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 世界是永恒發展的【課標要求】描述世界是永恒運動的,領會全面地、發展地看問題的意義。剖析自然界與社會生活中的實例,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核心素養】認同馬克思主義關于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政治認同)把握發展的實質,運用發展觀點分析現實問題;把握量變與質變的含義,理清新事物與舊事物的關系,運用發展的狀態與趨勢的關系原理及方法論分析現實問題。(科學精神)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公共參與)【學習重難點】重點: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 前進行與曲折性的辯證關系難點:發展的實質 新事物【自主學習】——仔細閱讀教材,解決下列問題,并在小組中討論達成共識。1.發展的普遍性2.發展的實質3.量變和質變的含義及其關系4.新事物和舊事物的含義。5.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情境探究】探究一: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必須有合理的經濟增長速度,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同時又要抓住機遇,轉方式、調結構,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著眼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結合材料,運用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原理,對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進行解讀。探究二: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保護“青山”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設“青山”注定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對已取得的成效不能盲目樂觀。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的“青山”建設依舊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遠未到高枕無憂的程度,還需要跨越關口、啃下硬骨頭。在前行的關鍵期,我們需要更多的“70年如一日的右玉人”“塞罕壩人”在荒漠種樹,建成更多的綠洲。結合材料,運用發展的有關知識,分析我們應如何做到“人不負青山”。【體系構建】——閱讀教材,構建本框題的知識體系,并提煉出本框題主要觀點、列出提綱。【課堂檢測】1.“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亂”“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意在提醒人們認識和處理事物時注意防微杜漸、洞察先機。這些飽含中國智慧的名言體現的辯證法道理有( )①事物的量變是漸進的,但會引起事物的質變②只有認識事物的量變,才能把握事物的質變③沒有質變就沒有事物的發展④事物的變化發展表現為事物在新質基礎上的量變過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不恥最后,即使慢,馳而不息,縱會落后,縱會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往的目標。”這句話蘊含的深刻道理是( )A.事物發展的速度不會影響事物發展的進程B.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內部矛盾C.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D.事物的發展道路是曲折遷回的3.勵志公式(1+1%)365≈37.7834和(1-1%)365≈0.0255,受到網友的熱議。有網友解讀為:每天進步一點點,窮酸一年變富帥;每天退步一點點,富美一年變矬矮。下列與這一公式蘊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B.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C.積跬步以致千里,積怠惰以致深淵 D.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4.我國傳統考試采用人工手批閱卷方式,耗費時間長、效率低。1985年,光標閱讀機的問世使得客觀題閱卷實現自動化。1999年,專用掃描設備加網上閱卷軟件基本實現閱卷過程的信息化。近年來,“專用掃描設備”的系統推出校園版,為用戶體驗提供了質的飛躍。我國考試閱卷技術發展的歷程表明( )①事物發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②事物運動、變化的總趨勢是上升的③事物發展要經歷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④事物發展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否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下列選項中能夠體現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的有( )①千里之堤,潰于蟻穴②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③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6.“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習近平總書記提醒黨員干部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古訓。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嚴以修身,正心明道,時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強調要注意小事小節,是因為( )①事物的變化,都是從量變開始的②量變比質變更能推動事物的發展③量的不斷積累必然導致質的飛躍④事物的發展就是量的積累的過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從引進時速200千米的高速列車技術,到自主研發時速350千米、380千米的“和諧號”動車組,從京津城際鐵路、京廣高鐵、京滬高鐵的運營,到哈大高鐵的開通,我國正跨入引領世界的“高鐵時代”。這說明( )①發展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②自然界是發展的,要堅持發展的觀點看問題③事物發生質變意味著發展④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發展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1956年2月,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為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題詞:“作始也簡,將畢也巨。”中國共產黨在一大召開時只有50多名黨員,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迎來中華民族從高起來到強起來的輝煌歷程中,發展成為擁有9500多萬名黨員的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由“簡”到“巨”的事實證明了( )①符合歷史前進方向的事物充滿旺盛的生命力 ②凡是擁有強大力量的事物前途必定是光明的③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戰勝的 ④量變向質變的轉化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部分學前教育機構,硬性要求幼兒上課的坐姿、回答問題的手勢,等等。從教育規范性而言,這些要求與制度自然益處頗多,但多動與專注性較差是幼兒的天性,過度要求學習的規范性,會造成幼兒學習的畏懼與抵觸心理,不利于其后續的學習,特別容易造成學習興趣的降低。過度要求學習規范,違背了( )A.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勇于面對挫折B.事物發展要特別注重適度原則C.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準備走曲折的道路D.量變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10.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工學博士黃國平曾在博士畢業論文的《致謝》部分寫道: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如夢一場…這篇情感真摯的《致謝》在多個網絡平臺走紅,作者在文中回顧自己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運抗爭的故事打動了大批網友。這啟迪我們( )①做好量的積累,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②量的積累定會發生質變,要不失時機的促成飛躍和發展③困難和挫折總是寶貴財富,困難越多、挫折越大,越利于成功④堅信前途光明,在不斷克服困難與挫折中發展進步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參考答案:探究一:答案: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我國經濟發展必須注重量的積累,保持中高速增長,實現持續健康發展。②質變是事物根本性質的改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我國經濟發展必須抓住機遇,實現飛躍,促成質變,著力提高質量和效益,使經濟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③事物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保持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才能推動經濟發展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探究二:答案:①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我們既要對未來充滿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對“青山”建設已取得的成效不能盲目樂觀,我國的“青山”建設依舊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遠未到高枕無憂的程度,還需要跨越關口、啃下硬骨頭。②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要做好量的積累,抓住機遇,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保護“青山”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設“青山”注定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我們要跨越關口、啃下硬骨頭。課堂檢測:1.A【詳解】①②:““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亂”“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見于未萌”。意在提醒人們認識和處理事物時注意防微杜漸、洞察先機。”,這些飽含中國智慧的名言體現的辯證法道理有,事物的量變是漸進的,但會引起事物的質變,只有認識事物的量變,才能把握事物的質變,①②符合題意。③:只有前進的、上升的質變才能實現事物的發展,倒退的、落后的質變阻礙事物發展,③錯誤。④:事物的變化發展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變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不斷前進,④錯誤。故本題選A。2.C【詳解】C:題干強調馳而不息一定可以達到向往的目標,這表明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應重視量的積累,C正確。A:事物發展的速度會影響事物發展的進程,A項說法錯誤,排除。BD:說法正確但與題意無關,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3.C【詳解】勵志公式體現的哲理是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即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描寫的是一種自然景色,不體現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A不符合題意。BD:“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體現的是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BD不符合題意。C:“積跬步以致千里,積怠惰以致深淵”體現的是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會引起質變,C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4.C【詳解】①:材料未涉及事物發展的曲折性,沒有體現事物發展道路問題,①不符合題意。②③:從人工閱卷到客觀題閱卷實現自動化,再從網上閱卷信息化到專用掃描設備校園版,表明事物運動、變化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事物的發展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②③符合題意。④:事物的發展是新事物對舊事物的“揚棄”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否定,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5.C【詳解】②: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強調的是規律具有客觀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②不符合題意,排除。①③④:“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的大意是一個小小的螞蟻洞,可以使千里長堤潰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意思是不要認為壞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認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事情是從頭做起,從點滴的小事做起,逐步進行,這都體現了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①③④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6.B【詳解】①:材料中“習近平總書記提醒黨員干部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古訓”強調量變的重要性,體現了事物的變化,都是從量變開始的,故①符合題意。②:事物的發展通過質變來實現,不能說量變與質變誰比誰重要,故②說法錯誤。③:材料中“。堅持從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嚴以修身,正心明道,時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體現了量的不斷積累必然導致質的飛躍,故③符合題意。④: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故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7.B【詳解】①④:從引進高速列車技術到自主研發動車組,從京津城際鐵路、京廣高鐵、京滬高鐵的運營,到哈大高鐵的開通,我國正跨入引領世界的“高鐵時代”,說明發展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發展中,①④符合題意。②:題干中強調我國“高鐵時代”的變化發展,體現的是人類社會的發展、人的認識是發展的,不是強調自然界的發展,②不符合題意。③:質變有向好的方向變化也有向不好的方向變化,而發展是向上、前進的變化,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8.A【詳解】①③:中國共產黨由“簡”到“巨”的事實證明了符合歷史前進方向的事物充滿旺盛的生命,代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事物是不可戰勝的 ,①③符合題意。②: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前途是光明的,判斷新事物的標準是看它是否同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相符合,而不是力量的強弱,②不符合題意。④:事物發展由量變向質變的轉化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但更重要的是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材料強調的不是量變引起質變,而是強調的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生命力,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9.B【詳解】AC:材料不體現前進性與曲折性,AC與題意不相符,AC排除。B:“過度要求學習規范”告訴我們要堅持適度原則,B正確。D: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D說法錯誤,排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10.C【詳解】①④: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工學博士黃國平寫道: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而這篇情感真摯的《致謝》在多個網絡平臺走紅,啟迪我們做好量的積累,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堅信前途光明,在不斷克服困難與挫折中發展進步,①④符合題意。②:量變在一定條件下引起質變,選項說法過于絕對,②錯誤。③:困難和挫折總是寶貴財富,但并不意味著困難越多,越利于成功,③錯誤。故本題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