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科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指導思想積極貫徹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科技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的指示,適應“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引導少年兒童開展各類科技活動,培養少年兒童科技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少年兒童的科學素質,努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情分析1、整體學習狀況:一年級的小朋友,課堂紀律不是很好,學習習慣也未養成。各班男女比例都是男生多于女生。男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課堂反應都明顯高于、優于女生。 2、已有知識、經驗:參差不齊,少部分學生有豐富的課外知識積累,平時注意對各類事物的觀察,表現出對大自然、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對科學的學習興趣,但課外書閱讀貧乏,無法建立起必要的學習聯系;部分學生對大自然、對科學陌然,無法適應。 3、兒童心理分析: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科學學習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動手做小實驗,這種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必將成為學生在小學階段科學學習強大內驅力和學習動力三、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由“走進科學”,“用感官觀察”,“用大腦思考”,“用雙手創造”四個單元和一個專項學習“像工程師那樣……”五部分組成,教材的編寫有以下幾個理念:1、以學生的發展為教材編寫的宗旨。2、以科學的世界觀作為整冊教材的組織線索。3、強化對科學探究和工程實踐的指導。4、強調學習活動的多樣性和學習資源的全配套。5、重視科學史的學習。四、總的教學目標和要求1、做滾小球實驗,并能有所發現。2、認識到不僅科學家能做科學研究,小學生也能做科學。3、通過交流工程師的杰作,意識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工程師的發明創造。4、識別感覺器官,運用某種感官觀察并描述事物的特點。5、通過做動用多種感官觀察物體的活動,獲得關于事物的更多信息。6、使用簡單的工具幫助感官觀察事物,發現工具延伸了感官的功能。7、與同學共同完成觀察活動,交流自己的發現,感受發現的樂趣。8、通過一系列有結構的猜想活動,認識什么是事實、什么是猜想。9、知道猜想要有依據,猜想不一定正確,猜想需要驗證。10、借助解暗箱活動,體會當意見不一致時,交流、磋商、討論的重要性。11、觀察自然物和人造物,知道自然物構成了自然世界,人造物構成了人工世界,體會自然世界的神奇和人工世界的偉大。12、利用自然物制作一件物品,體會自然物與人造物的關系,感受用雙手創造的樂趣。13、通過使用工具加工食品,體驗工具帶來的方便。14、能動手動腦,設計出滿足一定需求的氣球小車,并向同伴展示。15、初步了解工程活動的三個基本環節:明確問題、設計制作和展示分享。五、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1、首先加強教師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鉆研科學教法學法,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民主、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采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好學校的科學實驗室,盡可能的去科學實驗室上課,創設科學探究的情景,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獲。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充分利用課程和校本資源,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5、認真鉆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6、充分運用教具、現代媒體、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六、教學進度第一周;小小科學家第二周:小小工程師第三周:上好科學課第四周:認識感官第五周:感官總動員第六周:借助工具觀察第七周:做個小偵探第八周:暗箱里的秘密第九周:樹葉變黃了第十周:自然世界與人工世界第十一周:衣食住行的變化第十二周:輪子的故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