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知識要點+真題精選)(教師版+學生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知識要點+真題精選)(教師版+學生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八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按照單元精選2022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
【單元概述】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救亡圖存不斷探索的歷史。地主階級、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于自身的階級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始終沒有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救國道路,都沒有使中國走上近代化道路,當然也沒能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這也說明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也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知識要點】
第4課洋務運動(地主階級洋務派)
一.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經歷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的打擊,清政府內外交困。
2.時間:19世紀60年代-19世紀90年代中期(大約35年)
3.目的: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統治
4.代表人物:奕?(中央),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
政治派別:地主階級洋務派
5.口號:自強(前期)、求富(后期)
6.主要內容:
⑴創辦軍事工業:從19世紀60年代起,以“自強”為口號,興辦了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制造總局(曾國藩、李鴻章)等;
⑵開辦近代民用企業:從19世紀70年代起,以“求富”為口號,興辦了輪船招商局(李鴻章)、開平煤礦(李鴻章)、漢陽鐵廠(張之洞)、湖北織布局(張之洞)等;
⑶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⑷建立新式海陸軍:陸軍:組建新式洋槍隊;海軍:建成南洋、北洋、福建、廣東4支海軍。
7.性質: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8.評價:
⑴地位: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⑵作用:如何評價洋務運動?(進步性?局限性?)
積極性: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抵制作用。
局限性: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失敗的根本原因: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清朝統治,沒有改變封建制度
10.左宗棠收復新疆
①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新疆。
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說明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1894—1895年)
一.甲午中日戰爭
1.背景: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2.時間:1894~1895年
3.爆發:豐島海戰
1894年(農歷甲午年),日軍進攻駐守朝鮮的中國軍隊,并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這場戰爭被稱為甲午中日戰爭。
4.經過:
⑴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葉志超逃跑。
⑵黃海大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與200名將士殉國。
⑶遼東半島戰役:徐邦道犧牲;旅順大屠殺——兩萬多中國人。
⑷威海衛戰役:丁汝昌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5.結果:清政府戰敗,派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二.《馬關條約》的簽訂 1895年,日本馬關,李鴻章和伊藤博文。
1.簽訂時間:1895年,日本馬關,李鴻章和伊藤博文
2.主要內容及危害:
內容 危害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澎湖列島給日本 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和完整
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加重人民的負擔,加劇清政府的財政危機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由商品輸出--資本輸出)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3.影響:《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國狂潮
1.導火線——三國干涉還遼:
《馬關條約》簽訂后,沙俄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向中國索取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
2.表現:
⑴列強在中國掀起奪取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的狂潮;(時局圖)
⑵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第6課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維新派)
1.背景:1895年,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中國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
2.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政治派別:資產階級維新派
3.目的:救亡圖存,變法圖強
4.簡單經過:
⑴序幕:1895年,“公車上書”(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書光緒帝,要求拒和、變法、遷都。),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⑵發展: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變法圖強,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
梁啟超在上海創辦《時務報》和嚴復在天津創辦《國聞報》。
⑶高潮: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
⑷失敗: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廢除變法詔令。康有為、梁啟超出逃。譚嗣同、劉光弟、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稱戊戌六君子。變法最終失敗。
5.主要內容:
領域 變法詔令主要內容 意義
政治 裁撤冗官司冗員,允許官司民上書言事; 打擊了封建官僚制度
經濟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 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文化教育 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 有利于資產階級參與政權,有利于傳播資產階級思想
軍事 訓練新式軍隊等。 有利于軍事強大
6.影響: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7.變法失敗的原因:
⑴客觀原因:頑固派勢力強大,維新派力量薄弱。
⑵主觀原因: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沒有充分發動群眾,只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帝;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
8.教訓:資產階級改良的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
一.義和團運動
1、興起 義和團運動興起于山東、直隸。
2、發展:(1)口號:扶清滅洋(2)1900年夏,義和團已經控制了京津地區。
(3)斗爭方式:搗毀教堂、拆毀鐵路、砍斷電線等
3、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態度:剿滅-----招撫(利用義和團)------ 剿殺(討好外國侵略者)
4、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在義和團興起的過程中,曾提出“扶清滅洋”口號。“滅洋”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則反映出義和團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義和團還帶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體、刀槍不入等。這些落后因素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鎮壓義和團提供了條件。
5、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1)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2)主觀原因:沒有科學理論指導;沒有統一指揮和嚴密組織;盲目排外。
6、性質:反帝愛國運動
7、、評價義和團:義和團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對于阻止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義和團的蒙昧迷信及籠統排外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訓。
二.抗擊八國聯軍(1900-1901年)
1.直接原因: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 根本原因:維護和擴大帝國主義在華利益
2.爆發: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向北京進犯。
3.經過:
①廊坊阻擊戰中,八國聯軍慘敗,退回天津。 ②大沽炮臺失陷,慈禧太后對外宣戰。
③義和團在北京戰斗:圍攻西什庫教堂和東交民巷使館區
④天津保衛戰,與侵略軍爭奪老龍頭火車站,并炮轟紫竹林租界。清軍直隸提督聶士成殉國。
4.結果: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西逃,下令絞殺義和團。聯軍在北京屠殺、劫掠。(外國侵略者第二次侵入北京)
三.《辛丑條約》的簽訂
1.時間與簽訂國:1901年;清政府與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
2.內容:
內容 危害
賠款 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 使中國人民的負擔又進一步加重,以海關稅收擔保,使清政府的經濟將長期受制于列強
政治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 中國人民受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清王朝成為洋人的朝廷
軍事 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 清政府對外不得設防,侵略者可直入清政府的中心地帶,中國在軍事上也失去了自主權
外交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 使館界成為國中之國。清政府完全處于各國軍隊的影響和控制之下。
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體現中國外交體制的近代化,但這種轉變深深打上了屈辱的烙印。
影響:《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小結:
1、侵略:(中國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社會的?)
戰爭名稱 時間 不平等條約 影響
鴉片戰爭 1840-1842 《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社會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860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失去更多的主權和領土)
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 《馬關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1901 《辛丑條約》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反抗:
事件 代表人物 代表事件 精神體現
鴉片戰爭 林則徐關天培 林則徐廣東積極防御抵抗、關天培虎門之戰壯烈犧牲 ①為了國家民族利益不怕犧牲.②反侵略的愛國主義精神.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愛國精神.
第二次鴉片戰爭 洪秀全李秀成 領導太平天國將士抗擊英法聯軍洋槍隊
英、俄侵略西北 左宗棠 收復新疆
甲午中日戰爭 鄧世昌 黃海大戰抗擊日軍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真題精練】
一.選擇題
1.(2022云南省中考9.)洋務派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湖北織布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這可以體現出洋務運動的口號是( )
A. 民主共和 B. “扶清滅洋” C. 變法圖強 D. “自強”“求富”
2.(2022紹興中考5.)史載:輪船招商局初期僅有輪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國航運公司紛紛跌價。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洋務運動(  )
A. 對外國資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 B. 使中國開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
C. 使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D.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2022重慶中考A卷7.)有學者認為,奕 、曾國藩、李鴻章等洋務派以變應變,開展挽救清王朝的自強活動,他們實際上“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對此理解正確的是,洋務派(  )
A.解決了中國面臨的邊疆危機 B.自發地進行了政治制度的變革
C.實現了“自強"“求富”目標 D.客觀上開啟了中國近代化歷程
4.(2022陜西中考3.)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這場運動的口號是( )
A. “扶清滅洋” B. “實業救國” C. “自強”“求富” D. “還我青島”
5.(2022臨沂中考8.)“福州船政局的前身是清末設立的總理船政、簡稱船政。1912年、民國北京政府成立,船政局收歸海軍部管轄,正式名稱改為福州船政局。”下列相關的表述正確的是( )
A. 福州船政局是中國近代重要民用企業 B. 福州船政局的前身是由洋務派創辦的
C. 圖4中所示的建筑物建造于清朝晚期 D. “福州船政局”這一名稱出自清政府
6.(2022遂寧中考4.) 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為救亡圖存,中國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繼,進行了艱苦卓絕的近代化探索。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 洋務運動是晚清時期統治集團求強求富的自救運動
B. 戊戌變法是一場地主階級挽救封建統治的改革運動
C.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的封建制度
D. 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主張繼承優秀傳統文化
7.(2022赤峰中考6.)下表是中國近代某一時期三個新式學校課程內容,與這三個學堂的設立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應是( )
學堂 開設課程
一 《圣諭廣訓》、《孝經》、船舶駕駛、射擊、指揮
二 經學(儒家經典)、化學、天文測算、萬國公法
三 學員需通儒家經典、微積分、重學、汽學
A. 鴉片戰爭 B. 洋務運動 C. 新文化運動 D. 五四運動
8.(2022盤錦中考6.) 李鴻章說:“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李鴻章評價的事件是( )
A. 洋務運動 B. 太平天國運動 C. 戊戌變法 D. 義和團運動
9.(2022江西中考11.) 下列是歷史興趣小組給下圖擬定的標題,合適的是( )
A. 洋務運動示意圖 B. 沙俄侵占我國領土示意圖.
C. 義和團運動形勢示意圖 D. 列強在華勢力范圍”示意圖
10.(2022揚州中考3.) 1863年,有人在給曾國藩的信中提到西方的大炮、彈藥、器械等“實中國所不能及”,“深以中國軍器遠遜于外洋為恥”。可見他主張( )
A. 學習西方軍事技術 B.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C. 發展近代民用企業 D. 改變傳統教育方式
11.(2022鹽城中考5.)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一書中指出:“自強運動的領導者沒有一個完整的建設計劃,他們起初只知道國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業的創辦能夠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
A. 福州船政局 B. 輪船招商局 C. 開平煤礦 D. 漢陽鐵廠
12.(2022蘇州中考7.)下面是徐中約所著《中國近代史》目錄的部分內容。在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閱到的史事最可能是( )
A. 左宗棠收復新疆 B. 北洋水師正式成軍 C. 鄧世昌壯烈殉國 D. 簽訂《馬關條約》
13.(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9.)漫畫常常能生動地揭示歷史真相。下邊這幅漫畫反映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哪一件大事( )
(有這些洋玩意就可以富國強兵了!)
A. 洋務運動 B. 戊戌變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運動
14.(2022河南中考10.)洋務運動期間的某些企業,在運行中一般都計算成本,吸納民間資本,其產品主要銷售于國內市場,追逐利潤。下列屬于這類企業的是( )
A. 安慶內軍械所 B. 福州船政局 C. 江南制造總局 D. 湖北織布局
15.(2022賀州中考3 .) 1872年,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使外輪損失一千三百多萬兩,美國旗昌行因不堪賠累,被招商局歸并。這說明了洋務運動( )
A. 興起于甲午戰爭以后 B. 目的是推動發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
C. 實現了富國強兵目的 D. 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擴張
16.(2022北部灣經濟區中考7 .)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一些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統治。為此,他們掀起了( )
A. 洋務運動 B. 戊戌變法 C. 義和團運動 D. 新文化運動
17.(2022福建中考12 .)《江南制造總局翻譯西書事略》記載,1871-1880年,江南制造總局刊印譯書98種235冊,譯成未印者45種140余冊;這些譯書絕大多數是西方自然科學書籍,對當時的知識界,尤其是后來的維新變法骨干人物產生了啟發和影響。據此可知,這些“西書”的翻譯出版( )
A. 開啟了傳播西方自然科學之門 B. 抵制了西方列強的軍事文化侵略
C. 推動了近代中國思想文化演變 D. 直接促使維新變法提上議事日程
18.(2022自貢中考7.)包天笑在《釧影樓回憶錄》里記錄到:“······割去了臺灣之后,還要求各口通商,蘇州也開了日本租界。這時候,潛藏在中國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發動起來。”與這段回憶相關的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虎門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19.(2022南通中考15.)下列對漫畫的解讀,錯誤的是( )
A. 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B. 列強在華強租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
C.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D. 康有為等舉人發起“公車上書”
20.(2022南通中考5.) 甲午中日戰爭中,導致清軍北洋艦隊全軍覆滅的戰役是( )
A. 威海衛戰役 B. 黃海海戰 C. 平壤戰役 D. 旅順戰役
21.(2022泰州中考10.)觀察下圖,該戰爭結束后,清政府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 )
A. 《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
22.(2022連云港中考7.)對下圖反映的歷史現象,解讀準確的是( )
A.有識之士開始受到刺痛 B.清政府統治危機空前顯現
C.曾國藩預感清朝的危亡 D.日本獨霸中國局面的形成
23.(2022長沙中考5.)1896年春,譚嗣同寫下《有感》一詩: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最可能引發譚嗣同發出這一感慨是( )
A. 鴉片戰爭 B. 第二次鴉片戰爭 C. 甲午中日戰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4.(2022衡陽中考4.)詩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寫道:“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詩人悲憤是因為清政府簽訂了( )
A. 《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
25.(2022綏化中考11.)大大加深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條約是( )
A. 《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
26.(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10.)如圖《“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用武力打開中國的大門 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侵略勢力由沿海深入內地
C.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清政府淪為列強的工具
27.(2022大慶中考14.)海洋歷來是各國爭奪的焦點,為“開拓萬里波濤”,1894年,日本聯合艦隊突襲北洋艦隊。隨后雙方在黃海海面上發生激戰。此戰役中為國捐軀的清朝將領是:( )
A. 林則徐 B. 李鴻章 C. 鄧世昌 D. 曾國藩
28.(2022襄陽中考.)“甲午大敗,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也因此而開始。”因“覺醒”而開始的愛國運動是( )
A. 虎門銷煙 B. 太平天國運動 C. 戊戌變法 D. 西安事變
29.(2022聊城中考11.)“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自有其成功之處。”據此可知,戊戌變法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 )
A. 沉重打擊了西方列強 B. 削弱了頑固派的勢力
C. 鞏固了儒學正統地位 D. 推動了新思想的傳播
30.(2022河池中考7.)1898年4月,康有為在北京發起成立保國會,他在一次集會上發表了激昂的演說:“吾四萬萬之人,吾萬千之士大夫,將何依何歸何去何從乎?故今日當如大敗之余,人自為成。救亡之法無他,只有發憤而己。”這說明康有為主張( )
A. 自強求富 B. 維新變法 C. 民主共和 D. 民主科學
31.(2022昆明中考8.)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一批讀書人逐漸認識到,唯有實行變法才能救亡圖存。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在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推動下,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這次變法歷時103天,又被稱為( )
A. 洋務運動 B. 義和團運動 C. 太平天國運動 D. “百日維新”
32.(2022南通中考6.)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兩次偉大實踐。二者的共同主張有( )
A. 通過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來挽救民族危機 B. 推翻清王朝的統治
C. 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D. 用西方的民主與科學來救中國
33.(2022蘇州中考8.)“如果認為維新是要從頂端而不是從基礎上開始的話.在這一張變法的清單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條條都很健全,條條都打中一個顯著的弊端,并且條條都是可以付諸實施的;但是這種以上諭變法的整套結構就是一個倒置的金字塔。”這是一位外國人對近代中國某次運動的評價,他想要表達的是( )
A. 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無可挑剔 B. 洋務派的措施健全可行
C. 戊戌變法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D. 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動員
34.(2022邵陽中考7.)為落實“雙減"要求,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某班成立了歷史興趣小組。在討論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時,同學們提出了以下觀點,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
A. 都主張學習西方 B. 都主張暴力革命 C. 都主張民主共和 D. 都主張君主立憲
35.(2022江漢油田潛江天門仙桃中考4.)“……維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漲涌于民族覺醒的曙光中,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流。它吸引著一切愛國的中國人從改革中尋求民族的出路……驚醒他們的是_______________的炮聲。”材料中“_______________”處是指( )
A. 鴉片戰爭 B. 第二次鴉片戰爭 C. 甲午中日戰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6.(2022黃岡、孝感、咸寧中考5.)1898年,《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進化理論,在當時思想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天演”“物競”淘汰”“天擇”等術語漸漸成為報紙文章的常用語,許多愛國志士愛用這類術語作為子女的名字。這主要表明《天演論》在當時中國的宣傳( )
A. 開啟了西方學術成果的傳播 B. 適應了救亡圖存的時代要求
C. 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D. 阻礙了傳統思想的發揚光大
37.(2022海南中考5.)甲午戰爭期間,嚴復發表《原強》《救亡決論》等政論文章,同時致力于翻譯事業,所譯《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嚴復此舉意在( )
A. 宣傳民主科學 B. 推動教育發展 C. 號召救亡圖存 D. 傳播傳統文化
38.(2022梧州中考4 .)史學家陳旭麓在評價百日維新時指出:“新學家們帶來的解放作用遠不是西太后發動的政變所能剿滅干凈的。”此觀點旨在說明百日維新( )
A. 弘揚了民主科學 B. 結束了君主專制 C. 實現了自強求富 D. 促進了思想啟蒙
39.(2022廣東中考11 .)張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創開報館,廣譯洋報,參以博議.始于滬上,流衍于各省,內政、外市、學術皆有焉。”其所述現象表明( )
A. 新式學堂開始創辦 B. 新型媒體得到發展 C. 國民革命蓬勃開展 D. 無產階級力量壯大
40.(2022福建中考11 .)以下所示為某中學校園宣傳欄的內容。這體現的共同思想是( )
福建名人名言錄(節選)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嚴復:天下理之最明而勢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國不變法則必亡是己陳嘉庚:應該廣泛地團結和組織歸僑、僑眷和華僑,加強社會主義教育,進一步鼓勵他們參加祖國建設事業
A. 民族團結 B. 政治變革 C. 實業救國 D. 愛國主義
41.(2022常德中考8.)1901年美國雜志《PUCK》發表了一幅漫畫《亞洲的潛在憂患》,刀上的文字是Awakeningofchina(中國人的覺醒),只要懸吊大刀的繩一斷……,從漫畫中可以獲取的信息是( )
A. 列強團結一致并開始聯合絞殺義和團 B. 中國的民族意識覺醒引起列強的擔憂
C. 列強徹底放棄侵略并瓜分中國的野心 D. 義和團運動使列強在華利益備受威脅
42.(2022臺州中考4.)《辛丑條約》第十款規定: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這一規定標志著清政府( )
A. 加強了對老百姓財富的搜刮 B. 喪失了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
C. 削弱了中國軍隊整體的實力 D. 成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43.(2022重慶中考B卷5.)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 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 B. 1860年,英法聯軍放火燒毀圓明園
C. 1895年,中日雙方簽訂《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
44.(2022建設兵團中考6.) 如下圖所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這警醒我們青少年要( )
A. 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B.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C. 具有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D. 把握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發展趨勢
45.(2022瀘州中考5.)某歷史教師復習教學時對“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先后做了如下設計:( )
此教學內容設計的調整旨在
A. 更凸顯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 B. 更突出歷史事件的時序性
C. 更揭示列強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 D. 更關注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46.(2022郴州中考7.)對下表內容分析歸納最恰當的是( )
侵華戰爭 不平等條約 中國人民抗爭
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 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甲午中日戰爭 《馬關條約》 鄧世昌壯烈殉國
八國聯軍侵華 《辛丑條約》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A. 列強的入侵與中國人民的抗爭 B. 中國領土主權遭到破壞
C. 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深 D. 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7.(2022十堰中考2.)歷史學習中要關注目錄和章節標題,以便把握歷史階段特征。根據如圖提供的關鍵詞,請你為其選擇一個最恰當的單元主題( )
洋務運動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戊戌變法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
A.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C.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D.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48.(2022齊齊哈爾中考12.)如圖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對中國造成的影響是( )
A. 使中國開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 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C. 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D. 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二.非選擇題
1.(2022襄陽中考19.)【百年變局與開創新局】
【變局:沉淪與上升】
材料一 中國歷史學會原會長張海鵬說:“中國從鴉片戰爭以后的歷史是往下沉淪的歷史(沉淪是指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沉淪的谷底,是從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開始的,一直到1920年。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中國社會呈現出向上的發展趨勢。”(如圖1所示)
(1)《辛丑條約》的簽訂是近代中國沉淪到谷底的開始。你如何理解這一歷史結論?
(2)“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中國社會呈現出向上的發展趨勢。”根據所學知識,以1921年至1949年的相關史實論證該觀點的正確性。(要求:列舉三例史實并進行論證)。
【開局:工業化起步】
材料二 “特等勞動模范”王崇倫主要事跡
1953年,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鞍山鋼鐵廠的生產建設在突飛猛進地發展。
王崇倫積極投身鞍鋼生產和技術竟賽活動,不斷創新技術,加工卡動器的紀錄連連取得新突破,由45分鐘縮短到30分鐘,最后縮短到19分鐘,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他操作的“牛頭刨”,成了“千里馬”。
(3)根據材料二,指出鞍山鋼鐵廠開展生產和技術競賽活動的歷史背景。歸納王崇倫的勞動精神。
【新局:走進新時代】
材料三
圖2 圖3
(4)根據圖2,對比中國與世界經濟增長率的整體變化,指出其中的一種變化情況。根據圖3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
2.(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將上述圖片所反映歷史事件按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只寫序號。
(2)請你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出兩條線索,并根據這兩條線索對上述圖片進行歸類。
3.(2022河北中考12.)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從17世紀到19世紀,資產階級道過革命或改革,相繼在歐美主要國家和亞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權,資本主義制度得以確立,在此期間,以牛頓、達爾文等為代表的科學巨匠的產生,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自然科學知識,為工業革命和其他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前提。從18世紀中葉開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開始或完成的工業革命,使生產力獲得迅猛發展……
——摘自《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所述史實都首先發生在哪一國家。
(2)材料表明西方國家在17世紀到19世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果有哪些?
(3)中國近代史上洋務派、維新派為救亡圖存學習借鑒了上述成果,提出了各自的方案。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他們的方案各是什么。
4.(2022恩施州中考16.)綜合分析題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斗,各個階層為此不懈探索,努力尋找一條救國救民,強國富民的道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李鴻章晚年這樣評價自己的洋務事業:“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
——吳永《庚子西狩叢談》
材料二: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和仁人志士進行了一系列挽救國家危亡的斗爭…… 19世紀末20世紀初,改良派和革命派發起的政治運動都歸于失敗……救國的任務歷史性地落到了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中國工人階級的身上。
——改編自曲青山《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
材料三:
歷史事件 對應結果
五四運動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中共一大 中國共產黨誕生
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開創中國革命道路
全民族抗戰 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新中國成立 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三大改造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 ……
——改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八年級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洋務運動中創辦的民用企業一例。你怎樣看待李鴻章“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的說法?
(2)材料二中“歸于失敗”的政治運動有哪些?它們“歸于失敗”的理由是什么?
(3)綜合上述三則材料,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就所擬觀點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明確,論述需包含兩個歷史事件,適當展開,史論結合,條理清楚,表述簡潔。)
5.(2022常德中考26.)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外國列強的侵華史,又是一部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救亡圖存的抗爭史,中華民族日漸覺醒,逐漸凝聚出強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以下是英國歷史學家馬士的一段話:“當中國人實行一種激烈的禁煙運動而使危機加劇的時候,戰爭果然就來到了;可是它并不是為了維持鴉片貿易而進行的斗爭,它不過是一個持續了二十年,并且要決定東方和西方之間應有的國際和商務關系的斗爭的開端。”
——《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
(1)材料一所指的戰爭是哪一次戰爭?馬士認為戰爭的目的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英國發動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中國戰敗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總而言之,這場敗仗無可否認地證明了自強運動的失敗……這種外交、軍事與技術上的有限現代化努力,缺乏相應的體制與思想變革,無法振興國家,并使之成為一個現代政權,……這場戰敗標志了清王朝的即將滅亡,并且引發了帝國主義的加緊擴張及國內政治運動的興起。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這場敗仗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帝國主義是怎樣加緊對中國進行擴張的?
材料三 日本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結果……他們……深深地陷入中國全民族抗戰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這種“凝聚力”在軍事上的主要表現。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復興的基本條件有哪些?
6.(2022懷化中考28.)人物述評。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在人類歷史的豐碑上,鐫刻著很多耀眼的名字,如古代的文天祥、近代的張自忠和左權,他們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視死如歸的民族精神被后人銘記。
請對上述三幅圖片中的人物進行述評。述評要求:描述上述人物的主要歷史事跡;概括出這些人物的共同特征;并表明自己對這些人物的認識和理解。
7.(2022湘潭中考32.)嚴格意義上的留學運動,是伴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而出現的歷史現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8月11日,包括詹天佑在內的中國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官費留美學生從上海啟程出洋。在1872—1875年間,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學。近代官派留學由此開端。
——《中國留學生的歷史軌跡》
材料二 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中國留學生主要情況統計表
高潮時期 主要方向 規模及代表人物
清末光緒年間 留日 甲午戰爭后形成高潮。1896年至1912年期間近3萬人赴日留學。杰出代表有黃興、宋教仁、秋瑾、魯迅、陳獨秀等。
民國初五四前后 留美 1909年至1937年,由清華選派了留美學生總計1971人(“庚款留學”),并帶動了大量“自助學者”赴美。杰出代表有竺可楨、侯德榜、錢學森、錢偉長、梁思成、周培源、梅貽琦等
留法 1915年至1920年赴法求學人數已達1600人。杰出代表有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等。
留蘇 20世紀20年代,留學蘇俄潮興起,成為一種與大眾留學不同的革命留學。杰出代表有劉少奇、劉伯承、蔣經國等。
——據李喜所《中國留學生的發展歷程及其與現代化進程的關系》整理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后,50年代產生了“留蘇熱”,從1950年開始到1966年,中國先后向蘇聯和東歐公費派遣了萬余名留學生,產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藝術家和政治領導人。……1978年以來,伴隨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的留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264.47萬人,涉及歐美等10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超過90%是自費留學生,已成為世界第一留學大國。
——摘編自郭霞《留學的世紀回眸》
(1)根據材料一,請以世紀、年代的表達方式,簡述近代中國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學的時間。這批幼童留學與近代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甲午戰爭后赴日留學形成高潮的背景。請任選一個高潮時期,概括留學生對近現代歷史作出的貢獻。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78年前后新中國留學情況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
(4)留學教育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通過留學教育的發展歷程,你還可以展開哪些歷史學習主題的研究?
8.(2022懷化中考25.)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在漫長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在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中,它以非凡的包容和會通精神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東學西漸”是指古代中國文化向西傳播的過程,經歷了三個高潮:秦漢時期、隋唐時期、宋明時期。公元16、17世紀以前的歐洲在文明的發展中與中國有比較大的差距,而他們向中國文明的學習與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文明的順序是相似的,即先從科學技術開始,包括四大發明、陶瓷、冶金、紡織等,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
——摘編自《“東學西漸”與“西學東漸”之分》
材料三 京師大學堂的辦學方針遵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原則,強調“中西并重”,務使二者“會通”,缺一不可。課程設置仿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辦法,分普通學科和專門學科兩類。普通學科為全體學生必修課,包括經學、理學、掌故、諸子、初等算學、格致、政治、地理、文學、體操10科。專門學科由學生任選其中一或兩門,包括高等算學、格致、政治、地理、農礦、工程、商學、兵學、衛生學等科,另設英、法、俄、德、日5種外語。
——百度百科《京師大學堂》
材料四 湖湘文化由生活在湖南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共同創造,逐漸積淀而成。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湖湘文化具有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務實求新,博學海納、兼容并蓄,果敢自信、愛國奮斗等諸多鮮明特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一脈。
——摘編自《湖南地方文化常識)
請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的歷史人物分別是哪些學派的代表人物,戰國時期出現的思想文化繁榮局面被后世稱為什么?
(2)閱讀材料二,寫出兩例隋唐時期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史實并說明其影響。
(3)根據材料三,結合京師大學堂的課程設置特點,指出這一歷史現象反映了怎樣的時代需求?
(4)閱讀材料四,寫出兩例近代中國湖湘子弟中的杰出代表并說出他們的主要事跡。
9.(2022懷化中考26.)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加緊侵略中國,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逐漸發展壯大,民族工業在惡劣的環境中艱難生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統計結果表明,我們的航運公司今年虧損額達到了400萬兩白銀,當然法國的輪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這樣下去,我們將很快退出上海航運市場了一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是李鴻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輪船招商局。
——1882年英國商人比爾慈利的年度財務報表
材料二 “講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講到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
——毛澤東
材料三
材料四 建國后我國工業產值中部分經濟成分所占比重圖
請回答:
(1)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面對外國資本的人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毛澤東說這句話的理由。
(3)根據材料三圖示顯示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敘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成立后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趨勢,并說明出現這種趨勢的原因。
10.(2022衡陽中考27.)近代名人楊度所作《湖南少年歌》唱道:“如果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也有人說: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兩者皆凸顯了中國近代史上湖南的重要地位和湖南人的卓越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風氣漸開】
材料一 至恭親王奕訴等奏請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購成之后,訪募覃思(深入鉆研)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通行之物,可以剩發捻(指鎮壓太平天國、捻軍等農民起義軍),可以勤遠略(指抵御外國侵略)
——曾國藩《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
【風氣漸開】
材料二 政變前夕,有人勸譚嗣同出走避禍,譚嗣同拒絕了,并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間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絨上冊
材料三 黃花崗起義前夕,黃興致絕命書與革命同志:“事冗,無暇通候,罪過,罪過!本日馳赴陣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此以當絕筆!”
——中國歷史博物館編《中國近代史參考圖錄》,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抗日烽火】
材料四 這次戰役大大提高了華北人民群眾敵后抗戰的勝利信心,……提高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的聲威,打擊了國民黨制造所謂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謠言。……在對日大規模破襲戰中,我軍也取得了一部分攻堅經驗,便利了以后我們開展敵后的敵后武工隊的活動。
——彭德懷《彭德懷自述》
【偉大旗幟】
材料五 毛主席對這次會議評價非常,認為開了一個勝利的大會,團結的大會,達到了預期目的。……開了50天的七大勝利閉幕了,這是中國共產黨有史以來最盛大最完滿的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會開得長了些,但由于充分發揚民主,暢所欲言,會議的氣氛始終是熱烈的,代表們的情緒始終是高漲的。
——胡喬木《我所知道的黨的七大》
(1)材料一曾國藩奏折的主張是什么?目的何在?
(2)譚嗣同是為了什么“變法”而殉難?根據材料二、三分析,譚嗣同和黃興身上體現出怎樣的共同品質?
(3)材料四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哪次戰役?根據材料概括這次戰爭勝利的意義。
(4)中共七大召開于哪一年?七大上中國共產黨確定以什么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從而在思想上形成了高度統一?
【怎樣努力】
(5)曾國藩、譚嗣同、黃興、彭德懷、毛澤東等先賢表現了湖湘人的錚風骨,詮釋了湖湘文化的精神內涵,你認為他們身上哪些精神值得學習?你將怎樣努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八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按照單元精選2022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
【單元概述】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是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救亡圖存不斷探索的歷史。地主階級、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由于自身的階級局限性,都不能提出科學的革命綱領,始終沒有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救國道路,都沒有使中國走上近代化道路,當然也沒能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這也說明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改變中國的命運,也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知識要點】
第4課洋務運動(地主階級洋務派)
一.洋務運動:(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經歷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的打擊,清政府內外交困。
2.時間:19世紀60年代-19世紀90年代中期(大約35年)
3.目的: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統治
4.代表人物:奕?(中央),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等。
政治派別:地主階級洋務派
5.口號:自強(前期)、求富(后期)
6.主要內容:
⑴創辦軍事工業:從19世紀60年代起,以“自強”為口號,興辦了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江南制造總局(曾國藩、李鴻章)等;
⑵開辦近代民用企業:從19世紀70年代起,以“求富”為口號,興辦了輪船招商局(李鴻章)、開平煤礦(李鴻章)、漢陽鐵廠(張之洞)、湖北織布局(張之洞)等;
⑶興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⑷建立新式海陸軍:陸軍:組建新式洋槍隊;海軍:建成南洋、北洋、福建、廣東4支海軍。
7.性質: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8.評價:
⑴地位: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⑵作用:如何評價洋務運動?(進步性?局限性?)
積極性: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抵制作用。
局限性: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失敗的根本原因: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清朝統治,沒有改變封建制度
10.左宗棠收復新疆
①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采取“先北后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新疆。
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說明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1894—1895年)
一.甲午中日戰爭
1.背景: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
2.時間:1894~1895年
3.爆發:豐島海戰
1894年(農歷甲午年),日軍進攻駐守朝鮮的中國軍隊,并在牙山口外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這場戰爭被稱為甲午中日戰爭。
4.經過:
⑴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葉志超逃跑。
⑵黃海大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與200名將士殉國。
⑶遼東半島戰役:徐邦道犧牲;旅順大屠殺——兩萬多中國人。
⑷威海衛戰役:丁汝昌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5.結果:清政府戰敗,派李鴻章前往日本議和,被迫簽訂《馬關條約》。
二.《馬關條約》的簽訂 1895年,日本馬關,李鴻章和伊藤博文。
1.簽訂時間:1895年,日本馬關,李鴻章和伊藤博文
2.主要內容及危害:
內容 危害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澎湖列島給日本 進一步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和完整
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加重人民的負擔,加劇清政府的財政危機
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由商品輸出--資本輸出)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3.影響:《馬關條約》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國狂潮
1.導火線——三國干涉還遼:
《馬關條約》簽訂后,沙俄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向中國索取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
2.表現:
⑴列強在中國掀起奪取利權、強租海港、劃分“勢力范圍”的瓜分中國的狂潮;(時局圖)
⑵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第6課戊戌變法(資產階級維新派)
1.背景:1895年,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中國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
2.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政治派別:資產階級維新派
3.目的:救亡圖存,變法圖強
4.簡單經過:
⑴序幕:1895年,“公車上書”(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書光緒帝,要求拒和、變法、遷都。),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⑵發展: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變法圖強,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
梁啟超在上海創辦《時務報》和嚴復在天津創辦《國聞報》。
⑶高潮: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
⑷失敗: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廢除變法詔令。康有為、梁啟超出逃。譚嗣同、劉光弟、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稱戊戌六君子。變法最終失敗。
5.主要內容:
領域 變法詔令主要內容 意義
政治 裁撤冗官司冗員,允許官司民上書言事; 打擊了封建官僚制度
經濟 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 有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文化教育 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京師大學堂); 有利于資產階級參與政權,有利于傳播資產階級思想
軍事 訓練新式軍隊等。 有利于軍事強大
6.影響: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7.變法失敗的原因:
⑴客觀原因:頑固派勢力強大,維新派力量薄弱。
⑵主觀原因: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沒有充分發動群眾,只依靠沒有實權的光緒帝;變法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
8.教訓:資產階級改良的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
一.義和團運動
1、興起 義和團運動興起于山東、直隸。
2、發展:(1)口號:扶清滅洋(2)1900年夏,義和團已經控制了京津地區。
(3)斗爭方式:搗毀教堂、拆毀鐵路、砍斷電線等
3、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態度:剿滅-----招撫(利用義和團)------ 剿殺(討好外國侵略者)
4、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在義和團興起的過程中,曾提出“扶清滅洋”口號。“滅洋”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但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則反映出義和團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義和團還帶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體、刀槍不入等。這些落后因素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鎮壓義和團提供了條件。
5、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原因:(1)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
(2)主觀原因:沒有科學理論指導;沒有統一指揮和嚴密組織;盲目排外。
6、性質:反帝愛國運動
7、、評價義和團:義和團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英勇無畏的斗爭精神,對于阻止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義和團的蒙昧迷信及籠統排外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訓。
二.抗擊八國聯軍(1900-1901年)
1.直接原因: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 根本原因:維護和擴大帝國主義在華利益
2.爆發: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在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的率領下,從天津向北京進犯。
3.經過:
①廊坊阻擊戰中,八國聯軍慘敗,退回天津。 ②大沽炮臺失陷,慈禧太后對外宣戰。
③義和團在北京戰斗:圍攻西什庫教堂和東交民巷使館區
④天津保衛戰,與侵略軍爭奪老龍頭火車站,并炮轟紫竹林租界。清軍直隸提督聶士成殉國。
4.結果: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西逃,下令絞殺義和團。聯軍在北京屠殺、劫掠。(外國侵略者第二次侵入北京)
三.《辛丑條約》的簽訂
1.時間與簽訂國:1901年;清政府與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
2.內容:
內容 危害
賠款 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 使中國人民的負擔又進一步加重,以海關稅收擔保,使清政府的經濟將長期受制于列強
政治 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 中國人民受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清王朝成為洋人的朝廷
軍事 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 清政府對外不得設防,侵略者可直入清政府的中心地帶,中國在軍事上也失去了自主權
外交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 使館界成為國中之國。清政府完全處于各國軍隊的影響和控制之下。
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 體現中國外交體制的近代化,但這種轉變深深打上了屈辱的烙印。
影響:《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小結:
1、侵略:(中國是如何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社會的?)
戰爭名稱 時間 不平等條約 影響
鴉片戰爭 1840-1842 《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社會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1860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失去更多的主權和領土)
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 《馬關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0-1901 《辛丑條約》 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反抗:
事件 代表人物 代表事件 精神體現
鴉片戰爭 林則徐關天培 林則徐廣東積極防御抵抗、關天培虎門之戰壯烈犧牲 ①為了國家民族利益不怕犧牲.②反侵略的愛國主義精神.③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愛國精神.
第二次鴉片戰爭 洪秀全李秀成 領導太平天國將士抗擊英法聯軍洋槍隊
英、俄侵略西北 左宗棠 收復新疆
甲午中日戰爭 鄧世昌 黃海大戰抗擊日軍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真題精練】
一.選擇題
1.(2022云南省中考9.)洋務派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湖北織布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這可以體現出洋務運動的口號是( D )
A. 民主共和 B. “扶清滅洋” C. 變法圖強 D. “自強”“求富”
2.(2022紹興中考5.)史載:輪船招商局初期僅有輪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國航運公司紛紛跌價。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洋務運動( A )
A. 對外國資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 B. 使中國開始走上了資本主義的道路
C. 使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D.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2022重慶中考A卷7.)有學者認為,奕 、曾國藩、李鴻章等洋務派以變應變,開展挽救清王朝的自強活動,他們實際上“充當了歷史的不自覺的工具"。對此理解正確的是,洋務派( D )
A.解決了中國面臨的邊疆危機 B.自發地進行了政治制度的變革
C.實現了“自強"“求富”目標 D.客觀上開啟了中國近代化歷程
4.(2022陜西中考3.)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這場運動的口號是( C )
A. “扶清滅洋” B. “實業救國” C. “自強”“求富” D. “還我青島”
5.(2022臨沂中考8.)“福州船政局的前身是清末設立的總理船政、簡稱船政。1912年、民國北京政府成立,船政局收歸海軍部管轄,正式名稱改為福州船政局。”下列相關的表述正確的是( B )
A. 福州船政局是中國近代重要民用企業 B. 福州船政局的前身是由洋務派創辦的
C. 圖4中所示的建筑物建造于清朝晚期 D. “福州船政局”這一名稱出自清政府
6.(2022遂寧中考4.) 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為救亡圖存,中國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繼,進行了艱苦卓絕的近代化探索。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 )
A. 洋務運動是晚清時期統治集團求強求富的自救運動
B. 戊戌變法是一場地主階級挽救封建統治的改革運動
C.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中國的封建制度
D. 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主張繼承優秀傳統文化
7.(2022赤峰中考6.)下表是中國近代某一時期三個新式學校課程內容,與這三個學堂的設立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應是( B )
學堂 開設課程
一 《圣諭廣訓》、《孝經》、船舶駕駛、射擊、指揮
二 經學(儒家經典)、化學、天文測算、萬國公法
三 學員需通儒家經典、微積分、重學、汽學
A. 鴉片戰爭 B. 洋務運動 C. 新文化運動 D. 五四運動
8.(2022盤錦中考6.) 李鴻章說:“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李鴻章評價的事件是( A )
A. 洋務運動 B. 太平天國運動 C. 戊戌變法 D. 義和團運動
9.(2022江西中考11.) 下列是歷史興趣小組給下圖擬定的標題,合適的是( A )
A. 洋務運動示意圖 B. 沙俄侵占我國領土示意圖.
C. 義和團運動形勢示意圖 D. 列強在華勢力范圍”示意圖
10.(2022揚州中考3.) 1863年,有人在給曾國藩的信中提到西方的大炮、彈藥、器械等“實中國所不能及”,“深以中國軍器遠遜于外洋為恥”。可見他主張( A )
A. 學習西方軍事技術 B.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C. 發展近代民用企業 D. 改變傳統教育方式
11.(2022鹽城中考5.)蔣廷黻在《中國近代史》一書中指出:“自強運動的領導者沒有一個完整的建設計劃,他們起初只知道國防近代化的必要性。”下列企業的創辦能夠體現這一觀點的是( A )
A. 福州船政局 B. 輪船招商局 C. 開平煤礦 D. 漢陽鐵廠
12.(2022蘇州中考7.)下面是徐中約所著《中國近代史》目錄的部分內容。在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閱到的史事最可能是( A )
A. 左宗棠收復新疆 B. 北洋水師正式成軍 C. 鄧世昌壯烈殉國 D. 簽訂《馬關條約》
13.(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9.)漫畫常常能生動地揭示歷史真相。下邊這幅漫畫反映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的哪一件大事(A )
(有這些洋玩意就可以富國強兵了!)
A. 洋務運動 B. 戊戌變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運動
14.(2022河南中考10.)洋務運動期間的某些企業,在運行中一般都計算成本,吸納民間資本,其產品主要銷售于國內市場,追逐利潤。下列屬于這類企業的是(D )
A. 安慶內軍械所 B. 福州船政局 C. 江南制造總局 D. 湖北織布局
15.(2022賀州中考3 .) 1872年,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使外輪損失一千三百多萬兩,美國旗昌行因不堪賠累,被招商局歸并。這說明了洋務運動( D )
A. 興起于甲午戰爭以后 B. 目的是推動發展中國民族資本主義
C. 實現了富國強兵目的 D. 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國經濟勢力擴張
16.(2022北部灣經濟區中考7 .)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一些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統治。為此,他們掀起了(A )
A. 洋務運動 B. 戊戌變法 C. 義和團運動 D. 新文化運動
17.(2022福建中考12 .)《江南制造總局翻譯西書事略》記載,1871-1880年,江南制造總局刊印譯書98種235冊,譯成未印者45種140余冊;這些譯書絕大多數是西方自然科學書籍,對當時的知識界,尤其是后來的維新變法骨干人物產生了啟發和影響。據此可知,這些“西書”的翻譯出版( C )
A. 開啟了傳播西方自然科學之門 B. 抵制了西方列強的軍事文化侵略
C. 推動了近代中國思想文化演變 D. 直接促使維新變法提上議事日程
18.(2022自貢中考7.)包天笑在《釧影樓回憶錄》里記錄到:“······割去了臺灣之后,還要求各口通商,蘇州也開了日本租界。這時候,潛藏在中國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發動起來。”與這段回憶相關的條約是( C )
A.《南京條約》 B.《虎門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19.(2022南通中考15.)下列對漫畫的解讀,錯誤的是( D )
A. 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B. 列強在華強租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
C. 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D. 康有為等舉人發起“公車上書”
20.(2022南通中考5.) 甲午中日戰爭中,導致清軍北洋艦隊全軍覆滅的戰役是( A )
A. 威海衛戰役 B. 黃海海戰 C. 平壤戰役 D. 旅順戰役
21.(2022泰州中考10.)觀察下圖,該戰爭結束后,清政府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是(C )
A. 《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
22.(2022連云港中考7.)對下圖反映的歷史現象,解讀準確的是( B )
A.有識之士開始受到刺痛 B.清政府統治危機空前顯現
C.曾國藩預感清朝的危亡 D.日本獨霸中國局面的形成
23.(2022長沙中考5.)1896年春,譚嗣同寫下《有感》一詩: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最可能引發譚嗣同發出這一感慨是( C )
A. 鴉片戰爭 B. 第二次鴉片戰爭 C. 甲午中日戰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4.(2022衡陽中考4.)詩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寫道:“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萬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詩人悲憤是因為清政府簽訂了( C )
A. 《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
25.(2022綏化中考11.)大大加深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條約是( C )
A. 《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
26.(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10.)如圖《“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C )
A.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用武力打開中國的大門 B.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侵略勢力由沿海深入內地
C.甲午中日戰爭后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清政府淪為列強的工具
27.(2022大慶中考14.)海洋歷來是各國爭奪的焦點,為“開拓萬里波濤”,1894年,日本聯合艦隊突襲北洋艦隊。隨后雙方在黃海海面上發生激戰。此戰役中為國捐軀的清朝將領是:( C )
A. 林則徐 B. 李鴻章 C. 鄧世昌 D. 曾國藩
28.(2022襄陽中考.)“甲午大敗,中國的民族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也因此而開始。”因“覺醒”而開始的愛國運動是( C )
A. 虎門銷煙 B. 太平天國運動 C. 戊戌變法 D. 西安事變
29.(2022聊城中考11.)“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自有其成功之處。”據此可知,戊戌變法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 D )
A. 沉重打擊了西方列強 B. 削弱了頑固派的勢力
C. 鞏固了儒學正統地位 D. 推動了新思想的傳播
30.(2022河池中考7.)1898年4月,康有為在北京發起成立保國會,他在一次集會上發表了激昂的演說:“吾四萬萬之人,吾萬千之士大夫,將何依何歸何去何從乎?故今日當如大敗之余,人自為成。救亡之法無他,只有發憤而己。”這說明康有為主張( B )
A. 自強求富 B. 維新變法 C. 民主共和 D. 民主科學
31.(2022昆明中考8.)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一批讀書人逐漸認識到,唯有實行變法才能救亡圖存。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在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推動下,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這次變法歷時103天,又被稱為(D )
A. 洋務運動 B. 義和團運動 C. 太平天國運動 D. “百日維新”
32.(2022南通中考6.)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化過程中兩次偉大實踐。二者的共同主張有( C )
A. 通過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來挽救民族危機 B. 推翻清王朝的統治
C. 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D. 用西方的民主與科學來救中國
33.(2022蘇州中考8.)“如果認為維新是要從頂端而不是從基礎上開始的話.在這一張變法的清單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條條都很健全,條條都打中一個顯著的弊端,并且條條都是可以付諸實施的;但是這種以上諭變法的整套結構就是一個倒置的金字塔。”這是一位外國人對近代中國某次運動的評價,他想要表達的是(C )
A. 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無可挑剔 B. 洋務派的措施健全可行
C. 戊戌變法沒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D. 辛亥革命缺乏思想動員
34.(2022邵陽中考7.)為落實“雙減"要求,切實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某班成立了歷史興趣小組。在討論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時,同學們提出了以下觀點,符合歷史事實的是( A )
A. 都主張學習西方 B. 都主張暴力革命 C. 都主張民主共和 D. 都主張君主立憲
35.(2022江漢油田潛江天門仙桃中考4.)“……維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漲涌于民族覺醒的曙光中,成為那個時代的主流。它吸引著一切愛國的中國人從改革中尋求民族的出路……驚醒他們的是_______________的炮聲。”材料中“_______________”處是指( C )
A. 鴉片戰爭 B. 第二次鴉片戰爭 C. 甲午中日戰爭 D.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36.(2022黃岡、孝感、咸寧中考5.)1898年,《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生物進化理論,在當時思想界產生了重大影響。“天演”“物競”淘汰”“天擇”等術語漸漸成為報紙文章的常用語,許多愛國志士愛用這類術語作為子女的名字。這主要表明《天演論》在當時中國的宣傳(B )
A. 開啟了西方學術成果的傳播 B. 適應了救亡圖存的時代要求
C. 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D. 阻礙了傳統思想的發揚光大
37.(2022海南中考5.)甲午戰爭期間,嚴復發表《原強》《救亡決論》等政論文章,同時致力于翻譯事業,所譯《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理論。嚴復此舉意在(C )
A. 宣傳民主科學 B. 推動教育發展 C. 號召救亡圖存 D. 傳播傳統文化
38.(2022梧州中考4 .)史學家陳旭麓在評價百日維新時指出:“新學家們帶來的解放作用遠不是西太后發動的政變所能剿滅干凈的。”此觀點旨在說明百日維新( D )
A. 弘揚了民主科學 B. 結束了君主專制 C. 實現了自強求富 D. 促進了思想啟蒙
39.(2022廣東中考11 .)張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創開報館,廣譯洋報,參以博議.始于滬上,流衍于各省,內政、外市、學術皆有焉。”其所述現象表明( B )
A. 新式學堂開始創辦 B. 新型媒體得到發展 C. 國民革命蓬勃開展 D. 無產階級力量壯大
40.(2022福建中考11 .)以下所示為某中學校園宣傳欄的內容。這體現的共同思想是( D )
福建名人名言錄(節選)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嚴復:天下理之最明而勢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國不變法則必亡是己陳嘉庚:應該廣泛地團結和組織歸僑、僑眷和華僑,加強社會主義教育,進一步鼓勵他們參加祖國建設事業
A. 民族團結 B. 政治變革 C. 實業救國 D. 愛國主義
41.(2022常德中考8.)1901年美國雜志《PUCK》發表了一幅漫畫《亞洲的潛在憂患》,刀上的文字是Awakeningofchina(中國人的覺醒),只要懸吊大刀的繩一斷……,從漫畫中可以獲取的信息是( B )
A. 列強團結一致并開始聯合絞殺義和團 B. 中國的民族意識覺醒引起列強的擔憂
C. 列強徹底放棄侵略并瓜分中國的野心 D. 義和團運動使列強在華利益備受威脅
42.(2022臺州中考4.)《辛丑條約》第十款規定: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這一規定標志著清政府( D )
A. 加強了對老百姓財富的搜刮 B. 喪失了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
C. 削弱了中國軍隊整體的實力 D. 成為了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
43.(2022重慶中考B卷5.)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A )
A. 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 B. 1860年,英法聯軍放火燒毀圓明園
C. 1895年,中日雙方簽訂《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
44.(2022建設兵團中考6.) 如下圖所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這警醒我們青少年要( B )
A. 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B.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C. 具有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D. 把握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發展趨勢
45.(2022瀘州中考5.)某歷史教師復習教學時對“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先后做了如下設計:( A )
此教學內容設計的調整旨在
A. 更凸顯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時代主題 B. 更突出歷史事件的時序性
C. 更揭示列強發動侵華戰爭的根本原因 D. 更關注培養學生家國情懷
46.(2022郴州中考7.)對下表內容分析歸納最恰當的是( A )
侵華戰爭 不平等條約 中國人民抗爭
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 廣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甲午中日戰爭 《馬關條約》 鄧世昌壯烈殉國
八國聯軍侵華 《辛丑條約》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A. 列強的入侵與中國人民的抗爭 B. 中國領土主權遭到破壞
C. 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的加深 D. 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7.(2022十堰中考2.)歷史學習中要關注目錄和章節標題,以便把握歷史階段特征。根據如圖提供的關鍵詞,請你為其選擇一個最恰當的單元主題( B )
洋務運動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戊戌變法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
A.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
C.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D.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48.(2022齊齊哈爾中考12.)如圖漫畫反映的歷史事件對中國造成的影響是( D )
A. 使中國開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 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C. 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D. 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二.非選擇題
1.(2022襄陽中考19.)【百年變局與開創新局】
【變局:沉淪與上升】
材料一 中國歷史學會原會長張海鵬說:“中國從鴉片戰爭以后的歷史是往下沉淪的歷史(沉淪是指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中國沉淪的谷底,是從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開始的,一直到1920年。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中國社會呈現出向上的發展趨勢。”(如圖1所示)
(1)《辛丑條約》的簽訂是近代中國沉淪到谷底的開始。你如何理解這一歷史結論?
(2)“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后,中國社會呈現出向上的發展趨勢。”根據所學知識,以1921年至1949年的相關史實論證該觀點的正確性。(要求:列舉三例史實并進行論證)。
【開局:工業化起步】
材料二 “特等勞動模范”王崇倫主要事跡
1953年,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鞍山鋼鐵廠的生產建設在突飛猛進地發展。
王崇倫積極投身鞍鋼生產和技術竟賽活動,不斷創新技術,加工卡動器的紀錄連連取得新突破,由45分鐘縮短到30分鐘,最后縮短到19分鐘,大幅度提高了生產效率。他操作的“牛頭刨”,成了“千里馬”。
(3)根據材料二,指出鞍山鋼鐵廠開展生產和技術競賽活動的歷史背景。歸納王崇倫的勞動精神。
【新局:走進新時代】
材料三
圖2 圖3
(4)根據圖2,對比中國與世界經濟增長率的整體變化,指出其中的一種變化情況。根據圖3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
【答案】(1)《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賠款數目最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的簽訂使清政府淪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2)①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②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開展。③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④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革命武裝的開始;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⑤大革命失敗后,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井岡山道路,指引中國革命走向勝利。⑥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⑦長征的勝利,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⑧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中國國際地位得到提高。⑨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為新中國成立莫定了基礎。⑩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答出任意三點史實且論證正確即可)
(3)背景:第一個五年計劃(或“一五”計劃)的開展;鞍鋼生產建設的發展。勞動精神:熱愛勞動;技術創新;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答出一點即可)
(4)示例一:變化情況:中國經濟增長率高于世界經濟增長率。原因:中國:堅持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改革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等。世界:世界經濟都面臨債務危機、通脹問題、貿易保護主義、新冠疫情等問題的困擾,經濟發展逐漸趨緩。
示例二:變化情況:中國和世界經濟增長率逐漸下降(或呈下降趨勢)。原因:中國和世界經濟都面臨債務危機、通脹問題、貿易保護主義、新冠疫情等問題的困擾,經濟發展逐漸趨緩。
2.(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2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將上述圖片所反映歷史事件按發生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只寫序號。
(2)請你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出兩條線索,并根據這兩條線索對上述圖片進行歸類。
【答案】(1)①④②③⑤
(2)屈辱史(侵略史):①②③;抗爭史:④⑤
3.(2022河北中考12.)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從17世紀到19世紀,資產階級道過革命或改革,相繼在歐美主要國家和亞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權,資本主義制度得以確立,在此期間,以牛頓、達爾文等為代表的科學巨匠的產生,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自然科學知識,為工業革命和其他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前提。從18世紀中葉開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后開始或完成的工業革命,使生產力獲得迅猛發展……
——摘自《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所述史實都首先發生在哪一國家。
(2)材料表明西方國家在17世紀到19世紀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成果有哪些?
(3)中國近代史上洋務派、維新派為救亡圖存學習借鑒了上述成果,提出了各自的方案。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他們的方案各是什么。
【答案】(1)英國。 (2)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科學巨匠產生,工業革命完成。
(3)洋務派:中體西用,學習西方器物;維新派:學習君主立憲制。
4.(2022恩施州中考16.)綜合分析題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斗,各個階層為此不懈探索,努力尋找一條救國救民,強國富民的道路。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李鴻章晚年這樣評價自己的洋務事業:“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
——吳永《庚子西狩叢談》
材料二: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和仁人志士進行了一系列挽救國家危亡的斗爭…… 19世紀末20世紀初,改良派和革命派發起的政治運動都歸于失敗……救國的任務歷史性地落到了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中國工人階級的身上。
——改編自曲青山《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
材料三:
歷史事件 對應結果
五四運動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中共一大 中國共產黨誕生
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開創中國革命道路
全民族抗戰 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新中國成立 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三大改造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 ……
——改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國歷史》八年級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洋務運動中創辦的民用企業一例。你怎樣看待李鴻章“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的說法?
(2)材料二中“歸于失敗”的政治運動有哪些?它們“歸于失敗”的理由是什么?
(3)綜合上述三則材料,提煉一個觀點,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就所擬觀點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明確,論述需包含兩個歷史事件,適當展開,史論結合,條理清楚,表述簡潔。)
【答案】(1)輪船招商局(或開平煤礦);中國落后的根源在于社會制度的腐朽,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的技術,不改變政治制度是不能使中國富強。
(2)戊戍變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未能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觀點: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論述:中國近代史上各階層為挽救中國命運都進行了抗爭,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沒能挽救新中國。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后中國共產黨積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抗日戰爭結束后,中國共產黨通過三年解放戰爭,打敗了國民黨,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成立了新中國,中國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成為真正獨立的國家。
5.(2022常德中考26.)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外國列強的侵華史,又是一部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救亡圖存的抗爭史,中華民族日漸覺醒,逐漸凝聚出強大的民族精神,并取得了反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以下是英國歷史學家馬士的一段話:“當中國人實行一種激烈的禁煙運動而使危機加劇的時候,戰爭果然就來到了;可是它并不是為了維持鴉片貿易而進行的斗爭,它不過是一個持續了二十年,并且要決定東方和西方之間應有的國際和商務關系的斗爭的開端。”
——《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
(1)材料一所指的戰爭是哪一次戰爭?馬士認為戰爭的目的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英國發動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中國戰敗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總而言之,這場敗仗無可否認地證明了自強運動的失敗……這種外交、軍事與技術上的有限現代化努力,缺乏相應的體制與思想變革,無法振興國家,并使之成為一個現代政權,……這場戰敗標志了清王朝的即將滅亡,并且引發了帝國主義的加緊擴張及國內政治運動的興起。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中國的奮斗》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這場敗仗對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帝國主義是怎樣加緊對中國進行擴張的?
材料三 日本發動對華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錯誤是大大低估了中國民眾內部力量,特別是當中華民族處于生死關頭時那種萬眾一心的民族凝聚力……結果……他們……深深地陷入中國全民族抗戰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舉例說明這種“凝聚力”在軍事上的主要表現。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復興的基本條件有哪些?
【答案】(1)鴉片戰爭。馬士認為戰爭的目的是:決定東方和西方之間應有的國際和商務關系。根本目的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傾銷商品和掠奪原材料。失敗的原因:英國是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達,軍事武器先進,中國是落后的封建國家,政治腐敗、經濟軍事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敵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
(2)影響: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內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緊擴張: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3)軍事上的表現:國民黨組織正面戰場抗戰,先后組織了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等戰役;中國共產黨領導敵后戰場抗日,取得了平型關大捷、組織百團大戰等;戰略上相互配合。基本條件:①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②民族團結和民族抗爭。③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6.(2022懷化中考28.)人物述評。司馬遷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在人類歷史的豐碑上,鐫刻著很多耀眼的名字,如古代的文天祥、近代的張自忠和左權,他們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視死如歸的民族精神被后人銘記。
請對上述三幅圖片中的人物進行述評。述評要求:描述上述人物的主要歷史事跡;概括出這些人物的共同特征;并表明自己對這些人物的認識和理解。
【答案】本題答案不唯一,示例:16世紀中期,戚繼光奉命抗倭,組建“戚家軍”。“戚家軍”在臺州九戰九捷,平定了浙東地區的倭患;前往福建、廣東配合當地明軍剿滅倭寇,東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和愛國主義者。甲午中日戰爭的黃海海戰中,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壯烈殉國。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起義(1857—1859)的杰出代表。印度民族起義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由此可知,戚繼光、鄧世昌、章西女王三位歷史人物的共同特征是反抗外來侵略的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捍衛了民族尊嚴,他們是憂國憂民、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人,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7.(2022湘潭中考32.)嚴格意義上的留學運動,是伴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而出現的歷史現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2年8月11日,包括詹天佑在內的中國政府派出的第一批官費留美學生從上海啟程出洋。在1872—1875年間,清政府先后遣送120名幼童赴美留學。近代官派留學由此開端。
——《中國留學生的歷史軌跡》
材料二 19世紀末至20世紀20年代中國留學生主要情況統計表
高潮時期 主要方向 規模及代表人物
清末光緒年間 留日 甲午戰爭后形成高潮。1896年至1912年期間近3萬人赴日留學。杰出代表有黃興、宋教仁、秋瑾、魯迅、陳獨秀等。
民國初五四前后 留美 1909年至1937年,由清華選派了留美學生總計1971人(“庚款留學”),并帶動了大量“自助學者”赴美。杰出代表有竺可楨、侯德榜、錢學森、錢偉長、梁思成、周培源、梅貽琦等
留法 1915年至1920年赴法求學人數已達1600人。杰出代表有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等。
留蘇 20世紀20年代,留學蘇俄潮興起,成為一種與大眾留學不同的革命留學。杰出代表有劉少奇、劉伯承、蔣經國等。
——據李喜所《中國留學生的發展歷程及其與現代化進程的關系》整理
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后,50年代產生了“留蘇熱”,從1950年開始到1966年,中國先后向蘇聯和東歐公費派遣了萬余名留學生,產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學家、藝術家和政治領導人。……1978年以來,伴隨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的留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達264.47萬人,涉及歐美等10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超過90%是自費留學生,已成為世界第一留學大國。
——摘編自郭霞《留學的世紀回眸》
(1)根據材料一,請以世紀、年代的表達方式,簡述近代中國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學的時間。這批幼童留學與近代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甲午戰爭后赴日留學形成高潮的背景。請任選一個高潮時期,概括留學生對近現代歷史作出的貢獻。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78年前后新中國留學情況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
(4)留學教育是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通過留學教育的發展歷程,你還可以展開哪些歷史學習主題的研究?
【答案】(1)19世紀七十年代;洋務運動。
(2)受到甲午戰爭中國慘敗的客觀形勢影響;國內的改革維新思潮空前高漲;改革維新人物紛紛提出要向日本學習;各省相繼制訂了向日本派遣留學生的計劃。
貢獻:清末光緒年間的陳獨秀,.發起的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為五四運動的爆發作了思想準備,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民國初五四前后,的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3)改革開放前主要是“留蘇熱”,改革開放后留學國家涉及歐美等103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世界第一留學大國;原因: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黨的正確領導;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等。
(4)如服飾的變化發展;交通工具的使用變化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8.(2022懷化中考25.)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它是在漫長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的。在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中,它以非凡的包容和會通精神不斷地豐富和完善自己。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東學西漸”是指古代中國文化向西傳播的過程,經歷了三個高潮:秦漢時期、隋唐時期、宋明時期。公元16、17世紀以前的歐洲在文明的發展中與中國有比較大的差距,而他們向中國文明的學習與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文明的順序是相似的,即先從科學技術開始,包括四大發明、陶瓷、冶金、紡織等,推動了歐洲社會的變革。
——摘編自《“東學西漸”與“西學東漸”之分》
材料三 京師大學堂的辦學方針遵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原則,強調“中西并重”,務使二者“會通”,缺一不可。課程設置仿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辦法,分普通學科和專門學科兩類。普通學科為全體學生必修課,包括經學、理學、掌故、諸子、初等算學、格致、政治、地理、文學、體操10科。專門學科由學生任選其中一或兩門,包括高等算學、格致、政治、地理、農礦、工程、商學、兵學、衛生學等科,另設英、法、俄、德、日5種外語。
——百度百科《京師大學堂》
材料四 湖湘文化由生活在湖南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共同創造,逐漸積淀而成。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湖湘文化具有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經世致用、務實求新,博學海納、兼容并蓄,果敢自信、愛國奮斗等諸多鮮明特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一脈。
——摘編自《湖南地方文化常識)
請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的歷史人物分別是哪些學派的代表人物,戰國時期出現的思想文化繁榮局面被后世稱為什么?
(2)閱讀材料二,寫出兩例隋唐時期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史實并說明其影響。
(3)根據材料三,結合京師大學堂的課程設置特點,指出這一歷史現象反映了怎樣的時代需求?
(4)閱讀材料四,寫出兩例近代中國湖湘子弟中的杰出代表并說出他們的主要事跡。
【答案】(1)老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代表人物。百家爭鳴。
(2)鑒真、玄奘。
影響:鑒真是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玄奘為中國佛教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3)學習西方,救亡圖存。
(4)曾國藩、左宗棠,事跡,曾國藩是洋務運動創始人,創辦了洋務派的第一個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創立湘軍;左宗棠是洋務運動創始人,收復新疆。
9.(2022懷化中考26.)近代以來,西方列強加緊侵略中國,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逐漸發展壯大,民族工業在惡劣的環境中艱難生長。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統計結果表明,我們的航運公司今年虧損額達到了400萬兩白銀,當然法國的輪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這樣下去,我們將很快退出上海航運市場了一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是李鴻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輪船招商局。
——1882年英國商人比爾慈利的年度財務報表
材料二 “講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講到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
——毛澤東
材料三
材料四 建國后我國工業產值中部分經濟成分所占比重圖
請回答:
(1)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在面對外國資本的人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閱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毛澤東說這句話的理由。
(3)根據材料三圖示顯示內容并結合所學知識,敘述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歷程。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成立后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趨勢,并說明出現這種趨勢的原因。
【答案】(1)對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2)張之洞在洋務運動期間,創辦一系列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如漢陽鐵廠等,在當時影響極大;張謇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創辦了大生紗廠等許多企業,帶領了很多人走上“實業救國”的道路。
(3)產生于19世紀六七十年代,19世紀末獲得初步發展,辛亥革命后,一戰期間獲得迅速發展的“黃金時期”;一戰后再度受挫,逐漸走向蕭條。
(4)資本主義工業逐漸下降至1956年底消除。原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生產資料私有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
10.(2022衡陽中考27.)近代名人楊度所作《湖南少年歌》唱道:“如果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也有人說: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兩者皆凸顯了中國近代史上湖南的重要地位和湖南人的卓越貢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風氣漸開】
材料一 至恭親王奕訴等奏請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購成之后,訪募覃思(深入鉆研)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通行之物,可以剩發捻(指鎮壓太平天國、捻軍等農民起義軍),可以勤遠略(指抵御外國侵略)
——曾國藩《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
【風氣漸開】
材料二 政變前夕,有人勸譚嗣同出走避禍,譚嗣同拒絕了,并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間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絨上冊
材料三 黃花崗起義前夕,黃興致絕命書與革命同志:“事冗,無暇通候,罪過,罪過!本日馳赴陣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此以當絕筆!”
——中國歷史博物館編《中國近代史參考圖錄》,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抗日烽火】
材料四 這次戰役大大提高了華北人民群眾敵后抗戰的勝利信心,……提高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的聲威,打擊了國民黨制造所謂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謠言。……在對日大規模破襲戰中,我軍也取得了一部分攻堅經驗,便利了以后我們開展敵后的敵后武工隊的活動。
——彭德懷《彭德懷自述》
【偉大旗幟】
材料五 毛主席對這次會議評價非常,認為開了一個勝利的大會,團結的大會,達到了預期目的。……開了50天的七大勝利閉幕了,這是中國共產黨有史以來最盛大最完滿的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會開得長了些,但由于充分發揚民主,暢所欲言,會議的氣氛始終是熱烈的,代表們的情緒始終是高漲的。
——胡喬木《我所知道的黨的七大》
(1)材料一曾國藩奏折的主張是什么?目的何在?
(2)譚嗣同是為了什么“變法”而殉難?根據材料二、三分析,譚嗣同和黃興身上體現出怎樣的共同品質?
(3)材料四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哪次戰役?根據材料概括這次戰爭勝利的意義。
(4)中共七大召開于哪一年?七大上中國共產黨確定以什么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從而在思想上形成了高度統一?
【怎樣努力】
(5)曾國藩、譚嗣同、黃興、彭德懷、毛澤東等先賢表現了湖湘人的錚風骨,詮釋了湖湘文化的精神內涵,你認為他們身上哪些精神值得學習?你將怎樣努力?
【答案】(1)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目的: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捻軍等農民起義,抵御外國侵略。
(2)戊戌變法;為了國家不顧一切、不怕犧牲;愛國精神;
(3)百團大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
(4)1945年;毛浙東思想;
(5)愛國精神;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努力進取、不斷奮斗。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苗栗市| 讷河市| 东海县| 视频| 神池县| 达孜县| 黄龙县| 屏东市| 凤城市| 宣威市| 金昌市| 喀什市| 洛南县| 西充县| 高尔夫| 砀山县| 林周县| 日照市| 临颍县| 北票市| 邛崃市| 石泉县| 买车| 正镶白旗| 上高县| 长宁县| 高雄县| 西平县| 澳门| 天气| 茌平县| 同德县| 高平市| 崇信县| 山东省| 府谷县| 陵川县| 大田县| 中牟县| 玛纳斯县| 河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