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溶液的濃度》教學設計一、指導思想化學概念教學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發展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是從宏觀到微觀延伸,從定性到定量方法的拓展,從中體現了化學學科發展的趨勢,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評價學生的認知水平,既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又評價學生的活動成果。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完成對溶液濃度從感性到理性,從定性到定量的認識過程。為完成這一過程,必須在實踐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一方面提供豐富可靠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二、教學分析溶液是常見的混合物,本單元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系。第三課題主要圍繞溶液的濃、稀,即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多少溶質這一問題展開,引出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概念,并結合這一概念進行一些簡單計算,初步學習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九年級的學生己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事物的認識正處于從感性到理性的轉變時期,本課程的教學應聯系學生思維發展規律,采用手動實驗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從定性到定量地認識溶液,從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濃度。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通過動手實驗、觀察現象以及思考問題得出一種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2)初步掌握根據溶質和溶液的質量計算出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3)正確理解溶解度和溶質的質量分數的關系2.過程與方法:(1)通過溶質的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培養定量分析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2)能找準各量的關系3.情感. 態度. 價值觀(1)了解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意義。(2)發展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3)培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意識。四、重點難點重點: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有關計算。難點:1、溶質質量分數的有關計算。2、溶質的質量分數與溶解度的關系。五、教學方法實驗探究,啟發教學六、教學用品80mL燒杯,10mL量筒,玻璃棒,高錳酸鉀固體,無水硫酸銅,水,藥匙,玻璃棒,食鹽,雞蛋,多媒體課件等七、教學流程八、教學過程動手實驗, 形成概念 復習溶液的組成。 【導入新課】人在死海里可以漂浮在水面上,是因為水中鹽分多,濃度大,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實驗,來具體說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奇景。 【活動與探究】 播放 濃鹽酸試劑瓶標簽的圖片,引出問題 實驗1:雞蛋在水中漂浮 取一個燒杯,加入250mL水后放入一只雞蛋,按下面的步驟進行實驗并如實填寫下表。分析,在此過程中所得的幾種溶液的組成是否相同,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次序水的質量加入食鹽的質量雞蛋沉浮情況1250g2250g 3250g實驗2:請同學們按教材P42實驗9-7進行實驗,并回答有關 問題。 三份不同濃度的硫酸銅溶液。 引入濃度概念。 指導學生按學案上的操作流程,用無水硫酸銅和高錳酸鉀重復上述實驗。觀察現象并比較差異。 【分組實驗】在燒杯中配制一定量溶液。 分組 水 溶質 1 10mL 0.5g 2 10mL 1g 3 10mL 2g 【講解】通過比較顏色可以看出硫酸銅溶液濃度不同,但單獨拿出一份硫酸銅卻不能確定濃度。三份高錳酸鉀溶液顏色相近,無法比較濃度。 播放圖片: 噴灑藥水 濃度大小影響作物 如何表示成分不同的硫酸銅溶液? 如何分辨顏色相近的高錳酸鉀溶液? 引入濃度的表示 動手實驗,記錄現象,思考結論。 通過觀察溶液的顏色,形成對溶液的濃度的感性認識。定量思考, 明確概念 【討論】 濃度是否只和溶質質量或溶液質量相關?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質越多,溶液越濃。 【講解】 表示溶液的組成方法很多,這里主要介紹溶質的質量分數。 給出定義 一、定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 二、計算公式: 溶質的質量分數= ×100% 請你計算自己配制的溶液的濃度。 表1 編號溶液顏色溶劑質量/g溶質質量/g溶液質量/g溶質的質量分數1 2 3 (水的密度按 1.0g/mL 計算) 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含義 如某氯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6.5%,其含義是100g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26.5g。 展示圖片,溶液濃度的表示法還有很多,比如體積分數,物質的量濃度等。 展示自己配制溶液的方法,思考溶液濃度不同的原因。 填寫表1,明確溶質的質量分數的算法。 培養學生對簡單數據的分析能力,發現溶液的濃度與溶質質量或溶液質量無關。計算 濃度, 應用概念 展示網絡上關于生理鹽水的資料。生理鹽水的濃度有嚴格規定。 【提問】能否通過濃度確定生理鹽水的成分? 表2 濃度溶質質量/g溶劑質量/g溶液質量/g0.9% 2503 991 分組計算,之后展示自己的計算方法,對比討論。 填寫表2,并比較各自的計算方法。 應用濃度概念,進行定量計算。 辨 析 概 念 【提問】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g, 則 20℃ 時氯化鈉溶液的濃度為 36%,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 固體溶解度與其同溫下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 調飽和; 溶質的質量分數應用以下公式計算,小于36%. 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100% 結合學過知識和本節課內容,思考氯化鈉飽和溶液的濃度。 對本課內容的綜合應用,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應用 三、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題型一、已知溶質和溶劑的質量,計算溶質的質量分數。 例題:常溫下,把20g 氯化鈉放在100g水中,攪拌后氯化鈉全部溶解。所得的溶液中氯化鈉的 質量分數為( ) A、16.7% B、20% C、25% D、18.5% 題型二、配制一定量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計算所需的溶質和溶劑的質量。 用到的計算公式有: 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 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 例題:在農業上,常需要用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選種。現要配制150kg這種溶液,需要氯化鈉和水的質量各是多少? 題型三、有關溶液稀釋的計算 計算依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例題:化學實驗室現有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但在實驗中常需要用較稀的硫酸。要把50g上述濃硫酸稀釋為質量分數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質量是多少? 題型四、化學方程式與溶質質量分數的綜合計算 由于時間關系,這部分內容放在下節課。希望同學們做好預習。 利用溶質質量分數的公式進行簡單的習題練習,熟練掌握公式 對本節公式的熟練應用,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結 【講解】概括本課內容 【提問】濃度對生活有什么重要意義? 結合本課所學知識思考 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化學就在身邊”的情感態度九、教學反思溶液的濃度這節課涉及概念教學和定量的思維,對學生和教師都是一個挑戰。課程重點在于通過實驗,讓學生對濃度由感性認識逐漸上升為理性認識。在這個過程中,如何讓學生自己認識到“溶液的濃度與溶質質量或溶液質量無關”是一個難題。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參考了人教版教材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尋找數據之間的關系,從而得出溶液濃度的表示,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在備課過程中,我希望盡量體現溶液濃度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而這一點也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肯定。堅持理論聯系實際,讓學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次課程也反映出一些我在概念教學上存在的問題。比如,溶液的濃度也可以用溶質質量與溶劑質量的比值來表示,那么溶質的質量分數法的優勢究竟在哪里?教師必須首先對概念有非常透徹的理解,教學過程才能嚴謹而清晰。這是我今后應時刻注意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