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學制)化學九年級全冊 第三單元 課題2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第一課時教案(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五四學制)化學九年級全冊 第三單元 課題2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第一課時教案(表格式)

資源簡介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從實驗入手來介紹中和反應。中和反應是酸和堿的重要性質,是貫穿酸、堿、鹽知識體系的一個重要紐帶,既建立了酸和堿之間的聯系,又為鹽與復分解反應奠定了基礎。為了說明中和反應的產物,課本還簡單介紹了鹽的概念。
酸和堿之間發生的中和反應在實際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教材沒有簡單將它作為酸或堿的性質來介紹,而是專門編成一個課題來說明。 教材安排實驗目的是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增強對這部分知識的認識。
本節課安排在常見的酸和堿之后,學生們在有了酸、堿性質的基礎之上再來學習本節課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時為下一章鹽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這種安排有助于學生對新舊知識的重新構建。
1.教學目的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酸和堿發生的中和反應。
(2)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自主的實驗探究,初步學會判斷化學反應是否發生的某些方法。
(2)過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進一步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3)通過中和反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化學與社會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
2.教學重點
中和反應及其應用。
3.教學難點
中和反應的理解和應用。
二、教學方法分析
1.通過在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鹽酸的實驗探究,掌握使用膠頭滴管等實驗的操作,強化實驗及生活中安全意識。
2.通過同學間的合作探究,學會如何利用和開發身邊的物質進行科學探究。
三、學生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接觸的化學變化一般都伴隨有明顯的現象,他們習慣于根據現象判斷反應的發生,許多酸堿溶液混合后因為沒有明顯的現象發生,學生對中和反應能否發生可能會抱有疑惑,這是本節課需要解決的難點,也正是探究活動的切入點。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實驗探究開始,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嘗試實驗成功的喜悅從而知道酸堿能反應,進一步強調這類反應是中和反應。對生活中的一些中和反應的應用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主要由學生自學來完成,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
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可以從離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應容易發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應的實質,為高中化學中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教學媒體:電腦平臺
實驗儀器:試管 膠頭滴管 玻璃棒.
實驗藥品:NaOH溶液 稀鹽酸 稀硫酸溶液 酚酞溶液
課時安排:1課時(時間安排:中和反應實驗10分鐘,中和反應實質探究15分鐘,中和反應的應用10分鐘,隨堂練習和布置作業5分鐘)
五、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情境導入 思考:為什么被蚊蟲叮咬過之后會覺得痛癢?有什么辦法會消除疼痛?蚊子咬人后,會放出一種叫做蟻酸的物質,這種物質有腐蝕性,會刺激皮膚,引起皮膚過敏、痛癢。如果涂上肥皂水等堿性物質,可以減輕皮膚的痛癢,這是為什么? 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新獲取的信息思考回答問題 運用生活實例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同時又為課題的引入作鋪墊。
問題生成 學生實驗:學生上講臺演示:①取一個燒杯,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②用滴管向試管中滴加鹽酸溶液 。③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學生思考:實驗中無現象說明什么問題呢? 酸與堿是否發生了反應?如果發生反應會有什么特點?生成本節課最核心的問題,激起學生對本課題的探究興趣。 突破平時在教師指導下實驗現象總明顯的慣例,使學生形成懸念為下面的科學探究做好準備。
合作探究 1、學生感受沒有現象反應,探究借用指示劑。實驗中沒有明顯的變化,是否就能下結論說:酸和堿之間不發生反應呢?顯然這個實驗方案不能判斷酸和堿能否發生反應。引導學生判斷化學變化是否發生,不能只根據沒有明顯的現象就輕易下結論說反應不進行,同時也教育學生看問題不能只停留于表面。 學生從剛剛學過的酸和堿的性質中找到可以借用的指示劑看能否幫助我們完成實驗探究。 學生通過比較實驗獲得新的知識,增強了求知欲。
2、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指示劑“多中選優”。讓學生根據實驗臺上所提供的試劑,自主設計選用合適的指示劑來證明NaOH與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并用手感覺反應前后溫度變化。方案一:滴酚酞溶液 滴稀鹽酸NaOH溶液(無)→溶液變紅→溶液紅變無色方案二: 滴酚酞溶液 滴NaOH溶液稀鹽酸(無)→溶液無色→溶液無色變紅色方案三: 滴石蕊溶液 滴加稀鹽酸NaOH溶液(無)→溶液變藍→溶液變紫色方案四: 滴石蕊溶液 滴NaOH溶液稀鹽酸(無色)→溶液變紅色→溶液變紫色 通過自主探究,學生發現:方案二中溶液變紅色時,NaOH已經過量,溶液呈堿性。方案三和方案四中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劑,很難觀察到最終的紫色。因此上述四種方案中第一種方案是最佳方案。 設計意圖:“滴定順序”設計“反向對比”,指示劑“多中選優”,學生從較不完善的實驗設計到完善的實驗設計,通過推敲,讓學生體會到探究是一個趨近完美的過程。
3、選定實驗方案驗,進行實驗探究氫氧化鈉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紅色褪去,說明氫氧化鈉消失了,生成了其他物質。NaOH+HCl = NaCl+H2O像NaCl這樣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物質,我們稱之為鹽。其他的酸和堿也能發生類似的反應氫氧化鈣和鹽酸反應Ca(OH)2+2HCl = CaCl2+2H2O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2NaOH+H2SO4 = Na2SO4+2H2O觀察三個生成物在構成上的共同點:都是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1、理解鹽、中和反應; 2、了解鹽的概念。 1、揭示中和反應: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2、明確基本概念;
4、探究酸堿中和反應的微觀變化和實質。鹽酸中的Cl-與NaOH溶液中的Na+在反應前后不變。得出中和反應實質:H++OH-= H2O。使學生對中和反應為什么很容易發生有了深刻的理解。 鹽酸、NaOH溶液中微粒:HCl=H++Cl-NaOH=Na++OH-溶液混合:鹽酸中的H+與NaOH溶液中OH-結合生成了水分子。 通過多媒體形象、直觀地感受中和反應中的微觀變化。
5、在實驗完成后能將酸溶液或堿溶液直接倒進下水道嗎?應該如何處理呢?展示有關中和反應在實際應用中的一系列圖片工業:硫酸廠的廢水中有酸,需要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后排放;農業:經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醫藥:用食醋中和腌制皮蛋產生的堿,從而去除皮蛋的澀味;用含氫氧化鋁的胃藥治療胃酸過多;寫這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嗎?被蚊蟲叮咬后因其分泌的蟻酸而感到不適,可涂堿性物質(如稀氨水)來緩解痛癢。 Al(OH)3+3HCl==AlCl3+3H2O現學現用,鞏固知識。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把課堂教學引向實際生產生活 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化學課上所學知識能密切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塔河县| 大庆市| 石嘴山市| 积石山| 宝兴县| 隆化县| 赤峰市| 石台县| 襄垣县| 息烽县| 永修县| 平乡县| 沾益县| 无为县| 扎囊县| 永泰县| 景泰县| 咸宁市| 合水县| 赤峰市| 顺昌县| 大新县| 遵义市| 黑山县| 荣成市| 古蔺县| 商水县| 米脂县| 广河县| 阿克苏市| 大渡口区| 慈利县| 苏尼特左旗| 威远县| 铁岭市| 密云县| 德安县| 特克斯县| 南丰县| 西城区| 勃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