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學目標:1、 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各器官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重點)2、 知道消化的概念、類型;教學重難點:3、 通過小組活動培養合作能力。4、 通過小組合作、課堂表演,體驗與人交流和合作。課前準備:1、自制多媒體課件;2、準備實驗器具。教學過程:教學環節及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復習提問 1、 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D的典型缺乏癥及食物來源;2、 水的功能;3、 鈣和鐵的功能及缺乏癥。 思考并回答問題,記憶知識點。 溫故而知新。創設情景激趣導學5分鐘 大屏幕展示漫畫,引起學生疑惑,并提出魯迅先生的名言: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激發學習欲望。 觀看畫面,引起思索,導出與消化吸收的關系。 從學生日常生活體驗出發,以漫畫形式創造輕松愉快的情境,激發學習欲望,目的是使學生從學習一開始就感到親切、有趣,并且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合作探究(一)10分鐘消化系統的組成 過渡:通過預習,我們知道消化和吸收是通過消化系統來完成的。接下來我們繼續深入學習人體的消化系統。(板書:一、消化系統的組成)(一)消化系統的組成1、教師展示“合作探究一”的內容,要求小組同學合作討論并回答以下問題:(先獨立思考,不能解決的問題再小組討論)(1)對照課本第8頁插圖,說出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位置及作用。(2)指出自己的胃、小腸和肝臟的位置。(3)列表比較五種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名稱、消化液流入的器官以及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的種類。(教師在學生小組探究的過程中巡回進行詢問、指導。)2、教師展示圖片,檢查學生探究的情況。以任務形式組織教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各小組的合作探究成果。(1)學生看圖說出消化系統各部分的名稱。(2)學生對照自己的身體指出肝臟、胃、小腸的位置。(3)學生歸納總結消化系統組成的知識結構圖(4)學生描述消化道各器官的作用(5)學生列表比較五種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名稱、消化液流入的器官以及消化液中含有的消化酶的種類。 通過了解食物在人體內的旅行途徑,從而引出消化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有什么功能⒈以任務形式組織教學,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⒉從學生興趣的問題出發,讓學生從已有知識構建新知識。3、學生通過提取腦海中的生活常識,自然而然的解決問題,降低難度,讓學生擁有一種生物學習的成就感和關注生活的意識。合作探究(二)15分鐘探究唾液對淀粉的消化作用 思考問題:1、細嚼饅頭,為什么會覺得甜呢?2、口腔中的舌頭、牙齒與消化有關嗎?3、食物中的任何營養物質都要消化才能吸收嗎?4、三大營養物質的消化過程及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1、請學生分組嘗試對“細嚼饅頭,為什么會覺得甜呢?”的問題,設計探究實驗,及時鼓勵、評價及必要的提示。大屏幕展示探究提示及參考方案。2、請幾個學生據觀看所得嘗試回答問題,及時鼓勵、評價,并引導學生歸納、總結。6、觀看視頻,提問:膽汁對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7、大屏幕展示小腸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分析小腸的結構特點,歸納得出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 1、認真看思考題,產生探究欲望。2、結合日常生活儲備知識構建。3、積極發表見解,并注意傾聽他人的發言,敢于發表不同的看法。 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火花得到了充分的綻放,思維觸角延伸到了生物的各領域中,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個既有肌體又有靈魂的活的生物學科知識,學會“活學”。知識整合鞏固提高7分鐘 鞏固知識,嘗試描述蛋糕在人體內如何被消化吸收的:1、大屏幕展示任務,要求學生進一步鞏固知識、內化知識。2、宣布活動規則,以接力方式使學生以擬人形式一一說出各器官的作用。(二)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1、閱讀文字說明,快速記憶,將所學知識內化。2、積極參與表演,并對他人的表現持欣賞態度。1、回顧并嘗試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積極舉手發言。2、分析并積極回答。 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學以致用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又一條途徑,讓學生在應用過程中體驗到成就感,同時也會讓學生在其中發現新的問題,引發新的思考,從而學會在新知中遷移,在遷移中應用,在應用中發現,再發現中思考課堂達標檢測題及課下作業8分鐘 課堂達標檢測題:A類: 1、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道和_______。(1)消化道:由口腔、___、食道、___、小腸、_____、肛門組成,其中_____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2)消化腺: 2、食物的消化(1)消化:食物在_______里被分解成___________的過程。(2)消化方式:①物理消化:通過________和_______,食物被磨碎并與______充分混合的過程。②化學消化:_______將食物中的有機物分解的過程。B類:1、細嚼饅頭有甜味,這是由于( )A、牙齒咀嚼的緣故 B、舌攪拌的緣故 C、口腔分泌消化酶的緣故 D、與以上三條都有關2、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主要場所是( )A、口腔 B、胃 C、小腸 D、大腸3、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唾液 B、胃液 C 膽汁 D、腸液4、吃飯時細嚼慢咽的好處主要是( )A、可品味食物 B、防止食物進入氣管 C、可將淀粉徹底分解 D、減輕腸胃的負擔5、對蛋白質、脂肪、糖類都能起到消化作用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胃液 C、膽汁 D、胰液和腸液6、下列有關對消化系統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C、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D、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7、唾液對淀粉的消化實驗”要求在一定溫度下進行,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 ℃條件下催化作用都會逐漸降低。下圖能正確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與溫度關系的是( ) C類:1、下圖表示的是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據圖回答: (1)人體消化系統包括________和消化腺兩部分。(2)請寫出圖中[③]、[④]代表的器官名稱:[③]______、[④]______。(3)能分泌胰液的器官是[⑤]______,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是[⑥]_______。(4)饅頭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最先對淀粉進行初步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_(填序號)。2、下表是“口腔對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探究實驗步驟,請根據此表回答問題:步驟123加入的物質 饅頭碎屑+2毫升唾液 饅頭碎屑+2毫升清水 饅頭塊+2毫升唾液 攪拌 充分攪拌 充分攪拌不攪拌 保溫 37 ℃水浴10分鐘 37 ℃水浴10分鐘 37 ℃水浴10分鐘 加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1)若以1和2為一組,則實驗探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以1和3為一組,則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_。(3)加入碘液后變成藍色的是________號試管,淀粉被分解的是_____號試管,除口腔外,淀粉的消化分解還可在人體的_____內進行。(4)若要探究“37 ℃”是唾液淀粉酶對淀粉消化的最佳溫度,請寫出實驗設計方案。 學生獨立自主完成,課堂檢測要及時互糾。 本節實驗材料,家庭中常有,可讓學生先自己嘗試完成,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通過練習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答題速度和規范,將學習延伸到課下。板書設計: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一、 消化系統的組成: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2、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二 、消化 :1、 概念:食物在消化道中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質的過程。物理性消化2、分類:化學性消化《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①描述人體消化系統中胃和小腸兩種器官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②概述食物在胃和小腸中的消化。(重點)③概述三大營養物質的消化過程。2、 能力目標①通過分析討論斯帕蘭札尼實驗,得出結論,認識科學探究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②通過演示實驗“膽汁對脂肪的乳化作用”和消化過程動畫,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③通過自主學習消化器官的結構和功能,培養學生閱讀、概括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進一步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教學重難點: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知道自己該如何健康生活。教學過程:教學環節及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導入新知3分鐘 播放人體的消化視頻:話說姍姍小朋友吃西瓜時,不小心將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這粒西瓜籽在姍姍的消化道內,上演了一出歷險記。它先遇到像軋鋼機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點兒將它壓的粉身碎骨;剛躲過一劫,又遇到“酸雨”;后來它鉆進了一條又長又窄的迷宮,它在這里走了很久,身邊的許多物質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宮,它又差點兒鉆進死胡同,幸虧及時改變方向;后來不知怎地,它與一些很臭的東西混在了一起;最后,它們在姍姍上廁所時,一起離開了姍姍。【過渡語】食物在口腔內被消化上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食物在進入胃腸后又會發生哪些變化呢?這節課我們繼續探究食物的消化過程。【板書】消化和吸收2 邊聽故事邊思考:1、軋鋼機一樣的怪物是什么?(它在人體的口腔內),口腔內除了它之外還有誰對食物有消化作用?都屬于什么消化?2、在哪里遇到的酸雨?又細又長的迷宮指的又是什么器官?認真觀看視頻,對問題交流討論。1、口腔對食物的消化:2、在胃里遇到酸雨,迷宮指的是小腸。 對學生積極評價,同時總結上節課的內容。利用問題引發學生的疑問,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27分鐘 知識點一:食物在胃中的消化(重點)【過渡語】食物在口腔消化后下一步會到達胃,胃有怎樣的結構?它對食物的消化有什么作用呢?展示胃剖面結構圖:指導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糾正錯誤的答案糾正學生的錯字:囊 皺襞設疑:胃的蠕動,可以研磨和攪拌食物,形成粥狀的食糜,這屬于什么類別的消化? 屬于物理性消化,食物的消化起決定作用的是化學消化,胃內的化學消化是怎樣完成的呢?它的發現還有一個有趣的實驗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指導學生閱讀斯帕蘭札尼的實驗過程,討論下列問題:(1)斯帕蘭札尼的實驗目的是什么? (2)根據這個實驗你能做出怎樣的推測?(3)瘦肉的主要營養成分是什么?分析這個實驗,你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4)議一議:如果斯帕蘭札尼將饅頭或肥肉放入鷹的胃中,你認為會不會消失?為什么?教師點撥:胃內既有物理消化,又有化學性消化。胃內有肌肉層和胃腺,既能研磨食物又能分泌胃液消化蛋白質,強調胃發揮消化作用的結構,幫助學生形成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同時強調蛋白質的消化開始于胃。知識拓展:1、蛋白質是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那么胃會不會被自己消化,為什么?2、為防止對胃的刺激,有的藥物外邊膠囊或包衣,你知道制作膠囊、包衣的原料是什么物質?并解釋原因。 觀察胃剖面結構圖,結合課本完成自主學習1、胃呈 狀,上接 ,下接 ,具有較大的 ,可以暫時 。2、胃壁內有許多 ,可以分泌大量胃液,呈 性,其中的胃蛋白酶對 有消化作用。3、胃壁有發達的肌肉層,收縮時能引起胃的蠕動,可以 和 食物。分析討論:仔細閱讀資料,分析并討論胃在消化中的作用。回答問題、討論總結: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暫時貯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質的作用閱讀課本11頁相關鏈接。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以致用 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概括等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圖片直觀認識胃的結構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概括等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問題(3)引導學生從實驗現象概括出理論知識—胃能消化蛋白。通過問題進一步明確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知識點二:食物在小腸中的消化【過渡語】通過剛才我們看到的西瓜籽歷險記它在胃里沒呆太長時間,就接著來到了又細又長的迷宮---小腸,食物在小腸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12-13頁,思考①、你從“羊腸小道”“九曲回腸”這些成語能體會到我們的小腸有什么特點?②、同學們有這樣的體驗,當我們餓的時候,能聽到自己的腸鳴聲這說明小腸有什么特點?③、小腸以上特點對食物消化有什么意義? ④、小腸除了上述特點外,還接納哪幾種消化液?【過渡語】小腸內有多種消化液,它們都具有什么作用,請同學們根據下表進一步認識小腸內的消化液。消化液來源所含消化酶膽汁胰液腸液【過渡語】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膽汁的特別之處是不含消化酶,那么它在消化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2、播放演示實驗:膽汁對脂肪的乳化作用,問題:(1)該對照實驗的變量是什么?(2)實驗現象是什么?(3)膽汁對植物油起了什么作用,有何意義?【過渡語】通過以上學習,我們認識了各種消化器官對糖類、脂肪、蛋白質的消化作用。現在你能概括出三類物質的整個消化過程嗎?3、播放食物的消化過程動畫,指導學生分析三類物質的消化過程,回答問題:(1)三類營養物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別是哪里?(2)它們在哪里被徹底消化成小分子物質?(3)它們分別被消化成了哪些小分子物質?(4)通過以上分析,說出消化的主要場所是哪里?為什么?4、指導學生以第一人稱,分角色扮演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過程。 回答1、小腸盤曲、很長2、小腸時刻在蠕動 討論交流:3、小腸長6米左右,食物滯留的時間長有利于充分消化食物。小腸蠕動,能加速食物消化;使食物殘渣等推入大腸。 4、小腸里有膽汁、胰液和腸液。 學生積極思考,根據教材回答消化液的知識。消化液來源所含消化酶膽汁肝臟不含胰液胰臟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的酶腸液小腸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的酶學生帶著問題觀看演示實驗生1:實驗變量是有無膽汁。生2:加入膽汁的試管植物油變渾濁了,加水的試管植物油沒變化生3:膽汁對脂肪具有乳化作用,能夠增大脂肪與消化酶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學生觀看動畫,回答問題,書寫消化過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角色扮演活動。 通過自主學習教材,引導學生從小腸結構和消化液的角度分析為什么小腸是消化主要場所。讓學生了解消化液和消化酶的知識,可以為后邊講解三大物質的消化過程做鋪墊。同時從表格中可以明顯看到膽汁不含消化酶,利用這個特點激起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繼續探究膽汁的作用通過演示實驗,使學生對乳化作用有一個形象認識。通過問題設置考察學生的觀察學習能力。三大物質的消化過程是本節的重點內容,也是難點。利于動畫的形式講授物質的消化過程,便于學生理解消化是如何一步步進行的,便于觀察消化的部位和參與的消化液。設計4個分析問題,目的是比較三類營養物質的消化特點,理解小腸是主要的消化場所。通過擬人化的活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表達,鞏固知識點歸納提升拓展應用5分鐘 1、 指導學生回顧梳理本節課所學知識,反思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疑惑?2、 遷移應用:你能解釋這些生活現象嗎?(1)經常說吃飯要七分飽,不能經常吃太飽,你能解釋其中的原因嗎?(2)為什么肝臟病人不宜多吃油膩食物? 回顧所學知識,談談收獲,提出疑惑。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以致用。 通過反思,交給學生梳理知識的方法,同時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以評價。課堂達標當堂檢測5分鐘 A類: 1、人體消化系統中,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的主要場所是 ( ) A、胃 B、小腸C、口腔 D、大腸2、 老鼠偷吃大米后,大米中的淀粉在老鼠體內最終分解成哪種物質被吸收( )A、葡萄糖 B、麥芽糖 C、氨基酸 D、甘油3、 能夠消化淀粉、蛋白質、脂肪的消化液是( )A、胃液 B、腸液 C、唾液 D、膽汁4、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A、胃液 B、腸液 C、唾液 D、膽汁B類:3、下圖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質在消化道各器官(依次用A、B、C、D、E表示)內被消化的程度。據圖回答有關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器官名稱:C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2)曲線X代表的是 _____________的消化。3) 、 和腸腺等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都進入器官D中,其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肝臟分泌的 。4)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部位是圖中的_____ 所在部位。 學生獨立自主完成,課堂檢測及時互糾。1、B 2、A 3、B 4、D1)胃,小腸2) 淀粉3)肝臟、胰腺,膽汁4)D 通過練習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答題速度和規范,將學習延伸到課下。蛋白質YX050100A B C D E(口 腔) (大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濟南版七年級下冊 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第1課時) 參考教案.doc 濟南版七年級下冊 第二節 消化和吸收(第2課時) 參考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