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3 價值的創造和實現【課標要求】探尋實現人生價值的條件和途徑探究勞動在實現人生價值中的作用和意義【核心素養】樹立正確價值觀、崇高的理想與堅定的信念(政治認同)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克服不利條件,創造必要條件,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科學精神)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創造幸福人生(公共參與)【學習重難點】重點:人生價值創造與實現的條件難點: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自主學習】——仔細閱讀教材,解決下列問題,并在小組中討論達成共識。1.勞動的含義及其作用2.個人與社會的關系3.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實現價值4.如何實現人生價值【情境探究】探究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漢景帝之子劉德非常喜好儒學,但當時儒學還未成為正統,經過秦末的戰爭,典籍留存很少,讀書人也是鳳毛麟角,想恢復儒學談何容易。劉德應時而起,將其畢生精力投入對中國文化古籍的收集與整理之中。他不畏勞苦、身體力行,足跡遍布山東、 河北等地,從民間所得之書有《詩》《左傳》《周官》《禮記》等,多達幾十種。他親自參與了古籍的整理工作, 重用名儒,廣招學士,對所得之書進行研究、整理。劉德整理古籍的態度極為嚴謹,對殘缺不全、字異文非和不同版本的古籍,必組織群儒進行研討辨析、勘誤訂正,精心校對后,才整理成冊。經過艱苦的校勘工作, 劉德整理出諸如《詩》《書》等大批正本古籍,對后來西漢治國理政主導思想的確立產生重大影響。結合材料,運用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的知識,說明劉德收集整理古籍對我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啟示。探究二:下面節選的是黃繼光寫給母親的家信:母親大人:男現在為了祖國人民需要站在光榮戰斗最前面,為了全祖國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決心在戰斗中為人民服務,不立功不下戰場。請家中母親及哥嫂弟弟不必掛念……男決心把母親來信實際行動來回答祖國人民對我們關懷和對家中期望……黃繼光1952年4月29日戰斗中雖然黃繼光的信讀起來不夠順暢,但他為了國家獨立和人民幸福而“奮不顧家”,其字里行間的情感沖突讓人潸然淚下。讀完黃繼光的信,運用唯物史觀談談你對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有何感想。【體系構建】——閱讀教材,構建本框題的知識體系,并提煉出本框題主要觀點、列出提綱。【課堂檢測】1.習近平總書記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我們要( )A.追求自我實現的人生 B.充分地享受青春的快樂C.盡量滿足青春的需要 D.在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2.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舉行,授予鐘南山“共和國勛章”,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以表彰他們在抗擊疫情中作出的杰出貢獻。這啟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需要( )A. 努力發展自己才能 B. 利用社會客觀條件C. 在勞動中創造價值 D. 放棄追求個人利益3.習近平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提出這一論斷的依據是( )①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②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和實現自身價值③人的實踐活動是歷史地發展著的 ④只有親身實踐才能獲得正確認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這主要表明( )①超越平凡,才能鑄就美好人生②超越個體,才能成就自我發展③超越自我,才能實現個人價值④超越狹隘,才能實現社會價值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5.“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迫使它燃燒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勞動,再勞動。”從人生價值的角度來看,強調勞動的原因是( )A.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 B.實踐可以把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C.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 D.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6.守島英雄王繼才的一生,是充盈家國情懷的一生。海島雖小,但每一寸土地他都視為珍寶;風吹浪打,但他守島衛國的初心從未動搖。王繼才的事跡啟示我們( )①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價值導向②做到持之以恒,在拼搏中走向成功③立足基層實踐,只論奉獻不求回報④利用社會條件,全面提高自身才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從進入公司到成為高級技師、全國優秀農民工,梁凱用了13年。工作不忙時,他常拿著風機電氣原理圖在機艙柜前寫寫畫畫;他利用業余時間進修學習,取得大學本科畢業證;他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大膽創新,練就一手處理故障本領……他用奮進譜寫了一首農民工青春之歌。這啟示廣大青年應( )①立足于自身發展,努力在不斷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②充分利用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③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埋頭實干,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④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廣大青年要把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這告訴我們( )①正確的道德認知是作出正確道德選擇的基礎②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錘煉品德修為③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是積極的道德實踐④有較高的個人素養就能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語文等學科課程標準,明確勞動為必修課程,共6學分,其中志愿服務為2分,學生在課外時間進行,3年內不少于40小時。在我國,之所以重視勞動教育,是因為( )①勞動創造的財富越多,人生價值越大 ②勞動的價值在于得到社會的承認③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是勞動④勞動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參考答案:探究一:答案:①親自參與收集整理古籍,在勞動和奉獻中不斷實現人生價值;②依托民間資源和名儒學士整編古籍,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③堅定理想信念,克服困難,用畢生精力嚴謹整理古籍,在砥礪自我中實現人生價值。探究二:答案:①要堅持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樹立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學習黃繼光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貢獻自己一切的精神。②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要向黃繼光學習,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③在未來的工作中,通過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在砥礪自我中創造不朽的業績,為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而努力奮斗。課堂檢測:1.答案:D解析:A錯誤,人的價值在于奉獻,“追求自我實現的人生”說法錯誤。B錯誤,材料所述強調的是“奮斗”而不是充分地享受青春的快樂。C錯誤,盡量滿足青春合理的需要。D正確,“青春是用來奮斗的”說明我們應該在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故選:D。2.答案:C解析:A不合題意,努力發展自己才能,有利于實現人生價值,但不是材料給我們的啟示; B不合題意,材料突出強調的是張伯禮等人在抗疫過程中的貢獻,不是強調社會的客觀條件; C符合題意,材料表彰張伯禮等人在抗擊疫情中做出的杰出貢獻,這啟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在勞動中創造價值,貢獻服務社會; D說法錯誤,實現人生價值并不是要放棄追求個人利益。故選:C。3.答案:A解析:“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這一論斷強調勞動的重要性,①②均正確且符合題意。③與材料主旨不符。④說法錯誤,正確的認識也可以通過間接經驗獲得。故本題選A。4.答案:C5.答案:A解析:從人生價值的角度來看,強調勞動的原因是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只有勞動才能讓人進化,只有勞動才能創造財富,A項符合題意;題目強調勞動的重要性,不是強調實踐的重要性,B項與題意不符;C、D兩項正確,但與題意不符。6.A 人生價值是貢獻與索取的統一,是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③中“只論奉獻不求回報”的說法錯誤,排除。材料并未強調社會條件,④與材料主旨不符。王繼才能夠堅定理想信念,持之以恒,任憑風吹浪打,守島衛國的初心從未動搖,①②均正確切題。7.D 實現人生價值要立足于社會發展的需要,①前半句表述錯誤。梁凱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大膽創新,練就一手處理故障的本領,這啟示廣大青年應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埋頭實干,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勞動和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③④正確切題。②表述正確但不合題意。8.A 材料強調了正確的道德認知、自覺的道德養成、積極的道德實踐緊密結合,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遠,體現了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錘煉品德修為,①②正確切題。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③表述錯誤。有較高的個人素養有利于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但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弘揚勞動精神,需要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需要砥礪自我,④以偏概全。9.B 勞動的價值主要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勞動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②表述錯誤;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③表述錯誤。①④正確切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