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2 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課標要求】明確文化交流互鑒的途徑和意義【核心素養】通過理解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對文化發展的作用,加強文化交流與交融,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政治認同)通在分析文化發展過程中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作用,樹立各民族文化平等觀念(科學精神)爭做文化傳播交流的使者,促進人類文明的繁榮進步(公共參與)【學習重難點】重點:了解文化交流的意義和要求 理解文化交融的意義難點: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中發展本民族文化【自主學習】——仔細閱讀教材,解決下列問題,并在小組中討論達成共識。1.文化交流的意義2.文化交流的要求3.文化交融的意義【情境探究】探究一:2021年9月16日,2021“中國希臘文化和旅游年”在希臘雅典古市集遺址拉開序幕。作為開幕式的重要環節之一,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的青銅組雕《神遇——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對話》隆重揭幕。該作品以“對話”為主題,以寫意雕塑表現孔子和蘇格拉底的睿智與風采、精神與哲思,具有宏闊的時空觀。兩位分別代表不同文化的圣哲,跨越千年進行著思想的交流、靈魂的對話,不僅表現了中希兩國文明互鑒、共同發展的理念,也體現出人類命運的休戚與共。吳為山表示,通過“對話”,你從這邊看世界,我從那邊看世界,我們將看到的同一個事物的不同視角描述給對方,便得到了一個世界完整的面貌,從這個意義上講,“對話”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了“世界人”。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世界格局的多種變化,需要從人類文明的高度,尋找國與國之間深度連接的方式。這正是文化的超越性所在。結合材料,綜合運用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知識,分析“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對話”的文化價值。探究二: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讓外界更好認識中國,文化“走出去”無疑是一條“捷徑”。“講好中國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是倡導者,也是踐行者。他堅持用海外民眾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講述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他在不同國家的演講中別具智慧的講述,帶來一股外交新風,重塑著中國對外傳播新格局。在講述中國故事時,一定要注意消解對立思維,在尊重和理解不同價值觀的前提下開展對外傳播,找到中外價值觀的契合點,最大程度表達開展對外交往和對外傳播的善意。如此,傳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實現。講好中國故事,就是將中國的發展理念以人類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傳播出去。中國故事,顧名思義,既要有“中國”,又要有“故事”。如果缺乏讓外國人理解的敘事方式,一味強調“中國”特色,便成了自說自話;而如果光講“故事”而忽略傳播國家觀念,則會讓對外傳播迷失方向。只有將“中國”與“故事”兩者緊密結合,對外傳播才能達到積極的效果。結合材料,運用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知識,說明為什么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體系構建】——閱讀教材,構建本框題的知識體系,并提煉出本框題主要觀點、列出提綱。【課堂檢測】1.文化傳播的高度和深度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各國的文化涌入中國,大大開闊了國人的眼界。我們對待文化交流的正確態度應該是( )A.更加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的一切文化在中國傳播B.堅決防止外域文化沖擊中國的傳統文化C.文化傳播有其自身規律,可以順其自然,不用加以干涉D.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積極學習、吸收各國先進文化2.中國巨大的發展潛力形成了全球“漢語熱”現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學院,更是讓中國的語言文化在全世界煥發生機。這說明( )①文化交流能夠增強文化影響力 ②文化對經濟有積極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在“一帶一路”沿線,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至少有四種大型文明和百種語言,沿線國家之間的民族恩怨、利益沖突、文化摩擦和宗教壁壘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需要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更需要切實做到“民心相通”。從文化角度看,要做到“民心相通”需要( )①尊重文化多樣性,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則 ②積極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絲路建設理念 ③用中華文化的優秀成果改造沿線國家的落后文化 ④沿線各國發展好本民族文化,維護社會及地區穩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客家先民在歷次的大遷徙中,將中原文化融入嶺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了獨特的客家文化。這說明( )①文化在交流傳播中發展 ②人口遷徙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 ③中原先進文化改造了嶺南的落后文化 ④客家文化的獨特性表明它與其他文化沒有共同之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5.行走中的國人,給世界的發展帶去了巨大的商機,也給文明的傳播留下了難言的詰問。我們總想給世界帶去中國話語、中國形象、中國價值,其實,最有效的傳播、承載和代表,恰恰是最普通的中國人的一言一行。這啟示我們( )①思維方式具有相對穩定性 ②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③文明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力量 ④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就是文明的展示和汲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我國始終堅持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和合作共贏理念,相互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模式,讓世界多樣性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人類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態。上述論斷( )①彰顯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強大生命力 ②增強了堅守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和形式的信心 ③表明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鑒中融為一體 ④表明保持文化多樣性是促進世界文化繁榮的重要途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文化流動豐富了文化的多樣性,也為文化的創新創造提供了土壤。深圳作為移民城市,各種各樣的文化基因和文化夢想源源不斷地流入,各種傳媒在這里交互激蕩。各種文化理論在這里頻繁實驗,各種文化表現形式在這里爭取一席之地,極大地推動了文化的創造和創新。材料表明( )①人口遷徙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 ②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③不同民族文化都能夠平等交流、相互借鑒 ④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8.歌劇《復活》改編自列夫·托爾斯泰原著小說,在音樂創作上實現了歌劇和中國傳統戲曲的有機結合,融合了濃郁的俄羅斯風格和醇厚的中華韻味,抒寫了一支贊頌人性的心靈交響曲。這啟示我們要( )①堅持文化的交流、交融②堅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③有鑒別地照抄西方文化④吸收學習外來文化成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1年11月,由中國文化和旅游部與俄羅斯文化部共同主辦的2021年俄羅斯“中國文化節”青年詩歌朗通節目“我與我的祖國”在中俄同絡平臺同步上線。活動邀請了來自兩國的語言專業大學生,用對方國家語言朗通愛國主題經典詩歌,抒發愛國熱情,歌頌兩國友誼。這告訴我們( )①世界各國對人類文化發展作出了貢獻②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④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10.近年來,中華文化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大。中醫藥、武術、京劇、茶道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中國電影走出國門,美食美景受到熱捧,56處世界遺產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實的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親和力、感召力不斷提升。由此可見( )①中華優秀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中華優秀文化只有通過交流傳播才具有價值③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④植根于民族歷史的文化具有明顯優越性而引領世界文化的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參考答案:探究一:答案①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與希臘文化之間的差異和交流對兩國文化的發展和創新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積極推進兩國文化的交流,能夠推動人類文化的發展。兩位分別代表不同文化的圣哲,跨越千年進行著思想的交流、靈魂的對話,不僅表現了中希兩國文明互鑒、共同發展的理念,也體現出人類命運的休戚與共。②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于這個民族,而且屬于整個世界。兩位圣哲作為中國和希臘兩大文明古國的代表,從不同角度看世界,將看到的同一個事物的不同視角描述給對方,便得到了一個世界完整的面貌。這不僅能夠增進中國和希臘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促進兩國的文化合作與發展,為世界文化發展繁榮作出貢獻,而且有助于增強我們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在中希兩國文明互鑒中汲取豐富營養。探究二:答案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講好中國故事有利于外界認識中國,彰顯我國的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②有利于加強中外文化交流,增進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對方的文化,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與繁榮。③通過文化交流,可以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樹立中國在世界上的良好形象。課堂檢測:1.答案D解析在對外文化交流中,既要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又要積極學習、吸收各國先進文化,D項當選。A項錯誤,我們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B、C兩項錯誤,排除。2.答案D解析“漢語熱”與孔子學院遍布世界五大洲,讓中國的文化在全世界煥發生機,說明文化交流能夠增強文化影響力,①正確。不同的文化對經濟的影響不同,②錯誤,排除。漢語能走向世界,說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正確。④正確,正是遍布世界的孔子學院傳播了中華文化。3.答案A解析要做到沿線各個國家“民心相通”需要尊重文化多樣性,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需要積極弘揚“共商、共建、共享”的絲路建設理念,①②正確。用我國的優秀文化改造其他國家的落后文化是對他國文化的不尊重,③不選。④與題意無關。4.答案A解析客家先民的遷徙,使得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融合,促進了文化的交流,①②正確。客家文化是兩種文化融合的結果,而不是中原文化改造嶺南文化,③說法錯誤。民族文化既有個性,也有共性,④說法錯誤。故選A項。5.答案B6.答案B解析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和合作共贏理念,相互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模式,讓世界多樣性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人類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態,這彰顯了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強大生命力,表明保持文化多樣性是促進世界文化繁榮的重要途徑,①④符合題意。中華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要批判繼承和堅守,②排除。材料強調尊重文化多樣性及其作用,未表明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鑒中融為一體。同時,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鑒中相互融合,但并不是融為一體,③排除。故選B項。7.A 8.A 9.D 10.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