南極洲不瀕臨北冰洋。D符合題意;南極洲在地球的最南端,周圍被海洋包圍著。它周圍的海洋分別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ABC不合題意。綜上故選D。7.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熱帶是處于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寒帶是指地球上的高緯地帶,在南北緯66°34′的緯線圈內。赤道橫穿非洲中部,非洲3/4的面積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因此非洲是世界上擁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大洲。南極洲幾乎全部位于南極圈以內,大部分屬于寒帶。因此南極洲是擁有寒帶面積最大的大洲。D正確;南美洲在12°N——54°S,不在寒帶范圍內。A錯誤;亞洲的南亞、東南亞地區屬于熱帶,但面積不如非洲廣大。B錯誤;南美洲的熱帶面積也小于非洲。C錯誤。綜上故選D。8.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歐洲、非洲都與亞洲在陸地上接壤,A正確;北美洲與亞洲隔著白令海峽,BC錯誤;大洋洲與亞洲隔海相望,D錯誤。綜上故選A。9.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客戶自,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峽是馬六甲海峽,D正確;白令海峽溝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A錯誤;德雷克海峽是從南美洲進入南極洲的必經之路,B錯誤;臺灣海峽連通南海和東海,C錯誤。綜上故選D。10.B【解析】根據給出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可知,該地的氣候屬于地中海氣候,其特點是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B項正確;綜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項。故選B項。11.B【解析】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屬于地中海氣候,B項屬于地中海氣候,B項正確;ACD項不屬于地中海氣候,排除ACD項。故選B項。12.D【解析】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季風氣候顯著,D項正確;關于亞洲自然環境的敘述,地形是以高原、山地為主,約占四大之三,排除A項;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面積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排除B項;地勢是中間高、四周低,河流呈放謝狀流向四周,排除C項。故選D項。13.B【解析】由圖可知,洞庭湖在20世紀50年代水域廣闊,而到了90年代水域面積變得十分狹小,是由于當地由于人口的增長,人們為了擴大耕地而實施的圍湖造田,使湖泊面積越來越小,B項正確;ACD項不是造成洞庭湖水域變遷的主要原因,排除ACD項。故選B。14.C【解析】我國擁有遼闊的國土,無論藍色的海洋,還是浩瀚的沙漠,無論綿延的山區,還是奔騰的江河,都蘊藏著多種多樣的自然資源。由于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不足,從這方面看,中國又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C正確;水資源是自然資源,水能資源也是自然資源,排除A項;對于再生速度受到自身繁殖能力和外界環境條件影響的可再生資源,應有計劃、有限制地加以開發利用。可見,可再生資源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排除B項;可再生資源是指被人類開發利用后,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重復利用、循環使用的自然資源,如氣候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等,排除D項。故選C。15.A【解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風格有很大的不同,這與當地的自然環境有很大關系,這些民居既能適應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又與居民的社會經濟生活密切聯系,圖中所示民居的墻壁厚度自西向東越來越厚,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亞歐大陸分布最廣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較大,歐洲西部主要氣候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署,受海陸因素的影響,越往內陸,大陸性越強,因此其傳統民居的墻壁厚度越來越厚,有利于御寒,A項正確,BCD項排除。故選A。16.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人間四月盡芳菲,山寺桃花始感開”從地理學的角度來看,描寫的就是典型的自然帶地帶性分異中的山地垂直分異,首先,“人間”是指地面,“山寺”是指相對海拔較高的地方,海拔越高溫度越低,地面溫度要大于山寺的溫度,其次,四月是氣溫逐漸轉暖的季節,由于山寺海拔高,溫度相對地面上升慢,所以植物的生長周期相對地面要晚很多,故C項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7.C【解析】湄公河平原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為水稻生長提供水熱條件,湄公河為水稻生長提供灌溉水源,故①④符合題意;地勢平,土壤肥沃是土壤條件,②不符合題意;人口多,勞動力足是社會經濟條件,③不符合題意。故選①④組合,排除ABD,C符合題意。故選C。18.C【解析】蘇伊士運河地處埃及,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該運河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故C符合題意;白令海峽是連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水上通道,排除A;巴拿馬運河位于中美洲國家巴拿馬,橫穿巴拿馬地峽,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運要道,排除B;馬六甲海峽地處東南亞,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排除D。故選C。19.D【解析】結合所學可知,圖中①區域誕生了古中國文明,居住的主要是黃色人種,故選D;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排除。故答案為D。20.D【解析】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班牙西臨大西洋,南接直布羅陀海峽,D選項正確;西班牙位于歐洲南部,東北鄰法國,A選項錯誤;西班牙位于北半球、東半球,B選項錯誤;西班牙位于亞熱帶、中緯度,C選項錯誤。21.C【解析】據所學知識,我國位于亞歐大陸的東北,太平洋的西岸,是個海陸兼備的國家。而巴西位于南美洲大陸東部,東臨大西洋,同樣是海陸兼備的國家,故C選項正確;蒙古位于亞歐大陸內部,是個內陸國,A選項錯誤;日本和英國是島國,BD選項錯誤。22.B【解析】根據地圖以及所學知識可知,尼泊爾是南亞的內陸國,北鄰中國,其余三面與印度接壤,地勢北高南低,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故B正確,ACD錯誤。23.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度數向北增大的為北緯,向南增大的為南緯。南北半球和南北緯度的劃分都是以赤道(0°緯線)為界;由經緯度可知,萊索托位于南半球,安道爾位于北半球,萊索托緯度較低,屬于亞熱帶,安道爾屬于暖溫帶,溫度帶不同;安道爾跨經、緯度較萊索托更小,故其表示的實際范圍更小;圖幅相同,比例尺越大則實際范圍越小,故B正確,ACD錯誤。24.C【解析】據所學知識,所有的經線都等長,都指示南北方向,C選項正確;本初子午線是東西經度劃分的起點,A選項錯誤;0°緯線又叫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線,B選項錯誤;同一半球中,所有的緯線長度不等長,都指示東西方向,D選項錯誤。25.A【解析】據所學知識,北溫帶指位于北回歸線至北極圈之間的地帶。讀圖可知,M地的緯度為30°N,因此M地處于北溫帶,A選項正確;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O點的經度為110°E,因此O地處于東半球,B選項錯誤;國際規定,經度每15°劃為一個時區,相鄰的時區時間相差1小時,東邊的時間早于西邊的時間,P地與M地經度相差20°,時差不到2小時,C選項錯誤;Q地位于0°緯線上,故其坐標的正確書寫格式應為(0°,120°E),D選項錯誤。26.(12分)(1)非洲、尼羅河、乞力馬扎羅山(2)巴拿馬運河、蘇必利爾湖、亞馬孫平原(3)馬六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4)格陵蘭島、黃色人種。阿拉伯半島、伊斯蘭教(5)被歐洲、亞洲和北美洲所包圍,是聯系三洲的捷徑;魚類、礦產等海洋資源豐富。(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給分。)【解析】(1)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是非洲,尼羅河全長6600千米,為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水位季節變化明顯,該河流自南向北流,最終注入地中海。赤道附近的乞力馬扎羅山,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地處赤道附近,山腳下終年高溫,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山頂上(海拔5895米)冰峰峭立,白雪皚皚,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2)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3)根據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②溝通了印度洋與太平洋,屬于馬六甲海峽,③是位于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直布羅陀海峽。(4)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是格陵蘭島,位于北美洲,主要的居住人種是黃色人種。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其居民主要是白色人種,信仰伊斯蘭教,主要語言是阿拉伯語。(5)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四大洋中面積最小的是北冰洋,北冰洋被歐洲、亞洲和北美洲所包圍,是聯系三洲的捷徑;魚類、礦產等海洋資源豐富等,所以近年來西方大國在此展開激烈角逐。27.(12分)(1)水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是經濟發展的支撐性條件。(2)和平問題、發展問題、資源問題。(3)這個觀點是片面的。經濟的發展,會使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人們為了控制、爭奪水資源,可能會影響到和平局面。面對水資源短缺的問題,各國會采取綜合措施,全方位地解決。可以采用“開源”和“節流”的措施,也可以采取談判等和平方式解決。【解析】(1)針對第一-小問的要求,水是生命之源,說明水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是經濟發展的支撐性條件。(2) 針對第二小問的要求,認真分析材料,紛爭和戰亂、貧困、由水引發沖突等,反映了世界和平問題、發展問題、資源問題。(3) 針對第三小問的要求,依據教材知識,經濟的發展,會使水資源問題日益突出,人們為了控制、爭奪水資源,會影響到和平局面。但是各國可以通過“開源”和“節流”的措施解決,也可以通過和平談判解決。因此觀點是片面的。28.(12分)(1)①太平洋②印度洋④馬六甲海峽。(2)馬來,發展中,中南半島,東南亞。(3)湄公河;熱帶季風性氣候。【解析】(1)本問考查對世界的大洋洲和海峽的正確認識,屬于基礎知識識記題,觀察世界地圖,可以看出,①是太平洋,②是印度洋④是馬六甲海峽。(2)東盟十國以 馬來人種為主,也就是黃種人為主;屬于發展中國家;圖中A是泰國、B是老撾、C是越南。都位于中南半島,位于東南亞地區。(3)泰國和老撾以湄公河為界;老撾屬于熱帶季風氣候。29.(14分)(1)臺灣;南;馬六甲;印度;紅;蘇伊士。(2)黃色人種;白色人種;伊斯蘭教;清真寺。(3)B地。原因:該地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故房屋墻厚窗小,有利于防風沙,隔熱。【解析】(1)讀“海希輪”號航線示意圖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其航線為:自寧波出發,依次經過東海、臺灣海峽、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最終到達塞得港。(2)據所學知識,馬來西亞居民以黃色人種為主,沙特阿拉伯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沙特阿拉伯的居民多信仰伊斯蘭教,清真寺是伊斯蘭教徒禮拜的地方,也是伊斯蘭教最具代表的文化景觀。(3)B地。原因:觀察圖2可知,該民居具有墻厚、窗小的特點。據所學知識,傳統鄉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體現出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B地位于阿拉伯半島上,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墻厚、窗小的民居,有利于防風沙,隔熱。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