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3:元素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關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2、過程與方法1)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獲取信息2)學習運用尋找規律的特殊性的方法處理信息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保持對化學的深厚興趣2)不向困難低頭,相信隨著知識的積累,所在的問題都會迎刃而解3)發展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二、教學重點、考點1、元素的概念2、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3、物質、元素、原子、分子的區別與聯系三、教學難點、學困點和易錯點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號的意義3、物質、元素、原子、分子的區別與聯系四、教學活動教學過程 學習活動 效果反饋與修正課 前 活 動 1、復習原子的構成 2、預習元素 1、復習原子的構成 2、預習元素 3、準備一個廢棄的有標簽的飲料瓶課 中 活 動 飲料瓶標簽中“成分”標有很多符號,如Na、Mg、Ca等等,這些指的是瓶中飲料里所含的這種元素在其中的含量 觀察你所帶的飲料瓶標簽上的“成分”,看看上面寫了些什么課 中 活 動 一、元素 1、定義: 質子數(核電荷數)相同一類原子 質子數 中子數 C-12 6 6 C-13 6 7 C-14 6 8 思考:C-12、C-13、C-14是不是同種元素? 質子數(核電荷數)決定元素的種類 2、元素的分類 金屬元素(金字旁,除金、汞) 非金屬元素(氣、石、氵) 稀有氣體元素(稀有氣體) 3、地殼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氧 > 硅 > 鋁 > 鐵 O > Si > Al > Fe 非 非 金 金 4、生物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氧 > 碳 > 氫 > 氮 O > C > H > N 元素的化學性由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 二、元素符號 1、元素符號的寫法 2、元素符號的意義: ①表示某元素 ②表示一個某原子 什么是元素,閱讀教材P59一、二三段,了解元素 了解定義,理解、消化并記憶 觀察所給數據,思考:1、碳原子的質子數為多少 2、相對原子質量約等于什么+什么 3、C-12中的12表示碳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那它的中子數為多少 理解并記憶 了解 觀察P60,圖3-17,“資料卡”總結地殼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生物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閱讀P60,最后一段,觀察圖3—18,總結 閱讀教材P61、62,了解元素符號及意義 練習:O、H、Na、Cl課 中 活 動 物質、元素、分子、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分子、原子、離子屬于微觀概念,講種類,論個數 物質、元素屬于宏觀概念,講種類,不論個數 三、元素周期表 7個橫行-------周期 18個縱行-----族 小結 了解、理解、運用“物質、元素、分子、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練習:從分子、原子構成和元素組成角度描述下列物質的意義:O2、H20、CO2、Cu 閱讀P62表3-4 閱讀教材P62,元素周期表簡介 自我總結,查漏補缺 完成課后練習課 后 活 動 鞏固練習 1、復習本課 2、復習本單元 3、完成作業課題2 元 素一、元素1、定義: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相同的一類原子的總稱2、元素的分類金屬元素(金字旁,除金、汞)元素的分類 非金屬元素(氣、石、氵)稀有氣體元素(稀有氣體)3、地殼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 > 硅 > 鋁 > 鐵O > Si > Al > Fe非 非 金 金4、生物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 > 碳 > 氫 > 氮O > C > H > N元素的化學性由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二、元素符號1、元素符號的寫法2、元素符號的意義:①表示某元素②表示一個某原子3、物質、元素、分子、原子的區別與聯系元素講種類,不論個數 ,分子、原子、離子屬于微觀概念,講種類,論個數三、元素周期表7個橫行-------周期18個縱行-----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