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開花和結果》教學設計模式介紹本節內容主要包含三個部分:“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的過程”“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其中花的結構是比較具體的知識,可以直接通過觀察實物來獲得,而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則是抽象的,生活中接觸不到的,需要教師借助于一些手段,把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具體后予以呈現,方便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過程中,可以客觀的、辯證的處理學生與教師有效指導下的教學活動,而非流于形式的花樣翻新和表面熱鬧。教材分析被子植物生長發育到一定階段,就會開花、結果。對于那些鮮艷芬芳的花朵,學生有不少感性認識,但是,對于那些不顯眼的風媒花,學生卻不一定把它們當作花來看待。本節的“想一想,議一議”就針對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認識這兩類花不同的傳粉方式。雖然學生對花的形態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他們未必清楚花的結構。 而了解花的結構,是理解傳粉、受精、結果的基礎,因此,教材首先安排了一個“觀察與思考”活動,讓學生解剖并觀察桃花等典型花,了解花的各個組成部分,尤其是了解雄蕊,雌蕊的結構,為后面學傳粉、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等內容打基礎。教材在“觀察與思考”活動之后,再圖文結合總結花的基本結構。了解花的結構后,“傳粉”就比較容易理解了。教材在這里簡要介紹了什么是傳粉,傳粉方式,傳粉媒介等。然后,圖文結合,闡述花粉落在柱頭上以后如何萌發,以及受精的過程。被子植物雙受精的方式比較特殊,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比較難以理解,也不必掌握,因此,教材對此進行了模糊處理,只講了卵細胞與精子結合。受精完成,“花退殘紅”,小小的果實就開始發育了。因為種子和果實的結構在上一章已經學習過,因此,教材在這里只是以圖文結合的方式,簡要介紹了胚珠和種子,子房和果實的對應關系。開花傳粉、受精以及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在自然界中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教材為了闡述的方便,把這一過程分為幾個階段來講。教學時,在學生掌握了植物開花結果的幾個關鍵階段以后,需要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把這幾個階段連接為一個連續的過程。本節最后,介紹了人工授粉的意義和操作方法。教材結尾時,還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做人工授粉。人工授粉操作簡便,與農業生產又有較密切的關系,做類似的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關注本節所學知識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希望教師能予以關注,最好能指導學生親自嘗試。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概述花的主要結構。2.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3.認識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養成愛護花的習慣。【過程與方法】1.通過解剖和觀察花的結構,進一步掌握生物學實踐和觀察的常用方法。2.通過學習和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養成細心觀察、認真研究的良好習慣和能力。3.通過人工輔助授粉的操作,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花結構的研究和花、果實、種子對被子植物傳種接代意義的認識,養成愛花護花進而愛護植被、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2.通過對傳粉和受精過程的描述,認識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明確花對被子植物、對自然界、對人類的重要意義。3.通過人工授粉,養成科學的、認真的、嚴謹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花的基本結構。2.開花和結果的過程。【教學難點】受精的過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發育。教學準備學生:搜集各種花的圖片和贊美花的詩句,查閱與花的顏色和香味有關的資料,了解顏色和香味對傳粉和受精的意義。教師:要準備足夠的實驗材料(花或模型)和實驗用具(解剖針、鑷子、培養皿、刀片和放大鏡),搜集昆蟲傳粉方面的錄像資料,制作受精及果實和種子形成過程的活動教具、課件。同時備有新鮮的果實(桃和玉米),以及帶有雄花和雌花的干枯玉米植株、塑料袋和毛筆。教學過程【教師】“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植物生長到一定階段就會綻放出美麗的花朵。同學們,植物開花的目的是什么呢?花開一段時間后會凋謝,花凋謝后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我們今天就共同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設計意圖】導人新課,創設情境,體驗美感,激發興趣。【教師】播放視頻資源《花的結構》,引導學生正確觀察和解剖花,認識花的結構。【學生】觀察,思考。小組合作觀察、解剖桃花,認識花各部分的結構。相互交流,討論,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為后續的學習做鋪墊。【教師】組織學生畫花、說花,圍繞困惑:與果實和種子形成有關的結構可能是什么?【學生】按照由下向上、由外向內的順序,觀察、解剖紫金花的花。認識花的各部分結構,相互交流,概述出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完成花的簡筆畫描繪。【教師】設疑:在植物開花季節,常見蜜蜂,聯系生活,蜜蜂、蝴蝶等昆蟲在花間飛舞,這些昆蟲在傳粉中起何作用?【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傳粉的概念和特點。回答問題。【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引發學生思考。【教師】在風和昆蟲的幫助下,雌蕊的柱頭上落滿了花粉。表面看來沒有什么事情發生,可雌蕊的內部卻發生著復雜的變化。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呢?播放演示動畫《受精過程》。【學生】閱讀教材中“受精過程的示意圖”,傾聽教師講解,思考。【設計意圖】創設情境,突破教學難點,加深學生對受精過程的理解。【教師】受精后,美麗的花朵就開始凋謝了,可有人說“花開是一種美麗,凋謝也是一種美麗,因為那意味著新生命的誕生!”對這句話我們如何理解呢?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描述花的凋謝過程和子房的發育,以及子房的結構與果實的結構之間存在的對應關系。播放演示動畫《從花到形成果實的過程》展示果實和種子形成的對應關系。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果實或種子。【學生】分組討論,收集各種答案,綜合回答。【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表達能力,活躍課堂氣氛,調整學生課堂學習的狀態。【教師】傳粉受精以后,果實和種子是如何形成的?你們根據雌蕊受精以后的情況討論做出假設。【學生】熱烈討論并回答,子房發育成果實,胚珠發育成種子。【教師】你們的假設對不對呢?請看大屏幕。展示雌蕊受精后的動態發育過程和漸漸成熟的果實。【教師】現在大家知道我們吃的蘋果、梨、桃子是怎樣來的吧!【學生】完成從開花到結果的變化連接圖。【設計意圖】設計環節,促進學生對展示理解的提升。【教師】生活中,經常會發現玉米的果穗有缺粒的;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癟的。這主要是由于傳粉不足引起的。老師這里有一些工具,利用這些工具能想出什么解決辦法?【學生】觀察教材“玉米的人工輔助授粉”圖,思考,回答。【教師】你知道人工授粉嗎?為什么要進行人工授粉呢?【學生】人工授粉就是人為地進行傳粉。【教師】大家回答得很好,你們知道偉大的遺傳學家孟德爾,就是用豌豆作實驗,豌豆是自花傳粉,而孟德爾用人工授粉的方法,進行異花傳粉,從而使豌豆的后代表現出不同的性狀,發現了遺傳的基本規律。他的這一發現是生物學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學生】討論回答,進行人工授粉可以提高產量,還可以產生一些新品種。【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認同生物技術與社會緊密聯系。【教師】用精簡的語言高度概括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花的基本結構,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發育。【學生】傾聽,翻閱課文,整理學習筆記。【設計意圖】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教師】進行課堂小結。板書設計花的結構1.花一般是由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組成。2.在雄蕊的花藥里有花粉;在雌蕊子房里有卵細胞。3.花的結構的主要部分是:雌蕊和雄蕊。二、傳粉和受精1.傳粉:自花傳粉,異花傳粉2.受精:雙受精三、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子房壁 果皮子房 胚珠 種子 果實受精卵 胚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