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上第五單元走向近代B卷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按照單元精選2022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單元概述】14、15世紀,西歐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萌芽并逐步發展。文藝復興的興起、新航路的開辟以及歐洲殖民者在美洲、亞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奪,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特征:人類歷史進入到近代社會。【知識要點】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課標要求從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產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二、主要知識點(一)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1.背景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開展墾殖運動,林地、荒地、沼澤被開發,墾殖者有的是領主組織,多數則是農民,通過墾殖運動,墾殖者成為這些新開發地區的主人。新開發的地區也仿效自治城市,成為具有獨立司法權和行政自治權的地區。2.莊園的衰落和瓦解隨著法律的規范,勞役量被固定在一個特定的范圍,農奴可以用貨幣購買勞役豁免權,以此獲得對自己勞動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過繳納遷徙稅,獲得離開莊園、擺脫領主人身束縛的機會。在莊園逐漸衰落和瓦解的過程中,農民逐漸獲得對自己剩余產品的支配權。3.租地農場的出現領主通過轉讓、聯姻、繼承、買賣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4.租地農場的特點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雇用農民耕種,將產品推向市場。5.手工工場的出現(1)背景農產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農產品和畜產品得以進入市場。一些商人將在鄉村市場收購的運到港口或更遠的地方。法國南部地區的糧食被運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歐洲的呢絨、皮毛等遠銷東方。(2)過程a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生產;他們更多地為市場而生產。b小型手工作坊得到發展,農民從事手工生產。C集中的手工工場形成: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生產工具,集中地點勞動,工人成為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雇傭關系。d 影響: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6.影響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二)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1.背景13、14世紀,歐洲農村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改變。大多數貴族不重視或沒有能力經營自己的地產,將其抵押或變賣,以償還債務或應付開支。2.富裕農民富裕農民、騎士、鄉紳通過各種手段不斷集中土地,以新的經營方式掌握了生產、交換等環節,還控制了鄉村行政事務,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3.市民階層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富商巨賈還投資鄉村,置辦田產,采用新的生產經營方式。他們與貴族聯姻或成為官員,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權利也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第14課 文藝復興運動一、課標要求知道《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等,初步理解文藝復興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二、主要知識點(一)文藝復興1.背景(1)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工商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2)人文主義的思潮逐漸流行,文藝復興運動興起。2.人文主義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對教會宣揚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態度漸生異議,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他們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3.影響(1)文藝復興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延續了近300年之久。(2)這場運動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但對古典文化并非是簡單的“復興”,這其中有繼承,更有創新。(3)文藝復興時期涌現了許多文學家、思想家和藝術家,他們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二)但丁1.地位: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與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稱文藝復興“文學三杰”。2.代表作:長篇詩作《神曲》分“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作者借夢游三界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把許多主教、僧侶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獄,表達了市民階層的情感與理想。(三)達·芬奇1.成就他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兼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于一身。達·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技術精湛,把藝術創作和科學探索結合起來,創作了許多完美生動的人物形象,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2.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以現實人物為主題,人物形象神態自若,嘴角含著一絲微笑,顯得恬靜,似乎又有些哀傷,富有生命的活力。3.地位:他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并稱文藝復興“美術三杰”。(四)莎士比亞1.背景:文藝復興開始向西歐其他國家和地區傳播。2.成就:莎士比亞一生創作了30多部戲劇和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些作品反映了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倫理觀念和社會陋習,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者的生活理想。3.代表作:《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第15課 探尋新航路一、課標要求通過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環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二、主要知識點(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原因1.歐洲人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2.歐洲社會出現了關注東方的熱潮。來自東方的絲綢、香料、瓷器、寶石和黃金等在歐洲市場極受歡迎。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描繪的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向往。3.歐洲人想要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繳納高額關稅,使得從東方運往歐洲的商品價格更加昂貴。4.隨著歐洲地理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5.航海技術的發達。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傳到歐洲,運用于航海。歐洲的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規模變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縱更加靈便。(二)哥倫布“發現”美洲1.迪亞士1487年,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領船隊到達非洲的好望角,實際上已經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2.達·伽馬1497年,達伽馬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1498年到達印度西海岸。此次航行,達伽馬帶回大量胡椒、肉桂等香料,還帶回大量的黃金,獲得高出航行成本幾十倍的利潤。3.哥倫布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資助,哥倫布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橫渡大西洋,10月,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后又“發現”了古巴和海地。在接下來的10年間,哥倫布先后三次西航。哥倫布始終認為他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還把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三)麥哲倫船隊全球航行過程:1519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繼續尋找盛產黃金和香料的亞洲。經過3年的航行,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歐洲。意義: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創舉,麥哲倫成為第一位橫渡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四)新航路開辟的意義1.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2.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第16課 早期殖民掠奪一、課標要求知道“三角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二、主要知識點(一)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殖民掠奪1.目的:拓展市場,推銷產品,尋找原料。2.最早的殖民國家:葡萄牙、西班牙。3.葡萄牙的殖民掠奪葡萄牙人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據點與商戰,如巴西、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從而控制了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據點為基地在當地進行劫掠式的貿易。他們用葡萄牙的手工業品,交換當地人手中的象牙、珍珠、寶石和香料,甚至搶劫當地人的黃金。4.西班牙的殖民掠奪16世紀,西班牙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橫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自稱“無敵艦隊”。西班牙憑借這支艦隊,在美洲建立起一個殖民大帝國。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強迫印第安人無償開采金銀礦,還在當地開發種植園,強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為奴隸在種植園里勞作。(二)英國的殖民擴張1.背景(1)16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英國的手工業尤其是毛紡織業迅速發展,促使英國開拓海外市場。(2)1588年,英國海軍在英吉利海峽與“無敵艦隊”進行了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海戰,“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英國逐漸成為海上霸主,開始在海外擴張殖民地。2.三角貿易英國商船從英國各地的港口出發,將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物品運往非洲傾銷;在非洲虜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殖民地,賣給當地的種植園主;再購進殖民地盛產的蔗糖、煙草等產品返回英國。這個航程的路線呈三角形,故這個以販賣黑奴為中心的貿易被稱為“三角貿易”。3.影響:種植園和黑奴貿易為英國帶來了巨額利潤。(三)荷、法、英殖民爭霸1.“海上馬車夫”荷蘭一度控制著波羅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貿易,有“海上馬車夫”之稱。17世紀,荷蘭加入殖民掠奪行列,入侵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取了馬六甲和錫蘭;一度強占了中國的臺灣;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蘭殖民地。2.法國17世紀下半葉,法國加入殖民爭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亞洲建立了法屬殖民地。3.爭霸戰爭目的:為了爭奪美洲、非洲、亞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場。結果:英國戰勝了荷蘭和法國,在世界各地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詡為“日不落帝國”。(四)殖民掠奪的影響1.客觀上有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但也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2.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統編九上知識要點復習·第六單元: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真題演練】一.選擇題1.(2021恩施州11.)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很好地從整體駕馭和把握所學知識。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識結構圖,其中“?”處是( D?。?br/>A. 西歐城市的興起 B.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C. 西歐莊園的出現 D. 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2.(2022蘇州中考16.)“英國詩歌之父”杰弗里·喬叟(1340一1400)青年時期曾在意大利會見彼特拉克.后者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尖銳地揭露了教會僧作們欺詐、貪婪的本性以及愚民政策和"禁欲主義"的本質。對他的恰當評價是(A )A. 人文主義的宣揚者 B. 文學革命的旗手C. 社會革命的宣傳家 D. 啟蒙運動的領袖3.(2022湘潭中考12.)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抨擊教會,謳歌愛情,描寫人的喜怒哀樂。這體現了(A )A. 人文主義 B. 理性主義 C. 自由主義 D. 英雄主義4.(2022衡陽中考13.)莎士比亞稱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這表明莎士比亞( B )A. 強調法律至上 B. 提倡人文主義 C. 忽視科學文化 D. 反對個性解放5.(2022綏化中考23.) 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長篇詩作是( B )A. 《羅密歐與朱麗葉》B. 《神曲》 C. 《蒙娜麗莎》 D. 《天方夜譚》6.(2022大慶中考30.)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藝術家以更寫實的手法描繪人物形象,詩人們則更關注人們的天性,這表明當時文學藝術作品宣揚的思想是( C )A. 神權至上 B. 禁欲主義 C. 人文主義 D. 馬克思主義7.(2022河南中考16.)從“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到“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再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丁),西方傳承了一種文明特質。這一“特質”的內涵是(A )A. 人文精神 B. 契約精神 C. 法律至上 D. 分權制衡8.(2022黔東南州中考10 .) 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文藝復興先驅但丁主張“人不能像野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他們的思想所體現的共同核心精神是(D )A. 自由平等 B. 主權在民 C. 神權至上 D. 人文主義9.(2022北部灣經濟區中考14 .) 它反對教會“神權至上”,提倡人文主義,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它”指的是(B )A. 大化改新 B. 文藝復興 C. 光榮革命 D. 第二次工業革命10.(2022安徽中考10 .)14-16世紀,許多歐洲學者認為,在羅馬時代和他們自己的時代之間,主司文學和藝術的女神逃離了歐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臨,意大利人興高采烈地與她們攜手合作。符合此描述的事件是(B )A. 基督教興起 B. 文藝復興 C. “發現”美洲 D. 啟蒙運動11.(2022江漢油田潛江天門仙桃中考9.)書簽中的句子寫于文藝復興時期。該詩體現的思想潮流與下列哪一句最接近( A )“大多數時候,落在人們頭上的幸?;虿恍胰Q于他們自己”。A. 人們只要想做,沒有什么做不到B. 來世的得救高于現世生活C. 忠實的報答是上天堂,邪惡的懲罰是下地獄D. 順從上帝的意志,就可以升入天堂,獲得永恒的幸福12.(2022瀘州中考8.)下圖是收錄在德國植物學家廖恩哈德·??怂?542年編纂出版的《植物志》中的玉米植株圖。??怂箤懙?“它現在生長在德國的庭院中,幾乎到處都是?!边@主要是因為( B )A. 文藝復興推動繪畫藝術繁榮 B. 新航路的開辟促進物種交流C. 殖民擴張推動資本原始積累 D. 工業革命在德國迅速地擴展13.(2022南通中考11.)在探尋新航路的過程中,發現美洲的航海家是( C )A. 迪亞士 B. 麥哲倫 C. 哥倫布 D. 達·伽馬14.(2022南通中考9.)“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柵欄,一個終點。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變而成為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架起這座橋梁的開拓者是( D )A. 迪亞士 B. 麥哲倫 C. 達·伽馬 D. 哥倫布15.(2022廣元中考12.) 研究歷史地圖,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右圖是新航路開辟過程中某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示意圖。據圖可知,這位航海家是( A )A. 哥倫布 B. 迪亞士 C. 麥哲倫 D. 達·伽馬16.(2022廣安中考11.) 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新生資產階級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新航路的開辟( D )A. 推動了《查士丁尼法典》的編纂B. 導致了提倡個性的人文主義思潮的出現C. 促進了歐洲自由自治的城市和大學的興起D. 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逐步確立17.(2022達州中考9.)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某作家的小說中講述了15世紀前后的歐洲,出生于西班牙富商家庭的主人公加西亞,在一次遠洋航海途中意外流落荒島的故事。以下情節的真實性,值得懷疑的是( B )A. 加西亞受人文主義精神鼓舞熱衷航海冒險B. 加西亞曾多次仔細閱讀過《獨立宣言》C. 加西亞和多數西歐人一樣渴望黃金、白銀D. 加西亞始終相信地圓學說的正確性18.(2022臨沂中考20.)麥哲倫船隊的5艘遠洋海船只剩下“維多利亞”號遠洋帆船,出發時的200多名船員只剩下18名船員返回。麥哲倫船隊以巨大的代價獲得環球航行成功,證明了地球是圓的,世界各地的海洋是連成一體的。該船隊( D )A. 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遠航船隊 B. 穿越了大西洋、太平洋和紅海C. 在葡萄牙國王支持下順利遠航 D. 為遠航成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19.(2022揚州中考12.)下圖是1500年以后世界物種交換示意圖,這一現象主要源于( B )A. 阿拉伯帝國擴張 B. 新航路開辟C. 拿破侖對外戰爭 D. 第一次世界大戰20.(2022鹽城中考13.)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約三分之一的品種源自美洲。這些物種最早從美洲傳出是由( D )A. 絲綢之路開通 B. 鄭和下西洋 C. 莊園經濟發展 D. 新航路開辟21.(2022泰州中考16.)1522年,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這無疑是次劃時代的壯舉,它的意義甚至可以和人類離開地球登上月球相比。”率領這支船隊的是(D )A. 迪亞士 B. 達.伽馬 C. 哥倫布 D. 麥哲倫22.(2022長沙中考9.)印第安人指責他把歐洲的強盛帶到了美洲,掠奪他們的財富,破壞他們的文化;歐洲人則認為他把歐洲文明傳播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這一矛盾評價針對的是( A )哥倫布“發現”美洲 B.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C. 工業革命 D. 第二次工業革命23.(2022宜昌中考19.)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競爭的歷史大幕,由此,大國崛起有了全球坐標。“全球坐標”所對應的史事是( D )A. 亞歷山大東征 B. 張騫通西域 C. 鄭和下西洋 D. 新航路開辟24.(2022十堰中考7.)“人文主義思想對西歐人向海外發展起了積極促進作用……是海外冒險事業的一種思想動力”。“人文主義”與“海外冒險”分別體現的事件是( D?。?br/>文藝復興和光榮革命 B. 光榮革命和新航路開辟C. 啟蒙運動和三角貿易 D. 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25.(2022恩施州中考11.)法國史學家米西勒認為,14-16世紀歐洲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下列選項與這一時代不相符的是( A?。?br/>A. 巴爾扎克的小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時代風貌B. 莎士比亞的《神曲》體現了人文主義者的生活理想C. 哥倫布向東橫渡太平洋,“發現”新大陸美洲D. 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26.(2022綏化中考24.)下列航海家中,始終認為自己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還把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的是( C )A. 迪亞士 B. 達·伽馬 C. 哥倫布 D. 麥哲倫27.(2022齊齊哈爾中考23.)他是第一位橫渡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他是(D )A. 迪亞士 B. 達·伽馬 C. 哥倫布 D. 麥哲倫28.(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18.)史學家一般認為1500年左右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人類社會開始從分散走向整體。這一變化始于( A )A. 新航路開辟 B. 列強殖民擴張C. 宗教改革運動 D. 世界市場形成29.(2022龍東中考16.)14-16世紀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其中“人”被發現是指( B )A. 宗教改革運動 B. 文藝復興運動 C. 思想啟蒙運動 D. 新文化運動30.(2022河北中考7.)同學們在開展“中外海路交通發展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中,搜集到下面一幅示意圖。該圖所示歷史事件的結束距今( A )A. 500周年 B. 503周年 C. 530周年 D. 535周年31.(2022海南中考15.) 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馬、牛、豬、羊、雞等家畜家禽,小麥、燕麥、大麥、裸麥等農作物,橄欖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產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材料反映出新航路開辟(B )A. 使世界完全連為一個整體 B. 促進了世界各地物種交流C. 造成了非洲長期貧窮落后 D. 推動了西歐租地農場發展32.(2022賀州中考10 .) 500年以前,歐洲人普遍認為整個世界只有歐、亞、非三個大洲,且大洲之間基本沒有交流。打破這種狀態歷史事件是( A )A. 新航路開辟 B. 文藝復興 C. 法國大革命 D. 光榮革命33.(2022百色中考12 .)從圖中,我們能夠讀取的準確信息是(B )A. 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 B. 新航路的開辟 C.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D. 世界市場最終形成34.(2022天水中考10 .)從1519年開始,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伴隨著天花、麻疹等從來沒有到達過西半球的疾病的流行,墨西哥的人口減少了90%之多,由1700萬銳減到130萬。其直接原因是(A)A.新航路的開辟 B.黑奴貿易的擴大C.拉美獨立運動 D.工業革命的推進二.非選擇題1.(2022桂林中考1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9世紀前后,歐洲耕地面積不斷擴大、耕作技術也不斷提高,突出表現在三圃制的廣泛推行,導致農業剩余產品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在封建主的領地內。……成批的手藝人出走,到適合他們生產和生活的地方居住。他們把生產的手工業品賣給農村,買回糧食和原材料。社會分工逐漸加強并得以深化,城市在此基礎上也進一發發展。——齊濤主編:《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材料二:新的農作物也傳到美洲,包括小麥、燕麥和甘蔗……美洲向非洲和歐亞大陸傳輸出本地農作物,如玉米、馬鈴薯、煙草、西紅柿的甘薯以及南瓜,全世界的農業社會可以獲得更多樣化的農作物,它們可以在最適合的區域內種植。由此帶來的一個影響,就是全球農業革命,這場革命是接下來兩個世紀人口增長的基礎。——[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辛西婭·斯托克斯·布朗 克雷格·本杰明:《大歷史》材料三:聯合國糧食峰會特使卡里巴塔說:“中國很好地管理好了自己的糧食庫存,不僅保障了中國人民的糧食供給,也為世界人民的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薄隈R達加斯加,中國提供的雜交水稻技術讓很多當地人“再也沒有餓過肚子”……在“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中國推動農業對外投資合作,把當地的生產能力,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韓冰:《保障世界糧食安全的中國貢獻》(《新華每日電訊》2021年10月17日)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影響農業產量的因素。(2)指出與材料二中農作物交流相關的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二歸納農作物交流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歸納中國為糧食安全做出的貢獻。綜合上述材料,請你為提高世界糧食產量出謀劃策。【答案】(1)因素:耕作技術的進步;耕地面積的擴大;手工業的發展;商業的發展;社會分工的深化;城市的發展。(2)事件: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發現美洲;殖民掠奪。影響:推動全球農業革命;擴大農作物的種植區域:提高農作物產量;促進人口增長。(3)貢獻:保障中國人民糧食供給;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農業;傳播先進農業技術;推動農業對外投資。出謀劃策:重視糧食生產;發展農業科技;注重保護耕地;加強國際合作。2.(2022昆明中考27.)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圖中的遠洋航行被稱為什么?并根據材料一,指出明朝初年發展對外友好關系的積極作用。材料二新航路開辟以后,西方國家長達300年的殖民擴張和掠奪,造成千百萬人民的死亡。在美洲的殖民過程中,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整個整個的部落被消滅。罪惡的奴隸貿易又使非洲喪失1億左右的壯年黑人。在歐洲殖民強盜的掠奪下,殖民地的社會經濟不可避免地陷入停領甚至倒退。---據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開辟歐洲通往美洲新航路的航海寶是讓?并根據材料二,指出西方國家早期殖民擴張造成的嚴重后果材料三新中國結束了近代以來百余年的屈辱外交。亞非會議(萬隆會議)后,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進展。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外交迎來了新局面。改革開放后,中國通過多邊舞臺,積極參與全球性問題治理,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積極倡導和推動構建人要每運共同體,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解答了重大時代命題---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并用史實說明中國在亞非會議(萬隆會議)上作出的重要貢獻。(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倡導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答案】(1)鄭和下西洋。積極作用: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和平友好往來與經濟文化交流。(2)哥倫布。嚴重后果:造成大批印第安人死亡,使非洲喪失大量的黑人勞動力,使殖民地的社會經濟不可避免地陷入停頓甚至倒退。(3)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促進了亞非國家的合作。(4)認識:中國倡導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有助于加強全球性問題的治理,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3.(2022北京中考23.)人類通過探索,不斷擴大活動空間。材料一 歐洲人探索世界的重要目的是追逐利益,一些人希望能直接找到黃金,另一些更精明的人則希望找到獲得東方商品的新渠道。文藝復興把好奇心視為美德,鼓勵人們盡可能知道更多的事情,包括歐洲以外的世界。指南針和觀象儀能幫助船員繪制更為精準的地圖和海圍。15世紀,葡萄牙人學習阿拉伯造船技術,造出了航速更快、操作更簡便的超級大帆船。——摘編自弗蘭克·薩克雷等《世界大歷史》(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背景。舉出開辟新航路過程中一位航海家的事跡。材料二 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八十天環游地球》依據真實社會狀況創作。一位同學閱讀后,繪制了主人公的旅行路線示意圍,并摘錄書中時沿途社會狀況的描述。(2)依據材料二判斷,這一旅行應該發生在______。(寫序號)分別從交通工具和社會狀況角度說明判斷理由。①14、15世紀,資本主義工商業興起時期②19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材料三 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資料卡(3)依據材料三,談談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作用。【答案】(1)背景: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新生資產階級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來自東方的商品在歐洲市場極受歡迎,《馬可·波羅行紀》使歐洲社會出現關注東方的熱潮;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迫使歐洲人尋求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文藝復興倡導人要實現自己的價值;指南針運用于航海;造船技術的進步。航海家事跡:麥哲倫環球航線、哥倫布“發現”美洲等。(2)②;理由:交通工具:第一次工業革命從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中期,1825年,由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1807年富爾頓發明汽船。社會狀況:1842年《南京條約》英國割占香港島,1858年,根據《天津條約》中的有關原則規定,英法美三國脅迫清政府分別簽訂《通商章程善后條約》,規定了鴉片貿易合法化,美國內戰是1861-1865年,由此可知是這一旅行應該發生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3)作用: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防實力;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4.(2022遂寧中考14.)資本主義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馬世力主編《世界史綱》(下冊)材料二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大事,也深刻影響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閱讀材料一、二并聯系所學知識思考如何辯證評價新航路開辟?材料三英國 美國 法國《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1787年憲法》 《人權宣言》 ?(2)上圖是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時期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民主法治建設進程示意圖,請完善空白處的內容并簡要回答這些法律文獻產生的共同作用?材料四(3)科技改變生活,創新引領未來,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材料四展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部分發明創造,請選擇你認為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一項,并說明入選的理由(至少兩條)。材料五 新政使政府較全面地深入到各個經濟領域:控制了銀行這個經濟發展中樞,使財政成為國家干預經濟的重要杠桿,進而對工業、農業、交通運輸等部門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直至勞資關系,進行廣泛的調控。從此,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成為一種固定職能,使國家資本主義得到了空前發展。——報童《談羅斯福新政》(4)羅斯福新政對資本主義世界的發展產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材料五概括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是什么?材料六 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應該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共同創造更加美好未來。——習近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5)資本主義的發展充滿了競爭和挑戰,伴隨著沖突和博奔。世界是一個整體,如何應對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威脅因素,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請提出你的合理建議(至少兩條)?【答案】(1)積極方面: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與亞洲、非洲和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消極方面:新航路開辟過程中及其后的殖民掠奪,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造成了亞非拉地區的長期貧困與落后。(2)《拿破侖法典》或《法國民法典》共同作用:體現了資產階級倡導民主思想,有助于資本主義法制社會的建立;都反映了由人治走向法治、由專制走向民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趨勢;部對本國的民主政治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都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法律文獻,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3)答案示例:汽車:汽車的發明和改進,推動了交通運輸領域的革命;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汽車的大量使用,客觀上也導致城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電燈:電燈的發明,給人們帶來了光明,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電燈的改進和廣泛使用,影響和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電燈及其他電器的大量出現,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電話:電話的發明是人類通訊領域的重大革命;它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改變了人們之間交流的方式;電話等通訊工具的出現也促進了生產力發展,加快了社會發展進程。人造纖維:人造纖維的發明,開辟了新的紡織品生產領域;它的發明使人類服飾絢麗多彩,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人造纖維發明后迅速深入到人類生活諸多領域,深刻影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長期大量使用人造纖維,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4)特點: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5)在國際關系中弘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精神,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堅持對話協商,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積極開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推動全球治理變革,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努力擴大各國利益的交匯點,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堅持交流互鑒,推動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綠色低碳、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5.(2022邵陽中考27.) 隨著全球聯系的加強,工業化的推進,生態問題日益成為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舊大陸之間的接觸與聯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種相互流傳,特別是起源于美洲的玉米、馬鈴薯、西紅柿等,不僅改變了各洲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促進了世界人口的增加。與此同時,舊大陸食草的馬、牛、羊等動物來到氣候適宜、水草豐足的新大陸;其繁殖的數量遠遠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養量,地表植被因而被逐漸破壞,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趨嚴重。——摘自《從生態環境視角看新航路開辟后世界的變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舊大陸之間的接觸與聯系”始于哪一歷史事件。這一事件對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材料二 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既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歡欣,也體驗到很多新的痛苦。下圖為19世紀后期,英國的有錢人乘坐汽船游覽泰晤士河的場景。汽船在河中冒著嗆人的濃煙;岸邊工廠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變得污濁不堪。——摘編自部編版教材《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①列舉“機器時代”交通工具方面的發明成果(至少兩例)。②指出工業化為人類帶來“歡欣”和“痛苦"。材料三 全球治理環境問題情況2000年以來,法國巴黎一個高科技的垃圾焚燒站,焚燒已經過分檢的垃圾,用其發電輸往國家電網。2009年,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來自193個國家的代表更新了《京都議定書》的內容,規定了更嚴格的溫室氣體排放限制。2015年,中國專門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氣候變化合作基金,協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一起應對氣候變化。2018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3億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的38.3%。……——摘編自《人民網》(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全球治理環境污染的措施。【答案】(1)新航路開辟;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2)火車機車、汽船’、飛機、汽車等。歡欣: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眾化;婦女地位的提高;痛苦:人類生存環境的破壞;貧富分化加??;等等。(3)利用高科技對垃圾回收和利用;通過國際談判和立法等手段治理環境問題;中國專門設立氣候變化合作基金,協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可再生資源的開發利用等。6.(2022齊齊哈爾中考26.) 材料一:孔子開創了民間自由講學的先河,一個中國學術思想史的黃金時代便開始出現。它光芒四射,燦爛奪日,成為人類文化發展史上最富麗的時代。——摘編自李定一《中華史綱》材料二:材料三:新文化運動時,在胡適、魯迅等人的倡導下,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魯迅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在當時都產生了很大影響。——《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1)依據材料一指出哪位歷史人物開創了民間自由講學的先河?他是我國古代哪一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哪部書籍?(2)材料二中三位人物是歐洲哪一場運動的代表人物?該運動提倡的思想是什么?圖一A是哪位歷史人物?身為這場運動的先驅,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3)依據材料三指出使白話文逐斷普及開來的是哪次運動?哪位人物創辦《青年雜志》并發表《敬告青年》一文?寫出這次運動所標舉的兩大口號。(4)結合以上材料,談談你的感倍。【答案】(1)孔子;儒家;“仁”、“禮”;《論語》。(2)文藝復興;人文主義;但丁、《神曲》。(3)新文化運動,陳獨秀;民主與科學。(4)①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社會的進步;②思想推動社會的發展,歷史的進步;③思想領域的繁榮促進了文化的發展,為杜會的變革奠定了基礎。7.(2022桂林中考1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9世紀前后,歐洲耕地面積不斷擴大、耕作技術也不斷提高,突出表現在三圃制的廣泛推行,導致農業剩余產品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在封建主的領地內。……成批的手藝人出走,到適合他們生產和生活的地方居住。他們把生產的手工業品賣給農村,買回糧食和原材料。社會分工逐漸加強并得以深化,城市在此基礎上也進一發發展。——齊濤主編:《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材料二:新的農作物也傳到美洲,包括小麥、燕麥和甘蔗……美洲向非洲和歐亞大陸傳輸出本地農作物,如玉米、馬鈴薯、煙草、西紅柿的甘薯以及南瓜,全世界的農業社會可以獲得更多樣化的農作物,它們可以在最適合的區域內種植。由此帶來的一個影響,就是全球農業革命,這場革命是接下來兩個世紀人口增長的基礎。——[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辛西婭·斯托克斯·布朗 克雷格·本杰明:《大歷史》材料三:聯合國糧食峰會特使卡里巴塔說:“中國很好地管理好了自己的糧食庫存,不僅保障了中國人民的糧食供給,也為世界人民的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薄隈R達加斯加,中國提供的雜交水稻技術讓很多當地人“再也沒有餓過肚子”……在“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中國推動農業對外投資合作,把當地的生產能力,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韓冰:《保障世界糧食安全的中國貢獻》(《新華每日電訊》2021年10月17日)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影響農業產量的因素。(2)指出與材料二中農作物交流相關的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二歸納農作物交流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歸納中國為糧食安全做出的貢獻。綜合上述材料,請你為提高世界糧食產量出謀劃策。【答案】(1)因素:耕作技術的進步;耕地面積的擴大;手工業的發展;商業的發展;社會分工的深化;城市的發展。(2)事件: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發現美洲;殖民掠奪。影響:推動全球農業革命;擴大農作物的種植區域:提高農作物產量;促進人口增長。(3)貢獻:保障中國人民糧食供給;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農業;傳播先進農業技術;推動農業對外投資。出謀劃策:重視糧食生產;發展農業科技;注重保護耕地;加強國際合作。8.(2022梧州中考 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是茶樹原產地,世界各國引種的茶樹和飲茶習俗,都源于中國。17世紀初,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最早從事茶葉貿易,不久在法、英等國都出現了中國茶。18世紀末,輸入荷蘭、英國和法國的中國茶,除本國消費外,還流通到西北歐與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還形成了國際茶葉市場。18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逐步壟斷了中英茶葉貿易。1760—1833年間,輸入英國的中國茶葉價值,由80多萬兩增至560多萬兩白銀,茶葉占中國出口總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紀40年代以前,中國茶葉一直獨占世界市場。——摘編自周重林《茶葉戰爭》材科二 機器化生產和標準化的推行,使東非的咖啡、中國的茶葉以及印度的糖經過擴大再生產后重新出現在它們的原產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態,它們統統被飾以知名商標和發達地區的文明氣息,以一種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們原來的生產者,從立頓茶葉、箭牌糖果到后來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隨著全球化的進展,從1800到2000年,這一征服全球消費者口味的爭奪戰幾乎無往不利。——摘編自劉祚昌等《世界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茶葉銷往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并概括中國茶葉在18世紀世界貿易中發揮的作用。(2)根據材料二,歸納19世紀至21世紀物質交流的特點。【答案】(1)主要原因: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新航路的開辟與殖民擴張,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拓寬了國際貿易的范圍;作用:中國茶葉成為當時中西貿易的主要商品之一,促進了當時世界貿易市場的發展;茶葉貿易為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帶來巨大利潤。(2)特點:物質交流的品種更加豐富;交流的范圍擴大;對原產物進行機器化生產和標準化加工;品牌化包裝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上第五單元走向近代B卷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按照單元精選2022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單元概述】14、15世紀,西歐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萌芽并逐步發展。文藝復興的興起、新航路的開辟以及歐洲殖民者在美洲、亞洲和非洲的殖民掠奪,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特征:人類歷史進入到近代社會。【知識要點】第13課 西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一、課標要求從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產生,初步理解近代早期西歐社會經濟的重要變化。二、主要知識點(一)新的生產和經營方式1.背景11世紀以后,歐洲農村開展墾殖運動,林地、荒地、沼澤被開發,墾殖者有的是領主組織,多數則是農民,通過墾殖運動,墾殖者成為這些新開發地區的主人。新開發的地區也仿效自治城市,成為具有獨立司法權和行政自治權的地區。2.莊園的衰落和瓦解隨著法律的規范,勞役量被固定在一個特定的范圍,農奴可以用貨幣購買勞役豁免權,以此獲得對自己勞動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過繳納遷徙稅,獲得離開莊園、擺脫領主人身束縛的機會。在莊園逐漸衰落和瓦解的過程中,農民逐漸獲得對自己剩余產品的支配權。3.租地農場的出現領主通過轉讓、聯姻、繼承、買賣等方式,將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為一種趨勢。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4.租地農場的特點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雇用農民耕種,將產品推向市場。5.手工工場的出現(1)背景農產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的農產品和畜產品得以進入市場。一些商人將在鄉村市場收購的運到港口或更遠的地方。法國南部地區的糧食被運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歐洲的呢絨、皮毛等遠銷東方。(2)過程a手工業者逐漸脫離農業生產;他們更多地為市場而生產。b小型手工作坊得到發展,農民從事手工生產。C集中的手工工場形成:商人向工人提供原料、生產工具,集中地點勞動,工人成為出賣勞動力的雇傭勞動者,與雇主形成雇傭關系。d 影響:進一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6.影響土地關系的變化和手工業的發展,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組織逐漸資本主義化,開始改變中世紀歐洲社會的整體面貌。(二)富裕農民和市民階層1.背景13、14世紀,歐洲農村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改變。大多數貴族不重視或沒有能力經營自己的地產,將其抵押或變賣,以償還債務或應付開支。2.富裕農民富裕農民、騎士、鄉紳通過各種手段不斷集中土地,以新的經營方式掌握了生產、交換等環節,還控制了鄉村行政事務,成為農村中富有生氣的階級力量。3.市民階層手工業者、商人成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約關系賦予的權利。富商巨賈還投資鄉村,置辦田產,采用新的生產經營方式。他們與貴族聯姻或成為官員,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權利也不斷擴大,成為強化王權所需要的政治力量。第14課 文藝復興運動一、課標要求知道《神曲》、莎士比亞的戲劇等,初步理解文藝復興對人的思想解放的意義。二、主要知識點(一)文藝復興1.背景(1)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威尼斯等地,工商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一些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2)人文主義的思潮逐漸流行,文藝復興運動興起。2.人文主義形成中的資產階級不滿羅馬教廷對精神世界的控制,對教會宣揚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態度漸生異議,要求建立一種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哲學;他們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享受現世生活。3.影響(1)文藝復興是一場反對教會“神權至上”和提倡人文主義的新文化運動,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延續了近300年之久。(2)這場運動采取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但對古典文化并非是簡單的“復興”,這其中有繼承,更有創新。(3)文藝復興時期涌現了許多文學家、思想家和藝術家,他們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二)但丁1.地位: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但丁與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稱文藝復興“文學三杰”。2.代表作:長篇詩作《神曲》分“地獄”“煉獄”“天堂”三部分。作者借夢游三界描寫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擊教會的貪婪腐化,把許多主教、僧侶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獄,表達了市民階層的情感與理想。(三)達·芬奇1.成就他思想深邃,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兼藝術大師、科學巨匠、文藝理論家、哲學家、詩人、音樂家、工程師和發明家于一身。達·芬奇最大的成就是繪畫,他技術精湛,把藝術創作和科學探索結合起來,創作了許多完美生動的人物形象,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2.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以現實人物為主題,人物形象神態自若,嘴角含著一絲微笑,顯得恬靜,似乎又有些哀傷,富有生命的活力。3.地位:他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并稱文藝復興“美術三杰”。(四)莎士比亞1.背景:文藝復興開始向西歐其他國家和地區傳播。2.成就:莎士比亞一生創作了30多部戲劇和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些作品反映了時代風貌和社會本質,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倫理觀念和社會陋習,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者的生活理想。3.代表作:《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第15課 探尋新航路一、課標要求通過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環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開辟的世界影響。二、主要知識點(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原因1.歐洲人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2.歐洲社會出現了關注東方的熱潮。來自東方的絲綢、香料、瓷器、寶石和黃金等在歐洲市場極受歡迎。意大利人馬可·波羅描繪的中國、印度等東方國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向往。3.歐洲人想要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方貿易的所有重要商道,要求商人繳納高額關稅,使得從東方運往歐洲的商品價格更加昂貴。4.隨著歐洲地理學的發展,人們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5.航海技術的發達。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傳到歐洲,運用于航海。歐洲的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規模變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縱更加靈便。(二)哥倫布“發現”美洲1.迪亞士1487年,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率領船隊到達非洲的好望角,實際上已經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2.達·伽馬1497年,達伽馬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1498年到達印度西海岸。此次航行,達伽馬帶回大量胡椒、肉桂等香料,還帶回大量的黃金,獲得高出航行成本幾十倍的利潤。3.哥倫布1492年8月,受西班牙王室資助,哥倫布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出發,開始橫渡大西洋,10月,到達巴哈馬群島中的圣薩爾瓦多島。后又“發現”了古巴和海地。在接下來的10年間,哥倫布先后三次西航。哥倫布始終認為他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還把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三)麥哲倫船隊全球航行過程:1519年,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繼續尋找盛產黃金和香料的亞洲。經過3年的航行,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歐洲。意義: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次創舉,麥哲倫成為第一位橫渡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四)新航路開辟的意義1.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2.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第16課 早期殖民掠奪一、課標要求知道“三角貿易”,了解資本原始積累的野蠻性和殘酷性。二、主要知識點(一)葡萄牙與西班牙的殖民掠奪1.目的:拓展市場,推銷產品,尋找原料。2.最早的殖民國家:葡萄牙、西班牙。3.葡萄牙的殖民掠奪葡萄牙人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建立了一些殖民據點與商戰,如巴西、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從而控制了從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據點為基地在當地進行劫掠式的貿易。他們用葡萄牙的手工業品,交換當地人手中的象牙、珍珠、寶石和香料,甚至搶劫當地人的黃金。4.西班牙的殖民掠奪16世紀,西班牙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橫行于地中海和大西洋,自稱“無敵艦隊”。西班牙憑借這支艦隊,在美洲建立起一個殖民大帝國。西班牙殖民者使用武力強迫印第安人無償開采金銀礦,還在當地開發種植園,強迫印第安人和黑人作為奴隸在種植園里勞作。(二)英國的殖民擴張1.背景(1)16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英國的手工業尤其是毛紡織業迅速發展,促使英國開拓海外市場。(2)1588年,英國海軍在英吉利海峽與“無敵艦隊”進行了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海戰,“無敵艦隊”幾乎全軍覆沒。英國逐漸成為海上霸主,開始在海外擴張殖民地。2.三角貿易英國商船從英國各地的港口出發,將火器、機械制品和酒等物品運往非洲傾銷;在非洲虜獲黑奴,運往西印度群島和美洲殖民地,賣給當地的種植園主;再購進殖民地盛產的蔗糖、煙草等產品返回英國。這個航程的路線呈三角形,故這個以販賣黑奴為中心的貿易被稱為“三角貿易”。3.影響:種植園和黑奴貿易為英國帶來了巨額利潤。(三)荷、法、英殖民爭霸1.“海上馬車夫”荷蘭一度控制著波羅的海、印度及美洲的全部貿易,有“海上馬車夫”之稱。17世紀,荷蘭加入殖民掠奪行列,入侵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取了馬六甲和錫蘭;一度強占了中國的臺灣;在非洲的好望角建立了殖民地;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蘭殖民地。2.法國17世紀下半葉,法國加入殖民爭霸的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亞洲建立了法屬殖民地。3.爭霸戰爭目的:為了爭奪美洲、非洲、亞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場。結果:英國戰勝了荷蘭和法國,在世界各地奪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詡為“日不落帝國”。(四)殖民掠奪的影響1.客觀上有助于歐洲殖民國家的資本原始積累,有助于世界市場逐漸形成,但也給殖民地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2.歐洲文化傳到殖民地,對殖民地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統編九上知識要點復習·第六單元: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真題演練】一.選擇題1.(2021恩施州11.)構建知識結構圖,能很好地從整體駕馭和把握所學知識。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識結構圖,其中“?”處是( ?。?br/>A. 西歐城市的興起 B.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C. 西歐莊園的出現 D. 生產組織形式資本主義化2.(2022蘇州中考16.)“英國詩歌之父”杰弗里·喬叟(1340一1400)青年時期曾在意大利會見彼特拉克.后者對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尖銳地揭露了教會僧作們欺詐、貪婪的本性以及愚民政策和"禁欲主義"的本質。對他的恰當評價是( )A. 人文主義的宣揚者 B. 文學革命的旗手C. 社會革命的宣傳家 D. 啟蒙運動的領袖3.(2022湘潭中考12.)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抨擊教會,謳歌愛情,描寫人的喜怒哀樂。這體現了( )A. 人文主義 B. 理性主義 C. 自由主義 D. 英雄主義4.(2022衡陽中考13.)莎士比亞稱人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這表明莎士比亞( )A. 強調法律至上 B. 提倡人文主義 C. 忽視科學文化 D. 反對個性解放5.(2022綏化中考23.) 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他的長篇詩作是( )A. 《羅密歐與朱麗葉》B. 《神曲》 C. 《蒙娜麗莎》 D. 《天方夜譚》6.(2022大慶中考30.)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藝術家以更寫實的手法描繪人物形象,詩人們則更關注人們的天性,這表明當時文學藝術作品宣揚的思想是( )A. 神權至上 B. 禁欲主義 C. 人文主義 D. 馬克思主義7.(2022河南中考16.)從“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到“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亞里士多德),再到“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但?。?,西方傳承了一種文明特質。這一“特質”的內涵是( )A. 人文精神 B. 契約精神 C. 法律至上 D. 分權制衡8.(2022黔東南州中考10 .) 古希臘先哲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文藝復興先驅但丁主張“人不能像野獸那樣生活,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彼麄兊乃枷胨w現的共同核心精神是( )A. 自由平等 B. 主權在民 C. 神權至上 D. 人文主義9.(2022北部灣經濟區中考14 .) 它反對教會“神權至上”,提倡人文主義,促進了人們思想的大解放。“它”指的是( )A. 大化改新 B. 文藝復興 C. 光榮革命 D. 第二次工業革命10.(2022安徽中考10 .)14-16世紀,許多歐洲學者認為,在羅馬時代和他們自己的時代之間,主司文學和藝術的女神逃離了歐洲;如今,女神突然重新降臨,意大利人興高采烈地與她們攜手合作。符合此描述的事件是( )A. 基督教興起 B. 文藝復興 C. “發現”美洲 D. 啟蒙運動11.(2022江漢油田潛江天門仙桃中考9.)書簽中的句子寫于文藝復興時期。該詩體現的思想潮流與下列哪一句最接近( )“大多數時候,落在人們頭上的幸?;虿恍胰Q于他們自己”。A. 人們只要想做,沒有什么做不到B. 來世的得救高于現世生活C. 忠實的報答是上天堂,邪惡的懲罰是下地獄D. 順從上帝的意志,就可以升入天堂,獲得永恒的幸福12.(2022瀘州中考8.)下圖是收錄在德國植物學家廖恩哈德·??怂?542年編纂出版的《植物志》中的玉米植株圖。??怂箤懙?“它現在生長在德國的庭院中,幾乎到處都是?!边@主要是因為( )A. 文藝復興推動繪畫藝術繁榮 B. 新航路的開辟促進物種交流C. 殖民擴張推動資本原始積累 D. 工業革命在德國迅速地擴展13.(2022南通中考11.)在探尋新航路的過程中,發現美洲的航海家是( )A. 迪亞士 B. 麥哲倫 C. 哥倫布 D. 達·伽馬14.(2022南通中考9.)“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柵欄,一個終點。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變而成為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奔芷疬@座橋梁的開拓者是( )A. 迪亞士 B. 麥哲倫 C. 達·伽馬 D. 哥倫布15.(2022廣元中考12.) 研究歷史地圖,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右圖是新航路開辟過程中某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線示意圖。據圖可知,這位航海家是( )A. 哥倫布 B. 迪亞士 C. 麥哲倫 D. 達·伽馬16.(2022廣安中考11.) 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新生資產階級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新航路的開辟( )A. 推動了《查士丁尼法典》的編纂B. 導致了提倡個性的人文主義思潮的出現C. 促進了歐洲自由自治的城市和大學的興起D. 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逐步確立17.(2022達州中考9.)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某作家的小說中講述了15世紀前后的歐洲,出生于西班牙富商家庭的主人公加西亞,在一次遠洋航海途中意外流落荒島的故事。以下情節的真實性,值得懷疑的是( )A. 加西亞受人文主義精神鼓舞熱衷航海冒險B. 加西亞曾多次仔細閱讀過《獨立宣言》C. 加西亞和多數西歐人一樣渴望黃金、白銀D. 加西亞始終相信地圓學說的正確性18.(2022臨沂中考20.)麥哲倫船隊的5艘遠洋海船只剩下“維多利亞”號遠洋帆船,出發時的200多名船員只剩下18名船員返回。麥哲倫船隊以巨大的代價獲得環球航行成功,證明了地球是圓的,世界各地的海洋是連成一體的。該船隊( )A. 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遠航船隊 B. 穿越了大西洋、太平洋和紅海C. 在葡萄牙國王支持下順利遠航 D. 為遠航成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19.(2022揚州中考12.)下圖是1500年以后世界物種交換示意圖,這一現象主要源于( )A. 阿拉伯帝國擴張 B. 新航路開辟C. 拿破侖對外戰爭 D. 第一次世界大戰20.(2022鹽城中考13.)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約三分之一的品種源自美洲。這些物種最早從美洲傳出是由( )A. 絲綢之路開通 B. 鄭和下西洋 C. 莊園經濟發展 D. 新航路開辟21.(2022泰州中考16.)1522年,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這無疑是次劃時代的壯舉,它的意義甚至可以和人類離開地球登上月球相比。”率領這支船隊的是( )A. 迪亞士 B. 達.伽馬 C. 哥倫布 D. 麥哲倫22.(2022長沙中考9.)印第安人指責他把歐洲的強盛帶到了美洲,掠奪他們的財富,破壞他們的文化;歐洲人則認為他把歐洲文明傳播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這一矛盾評價針對的是( )哥倫布“發現”美洲 B.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C. 工業革命 D. 第二次工業革命23.(2022宜昌中考19.)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競爭的歷史大幕,由此,大國崛起有了全球坐標?!叭蜃鴺恕彼鶎氖肥率牵? )A. 亞歷山大東征 B. 張騫通西域 C. 鄭和下西洋 D. 新航路開辟24.(2022十堰中考7.)“人文主義思想對西歐人向海外發展起了積極促進作用……是海外冒險事業的一種思想動力”?!叭宋闹髁x”與“海外冒險”分別體現的事件是(?。?br/>文藝復興和光榮革命 B. 光榮革命和新航路開辟C. 啟蒙運動和三角貿易 D. 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25.(2022恩施州中考11.)法國史學家米西勒認為,14-16世紀歐洲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下列選項與這一時代不相符的是( )A. 巴爾扎克的小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時代風貌B. 莎士比亞的《神曲》體現了人文主義者的生活理想C. 哥倫布向東橫渡太平洋,“發現”新大陸美洲D. 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26.(2022綏化中考24.)下列航海家中,始終認為自己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還把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的是( )A. 迪亞士 B. 達·伽馬 C. 哥倫布 D. 麥哲倫27.(2022齊齊哈爾中考23.)他是第一位橫渡太平洋的歐洲人,他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他是( )A. 迪亞士 B. 達·伽馬 C. 哥倫布 D. 麥哲倫28.(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18.)史學家一般認為1500年左右是世界近代史的開端,人類社會開始從分散走向整體。這一變化始于( )A. 新航路開辟 B. 列強殖民擴張C. 宗教改革運動 D. 世界市場形成29.(2022龍東中考16.)14-16世紀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其中“人”被發現是指( )A. 宗教改革運動 B. 文藝復興運動 C. 思想啟蒙運動 D. 新文化運動30.(2022河北中考7.)同學們在開展“中外海路交通發展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中,搜集到下面一幅示意圖。該圖所示歷史事件的結束距今( )A. 500周年 B. 503周年 C. 530周年 D. 535周年31.(2022海南中考15.) 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馬、牛、豬、羊、雞等家畜家禽,小麥、燕麥、大麥、裸麥等農作物,橄欖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產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材料反映出新航路開辟( )A. 使世界完全連為一個整體 B. 促進了世界各地物種交流C. 造成了非洲長期貧窮落后 D. 推動了西歐租地農場發展32.(2022賀州中考10 .) 500年以前,歐洲人普遍認為整個世界只有歐、亞、非三個大洲,且大洲之間基本沒有交流。打破這種狀態歷史事件是( )A. 新航路開辟 B. 文藝復興 C. 法國大革命 D. 光榮革命33.(2022百色中考12 .)從圖中,我們能夠讀取的準確信息是( )A. 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 B. 新航路的開辟 C.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D. 世界市場最終形成34.(2022天水中考10 .)從1519年開始,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伴隨著天花、麻疹等從來沒有到達過西半球的疾病的流行,墨西哥的人口減少了90%之多,由1700萬銳減到130萬。其直接原因是()A.新航路的開辟 B.黑奴貿易的擴大C.拉美獨立運動 D.工業革命的推進二.非選擇題1.(2022桂林中考1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9世紀前后,歐洲耕地面積不斷擴大、耕作技術也不斷提高,突出表現在三圃制的廣泛推行,導致農業剩余產品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在封建主的領地內?!膳氖炙嚾顺鲎撸竭m合他們生產和生活的地方居住。他們把生產的手工業品賣給農村,買回糧食和原材料。社會分工逐漸加強并得以深化,城市在此基礎上也進一發發展。——齊濤主編:《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材料二:新的農作物也傳到美洲,包括小麥、燕麥和甘蔗……美洲向非洲和歐亞大陸傳輸出本地農作物,如玉米、馬鈴薯、煙草、西紅柿的甘薯以及南瓜,全世界的農業社會可以獲得更多樣化的農作物,它們可以在最適合的區域內種植。由此帶來的一個影響,就是全球農業革命,這場革命是接下來兩個世紀人口增長的基礎。——[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辛西婭·斯托克斯·布朗 克雷格·本杰明:《大歷史》材料三:聯合國糧食峰會特使卡里巴塔說:“中國很好地管理好了自己的糧食庫存,不僅保障了中國人民的糧食供給,也為世界人民的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薄隈R達加斯加,中國提供的雜交水稻技術讓很多當地人“再也沒有餓過肚子”……在“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中國推動農業對外投資合作,把當地的生產能力,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韓冰:《保障世界糧食安全的中國貢獻》(《新華每日電訊》2021年10月17日)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影響農業產量的因素。(2)指出與材料二中農作物交流相關的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二歸納農作物交流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歸納中國為糧食安全做出的貢獻。綜合上述材料,請你為提高世界糧食產量出謀劃策。2.(2022昆明中考27.)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指出,圖中的遠洋航行被稱為什么?并根據材料一,指出明朝初年發展對外友好關系的積極作用。材料二新航路開辟以后,西方國家長達300年的殖民擴張和掠奪,造成千百萬人民的死亡。在美洲的殖民過程中,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整個整個的部落被消滅。罪惡的奴隸貿易又使非洲喪失1億左右的壯年黑人。在歐洲殖民強盜的掠奪下,殖民地的社會經濟不可避免地陷入停領甚至倒退。---據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開辟歐洲通往美洲新航路的航海寶是讓?并根據材料二,指出西方國家早期殖民擴張造成的嚴重后果材料三新中國結束了近代以來百余年的屈辱外交。亞非會議(萬隆會議)后,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進展。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外交迎來了新局面。改革開放后,中國通過多邊舞臺,積極參與全球性問題治理,推動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積極倡導和推動構建人要每運共同體,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解答了重大時代命題---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并用史實說明中國在亞非會議(萬隆會議)上作出的重要貢獻。(4)根據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倡導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識。3.(2022北京中考23.)人類通過探索,不斷擴大活動空間。材料一 歐洲人探索世界的重要目的是追逐利益,一些人希望能直接找到黃金,另一些更精明的人則希望找到獲得東方商品的新渠道。文藝復興把好奇心視為美德,鼓勵人們盡可能知道更多的事情,包括歐洲以外的世界。指南針和觀象儀能幫助船員繪制更為精準的地圖和海圍。15世紀,葡萄牙人學習阿拉伯造船技術,造出了航速更快、操作更簡便的超級大帆船。——摘編自弗蘭克·薩克雷等《世界大歷史》(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歐洲人開辟新航路的背景。舉出開辟新航路過程中一位航海家的事跡。材料二 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八十天環游地球》依據真實社會狀況創作。一位同學閱讀后,繪制了主人公的旅行路線示意圍,并摘錄書中時沿途社會狀況的描述。(2)依據材料二判斷,這一旅行應該發生在______。(寫序號)分別從交通工具和社會狀況角度說明判斷理由。①14、15世紀,資本主義工商業興起時期②19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材料三 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資料卡(3)依據材料三,談談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作用。4.(2022遂寧中考14.)資本主義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的進程。——馬世力主編《世界史綱》(下冊)材料二 美洲金銀產地的發現,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性地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大事,也深刻影響了資本主義的發展。閱讀材料一、二并聯系所學知識思考如何辯證評價新航路開辟?材料三英國 美國 法國《權利法案》 《獨立宣言》 《1787年憲法》 《人權宣言》 ?(2)上圖是資本主義制度初步確立時期幾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民主法治建設進程示意圖,請完善空白處的內容并簡要回答這些法律文獻產生的共同作用?材料四(3)科技改變生活,創新引領未來,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材料四展示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部分發明創造,請選擇你認為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一項,并說明入選的理由(至少兩條)。材料五 新政使政府較全面地深入到各個經濟領域:控制了銀行這個經濟發展中樞,使財政成為國家干預經濟的重要杠桿,進而對工業、農業、交通運輸等部門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直至勞資關系,進行廣泛的調控。從此,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成為一種固定職能,使國家資本主義得到了空前發展。——報童《談羅斯福新政》(4)羅斯福新政對資本主義世界的發展產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根據材料五概括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是什么?材料六 人類是一個整體,地球是一個家園。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人類應該和衷共濟、和合共生,朝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向不斷邁進,共同創造更加美好未來。——習近平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的講話(5)資本主義的發展充滿了競爭和挑戰,伴隨著沖突和博奔。世界是一個整體,如何應對人類發展面臨的共同威脅因素,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請提出你的合理建議(至少兩條)?5.(2022邵陽中考27.) 隨著全球聯系的加強,工業化的推進,生態問題日益成為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新舊大陸之間的接觸與聯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種相互流傳,特別是起源于美洲的玉米、馬鈴薯、西紅柿等,不僅改變了各洲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促進了世界人口的增加。與此同時,舊大陸食草的馬、牛、羊等動物來到氣候適宜、水草豐足的新大陸;其繁殖的數量遠遠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養量,地表植被因而被逐漸破壞,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趨嚴重。——摘自《從生態環境視角看新航路開辟后世界的變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舊大陸之間的接觸與聯系”始于哪一歷史事件。這一事件對世界產生了什么影響?材料二 工業革命使工業化國家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既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歡欣,也體驗到很多新的痛苦。下圖為19世紀后期,英國的有錢人乘坐汽船游覽泰晤士河的場景。汽船在河中冒著嗆人的濃煙;岸邊工廠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變得污濁不堪。——摘編自部編版教材《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①列舉“機器時代”交通工具方面的發明成果(至少兩例)。②指出工業化為人類帶來“歡欣”和“痛苦"。材料三 全球治理環境問題情況2000年以來,法國巴黎一個高科技的垃圾焚燒站,焚燒已經過分檢的垃圾,用其發電輸往國家電網。2009年,在哥本哈根會議上,來自193個國家的代表更新了《京都議定書》的內容,規定了更嚴格的溫室氣體排放限制。2015年,中國專門設立200億元人民幣的氣候變化合作基金,協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一起應對氣候變化。2018年底,中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3億千瓦,占全部電力裝機的38.3%。……——摘編自《人民網》(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全球治理環境污染的措施。6.(2022齊齊哈爾中考26.) 材料一:孔子開創了民間自由講學的先河,一個中國學術思想史的黃金時代便開始出現。它光芒四射,燦爛奪日,成為人類文化發展史上最富麗的時代。——摘編自李定一《中華史綱》材料二:材料三:新文化運動時,在胡適、魯迅等人的倡導下,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魯迅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在當時都產生了很大影響。——《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1)依據材料一指出哪位歷史人物開創了民間自由講學的先河?他是我國古代哪一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哪部書籍?(2)材料二中三位人物是歐洲哪一場運動的代表人物?該運動提倡的思想是什么?圖一A是哪位歷史人物?身為這場運動的先驅,他的代表作品是什么?(3)依據材料三指出使白話文逐斷普及開來的是哪次運動?哪位人物創辦《青年雜志》并發表《敬告青年》一文?寫出這次運動所標舉的兩大口號。(4)結合以上材料,談談你的感倍。7.(2022桂林中考17.)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9世紀前后,歐洲耕地面積不斷擴大、耕作技術也不斷提高,突出表現在三圃制的廣泛推行,導致農業剩余產品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在封建主的領地內?!膳氖炙嚾顺鲎?,到適合他們生產和生活的地方居住。他們把生產的手工業品賣給農村,買回糧食和原材料。社會分工逐漸加強并得以深化,城市在此基礎上也進一發發展。——齊濤主編:《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材料二:新的農作物也傳到美洲,包括小麥、燕麥和甘蔗……美洲向非洲和歐亞大陸傳輸出本地農作物,如玉米、馬鈴薯、煙草、西紅柿的甘薯以及南瓜,全世界的農業社會可以獲得更多樣化的農作物,它們可以在最適合的區域內種植。由此帶來的一個影響,就是全球農業革命,這場革命是接下來兩個世紀人口增長的基礎。——[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辛西婭·斯托克斯·布朗 克雷格·本杰明:《大歷史》材料三:聯合國糧食峰會特使卡里巴塔說:“中國很好地管理好了自己的糧食庫存,不僅保障了中國人民的糧食供給,也為世界人民的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在馬達加斯加,中國提供的雜交水稻技術讓很多當地人“再也沒有餓過肚子”……在“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中國推動農業對外投資合作,把當地的生產能力,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生產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韓冰:《保障世界糧食安全的中國貢獻》(《新華每日電訊》2021年10月17日)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影響農業產量的因素。(2)指出與材料二中農作物交流相關的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二歸納農作物交流的影響。(3)根據材料三歸納中國為糧食安全做出的貢獻。綜合上述材料,請你為提高世界糧食產量出謀劃策。8.(2022梧州中考 1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是茶樹原產地,世界各國引種的茶樹和飲茶習俗,都源于中國。17世紀初,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最早從事茶葉貿易,不久在法、英等國都出現了中國茶。18世紀末,輸入荷蘭、英國和法國的中國茶,除本國消費外,還流通到西北歐與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還形成了國際茶葉市場。18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逐步壟斷了中英茶葉貿易。1760—1833年間,輸入英國的中國茶葉價值,由80多萬兩增至560多萬兩白銀,茶葉占中國出口總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紀40年代以前,中國茶葉一直獨占世界市場。——摘編自周重林《茶葉戰爭》材科二 機器化生產和標準化的推行,使東非的咖啡、中國的茶葉以及印度的糖經過擴大再生產后重新出現在它們的原產地,不同于原有的原料形態,它們統統被飾以知名商標和發達地區的文明氣息,以一種更加迅猛的方式征服了它們原來的生產者,從立頓茶葉、箭牌糖果到后來的雀巢咖啡、星巴克咖啡伴隨著全球化的進展,從1800到2000年,這一征服全球消費者口味的爭奪戰幾乎無往不利。——摘編自劉祚昌等《世界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茶葉銷往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并概括中國茶葉在18世紀世界貿易中發揮的作用。(2)根據材料二,歸納19世紀至21世紀物質交流的特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上第五單元走向近代B卷(知識要點+真題精選)(學生版).doc 九上第五單元走向近代B卷(知識要點+真題精選)(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