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制取氧氣》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題選自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3制取氧氣》,課時分配2課時,本教學設計是第一課時。在《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對本課題的要求如下:一級主題 二級主題 標準身邊的化學物質 我們周圍的空氣 初步學習氧氣的實驗室制取方法。物質的化學變化 認識幾種化學反應 初步認識常見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知道催化劑對化學反應的重要作用。課題3制取氧氣共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制取氧氣的原理和方法,二是催化劑及其作用以及認識分解反應。本節課的內容是學習催化劑及其作用以及認識分解反應,這些內容對學生學習化學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讓學生對化學反應的反應條件有新的認識,即反應條件不僅僅是改變溫度,也可以運用催化劑來改變反應的速率;而通過學習分解反應可以讓學生在掌握一種新的反應類型的同時,學會運用反應的不同類型來進行分類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學情分析:學生經過課題2的學習和活動,對氧氣的性質及用途有了較深刻的認識,對氧氣產生了濃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識和實驗技能的儲備,學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純凈的氧氣。這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氣體的制備,沒有頭緒,需要教師加以引導。本課題是氣體制備的起始課,是學生對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綜合應用,為今后“物質的制備”奠定了基礎。本節課需要通過學生的實驗探究獲得催化劑的概念,感受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學生現有的實驗技能完全可以小組完成探究實驗,只是在進行歸納時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教學目標:了解實驗室制氧氣的反應原理。了解催化劑、催化作用、分解反應的概念。了解工業上制氧氣的方法和原理。教學重難點:重點:1、實驗室制氧氣的藥品、反應原理;2、催化劑、分解反應的概念。難點:1、催化劑的概念及催化作用。2.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反應原理教學準備:利用教學助手課前給學生發送課前導學視頻;利用教學助手制作教學課件;通過網絡搜集有關催化劑的視頻資料;準備實驗材料。媒體資源運用及說明:課件主要使用教學助手軟件;使用教學助手中的在線測試和學生人手一本的iPad實現當堂測試,在線即時反饋答題情況;利用教學助手實現隨時發送板書和作業的功能。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媒體使用及設計意圖環節一:復習導入 我們已經學習了氧氣的性質和用途,請說說氧氣有什么重要用途呢? 引出課題:氧氣對我們人類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我們如何得到較為純凈的氧氣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制取氧氣的相關知識。 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談論氧氣的重要性,引出如何制取氧氣,明確本課題的重點。環節二:制取氧氣的原理 一、制取氧氣的原料的選擇 給出幾種物質,讓學生根據自學及常識從中選出可以用于制取氧氣的物質。 二、自然界和工業制取氧氣的方法 1、自然界獲得氧氣的途徑 【提問】自然界中動植物呼吸需要的氧氣是通過什么途徑獲得的? 圖片展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獲得氧氣的原理 2、工業上制取氧氣的原理 【過渡】氧氣在醫療、工業上都有廣泛用途,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大量的氧氣呢? 分離液態空氣法 簡述分離液態空氣的原理和方法 【強調】該方法為物理方法。 并讓學生解釋為什么是物理方法。 分子篩吸附法 通過圖示讓學生知道分子篩吸附法的原理 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 【過渡】如果我們要對氧氣的性質進行研究,就不需要大量氧氣,而是少量純凈的氧氣,這時我們就需要通過化學方法制取氧氣。 布置任務:閱讀教材找到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 學生回答并通過課件呈現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三種方法的文字表達式。 學生思考并作答。 學生思考并回答 學生通過思考和觀看圖片圖示了解自然界和工業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并作筆記。 學生閱讀教材,明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幾種方法。 媒體使用:教學助手的互動試題 設計意圖:通過對制取氧氣原料的選擇,讓學生知道想要制取氧氣必須選擇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初步形成選擇制取物質原料的思路。 媒體使用:教學助手中的教學模板:畫廊,分三頁展示這部分的內容。 設計意圖:這部分屬于了解內容,因此以圖片圖示的方式進行簡紹。環節三:催化劑及其作用 一、實驗探究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反應中的作用 【過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三個反應中有一種相同的物質,請問它的作用是一樣的嗎? 【提出問題】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和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中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二氧化錳能否用來制取氧氣呢? 【追問】過氧化氫中加或不加二氧化錳會有什么不同的結果? 【進行實驗】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實驗,并填寫實驗現象。 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分析1.在試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并加熱,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2.在試管中加入5ml5%過氧化氫溶液,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3.在上述試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4.待上述試管中沒有現象發生時,重新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并把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實驗匯報】利用互動課堂中隨機挑人的功能隨機選出四位同學分別匯報四個實驗的現象并試著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 【實驗結論】二氧化錳加快了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的速率。 【解釋】二氧化錳本身不能用來制取氧氣,過氧化氫溶液在常溫下產生氧氣的速率非常慢,將二氧化錳加入到過氧化氫溶液中能迅速產生氧氣,而且我們如果將第四個實驗反復多次做,會發現:最初加入的二氧化錳好像永遠也用不完,如果將反應前后的二氧化錳的質量進行稱量,會發現二氧化錳的質量沒有改變,而且它的化學性質也沒有改變。 二、催化劑的概念及其作用 1、通過實驗探究結論及解釋歸納得出催化劑的概念: 這種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叫做催化劑。 2、催化劑的特點:一變二不變 3、催化劑的作用:催化作用 4、注意事項: (1) 改變反應速率不只是加快也包括減慢; (2) 催化劑不能決定化學反應能否發生,不能增加或減少生成物質量。 (3) 催化劑不是唯一的(過氧化氫分解也以用二氧化錳,也可以用硫酸銅或氧化鐵),是專用的(二氧化錳是過氧化氫分解時的催化劑,但在其他反應中不一定是催化劑) 【播放視頻】試驗過氧化氫分解的不同催化劑 三、練習鞏固 通過發送在線測試,讓學生運用iPad在線完成有關催化劑的小練習。 1、下列有關催化劑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化學反應里能加快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性質在反應前后沒有改變的物質。 B.二氧化錳是催化劑。 C.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都沒有改變的物質。 D.要使過氧化氫溶液分解出氧氣,必須要加入二氧化錳,否則就不能發生反應。 2、下列有關催化劑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催化劑在化學變化中起催化作用 B.催化劑只能加快化學反應速率 C.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D.用過氧化氫制氧氣可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 3、用雙氧水制取氧氣時,若忘記加二氧化錳,其結果是( )A.不放出氧氣 B.放出氧氣速率慢 C.放出氧氣總量會減少 D.放出的氧氣不純 學生通過對比三個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位置不同,思考其不同的作用并進行回答 學生四人一組進行實驗探究,并在實驗過程中及時記錄實驗現象,小組討論產生現象的原因 隨機挑出的學生進行實驗的現象及分析的匯報 學生傾聽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教材的幫助下得出催化劑的概念 觀看視頻,明確某一個化學反應的催化劑不是唯一的。 媒體使用:教學助手;互動課堂的隨機挑人功能。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的過程中的所起的作用。 媒體使用:教學助手中的教學模板:轉盤,分五部分對該內容進行呈現;使用在線檢測完成小練習。 設計意圖:將催化劑相關內容以轉盤的形式呈現一是為了使知識點集中,二是方便操作。 在線檢測讓學生用IPad完成能實現及時反饋學生完成情況和正確率。同時我在每道練習中給學生提供了答案解析,方便做錯的同學進行糾正和對知識形成正確的認識。環節四: 分解反應 【過渡】我們已經知道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反應中起到了催化作用,是該反應的催化劑。同理,它在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中是什么作用呢?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實驗室制取氧氣的三個反應原理。 【提問】這三個反應除了都有二氧化錳之外,從物質種類的角度還有什么共同點? 1、通過學生的回答,得出分解反應的定義: 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叫做分解反應。 2、分解反應的特點:一變多 3、分解反應的表達式:AB→A+B+… 4、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的比較: 通過表格簡單對兩種化學反應類型進行比較: 練習鞏固: 學生依據二氧化錳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中的作用得出在氯酸鉀制取氧氣的反應中它同樣是催化劑。 學生觀察三個反應,思考并作答。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比兩種反應類型。 學生在教材的課后習題中完成,并給出正確答案,同時分析其他選項的反應類型。 媒體使用:教學助手的互助試題。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三個反應的相同之處以及對比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不同點,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和歸納總結的能力。環節五:課堂小結 使用知識樹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 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一起進行知識的梳理和小結。 媒體使用:教學助手中的教學模板:知識樹 設計意圖:利用知識樹梳理和小結本節課內容。環節六:課堂檢測 在教學助手中向學生推送在線檢測。 1、下列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 A.酒精+氧氣 二氧化碳+水 B.水 氫氣+氧氣 C.氧化鈣+水 氫氧化鈣 D.二氧化硫+水亞硫酸 2、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氣體,它可以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如:(1)硫+氧氣 二氧化硫;(2)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3)鐵+氧氣四氧化三鐵。關于這三個反應敘述 不正確的是 ( ) A.反應條件都需要點燃 B.都屬于化合反應 C.生成物都是固體物質 D.都是與氧氣反應 3、下列不屬于化合反應,也不屬于分解反應,但屬于氧化反應的是 ( ) A.木炭+氧氣 二氧化碳 B.鋁+氧氣 氧化鋁 C.石蠟+氧氣 二氧化碳+水 D.氧化汞 汞+氧氣 4、關于催化劑的說法錯誤的是 ( ) A.在過氧化氫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錳能生成更多的氧氣 B.在化學反應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不會改變 C.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不會發生改變 D.過氧化氫不加入二氧化錳也能分解出氧氣 5、在用氯酸鉀加熱制取氧氣時,忘記加二氧化錳,其結果是 ( ) A.加熱時無氧氣產生 B.加熱時氧氣產生少 C.產生氧氣緩慢 D.沒有影響 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在空氣中,不燃燒的物質,在氧氣里也一定不燃燒B.鋼鐵生銹,食物腐爛都是緩慢氧化的結果 C.不使用催化劑,加熱氯酸鉀就不會分解出氧氣 D.使用催化劑可以使氯酸鉀分解出比理論值更多的氧氣 7、在試面中加入少量鎂和碘反應時,無明顯現象,若向其中滴入幾水,則迅速反應,且反應前后水的質量和化學性質都末改變,則上述反應中水是( ) A.反應物 B.催化劑 C.生成物 D.不相干的物質 8、實驗室制取氧氣,不選用的是 A.高錳酸鉀 B.過氧化氫 C.氯酸鉀 D.空氣 9、實驗室制取氧氣與工業制取氧氣比較,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生成原料不同 B.制取產物完全不同 C.都是化學反應 D.都利用了物質的化學性質 10、許多物質都氯酸鉀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別用下列物質作催化劑,氯酸鉀開始反應和反應劇烈時的溫度如下表。實驗室用氯酸鉀制取氧氣如果不用二氧化錳,最好選用下列哪種物質作催化劑A.三氧化二鐵(Fe 2O 3) B.氧化鋁(Al 2O 3) C.氧化銅(CuO) D.氧化鎂(MgO) 學生在IPad上進行在線檢測,完成后提交。 媒體使用:教學助手的在線檢測功能以及IPad在線完成測試并提交進行成績統計。 設計意圖:通過在線檢測,及時反饋學生本節課的學習情況。板書設計:課題3 制取氧氣工業制取氧氣的方法:分離液態空氣法:利用氧氣和氮氣的沸點不同。(物理方法)分子篩吸附法:物理方法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原理:(二氧化錳)過氧化氫水+氧氣氯酸鉀氯化鉀+氧氣高錳酸鉀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催化劑定義:特點:一變——“改變反應速率”質量二不變—化學性質作用:催化作用注意事項:分解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定義:特點:一變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