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案教學目標:描述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過程。教學重點和難點:尿的形成過程。教學方法:觀察與思考、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等。教學過程:導入:人體生命活動過程中不斷產生代謝廢物,必須及時排出體外,否則對人體有害。引出什么叫排泄,而排尿是排泄的主要方式。那么,體內產生的廢物如何形成尿液,又是如何排出體外的呢?導入課題并出示學習目標。一、泌尿系統的組成觀察泌尿系統的模式圖,認識泌尿系統的組成。比一比,哪一組的同學最積極,總結的最完整,表現的最出色!二、腎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觀察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認識腎的結構和功能單位;進行小組討論,使學生自己歸納腎單位的結構。推測:血液是怎樣進出腎臟的?(腎動脈 腎毛細血管 腎靜脈)三、尿的形成活動(1)讀書與思考:參照尿的形成示意圖,看書并思考以下問題:尿的形成過程包括兩個連續的階段——濾過和重吸收。兩個階段中被濾過和被重吸收的物質分別是什么?活動(2) 資料分析:取某健康人腎動脈中的血漿、腎小囊中的液體和尿液進行分析比較,得到如下數據,請分析這些數據。主要成分 血漿中(克/100毫升) 腎小囊中(克/100毫升) 尿液中(克/100毫升)水 90 98 96蛋白質 8.00 0.03 0.00葡萄糖 0.10 0.10 0.00無機鹽 0.72 0.72 1.10尿素 0.03 0.03 1.80小組討論思考題。經過討論,請一個代表完整敘述尿的形成過程,其他組員補充,使答案完善。希望在討論中能提出與泌尿系統有關的其它問題,鼓勵同學提問,提倡組內互助。結合分析與討論,回答下列問題:1、血液流經腎小球時,血漿中的哪些成分可以由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腔?2、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的哪些成分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液?3、尿的形成經歷了那兩個過程?4、原尿與血漿相比成分上有什么不同?尿與原尿相比成分上有什么不同?5、人體每天大約形成180升原尿,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這是怎么回事呢?結合小組討論,教師總結排尿的意義:1、排出人體內的的代謝廢物。2、 調節人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3、維持組織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四、拓展延伸:分析蛋白尿和血尿的形成原因。(提示:可能是腎的腎小球 發生病變,通透性增高。)五、課堂小結:讓學生談談收獲和體會。六、課堂檢測:伴你學90頁21題、22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