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上第三單元封建時代的歐洲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按照單元精選2022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知識要點】第7課 基督教的興起和法蘭克王國課標要求以法蘭克王國為例,初步理解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逐漸產(chǎn)生新的文明。知道基督教的傳播,了解基督教在歐洲中世紀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一、基督教的興起1.概況:時間:1世紀 地點:基督教出現(xiàn)在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qū) 創(chuàng)始人:耶穌教義: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2.影響: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二、法蘭克王國1.建立: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歐建立了許多大小不同的王國,被稱為“蠻族王國”,其中最為強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蘭克王國。2.克洛維皈依基督教:法蘭克王國的建立者是克洛維,他為了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皈依了基督教,承認羅馬教會在歐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動下,整個法蘭克王國都信仰了基督教。3.克洛維保留了原來羅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屬羅馬國有的土地和無主土地賜給教會和部下,從而獲得了羅馬教會、信基督教的高盧羅馬人和部下的廣泛支持。克洛維統(tǒng)治時期,法蘭克王國不斷擴張。三、封君與封臣(封君封臣制)1.土地分封制度的改革: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將土地無償?shù)刭p賜,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這樣,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于封君、封君則須保護封臣的觀念日益流行開來。11世紀時,這種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jīng)普遍存在。2.西歐封建土地制度的內(nèi)容:封臣對封君要忠誠,在封君需要的時候,無償?shù)貫榉饩邸⑻峁┙疱X等;封君對封臣也有義務,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榮譽、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當封臣受到外來攻擊時,封君必須提供保護。3.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特點: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著嚴格的等級性,依次從屬;帶有一定的契約意義。四、查理曼帝國1. 查理的政策:①對外擴張:8世紀,查理繼承成為法蘭克國王。800年前后,法蘭克王國的版圖擴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國西部的廣大地區(qū),與原來西羅馬帝國的歐洲部分基本相當,成為當時西歐最大的王國。②實行鼓勵基督教發(fā)展的政策:查理把王國分為很多教區(qū),命令每個教區(qū)的人民向教會繳納“什一稅”;教會因此變得富有起來,勢力越來越大。2.帝國建立:800年的圣誕節(jié),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了加冕禮,稱查理為“羅馬人的皇帝”。3.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按照約定,三個王國彼此間不存在隸屬關系。第8課 西歐莊園一、課標要求了解西歐莊園生活,知道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二、主要知識點(一)莊園的領主與佃戶1.莊園(1)組成部分:莊園大多以村莊為基礎,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等,以農(nóng)業(yè)為主,面粉、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給,鞋帽、衣服可自己制作,很多莊園還有鐵匠、金銀匠等。(2)性質:在領主統(tǒng)治下的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jīng)濟和政治單位,是西歐中世紀鄉(xiāng)村的典型組織形式。(3)直領地:領主自己保留,直接經(jīng)營,通常占莊園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歸領主所有。(4)份地:莊園除直領地以外的耕地是佃戶的“份地”,是佃戶的生活來源。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直領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領地上勞動3天,剩下的時間才屬于自己。領主還向佃戶征收其他捐稅。(5)共用地:莊園周圍的林地、荒地等,全體佃戶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2.領主(1)定義:受封領地的封建主。(2)權利:直領地的收入全部歸領主所有;可以向佃戶征收捐稅。(3)限制:不能隨意沒收自由農(nóng)民的土地。3.領主的佃戶(莊園的居民)(1)分類:自由的農(nóng)民和缺少自由的農(nóng)奴;(2)義務:基本義務是為領主提供勞役;繳納捐稅;(3)自由農(nóng)民:獨立的小生產(chǎn)者,擁有自己的生產(chǎn)工具和財產(chǎn),有份地保有權。(二)莊園法庭1.形成原因:莊園具有司法權2.主持人:領主或他的管家3.開庭時間:每隔一段時間為解決一批問題而開庭一次4.地點:領主宅第的廳堂,或教堂,或莊園里的大樹下5.處罰行為:佃戶如果有在勞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勞役或未按規(guī)定繳納足額租稅等侵犯領主利益的行為,會受到起訴與處罰。佃戶之間關于土地、借貸和婚姻的糾紛,違反莊園公共規(guī)則的行為,都要通過莊園法庭進行審理。出席法庭是佃戶的義務,沒有經(jīng)過領主允許而無故缺席的佃戶,會被罰款。6.懲罰手段:通常是處以罰金,罰金全部歸領主所有。7.審批依據(jù):習慣法或村法。8.作用:維護莊園公共秩序;領主可以憑借法庭奴役佃戶,佃戶有時也可以利用法庭維護自己的權益,甚至有權參與案件的審理。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第9課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一、課標要求知道西歐中世紀的城市既是工商業(yè)者的聚集地,也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以巴黎大學、牛津大學的興起為例,初步認識歐洲的早期大學。二、主要知識點(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背景:從10世紀起,西歐開始恢復,農(nóng)業(yè)技術提高,農(nóng)業(yè)剩余產(chǎn)品增加,商業(yè)貿(mào)易發(fā)展,人口增長,舊的城市開始復蘇,新的城市不斷產(chǎn)生。2.獲取自由和自治的方式:金錢贖買、武力斗爭。3.自由、自治的表現(xiàn):13世紀,許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與特權,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財產(chǎn)權,領主不得非法剝奪市民的財產(chǎn),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稅。部分城市還有權選舉市長、市政官員,設立城市法庭,成為自治城市。4.獲取自由和自治的形式: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特許狀”。5.原因:國王頒發(fā)特許狀,既削弱了割據(jù)勢力,又獲得城市的擁護。6.局限: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擺脫國王和領主的控制,城市貴族一般也都是國王的支持者。(二)城市居民的身份1.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商人。2.來源:農(nóng)民、農(nóng)奴(進入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3.手工藝業(yè)者:從事小商品生產(chǎn),擁有簡單的生產(chǎn)資料,自己和家屬都參加勞動,靠出賣產(chǎn)品換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維持生活。家庭既是生產(chǎn)的作坊,也是店鋪。4.商人:專事商業(yè)和貿(mào)易,通常比手工業(yè)者富裕。5.新的居民: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工商業(yè)的繁榮,市民階層逐漸形成。城市手工業(yè)者和商人不斷分化,出現(xiàn)了富裕的大手工業(yè)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等,他們成為早期的資產(chǎn)階級。(三)大學的興起1.背景:11世紀后,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許多希臘、羅馬的古典著作開始在西歐傳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斷傳入西歐。。2.興起: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xiàn)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3.過程:12世紀,巴黎出現(xiàn)了許多教會學校和教師私人辦的學校。教師私人辦校必須從教會取得授課許可證。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利和經(jīng)濟利益,巴黎的教師組成教師行會,選舉會長管理學校。13世紀,巴黎教師行會得到羅馬教皇和國王的支持,自治權利得到保證。國王希望大學成為教育和文化中心;教皇支持大學,但不允許異端言論。4.自治的體現(xiàn)(1)免賦稅特權(2)司法特權:指大學師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審批,而是按教會法規(guī)定由當?shù)刂鹘虒徖恚蛴纱髮W法庭獨立審理。(3)教育自主權:日常教學和管理的權利。5.大學課程基礎課程: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專業(yè)課程:法學、醫(yī)學、神學。影響課程設置的因素:一方面受基督教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第10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一、課標要求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二、主要知識點(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背景: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版圖涵蓋希臘以及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區(qū),這些地區(qū)有農(nóng)業(yè)比較發(fā)達的埃及、敘利亞,有許多大都市和國際貿(mào)易港口。因此,東羅馬帝國經(jīng)濟比較活躍,社會比較穩(wěn)定。2.目的:為了穩(wěn)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查士丁尼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3.《查士丁尼法典》:529年,法典編纂委員會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4.《法學匯纂》:法典編纂委員會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令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而成。5. 《法理概要》:指導學習法律的文獻。6. 《新法典》:查士丁尼執(zhí)政時期的法令。7.《羅馬民法大全》(1)組成: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2)影響: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樣把奴隸看作“會說話的工具”。它對財產(chǎn)、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二)拜占庭帝國的滅亡1.衰落:從7世紀起,阿拉伯人不斷進攻拜占庭帝國,占領了帝國的部分地區(qū)。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皇帝把行省改為軍區(qū),把自由農(nóng)民編入軍隊,軍事將領成為地方的行政長官。9世紀以后,帝國版圖不斷被蠶食。11世紀僅剩希臘半島和愛琴海地區(qū)。2.十字軍東征起因:長期的對外戰(zhàn)爭導致財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歐封建主的軍事援助。西歐封建主組建了十字軍進行東征。結果:十字軍攻打拜占庭帝國,占領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領土,拜占庭帝國一度滅亡。3.滅亡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三)評價拜占庭帝國它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tǒng),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真題精練】一.選擇題1.(2022鹽城中考12.)中古西歐社會,僧侶是祈禱的人,騎士是作戰(zhàn)的人,農(nóng)民是勞作的人,其中“僧侶”來自于( B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蘭教 D. 印度教2.(2022陜西中考8.)莊園是西歐中世紀鄉(xiāng)村典型組織形式,其特點是( B )A. 政治上實行民主政體 B. 經(jīng)濟上自給自足C. 莊園法庭由農(nóng)奴主持 D. 教育上大學興起3.(2022宜昌中考16.) 西歐中世紀鄉(xiāng)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是莊園。下列符合莊園佃戶生活情景的是( B )A. 無需繳納“什一稅” B. 通過莊園法庭維護自己的一些權益C. 免費使用領主的磨坊 D. 無需為領主提供勞役4.(2022黃岡、孝感、咸寧中考8.)中世紀西歐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倉庫等設施,而且備有耕畜和各種生產(chǎn)工具。莊園的產(chǎn)品很少拿出去賣,除非萬不得已,莊園很少出去采購。由此可見,西歐莊園( D )A. 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相當發(fā)達 B. 為城市興起奠定了基礎C. 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fā)展 D. 基本處于自給自足狀態(tài)5.(2022東營中考18)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給予林肯城的特許狀》提到“將林肯城人民在英王愛德華、威廉與亨利時代所享有之自由、習慣于法律賜予彼等”改材料反映的是(C)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封君封臣制度C.城市的自由與自治 D.大學的自治地位6.(2022揚州中考11.)在英國,倫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繳納300鎊稅金的代價,獲得了亨利一世對市民自選市長和市政官的許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紀城市獲得自治權的方式是( A )A. 金錢贖買 B. 武力斗爭 C. 政治協(xié)商 D. 制定法律7.(2022邵陽中考18.)研讀歷史教材是獲取歷史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下列關于古代歐洲的說法與教材觀點一致的是( A )A. 古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fā)祥地 B. 屋大維建立了亞歷山大帝國C. 伊斯蘭教被確立為羅馬國教 D. 中世紀城市沒有取得自治權8.(2022海南中考14.) 中世紀西歐城市的發(fā)展和工商業(yè)繁榮對當時社會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 C )A. 莊園的流行 B. 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C. 大學的興起 D. 資本主義制度確立9.(2022沈陽中考10.)哈斯金斯說:“沒有什么比羅馬法律更能體現(xiàn)羅馬人聰明才智的特質,也沒有什么比她的法律的影響更持久、更廣泛.”公元6世紀,由查士丁尼組織編纂,奠定歐洲民法基礎的法律文獻是( C )A.《漢漠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 C.《羅馬民法大全》 D.《權利法案》10.(2022云南省中考16.) 下列歷史文獻中,內(nèi)容包括了《查士丁尼法典》、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等法律文獻,為歐洲民法奠定了基礎的是( D )A. 《荷馬史詩》 B. 《漢謨拉比法典》 C. 《權利法案》 D. 《羅馬民法大全》11.(2022重慶中考A卷13.)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均對世界文明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它們都( D )A.創(chuàng)造出了完整的代數(shù)學 B.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C.建立并完善了民主政體 D.傳承并融合了東西方文化12.(2022江西中考16.) 古巴比倫王國與拜占庭帝國的相同點是( D )A. 實行森嚴的種姓制度 B. 統(tǒng)治中心位于地中海中部C. 疆域跨歐亞非三大洲 D. 頒布維護統(tǒng)治的成文法典13.(2022泰州中考15.)東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有一位皇帝叫查士丁尼,他組織編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獻,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它們被統(tǒng)稱為(B )A. 《漢謨拉比法典》 B. 《羅馬民法大全》 C. 《權利法案》 D. 《拿破侖法典》14.(2022宜昌中考17.)羅馬法學成就輝煌,其中由查士丁尼組織編纂,奠定歐洲民法基礎的是( C )A. 《漢謨拉比法典》 B. 《十二銅表法》 C. 《羅馬民法大全》 D. 《拿破侖法典》15.(2022河南中考15.)查士丁尼被譽為“文明世界的立法者”。使他獲此殊榮的是( C )A. 《漢謨拉比法典》的頒布 B. 《十二銅表法)》的制定C. 《羅馬民法大全》的編纂 D. 《拿破侖法典》的推行16.(2022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中考13 .)《羅馬民法大全》對財產(chǎn)、買賣、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據(jù)此可知,《羅馬民法大全》(D )A. 保證了皇帝的專制權力 B. 標志“種姓制度”的建立C. 導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D. 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鑒17.(2022廣東中考23 .)《羅馬民法大全》中規(guī)定“釋放奴隸也列入列國通法”“被釋放,便是從管轄下得到釋放”。這一記載,說明拜占庭帝國( B )A. 專制統(tǒng)治日益鞏固 B. 奴隸處境有所改善C. 法制時代全面開啟 D. 廢除封建領主特權18.(2022福建中考20 .)“《查士丁尼法典》無疑是羅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現(xiàn),也是羅馬法發(fā)展到完備、成熟階段的標志性成就”。材料敘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D )A. 編纂背景 B. 適用范圍 C. 具體內(nèi)容 D. 歷史地位二.非選擇題(2022包頭中考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2世紀,隨著城市商品經(jīng)濟的活躍,中世紀大學問世。大學創(chuàng)辦之初,不受外來干涉而具有自我管理的權限。學生在完成文法、修辭、邏輯等七門基礎課后學習法律、醫(yī)學等專業(yè)課。大學的世俗教育性質為師生創(chuàng)造了自由探索與獨立思考的空間,激發(fā)了他們對學術研究的興趣。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摘編自統(tǒng)編教材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材料二 19世紀的歐美大學成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源頭,為西方工業(yè)化提供了不竭動力。眾多科學家在大學實驗室中刻苦研究,反復實踐,在電磁學、化學和熱力學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科研成果在生產(chǎn)實踐中被不斷轉化為生產(chǎn)技術。新的技術、新的發(fā)明層出不窮,推動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深入發(fā)展。——摘編自元鵬《大學與第二次工業(yè)革命》(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世紀大學的“美好”之處。(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解釋近代大學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源頭”。列舉兩項當時的“新技術、新發(fā)明”。(3)根據(jù)以上材料,說明大學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系。【答案】(1)美好之處:擁有自治權;多樣的學科設置:基礎課和專業(yè)課并重;世俗教育;學術研究自由:學術氛圍濃厚。(2)解釋: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蓬勃發(fā)展,得益于科學研究同工業(yè)生產(chǎn)的繁密結合:而豐碩的科研成果是源于19世紀的大學在眾多科學領域方面的新發(fā)展,科學成為推動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說大學是工業(yè)革命的源頭,并為工業(yè)革命提供了不竭動力。列舉:電的應用(電燈);內(nèi)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汽車);化學工業(yè)和新材料(人造纖維)。(3)關系:大學適應了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要求:大學推動了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上第三單元封建時代的歐洲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按照單元精選2022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知識要點】第7課 基督教的興起和法蘭克王國課標要求以法蘭克王國為例,初步理解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逐漸產(chǎn)生新的文明。知道基督教的傳播,了解基督教在歐洲中世紀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一、基督教的興起1.概況:時間:1世紀 地點:基督教出現(xiàn)在羅馬帝國統(tǒng)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區(qū) 創(chuàng)始人:耶穌教義:忍受苦難,死后可以升入“天堂”。2.影響:4世紀末,羅馬皇帝將基督教定為國教,促進了基督教的傳播。二、法蘭克王國1.建立: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歐建立了許多大小不同的王國,被稱為“蠻族王國”,其中最為強大的是481年建立的法蘭克王國。2.克洛維皈依基督教:法蘭克王國的建立者是克洛維,他為了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皈依了基督教,承認羅馬教會在歐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動下,整個法蘭克王國都信仰了基督教。3.克洛維保留了原來羅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屬羅馬國有的土地和無主土地賜給教會和部下,從而獲得了羅馬教會、信基督教的高盧羅馬人和部下的廣泛支持。克洛維統(tǒng)治時期,法蘭克王國不斷擴張。三、封君與封臣(封君封臣制)1.土地分封制度的改革: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將土地無償?shù)刭p賜,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這樣,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于封君、封君則須保護封臣的觀念日益流行開來。11世紀時,這種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jīng)普遍存在。2.西歐封建土地制度的內(nèi)容:封臣對封君要忠誠,在封君需要的時候,無償?shù)貫榉饩邸⑻峁┙疱X等;封君對封臣也有義務,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榮譽、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當封臣受到外來攻擊時,封君必須提供保護。3.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特點:封君與封臣的關系有著嚴格的等級性,依次從屬;帶有一定的契約意義。四、查理曼帝國1. 查理的政策:①對外擴張:8世紀,查理繼承成為法蘭克國王。800年前后,法蘭克王國的版圖擴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國西部的廣大地區(qū),與原來西羅馬帝國的歐洲部分基本相當,成為當時西歐最大的王國。②實行鼓勵基督教發(fā)展的政策:查理把王國分為很多教區(qū),命令每個教區(qū)的人民向教會繳納“什一稅”;教會因此變得富有起來,勢力越來越大。2.帝國建立:800年的圣誕節(jié),教皇在羅馬為查理舉行了加冕禮,稱查理為“羅馬人的皇帝”。3.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締結條約,將帝國一分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蘭西和意大利三個國家的雛形。按照約定,三個王國彼此間不存在隸屬關系。第8課 西歐莊園一、課標要求了解西歐莊園生活,知道莊園是西歐中世紀社會的基礎。二、主要知識點(一)莊園的領主與佃戶1.莊園(1)組成部分:莊園大多以村莊為基礎,有住房、作坊、耕地、草地等,以農(nóng)業(yè)為主,面粉、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給,鞋帽、衣服可自己制作,很多莊園還有鐵匠、金銀匠等。(2)性質:在領主統(tǒng)治下的一個獨立的自給自足的經(jīng)濟和政治單位,是西歐中世紀鄉(xiāng)村的典型組織形式。(3)直領地:領主自己保留,直接經(jīng)營,通常占莊園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歸領主所有。(4)份地:莊園除直領地以外的耕地是佃戶的“份地”,是佃戶的生活來源。佃戶取得份地的條件是義務耕種領主的“直領地”,一般每周要在直領地上勞動3天,剩下的時間才屬于自己。領主還向佃戶征收其他捐稅。(5)共用地:莊園周圍的林地、荒地等,全體佃戶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2.領主(1)定義:受封領地的封建主。(2)權利:直領地的收入全部歸領主所有;可以向佃戶征收捐稅。(3)限制:不能隨意沒收自由農(nóng)民的土地。3.領主的佃戶(莊園的居民)(1)分類:自由的農(nóng)民和缺少自由的農(nóng)奴;(2)義務:基本義務是為領主提供勞役;繳納捐稅;(3)自由農(nóng)民:獨立的小生產(chǎn)者,擁有自己的生產(chǎn)工具和財產(chǎn),有份地保有權。(二)莊園法庭1.形成原因:莊園具有司法權2.主持人:領主或他的管家3.開庭時間:每隔一段時間為解決一批問題而開庭一次4.地點:領主宅第的廳堂,或教堂,或莊園里的大樹下5.處罰行為:佃戶如果有在勞役中怠工、不能完成勞役或未按規(guī)定繳納足額租稅等侵犯領主利益的行為,會受到起訴與處罰。佃戶之間關于土地、借貸和婚姻的糾紛,違反莊園公共規(guī)則的行為,都要通過莊園法庭進行審理。出席法庭是佃戶的義務,沒有經(jīng)過領主允許而無故缺席的佃戶,會被罰款。6.懲罰手段:通常是處以罰金,罰金全部歸領主所有。7.審批依據(jù):習慣法或村法。8.作用:維護莊園公共秩序;領主可以憑借法庭奴役佃戶,佃戶有時也可以利用法庭維護自己的權益,甚至有權參與案件的審理。既維護了領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領主的特權。第9課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一、課標要求知道西歐中世紀的城市既是工商業(yè)者的聚集地,也是一個相對自治的共同體。以巴黎大學、牛津大學的興起為例,初步認識歐洲的早期大學。二、主要知識點(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背景:從10世紀起,西歐開始恢復,農(nóng)業(yè)技術提高,農(nóng)業(yè)剩余產(chǎn)品增加,商業(yè)貿(mào)易發(fā)展,人口增長,舊的城市開始復蘇,新的城市不斷產(chǎn)生。2.獲取自由和自治的方式:金錢贖買、武力斗爭。3.自由、自治的表現(xiàn):13世紀,許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與特權,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財產(chǎn)權,領主不得非法剝奪市民的財產(chǎn),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稅。部分城市還有權選舉市長、市政官員,設立城市法庭,成為自治城市。4.獲取自由和自治的形式: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特許狀”。5.原因:國王頒發(fā)特許狀,既削弱了割據(jù)勢力,又獲得城市的擁護。6.局限:取得自治的城市并不能完全擺脫國王和領主的控制,城市貴族一般也都是國王的支持者。(二)城市居民的身份1.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商人。2.來源:農(nóng)民、農(nóng)奴(進入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3.手工藝業(yè)者:從事小商品生產(chǎn),擁有簡單的生產(chǎn)資料,自己和家屬都參加勞動,靠出賣產(chǎn)品換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維持生活。家庭既是生產(chǎn)的作坊,也是店鋪。4.商人:專事商業(yè)和貿(mào)易,通常比手工業(yè)者富裕。5.新的居民:隨著城市的發(fā)展和工商業(yè)的繁榮,市民階層逐漸形成。城市手工業(yè)者和商人不斷分化,出現(xiàn)了富裕的大手工業(yè)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等,他們成為早期的資產(chǎn)階級。(三)大學的興起1.背景:11世紀后,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許多希臘、羅馬的古典著作開始在西歐傳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斷傳入西歐。。2.興起: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xiàn)了新的氣象,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3.過程:12世紀,巴黎出現(xiàn)了許多教會學校和教師私人辦的學校。教師私人辦校必須從教會取得授課許可證。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利和經(jīng)濟利益,巴黎的教師組成教師行會,選舉會長管理學校。13世紀,巴黎教師行會得到羅馬教皇和國王的支持,自治權利得到保證。國王希望大學成為教育和文化中心;教皇支持大學,但不允許異端言論。4.自治的體現(xiàn)(1)免賦稅特權(2)司法特權:指大學師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審批,而是按教會法規(guī)定由當?shù)刂鹘虒徖恚蛴纱髮W法庭獨立審理。(3)教育自主權:日常教學和管理的權利。5.大學課程基礎課程: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專業(yè)課程:法學、醫(yī)學、神學。影響課程設置的因素:一方面受基督教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第10課 拜占庭帝國和《查士丁尼法典》一、課標要求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地位。二、主要知識點(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1.背景: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版圖涵蓋希臘以及亞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區(qū),這些地區(qū)有農(nóng)業(yè)比較發(fā)達的埃及、敘利亞,有許多大都市和國際貿(mào)易港口。因此,東羅馬帝國經(jīng)濟比較活躍,社會比較穩(wěn)定。2.目的:為了穩(wěn)固帝國的社會秩序,保證皇帝的專制權力,查士丁尼組建了一個法典編纂委員會。3.《查士丁尼法典》:529年,法典編纂委員會把自2世紀初以來歷任羅馬皇帝頒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條例,編成《查士丁尼法典》。4.《法學匯纂》:法典編纂委員會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令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而成。5. 《法理概要》:指導學習法律的文獻。6. 《新法典》:查士丁尼執(zhí)政時期的法令。7.《羅馬民法大全》(1)組成: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學匯纂》《法理概要》《新法典》。(2)影響: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樣把奴隸看作“會說話的工具”。它對財產(chǎn)、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二)拜占庭帝國的滅亡1.衰落:從7世紀起,阿拉伯人不斷進攻拜占庭帝國,占領了帝國的部分地區(qū)。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皇帝把行省改為軍區(qū),把自由農(nóng)民編入軍隊,軍事將領成為地方的行政長官。9世紀以后,帝國版圖不斷被蠶食。11世紀僅剩希臘半島和愛琴海地區(qū)。2.十字軍東征起因:長期的對外戰(zhàn)爭導致財政枯竭,拜占庭皇帝不得不求助于西歐封建主的軍事援助。西歐封建主組建了十字軍進行東征。結果:十字軍攻打拜占庭帝國,占領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領土,拜占庭帝國一度滅亡。3.滅亡1453年,奧斯曼帝國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拜占庭帝國最終滅亡。(三)評價拜占庭帝國它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對基督教、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傳統(tǒng),以及西亞、北非等地的東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創(chuàng)造出獨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的文藝復興提供了豐富的精神營養(yǎng)。【真題精練】一.選擇題1.(2022鹽城中考12.)中古西歐社會,僧侶是祈禱的人,騎士是作戰(zhàn)的人,農(nóng)民是勞作的人,其中“僧侶”來自于( )A. 佛教 B .基督教 C. 伊斯蘭教 D. 印度教2.(2022陜西中考8.)莊園是西歐中世紀鄉(xiāng)村典型組織形式,其特點是( )A. 政治上實行民主政體 B. 經(jīng)濟上自給自足C. 莊園法庭由農(nóng)奴主持 D. 教育上大學興起3.(2022宜昌中考16.) 西歐中世紀鄉(xiāng)村的典型組織形式是莊園。下列符合莊園佃戶生活情景的是( )A. 無需繳納“什一稅” B. 通過莊園法庭維護自己的一些權益C. 免費使用領主的磨坊 D. 無需為領主提供勞役4.(2022黃岡、孝感、咸寧中考8.)中世紀西歐莊園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倉庫等設施,而且備有耕畜和各種生產(chǎn)工具。莊園的產(chǎn)品很少拿出去賣,除非萬不得已,莊園很少出去采購。由此可見,西歐莊園( )A. 農(nóng)業(yè)和手工業(yè)相當發(fā)達 B. 為城市興起奠定了基礎C. 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fā)展 D. 基本處于自給自足狀態(tài)5.(2022東營中考18)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給予林肯城的特許狀》提到“將林肯城人民在英王愛德華、威廉與亨利時代所享有之自由、習慣于法律賜予彼等”改材料反映的是()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封君封臣制度C.城市的自由與自治 D.大學的自治地位6.(2022揚州中考11.)在英國,倫敦市民以每年向王室繳納300鎊稅金的代價,獲得了亨利一世對市民自選市長和市政官的許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紀城市獲得自治權的方式是( )A. 金錢贖買 B. 武力斗爭 C. 政治協(xié)商 D. 制定法律7.(2022邵陽中考18.)研讀歷史教材是獲取歷史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下列關于古代歐洲的說法與教材觀點一致的是( )A. 古希臘是歐洲文明的發(fā)祥地 B. 屋大維建立了亞歷山大帝國C. 伊斯蘭教被確立為羅馬國教 D. 中世紀城市沒有取得自治權8.(2022海南中考14.) 中世紀西歐城市的發(fā)展和工商業(yè)繁榮對當時社會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 )A. 莊園的流行 B. 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C. 大學的興起 D. 資本主義制度確立9.(2022沈陽中考10.)哈斯金斯說:“沒有什么比羅馬法律更能體現(xiàn)羅馬人聰明才智的特質,也沒有什么比她的法律的影響更持久、更廣泛.”公元6世紀,由查士丁尼組織編纂,奠定歐洲民法基礎的法律文獻是( )A.《漢漠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 C.《羅馬民法大全》 D.《權利法案》10.(2022云南省中考16.) 下列歷史文獻中,內(nèi)容包括了《查士丁尼法典》、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等法律文獻,為歐洲民法奠定了基礎的是( )A. 《荷馬史詩》 B. 《漢謨拉比法典》 C. 《權利法案》 D. 《羅馬民法大全》11.(2022重慶中考A卷13.)拜占庭帝國和阿拉伯帝國均對世界文明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它們都( )A.創(chuàng)造出了完整的代數(shù)學 B.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C.建立并完善了民主政體 D.傳承并融合了東西方文化12.(2022江西中考16.) 古巴比倫王國與拜占庭帝國的相同點是( )A. 實行森嚴的種姓制度 B. 統(tǒng)治中心位于地中海中部C. 疆域跨歐亞非三大洲 D. 頒布維護統(tǒng)治的成文法典13.(2022泰州中考15.)東羅馬帝國的“黃金時代”有一位皇帝叫查士丁尼,他組織編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獻,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它們被統(tǒng)稱為( )A. 《漢謨拉比法典》 B. 《羅馬民法大全》 C. 《權利法案》 D. 《拿破侖法典》14.(2022宜昌中考17.)羅馬法學成就輝煌,其中由查士丁尼組織編纂,奠定歐洲民法基礎的是( )A. 《漢謨拉比法典》 B. 《十二銅表法》 C. 《羅馬民法大全》 D. 《拿破侖法典》15.(2022河南中考15.)查士丁尼被譽為“文明世界的立法者”。使他獲此殊榮的是( )A. 《漢謨拉比法典》的頒布 B. 《十二銅表法)》的制定C. 《羅馬民法大全》的編纂 D. 《拿破侖法典》的推行16.(2022北部灣經(jīng)濟區(qū)中考13 .)《羅馬民法大全》對財產(chǎn)、買賣、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據(jù)此可知,《羅馬民法大全》( )A. 保證了皇帝的專制權力 B. 標志“種姓制度”的建立C. 導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D. 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鑒17.(2022廣東中考23 .)《羅馬民法大全》中規(guī)定“釋放奴隸也列入列國通法”“被釋放,便是從管轄下得到釋放”。這一記載,說明拜占庭帝國( )A. 專制統(tǒng)治日益鞏固 B. 奴隸處境有所改善C. 法制時代全面開啟 D. 廢除封建領主特權18.(2022福建中考20 .)“《查士丁尼法典》無疑是羅馬法集大成的集中表現(xiàn),也是羅馬法發(fā)展到完備、成熟階段的標志性成就”。材料敘述了《查士丁尼法典》的( )A. 編纂背景 B. 適用范圍 C. 具體內(nèi)容 D. 歷史地位二.非選擇題(2022包頭中考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2世紀,隨著城市商品經(jīng)濟的活躍,中世紀大學問世。大學創(chuàng)辦之初,不受外來干涉而具有自我管理的權限。學生在完成文法、修辭、邏輯等七門基礎課后學習法律、醫(yī)學等專業(yè)課。大學的世俗教育性質為師生創(chuàng)造了自由探索與獨立思考的空間,激發(fā)了他們對學術研究的興趣。大學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摘編自統(tǒng)編教材九年級上冊《世界歷史》材料二 19世紀的歐美大學成為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源頭,為西方工業(yè)化提供了不竭動力。眾多科學家在大學實驗室中刻苦研究,反復實踐,在電磁學、化學和熱力學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些科研成果在生產(chǎn)實踐中被不斷轉化為生產(chǎn)技術。新的技術、新的發(fā)明層出不窮,推動了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深入發(fā)展。——摘編自元鵬《大學與第二次工業(yè)革命》(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世紀大學的“美好”之處。(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解釋近代大學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源頭”。列舉兩項當時的“新技術、新發(fā)明”。(3)根據(jù)以上材料,說明大學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系。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上第三單元封建時代的歐洲(知識要點+真題精選)(學生版).doc 九上第三單元封建時代的歐洲(知識要點+真題精選)(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