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單元梳理》 一、單元內容介紹 “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是小學六年級下冊的第二單元,一共設計了“地球——我們的家園”和“應對自然災害”兩課內容,從了解地球環境危機到應對自然災害,旨在讓學生從“愛護地球”和“防御災害”兩個維度,認識人類共同生活的地球。通過一下第二單元“我和大自然”、二下第三單元“綠色小衛士”、四上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等單元的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已獲得了一定的環境認知,也參與過環保行動,通過本單元進一步的在此基礎上深度學習,引導學生由個人上升到國家、世界層面,獲得更深層次的認知和行為上的改變,并補上防災減災國民教育的重要一課。 二、課程標準依據 “我們共同的世界”第6條“初步了解全球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等狀況,以及各個國家和地區采取的相關對策,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我們的國家”第5條“了解我國曾經發生過的地震、洪水等重大自然災害,知道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感受人們在災害中團結互助的可貴精神。學習在自然災害中自護與互助的方法”;第12條“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保衛祖國、維護和平的重要力量,熱愛中國人民解放軍”。 三、教學目標: 一是認識人地之間的關系,初步了解地球面臨的主要環境危機,并進一步意識到這些危機與人類活動的關系密切,知道可持續發展是當代社會實現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根本途徑,樹立保護環境責任意識,參與力所能及的環保行動。 二是學會客觀看待自然災害及其危害,懂得科學應對自然災害。具有防災避險的意識,學會自救自護,體會人們不屈不撓、團結互助的抗災精神。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懂得地球是人類唯一的生存家園,了解我國自然災害的基本情況以及人類對自然災害的應對與防御,具備基本的防災避險意識; 教學難點:開展探究式學習,知道人類的不當行為會導致環境問題,認識到保護環境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責任,并掌握一定的自救自護知識與技能。 五、本單元各課的具體內容 《4 地球——我們的家園》 本課有三個話題,分別是“我們生存的家園”“環境問題敲響了警鐘”和“我們共同的責任”,第一個話題側重從環境認知的“知”角度,突出地球作為人類生存的家園的唯一性,從正面呈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智慧,與另外兩個話題一起圍繞環保素養培養主題,形成由“知”到“行”的遞進邏輯關系。 教學目標: 1.能運用資料說明地球是唯一具備生存條件的家園,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2.了解全球性環境問題及其危害,樹立環境憂患意識,知道人類不當行為會導致環境問題并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3.懂得保護地球,人人有責。知道循環經濟和清潔能源是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積極參與環保行動。其中,教學重點是珍愛地球,懂得地球是人類唯一的生存家園;教學難點是承擔責任,參與環保行動。 教學活動建議: 第一個話題著力引導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可通過探秘活動和模擬地球實驗,知道地球為人類生存提供了必要條件,激發愛護地球珍惜地球之情。選好探究對象,在引導學生探究其中的奧妙過程中,使其切身感悟到人類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美好。 第二個話題著力讓學生認識到人類破壞環境帶來的嚴重后果。學生可以展開小組合作,了解地球上的主要環境問題。再以教材的案例為例,引導學生分析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從了解《巴黎協定》和新環保法入手,引導學生收集資料,開闊視野,增強法治意識。 第三個話題著力讓學生懂得人人都有保護家園的責任。教師可以通過游戲趣味導入,讓學生知道世界各國的人們都在為保護地球想方設法,樹立學生的節能環保理念,認識“循環經濟”的內涵意義。在探討清潔能源過程中,感悟現代高科技在環保產業中的運用,以及對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最后要引導學生從“知”落實到“行”上,懂得人人都有保護家園的責任。 《5 應對自然災害》 本課由三個話題組成,分別是“我國自然災害知多少”“防御自然災害”和“不屈的抗災精神”,三個話題組成了“了解災情-防御災害-弘揚精神”的內容層次遞進邏輯關系。 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 1.了解自然災害的危害,認識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知道人類的行為會誘發或加重自然災害。 2.知道我國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提升自我保護、自我救助的意識與技能。 3.學習人們抵御自然災害的感人事例,感悟人們在危難中不屈不撓、團結互助的抗災精神。 其中,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我國自然災害的基本情況,掌握一定的自救自護知識與技能;教學難點是具備基本的防災避險意識,弘揚不屈的抗災精神。 活動建議: 第一個話題著力引導學生了解我國自然災害種類、特點及危害。教師可以從學生比較熟悉的自然災害引入,引發對自然災害探究興趣,了解主要自然災害及其分類,知道我國是自然災害嚴重的國家,并且具有種類多、分布廣、損失大的特點。通過探究案例,讓學生真切體會自然災害對我們的生命、環境、經濟、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 第二個話題著力讓學生掌握防災避險技能。教師可借助生活中常見的幾種自然災害,在創設情境中進行實際探究,豐富學生的知識,提升面對自然災害時的自救自護能力。比如,可通過繪制校園逃生圖,引導學生從自己熟悉的環境出發,盡力做到應對災害的逃生疏散準備,以增強學生將了解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的能力。 第三個話題著力引導學生體會團結互助、不屈不撓的抗災精神。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從中體會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團結互助的抗災精神。幫助學生感受和領悟志愿服務的精神。 本單元的教學意在樹立環保責任意識,共同守護我們的地球,而責任意識的形成和環保行為的落實不是經歷一個簡單的學習過程,就可以輕易達到的。因此,本單元的教學活動整體上應著力引導學生學會綜合地、科學地、多角度地看待問題,開展有深度的探究活動,并將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使學生在本單元的學習,真正由“知”轉到“情”,最終落實到“行”,從而樹立科學的人地觀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