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第1課時)一、教學目標1.描述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2.運用實驗法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二、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1.描述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2.運用實驗法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難點:1.描述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2.在“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活動中,對照實驗的設計及實驗現象的分析。三、教學準備教師: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相關視頻、圖片等,PPT。學生:課前預習。四、相關資源《【情境素材】被子植物的一生》視頻資源、《【教學實驗】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視頻資源、《【教學實驗】發豆芽》視頻資源。五、教學過程【課堂引入】播放視頻《【情境素材】被子植物的一生》,先從整體上概述了《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章的主要內容,提出問題: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經歷種子的萌發,植株的生長、發育、繁殖、衰老和死亡,每個階段是怎樣進行的?有著哪些特點?引入本章的學習。《被子植物的一生》(以上圖片為素材庫中《【情境素材】被子植物的一生》視頻截圖)清明時節,我國很多地方的農民忙著春耕播種,正如諺語所說: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種瓜點豆為什么要在清明前后進行呢?請說說其中的科學道理。講解:這是一句農諺,是指種瓜種豆的時間是在清明節前后。清明節前后,氣溫回升,降水逐漸增多,適于種子的萌發和幼苗的生長。被子植物中有許多種類是作物。“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大多數作物的播種季節。為什么種子在春天播下去容易長出幼苗?如果你生活在農村,請你問問長輩,當地有哪些農作物,一般播種哪些種子,播種前后都需要做哪些工作。本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種子萌發需要哪些環境條件。【新知講解】(一)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提出問題:在什么樣的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呢?作出假設:假設一般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作出的,有時還需要查閱資料。下面的資料會給你一些啟示。許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種的,天寒地凍不適于播種。在播種前往往要在地里澆一些水,使土壤潮濕,如果剛下過一場小雨,不用澆水就可以播種了;但是過于潮濕又容易使種子霉爛。播種前往往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氣。請你根據以上資料,作出假設:種子的萌發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訂計劃:怎樣通過實驗來檢驗上述假設呢?根據下面提供的探究方案及視頻,制訂自己的探究計劃。1.準備某種植物的種子(如綠豆、大豆、芥菜子等)40粒,四個能夠蓋緊的罐頭瓶,一個小勺,八張餐巾紙或衛生紙,四張標簽紙和膠水(或直接用黏性標簽)。2.在四個標簽上分別寫上1、2、3、4,分別貼在四個罐頭瓶上。將這四個罐頭瓶都放倒,每個瓶中放上兩張餐巾紙。用小勺在1號瓶中撒10粒種子,將瓶蓋擰緊。3.分別向2號瓶和3號瓶中灑一點水,使里面的紙變得潮濕。注意,不要灑水過多,不能使紙浸泡在水中。用小勺向4號瓶中倒較多的水,直到水即將從瓶口流出為止(以便使種子能完全浸沒在水中)。4.分別向2、3、4號瓶中紙上撒10粒種子,然后擰緊瓶蓋。5.將1、2、4號瓶放入櫥柜中,將3號瓶放到冰箱里。過幾天再觀察,看哪個瓶里的種子長成了幼苗。播放視頻《【教學實驗】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通過視頻的播放,讓學生了解種子萌發所需要的環境條件及對其探究的方法。《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以上圖片為素材庫中《【教學實驗】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視頻截圖)科學方法:實驗組和對照組許多作物在春天而不是冬天播種,提示我們溫度過低不利于種子萌發。果真如此嗎?為了檢驗這一假設,需要將種子置于低溫條件下(如冰箱中)進行實驗,看它們是不是真的不能萌發,這一組種子稱為實驗組。如果這組種子果真不萌發,是不是就一定說明上述假設成立呢?如果這組種子本身就不能萌發呢?如果是水分的多少不合適呢?為了排除這些可能性,保證實驗結果只是由于溫度這一個變量引起的,還需要將同樣的種子再分出一組,放在正常的室溫條件下作為對照來觀察。如果這組種子能夠正常萌發,說明種子自身和其他條件沒有問題。這組用來作為對照的種子稱為對照組。討論和完善計劃自己制訂出初步的探究計劃后,通過小組討論來檢查自己的計劃,對考慮不周之處進行修改。1.應當選擇什么樣的種子進行實驗?2.你所在的小組想探究哪種環境條件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如何控制這種環境條件?3.實驗過程中應該將種子分成幾組?每一組應當有多少粒種子?每一組只有一粒種子可以嗎?4.應當為對照組提供什么樣的溫度、水分、空氣等條件?5.對每一個實驗組的處理,除了所要研究的條件外,其他環境條件是否應當與對照組相同?6.每隔多長時間觀察一次?對各組實驗是否應當同時觀察?實施計劃:課下實施計劃,按確定的探究計劃進行實驗,定期觀察,認真記錄種子萌發情況。分析結果,得出結論:預測:幾號瓶中的種子萌發了?幾號瓶中的種子沒有萌發?實驗結果是否支持你作出的假設?你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討論1.如果事先已經知道2號瓶中的條件是最適合種子萌發的,本實驗設置2號瓶是否還有必要?為什么?講解:有必要。如果將2號瓶分別于1號瓶、3號瓶、4號瓶相比較,各自只有一個因素不同。因此,2號瓶可以分別作為1號瓶、3號瓶、4號瓶的對照,以排除除了所研究的因素外,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討論2.1號瓶和3號瓶各檢驗一種條件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這是一組對照實驗嗎?講解:不是。因為1號瓶和3號平中的水和溫度都不同,研究的因素不止一個,所以不是一組對照實驗。討論3.與同學交流這項探究實驗的過程、結果和結論。你的結論和其他同學的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和同學一起分析原因。總結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都是種子萌發所需要的環境條件。現在我們了解了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課下同學們可以動手試著發豆芽,看發豆芽除了需要適宜的環境條件外,還需要什么條件。播放視頻《【教學實驗】發豆芽》。《發豆芽》(以上圖片為素材庫中《【教學實驗】發豆芽》視頻截圖)典型例題例1.下列選項中,不是種子萌發所需要的外界條件是( )A.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B.一定的水C.充足的空氣D.適宜的溫度答案:A解析: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外界條件: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是種子的自身條件。例2.發豆芽的時候,我們要將其放在溫暖的地方,其原因是( )A.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B.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關照C.種子萌發需要適量的水分D.種子萌發需要充足的氧氣答案:A解析: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外界條件: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發豆芽時我們放在溫暖的地方是為種子萌發提供適宜的溫度。例3.把40粒同一品種的綠豆種子按表中設置的條件放入4個相同玻璃瓶中,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編號 數量(粒) 水 溫度 現象 原因1 10 無水 25℃ 不萌發 沒有一定的水分2 10 適量水 25℃ ?3 10 適量水 0℃ 不萌發 溫度不適宜4 10 過多水 25℃ 不萌發 ?A.2號的現象是萌發B.4號不萌發的原因是水分太多C.共有3組對照實驗D.2號是對照組答案:D解析:根據表中信息可知:2號種子滿足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等外界條件,所以2號萌發,A正確;4號種子被過多的水浸沒后,導致種子缺乏充足的空氣,所以不萌發,B不正確;該實驗方案中實際上包含三組對照實驗,其中1號和2號唯一的變量是水分,2號和3號唯一的變量是溫度,2號和4號唯一的變量是空氣,2號是對照組,其他都是實驗組,C、D正確。例4.某生物興趣小組為了研究光對豌豆發芽的影響,在兩個花盆里分別中了同樣的豌豆100粒,病設計了下表實驗,針對其中的不足,你認為應作出修改的是( )花盆 陽光 溫度 空氣 水A 向陽 10℃ 充足 一定B 暗室 30℃ 充足 一定A.陽光B.溫度C.空氣D.水答案:B解析:該小組研究光對豌豆發芽的影響,變量是光,除此之外其他條件應均相同,而A組溫度為10℃,B組溫度為30℃。,這樣出現了兩個變量——光和溫度,所以應是溫度一致,保證變量的唯一性。六、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探究了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下面我們來整體回顧一下。七、板書設計種子的萌發(一)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1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第2課時)一、教學目標1.描述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2.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3.運用抽樣檢測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二、教學重點及難點重點:1.描述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2.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3.運用抽樣檢測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難點:1.描述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2.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3.運用抽樣檢測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三、教學準備教師:收集種子萌發自身條件及萌發過程的相關視頻、圖片等,PPT。學生:課前預習。四、相關資源《【教學實驗】測定種子的發芽率》視頻資源、《【知識探究】種子萌發后與植株器官的對應關系》交互動畫資源。五、教學過程【課堂引入】溫故知新:種子萌發需要哪些環境條件?思考:提供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種子就一定能萌發嗎?童話故事:一位后繼無人的年邁國王,為了在全國篩選出最誠實的少年繼承王位,他把炒熟的種子分發給全國的少年,并下令誰種出了最漂亮的花,誰就擁有王位繼承權。許多少年作假調換了種子,并種出了美麗的的花朵,只有一個孩子恪守誠信,悉心照料那粒不可能萌發的種子,最終也沒有萌發,更不會開出美麗的花朵。國王公布篩選結果,誠實的孩子贏得了尊敬和王位……上述童話至少告訴我們兩點:一是要實事求是,要誠實;二是煮熟的種子,即使外界條件再好也是不會萌發的。說明種子的萌發條件既有外部條件,又有內部條件。本節課我們繼續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及種子萌發的過程。【新知講解】(一)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思考:影響種子萌發的內部條件有哪些呢?講解:從剛剛的童話故事中我們可以知道,煮熟的種子不能萌發,說明種子要想萌發必須是活的。思考:這樣的種子能萌發嗎?講解:干癟的種子或被昆蟲咬壞胚的種子都不能萌發。儲存時間過長的種子,胚已經死亡,當然也不能萌發。此外,種子成熟以后,大都有一段休眠期,有的需要幾周,有的需要兩三年,甚至更長。正在休眠的種子也是不能萌發的。總結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活的,具有完整的胚,且度過休眠期的種子。思考:1.種子為什么有休眠現象呢?講解:原來,生長在溫帶的植物,如果種子在秋季成熟以后很快萌發,不久冬季到來,幼苗就會被凍死,這樣植物就有絕種的危險了。相反,種子經過休眠,就可以躲過嚴冬,繁衍后代。可見,種子具有休眠特性,是植物長期適應環境的結果。2.如何檢測種子是否處于休眠狀態?講解:首先從外觀上看種子的形態是否保持完整,胚是否受到損害。如果胚受損,則無法確定種子是否處于休眠狀態。如果種子完好無損,就將種子放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等)進行培養,一段時間后若種子還不能萌發,則可以判斷它們可能處于休眠狀態。總結種子萌發的條件:(二)種子萌發的過程了解了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種子萌發的過程。觀察這一過程中種子各部分的變化,說出種子各部分結構的功能。說說種子結構和幼苗各部分間在發育上的對應關系。講解:當一粒種子萌發時,首先要吸收水分。同時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逐漸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隨后,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芽,芽進一步發育成莖和葉。總結種子萌發的過程:展示《【知識探究】種子萌發后與植株器官的對應關系》交互動畫,通過將植株的不同器官與種子的不同結構進行連線,進行種子萌發后與植株器官的對應關系練習。《種子萌發后與植株器官的對應關系》(以上圖片為素材庫中《【知識探究】種子萌發后與植株器官的對應關系》動畫截圖)在農業生產上,播種前應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如果發芽率低,就需要另選良種,否則會造成減產。因此在播種前需要測定種子的發芽率。那如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呢?探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問題:怎樣測定種子的發芽率呢?設計探究方案時思考下列問題。思考:1.設想你是一位農民,從種子站買了一袋種子。測發芽率時,你能把整袋種子都用上嗎?如果不能,應當怎么辦?2.小熊同學說:“為了避免浪費,用四五粒種子測一下就行了。”你覺得這個建議可行嗎?3.萌萌同學說:“測發芽率時,應當盡量挑個大的種子。”這個想法對嗎?4.測發芽率時,應當給種子提供怎樣的環境條件?如何提供這些條件?5.怎樣計算發芽率?提示:1.不能對檢測對象逐一檢測時,可以從檢測對象總體中抽取少量個體作為樣本,對樣本進行檢測的結果能夠反映總體的情況,這種方法叫做抽樣檢測。如果用于調查,則叫做抽樣調查。科學方法:抽樣檢測抽樣檢測是指從檢測對象中抽取少量個體作為樣本進行檢測,以樣本的檢測結果來反映總體情況的方法。抽樣的方法有講究:樣本大小要合適,樣本過大不僅浪費材料,而且費時費力,樣本過小則準確性差;要做到隨機取樣,不能憑主觀想法挑選樣本;檢測的方法要科學,例如,在檢測種子發芽率時,應當給種子萌發提供最適宜的條件,否則檢測的結果就會不準確。2.為了使抽樣檢測的結果接近總體的真實情況,抽樣時應當盡量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3.參考檢測裝置:在直徑為10厘米的培養皿內,鋪2~4層濾紙或紗布,加入適量的水,使濾紙或紗布濕潤,然后均勻地擺上100粒種子。4.幾種常見種子萌發的最適宜溫度:小麥 棉 水稻 玉米 菜豆12~20 ℃ 20~30 ℃ 25~35 ℃ 30~35 ℃ 20~25 ℃5.要注意使培養皿內保持濕潤。6.每天觀察一次,記錄萌發的種子數,連續觀察七天左右。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萌發的種子數7.種子發芽率的計算公式:8.重復測定2次。取3次的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討論:1.將自己或本小組的測定結果告訴其他同學,并互相比較。2.哪個同學或小組與你所測定的是同一種種子?他們的數據與你的相同嗎?如果不同,原因是什么?講解:應該不同。本實驗為隨機抽樣檢測,那么選取的種子本身在完整程度、發育程度上就存在著差異。同時每名同學在本實驗中人為控制的環境條件也會有所差別,因此種子的發芽情況會有所不同,收集的數據也不會完全相同。播放視頻《【教學實驗】測定種子的發芽率》,通過視頻的播放,讓學生了解測定種子發芽率的方法及其意義。《測定種子的發芽率》(以上圖片為素材庫中《【教學實驗】測定種子的發芽率》視頻截圖)典型例題例1.炒熟的花生放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仍不能萌發,這是因為( )A.胚在休眠B.胚是死的C.胚不完整D.沒有胚乳答案:B解析: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是:活的,具有完整的胚,且度過休眠期的種子。炒熟的花生的胚是死的,因此不能萌發。例2.為了盡快得到某種植物的幼苗,在選中時一般選取( )A.剛采下的幼嫩的種子B.已經度過休眠期的種子C.剛采下的快成熟的種子D.儲存3年以上的種子答案:B解析: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是:活的,具有完整的胚,且度過休眠期的種子。例3.大米和豆瓣在肥沃的土壤中也不能長出幼苗的原因是( )A.沒有種皮B.土壤肥料不足C.沒有胚根D.沒有完整的胚答案:D解析: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是:活的,具有完整的胚,且度過休眠期的種子。例4.大豆種子萌發時最先突破種皮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種子萌發的過程:種子在萌發過程中先吸收水分,體積膨大,種皮脹破。同時,胚內的生命活動活躍起來,在萌發過程中最先突破種皮的是②胚根,發育成根;此后③胚芽發育成莖和葉,①胚軸發育成連接莖與根的部分。例5.在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為了科學性,實驗中需要作出假設,設置對照實驗B.為了保證實驗成功,應當盡量需要挑選個大的種子C.為了提高可靠性,重復測定2次,求3次的平均值D.為了避免浪費,可以用四五粒種子測一下就行了答案:C解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測定同一種種子的發芽率,可不設置對照實驗,A錯誤;為了使抽樣檢測的結果能夠接近總體的真實情況,抽樣時應當盡量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不能挑選個大的種子,B錯誤;為了減少誤差,應重復測定2次,取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C正確;用四五粒種子測一下,偶爾性較大,測定的實驗數據不準確,D錯誤。六、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種子萌發的過程及如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下面我們來回顧一下。1.種子萌發的條件2.種子萌發的過程3.測定種子的發芽率抽樣檢測:從檢測對象中抽取少量個體作為樣本進行檢測。七、板書設計種子的萌發(二)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活的,具有完整的胚,且度過休眠期的種子(三)種子萌發的過程1.吸水脹大2.胚根最先突破種皮3.測定種子的發芽率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第1課時) 教學設計.docx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第2課時) 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