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1. 地球的表面教科版 五年級上冊《地球表面的變化》單元聚焦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樣子的?地球現有的面貌是本來就有的嗎?是什么力量使地球變成了現在的樣子?探索一:感知地球整體面貌觀察世界地形圖,描述地球表面的樣子。探索一:感知地球整體面貌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地勢的高低。在觀察地形圖的時候,可以利用高度表來幫助你判斷、描述高度。小結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復雜多樣的,也是不斷變化的。探索二:細析中國陸地地形觀察中國地形圖,了解我國的地形地貌特點。探索二:細析中國陸地地形我國地形呈現西部高,東部低的特點。平 原高 原丘 陵盆 地山地探索二:細析中國陸地地形探索二:細析中國陸地地形平 原地勢廣闊,起伏很小,海拔高度一般在兩百米以下。探索二:細析中國陸地地形高 原地形開闊,海拔高度在一千米以上,周圍以明顯陡坡為界。探索二:細析中國陸地地形山地地勢較高,蜿蜒起伏,坡度陡峭。探索二:細析中國陸地地形丘陵起伏不大,坡度較緩,由低矮山丘組成的。探索二:細析中國陸地地形盆地四周地勢較高,中間低平。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特點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四周較高,中間低平地勢較高,蜿蜒起伏坡度較緩,低矮山丘面積廣大,周邊陡坡寬廣平坦,起伏很小小結探索三:觀察典型地貌特點,推測形成原因1 彎曲的巖層2 長白山天池5 黃河入海口的沙洲3 敦煌雅丹地貌4 黃土高原推測:觀察典型地貌,推測形成原因典型地貌 資料彎曲的巖層 香港國家地質公園位于中國大陸南陲,包括新界東北沉積巖和西貢東部火山巖兩大園區共8大景區。長白山天池 天池白云繚繞,五色斑斕波光嵐影,群峰環抱,很是壯觀。天池湖水清澈碧透,一平如鏡;周圍16座奇異峻峭的山峰臨池聳立,倒映湖中,波光巒影,蔚為壯觀。敦煌雅丹地貌 敦煌雅丹地貌,土質堅硬,呈淺紅色。與青色的戈壁灘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進入雅丹,遇到風吹,鬼聲森森,夜行轉而不出,當地人們俗稱雅丹為“魔鬼城”。黃土高原 黃土高原位于中國中部偏北部,為中國四大高原之一。黃土高原區域水系以黃河為骨干,發源于黃土高原的河流較多,約有200條。黃土高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呈波狀下降。黃河入海口沙洲 黃河每年攜沙造陸3萬畝左右,人們稱之為中國唯一能“生長土地”的地方。筆記知識點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復雜多樣的,也是不斷變化的。2.常見的陸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1《地球的表面》探究記錄表探究目標:觀察下列圖片,描述地形地貌的特點并猜測形成的主要原因。圖片 地形地貌特點 形成原因香港地質公園長白山天池敦煌雅丹地貌黃土高原黃河入海口的沙洲我的發現 影響地形地貌變化的主要因素有:2《地球的結構》活動記錄單探究目標 制作并觀察地球內部結構模型。探究過程 一、準備材料 紅、黃、藍三種顏色的黏土或者橡皮泥、尺子、小刀。 二、制作方法 1.用紅色橡皮泥捏一個直徑約三厘米的小球,作為 。 2.用黃色橡皮泥捏一個厚度約2厘米的平面,包裹小球,作為 。 3.最后用一層薄薄的藍色橡皮泥包裹,作為 。 4.用小刀將制作好的模型對半切開。 三、觀察記錄 觀察模型的剖面并填寫各部分的名稱。我的評價 仔細觀察我們做的模型,怎樣改進模型: 。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探究記錄表探究目標 通過模擬地震實驗,推測地震的成因。探究過程 1.用保鮮膜將剪成兩半的盒子包裹起來; 2.將水、土和成泥,并鋪在拼接的盒子中; 圖1 圖2 3.等到泥土變得有些干燥后,用手拉住小盒的兩邊,迅速拉開。 我觀察到現象: 。 圖3 4.同樣,用手將另一個盒子向里擠壓,我觀察到的現象: 。 圖4我的發現 地震的成因: 。4《火山噴發的成因及作用》活動記錄單探究目標 通過模擬火山噴發實驗,推測火山噴發的成因。探究過程 1. 在罐頭盒內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狀,在“小山”的頂部向下挖一個小洞; 2. 向小洞內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醬(適當稀釋),然后用一層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將罐頭盒放在鐵架臺上,用酒精燈加熱,帶好護目鏡,觀察“火山”噴發現象。 【記錄現象】可用文字、圖畫等形式記錄看到的現象。我的發現 根據模擬實驗,我發現火山噴發的原因是: 。5《風的作用》活動記錄單探究目標 認識風對地球表面的影響。探究過程 (一)模擬風卷起的沙子對巖石的影響。 1. 用放大鏡觀察打磨前的巖石; 2. 用砂紙沿水平方向打磨巖石; 3. 再次用放大鏡觀察打磨后的巖石,記錄實驗現象。 打磨前打磨中打磨后巖石的樣子 (二)思考題: 根據模擬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推測下圖中敦煌地區的地表特點是怎樣形成的。 我的發現 風是怎樣改變地球表面的: 。6《水的作用》活動記錄單探究目標 認識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探究過程 1. 制作一個小山丘模型,并在表面撒上帶有顏色的沙子; 2. 用噴壺中的水噴灑小山丘頂部,觀察“雨水”流過小山丘時,土壤和帶有顏色的沙子分別怎樣移動; 3. 比較“降雨”前后小山丘發生的變化,用圖畫、文字等形式描繪出土壤前后的樣子。 土壤的樣子降雨前 降雨后 我的發現 降雨給土地帶來的變化有: 。 7《總結我們的認識》活動記錄單研究內容 有無植物覆蓋會影響雨水對土地的侵蝕嗎?我的預測 有植物覆蓋,侵蝕程度 無植物覆蓋,侵蝕程度 我的方法 1. 制作兩個相同地形的小山丘,一個有植物覆蓋,一個沒有植物覆蓋; 2. 用噴壺分別對兩個小山丘從相同高度噴下同樣多的水,觀察“雨水”對小山丘的影響; 3.比較兩個小山丘降雨后的變化,記錄下來。改變的條件 不變的條件 實驗現象 有植物覆蓋的土地: 無植物覆蓋的土地: 我的結論 有無植物覆蓋 影響雨水對土地的侵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地球的表面.mp4 1.地球的表面.pptx 地球表面的變化 記錄單.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