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備考2023】高中生物新教材一輪復習學案第2講 細胞中的無機物 糖類與脂質[素養目標]1.列表比較自由水和結合水在生物體內的含量以及作用,形成“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水”的觀念。(生命觀念)2.運用歸納與概括的思維方法,探討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種類和含量,以及總結出水和無機鹽的種類和作用。(科學思維)3.通過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實驗,掌握檢測原理和方法。(科學探究)4.借助糖類、脂質的作用,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習慣。(社會責任) 細胞中的元素、化合物及無機物1.細胞中的元素[提醒] 生物體內的各種元素的種類和含量不一定相同(1)組成不同生物的化學元素的種類基本相同,但各種元素的含量相差較大。(2)同一生物體內的不同細胞中元素的含量也不相同。2.細胞中的化合物(1)細胞中的化合物的分類(2)正確區分鮮重、干重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以人體細胞為例)3.細胞中的無機物(1)細胞中的水①細胞中水的存在形式和功能②自由水與結合水的比值和細胞代謝的關系(2)無機鹽的存在形式及功能1.(必修1 P16“思考·討論”)細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極少從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2.(必修1 P21正文)儲藏中的種子不含水分以保持休眠狀態。(×)3.(必修1 P21正文)入冬后氣溫下降,植物體內自由水含量相對增多。(×)4.(必修1 P21正文)小麥種子燒盡后留下的灰白色灰燼是無機鹽。(√)5.(必修1 P22正文)哺乳動物血液中鈣離子含量太低,會出現抽搐癥狀。(√)1.必修1 P19“拓展應用2”拓展:干燥的大豆種子,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下能正常萌發成幼苗,但將大豆磨碎后加水,在相同的溫度下則不能萌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不能單獨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形成細胞這一最基本的生命系統,才能體現生命特征2.必修1 P22“拓展應用1”拓展:對于患急性腸胃炎的病人,治療時經常需要輸入生理鹽水,這是為什么?提示:患急性腸胃炎的病人因腹瀉而丟失水的同時也丟失了大量的無機鹽,為了維持體內水鹽平衡,需要補充生理鹽水。3.必修1 P22“思考·討論”拓展:為什么缺少N、Mg、P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提示:N、Mg是組成葉綠素的成分,N、P是組成葉綠體類囊體膜和ATP的成分,N也是組成光合酶的成分,因此植物缺少N、Mg、P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1.細胞中水的相關知識歸納[科學思維]2.無機鹽的生理功能[科學思維][探究意圖:以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作為情境考查科學探究的變量與對照]如圖是某同學設計實驗探究X是否屬于植物生長所必需的無機鹽的構思,本實驗中采用甲組、乙組之間的空白對照,以及乙組中實驗前(無X)與實驗后(有X)之間的自身對照。(1)實驗中的自變量是________,因變量是________。(2)兩次對照中屬于實驗組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3)實驗培養過程中,需要不斷通入空氣(或不斷更換等量新鮮培養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見,植物根細胞對無機鹽的吸收方式是________。提示:(1)元素X的有無 植物的生長狀況(2)乙組 乙組實驗后(3)為植物根細胞提供O2 主動運輸突破點1 圍繞細胞中元素的含量、種類及作用,考查生命觀念1.下列有關組成細胞的元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A.組成生物體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細胞鮮重中含量總是最多的B.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含量很低,但不可缺少,如葉綠素的合成離不開MgC.生物體內攜帶氨基酸進入核糖體的有機物一定不含SD.P是磷脂、蛋白質、ATP和核糖等多種化合物的組成元素解析:組成生物體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細胞鮮重中含量最多的是O,A錯誤;葉綠素的合成離不開Mg,但Mg是大量元素,B錯誤;攜帶氨基酸進入核糖體的有機物是tRNA,其組成元素只有C、H、O、N、P,C正確;磷脂和ATP的組成元素是C、H、O、N、P,蛋白質中一定含有C、H、O、N,有的含有S等,核糖的組成元素是C、H、O,D錯誤。答案:C2.如圖甲是有活性的細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圖,圖乙是細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甲表示組成人體細胞的元素含量,則a、b、c依次是O、H、CB.若乙表示細胞干重,則A化合物是蛋白質C.若乙表示細胞鮮重,則A化合物在細胞內主要存在于細胞液中D.地殼與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a,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一性解析:若甲表示組成人體細胞的元素含量,則a、b、c依次是O、C、H,A錯誤;若乙表示細胞鮮重,則A化合物是水,在成熟植物細胞內主要存在于細胞液中,C錯誤;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表現在元素的種類上,而不是元素的含量上,D錯誤。答案:B判斷元素與化合物的四個“明確”突破點2 圍繞細胞中水的特點與功能,考查生命觀念與科學思維能力3.下列有關生物體內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中的自由水可在細胞中流動,是良好的溶劑B.水在病變細胞中以結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C.核糖體在代謝過程中能夠產生水D.冬季,植物體內自由水相對含量增多解析:冬季,植物體內代謝活動減弱,自由水相對含量減少,D錯誤。答案:D4.水是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下列關于細胞內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通過水通道蛋白進行的協助擴散是水分子跨膜運輸的唯一方式B.春季植物細胞代謝加快,消耗水多,故細胞中自由水含量減少C.種子萌發時,細胞分裂所需能量主要來自淀粉等大分子物質的水解D.新鮮種子曬干過程中,自由水含量減少解析:水分子還可通過自由擴散進行跨膜運輸,A項錯誤;自由水的相對含量與細胞代謝密切相關,細胞中自由水含量多,植物細胞的代謝活動就旺盛,B項錯誤;種子萌發時,細胞分裂所需能量來自ATP的水解,C項錯誤;新鮮種子曬干過程中,喪失的主要是自由水,D項正確。答案:D突破點3 圍繞無機鹽的功能,考查生命觀念與科學探究能力5.下列有關無機鹽的說法,錯誤的是( )A.菠菜中鐵的含量較高,所以缺鐵性貧血患者應該多吃些菠菜B.含氮的無機鹽能促進植物細胞的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得繁茂C.玉米與人體相比,人體內鈣的含量較多,其主要原因是人體骨骼、牙齒的重要成分是鈣鹽D.用含有少量鈣的生理鹽水灌注,蛙心臟可持續跳動數小時,否則,蛙心臟不能維持收縮,說明鈣鹽為蛙心臟的持續跳動提供能量解析:用含有少量鈣的生理鹽水灌注,蛙心臟可持續跳動數小時,否則,蛙心臟不能維持收縮,說明鈣鹽對于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作用,D錯誤。答案:D6.(多選)圖1表示甲、乙兩種無機鹽離子處于不同濃度時與作物產量的關系;圖2表示不同濃度的鈣對某種植物花粉萌發和花粉管生長的影響。下列相關描述錯誤的是( )A.同一種作物對甲、乙兩種無機鹽離子的需求量不同B.乙的濃度為d時,對提高產量最有利C.適宜濃度的鈣不利于花粉管的生長D.在一定范圍內,鈣的濃度對花粉萌發率無影響解析:分析題圖1可知,當甲的濃度為a,而乙的濃度在c~d時,作物的產量相對較高,A正確,B錯誤;分析題圖2可知,鈣的濃度對花粉管的生長有影響,適宜濃度的鈣有利于花粉管的生長,C錯誤;從花粉萌發率來看,在一定范圍內,鈣的濃度對其沒有影響,D正確。答案:BC1.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細胞內水分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當土壤含水量過高時,反而不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長,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提示:水是根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水參與根細胞內的生化反應 植物根部因缺氧進行無氧呼吸,根部能量供應不足,影響物質運輸;植物根部因無氧呼吸產生大量酒精而出現爛根現象(合理即可)2.患急性腸胃炎的病人和大量出汗的人都需要補充水和適量的無機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患急性腸胃炎的病人和大量出汗的人會排出過多的水分和無機鹽,導致體內的水鹽平衡和酸堿平衡失調,因此應補充水和適量的無機鹽 糖類、脂質的種類和功能1.細胞中的糖類(1)元素:一般由C、H、O(元素)構成。(2)糖類的種類、分布和功能2.細胞中的脂質3.糖和脂質的關系1.(必修1 P23“問題探討”)動物細胞培養過程中加入葡萄糖的目的是為動物細胞提供能源物質。(√)2.(必修1 P24正文及圖2 3)構成淀粉、糖原和纖維素的基本單位都是葡萄糖分子,但是葡萄糖的連接方式不同。(√)3.(必修1 P25正文)幾丁質是一種廣泛存在于甲殼類動物和昆蟲外骨骼中的脂質。(×)4.(必修1 P27正文)磷脂均由C、H、O、N、P組成,是構成細胞膜和多種細胞器膜的重要成分。(×)5.(必修1 P27正文)糖類供應充足時可以大量轉化為脂肪,糖類代謝發生障礙時,大量脂肪轉化為糖類。(×)1.必修1 P24正文拓展:葡萄糖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但淀粉、蔗糖只能口服,不能注射,這是為什么?提示:葡萄糖是不能再水解的單糖,不需要消化就可以直接進入細胞,所以可以口服,也可以靜脈注射。淀粉、蔗糖必須經消化分解成單糖才能進入細胞,所以淀粉、蔗糖只能口服,不能靜脈注射。2.必修1 P25正文拓展:相比于淀粉類作物種子,種植油料作物種子時要播種淺一些,為什么?提示:脂肪中氧的含量遠遠低于糖類,而氫的含量更高。等質量的脂肪與糖類氧化分解時,脂肪釋放的能量更多,需要的O2多,產生的H2O多。1.明辨和糖類、脂質有關的五個易錯點[生命物質觀](1)多糖的單體都是單糖,二糖并不都是由葡萄糖組成的,如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組成的。(2)并非所有的糖都是能源物質,如核糖、脫氧核糖、纖維素等不參與氧化分解提供能量。(3)并非所有的糖都是還原糖,如淀粉、纖維素、蔗糖都是非還原糖,不能用斐林試劑檢測。(4)脂肪是主要的儲能物質,但不構成膜結構,磷脂和膽固醇均參與膜結構的組成。(5)等質量的脂肪和糖原相比,脂肪中“H”比例高,故脂肪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多,需要O2多,產生H2O多。2.糖類與脂質的歸納與概括[科學思維]比較 糖類 脂質元素組成 一般為C、H、O C、H、O(N、P),其中脂肪、固醇只含C、H、O,磷脂含C、H、O、N、P合成部位 葡萄糖、淀粉:葉綠體 糖原:主要是肝臟、肌肉 主要是內質網生理 作用 ①主要的能源物質 ②參與細胞(細胞壁)的構成,核糖、脫氧核糖參與核酸的組成 ③細胞中的儲能物質,如糖原、淀粉 ①生物體的主要儲能物質,如脂肪 ②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如磷脂、膽固醇 ③調節新陳代謝和生殖,如性激素3.種子形成和萌發過程中糖類和脂質的變化[科學思維]種子類型 變化 非油料作物種子(如小麥) 油料作物種子(如大豆)種子形成時 可溶性糖(還原糖)→淀粉 糖類→脂肪種子萌發時 淀粉→可溶性糖(還原糖) 脂肪→甘油、脂肪酸→糖類[探究意圖:以多糖結構示意圖為情境考查科學思維]如圖為幾種多糖的分子結構示意圖,請思考:(1)請具體指認甲、乙、丙名稱。此三類分子有何共性?提示:甲為淀粉,乙為糖原,丙為纖維素;三類分子均為多聚體且單體均為葡萄糖。(2)就功能而言,與另外兩種截然不同的是[ ]________,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丙 纖維素 纖維素不可作為儲能物質,糖原、淀粉均可作為儲能物質(3)淀粉的水解過程是先生成相對分子質量較小的糊精,糊精繼續水解生成麥芽糖,最終水解產物是葡萄糖,如何檢驗淀粉是全部水解還是部分水解?提示:取一支試管,加入未知水解程度的淀粉液,再滴加少量碘液,如溶液變藍色,則淀粉未完全水解,如溶液為棕黃色則已全部水解。突破點1 借助糖類、脂質的種類與功能,考查生命觀念1.(2022·山東濟南模擬)下列關于糖類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都是還原糖,但元素組成不同B.二糖都由葡萄糖聚合而成,都可與斐林試劑發生顏色反應C.肌糖原不能水解為葡萄糖,不屬于細胞的能源物質D.糖類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也是細胞的重要結構物質解析: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都屬于還原糖,元素組成相同,都是C、H、O,A錯誤;二糖中的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脫水縮合而成,蔗糖不具有還原性,不能與斐林試劑發生顏色反應,B錯誤;肌糖原是能源物質,能被分解供能,但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C錯誤;糖類中的葡萄糖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細胞膜上有糖與蛋白質結合形成的糖蛋白,起識別等作用,D正確。答案:D2.如表是人體血脂的正常生理指標數據。請分析判斷下列有關脂質的說法,正確的是( )項目 含量總脂 4.5~7.0 g/L (450~700 mg/dL)總膽固醇 2.8~6.0 mmol/L(110~230 mg/dL)膽固醇酯 占總膽固醇的0.70~0.75(70%~75%)磷脂 1.7~3.2 mmol/L(130~250 mg/dL)甘油三酯 0.23~1.24 mmol/L(20~110 mg/dL)A.磷脂含有C、H、O、N、P,是構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B.膽固醇酯占血液中脂質的70%~75%,在人體內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C.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一旦超過1.24 mmol/L,人體就一定會患病D.在血漿中能夠檢測到性激素、脂肪酸等固醇類物質解析:磷脂含有C、H、O、N、P,是構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A項正確;膽固醇酯占總膽固醇的70%~75%,膽固醇在人體內參與血液中脂質的運輸,B項錯誤;血液中正常的甘油三酯含量是0.23~1.24 mmol/L,超過1.24 mmol/L,人體可能會患病,C項錯誤;性激素的化學本質是固醇類物質,脂肪酸是脂肪的組成單位,不是固醇類物質,D項錯誤。答案:A突破點2 圍繞糖類與脂質之間的相互轉化及人體健康,考查科學思維能力與社會責任3.如圖是油菜種子在發育和萌發過程中糖類和脂肪的變化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儲存的能量大致相同B.種子發育過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轉變為脂肪,種子需要的N增加C.種子萌發時,脂肪酶的活性很高D.種子萌發時,脂肪轉變為可溶性糖,說明可溶性糖是種子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解析: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脂肪儲存的能量多,徹底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多,A項錯誤;種子發育過程中,可溶性糖更多地轉變為脂肪,脂肪中含有的元素為C、H、O,不含N,B項錯誤;種子萌發時,脂肪被分解,含量逐漸減少,此時脂肪酶的活性很高,C項正確;種子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是ATP,D項錯誤。答案:C4.(多選) (2022·山東濰坊模擬)為探究蓖麻種子(脂肪含量達70%)萌發過程中的物質變化,某研究小組將種子置于溫度、水分(蒸餾水)、通氣等條件均適宜的黑暗環境中培養,定期檢查萌發種子(含幼苗)的脂肪、蔗糖、葡萄糖的含量和干重變化,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甲表示脂肪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為葡萄糖,其中一部分進一步轉化為蔗糖B.糖類是胚生長發育的主要能源物質,由脂肪轉化為糖類需要蛋白質參與C.用蘇丹Ⅲ染液對蓖麻種子切片染色,可通過肉眼觀察到橘黃色脂肪顆粒D.據圖乙分析蓖麻種子萌發初期時干重增加,增加的主要元素是H解析:脂肪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為甘油、脂肪酸,再轉化為糖類,A錯誤;糖類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脂肪轉化為糖類過程中需要酶的參與,酶的本質主要是蛋白質,B正確;用蘇丹Ⅲ染液對蓖麻種子切片染色,需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橘黃色的脂肪顆粒,C錯誤;脂肪不斷轉變成糖類等其他形式的有機物,糖類物質中O的比例大于脂肪,因此導致種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O,D錯誤。答案:ACD 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1.檢測原理(1)糖類的檢測還原糖+斐林試劑磚紅色沉淀。(2)脂肪的檢測:脂肪+蘇丹Ⅲ染液―→橘黃色。(3)蛋白質的檢測:蛋白質+雙縮脲試劑―→紫色。2.實驗步驟(1)還原糖的檢測(2)脂肪的檢測——————————(3)蛋白質的檢測1.實驗中的注意點(1)三個實驗中都不宜選取有顏色的材料,否則會干擾實驗中的顏色變化。(2)脂肪鑒定的過程中滴加1~2滴體積分數為50%的酒精溶液的目的是洗去浮色,原因是蘇丹Ⅲ染液易溶于酒精。2.區分斐林試劑與雙縮脲試劑的“一同三不同”3.明確三類有機物檢測在操作步驟上的“三個唯一”突破點1 1.(2022·河北衡水模擬)“顏色反應”是鑒定特定物質的常用方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為檢測待測樣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以使用斐林試劑檢測B.蘇丹Ⅲ染液可將脂肪顆粒染成橘黃色C.若待測樣液中不含蛋白質,則加入雙縮脲試劑后樣液顏色不變D.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所含物質種類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解析:斐林試劑只能檢測出待測樣液中是否含有還原糖,但不能檢測出特定的還原糖,A項錯誤;蘇丹Ⅲ染液可將脂肪顆粒染成橘黃色,B項正確;雙縮脲試劑本身為藍色,即使待測樣液中不含蛋白質,加入雙縮脲試劑后樣液顏色也會發生變化,C項錯誤;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所含物質種類相同,而使用方法不同,D項錯誤。答案:B2.某校生物興趣小組進行了生物組織中還原糖檢測的實驗(如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在實驗材料選擇方面,用蘋果比用植物葉片的效果要好B.在制備生物組織樣液時,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促進還原糖的溶解C.題述方法不適用于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D.由于斐林試劑不穩定,在使用斐林試劑時要先加入0.1 g/mL的NaOH溶液,后加入0.05 g/mL的CuSO4溶液解析:在制備生物組織樣液時,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磨充分,而不是促進還原糖的溶解,B錯誤;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時可以用切片法,也可以用圖中的組織樣液法,C錯誤;由于斐林試劑不穩定,應甲液與乙液等量混合均勻后使用,D錯誤。答案:A突破點2 3.(2022·山東臨沂模擬)某生物興趣小組在野外發現一種組織顏色為白色的不知名野果,該小組把這些野果帶回實驗室欲檢測其中是否含有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觀察該野果細胞中的脂肪顆粒需要使用顯微鏡B.若該野果的組織樣液中加入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出現較深的磚紅色,說明該野果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C.進行蛋白質的檢測時可用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代替雙縮脲試劑A液和B液,因為它們的成分相同D.還原糖檢測實驗結束后將剩余的斐林試劑裝入棕色瓶,以便長期保存備用解析:觀察該野果細胞中的脂肪顆粒,屬于細胞水平的研究,需要使用顯微鏡,A項正確;向該野果的組織樣液中加入斐林試劑并水浴加熱出現較深的磚紅色,說明該野果中含有大量的還原糖,但不能確定是否含葡萄糖,B項錯誤;雙縮脲試劑和斐林試劑的成分雖然相同,但成分的濃度不同,C項錯誤;斐林試劑使用時是現配現用,不能長期放置,D項錯誤。答案:A[構建知識網絡][強化生命觀念]1.水是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在細胞中水分為自由水和結合水。蛋白質是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機化合物。2.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對于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等也非常重要。3.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大致可以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幾類,其中葡萄糖是細胞生命活動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質。4.淀粉和糖原分別是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儲能物質,纖維素是構成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構成它們的基本單位都是葡萄糖。5.脂肪是細胞內良好的儲能物質;磷脂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固醇類物質包括膽固醇、性激素和維生素D等。6.還原糖遇斐林試劑加熱可生成磚紅色沉淀,脂肪可被蘇丹Ⅲ染液染成橘黃色,而蛋白質遇雙縮脲試劑呈紫色。真題再現 感悟考情1.(2021·浙江卷)無機鹽是生物體的組成成分,對維持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Mg2+存在于葉綠體的類胡蘿卜素中B.HCO對體液pH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C.血液中Ca2+含量過低,人體易出現肌肉抽搐D.適當補充I-,可預防缺碘引起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癥解析:Mg2+存在于葉綠素中,類胡蘿卜素中不含Mg2+,A錯誤。當內環境pH偏低時,HCO可以與酸性物質反應,使pH升高;當內環境pH過高時,堿性物質可以與乳酸反應,使pH降低,從而維持體液pH穩定,B正確。Ca2+可調節肌肉收縮,血液中Ca2+含量過低時,人體易出現肌肉抽搐,C正確。碘是甲狀腺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之一,因此適當補充I-,可預防缺碘引起的甲狀腺功能減退癥,D正確。答案:A2.(2021·全國乙卷)植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不斷從環境中吸收水。下列有關植物體內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A.根系吸收的水有利于植物保持固有姿態B.結合水是植物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C.細胞的有氧呼吸過程不消耗水但能產生水D.自由水和結合水比值的改變會影響細胞的代謝活動解析:植物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水使液泡充盈,可調節植物細胞液滲透壓并有利于植物保持一定的形態,A正確;細胞內結合水可與蛋白質、多糖等物質結合,成為生物體的構成成分,因此結合水是植物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B正確;細胞有氧呼吸過程中,第二階段需要水的參與,第三階段有水的生成,C錯誤;細胞內自由水和結合水的比值下降,細胞代謝活動減弱,反之,細胞代謝活動增強,D正確。答案:C3.(2020·江蘇卷)下列關于細胞中無機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自由水是生化反應的介質,不直接參與生化反應B.結合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主要存在于液泡中C.無機鹽參與維持細胞的酸堿平衡,不參與有機物的合成D.無機鹽多以離子形式存在,對維持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解析:自由水可以直接參與生化反應,如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等,A項錯誤;結合水是細胞內與其他物質相結合的水,是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液泡中的水主要是自由水,B項錯誤;無機鹽可以參與有機物的合成,如Mg2+可參與葉綠素的合成,C項錯誤;細胞中的無機鹽大多溶于水,常以離子的形式存在,對維持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D項正確。答案:D4.(2020·浙江1月選考)無機鹽是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組成成分,具有維持生物體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Ca2+與肌肉的興奮性無關B.Mg2+是類胡蘿卜素的必要成分C.H2PO作為原料參與油脂的合成D.HCO具有維持人血漿酸堿平衡的作用解析:若哺乳動物血液中Ca2+含量過低,則會發生肌肉抽搐,A錯誤;Mg2+是葉綠素的必需成分,B錯誤;組成油脂的化學元素為C、H、O,其合成時不需要P,C錯誤;HCO屬于緩沖物質,具有維持人血漿酸堿平衡的作用,D正確。答案: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