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二節 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教案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嘗試對記錄的植物進行分類,探究其命名規律。2、初步認識植物的多樣性、以及植物與環境關系。3、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4、嘗試運用調查了解到的知識為校園的美化和建設提出合理化的建議。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記錄、體驗、探究、交流,對調查結果進行分類,認識植物的多樣性以及與環境的關系,滲透可持續發展教育尊重環境的理念,并通過對校園綠化提合理化建議的討論活動,喚起學生熱愛生命、保護和美化環境的環保主人翁意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欣賞植物所帶給人的賞心悅目的美感,在發現和欣賞美的同時,學會去創造美,即通過對校園綠化提合理化建議的探究,喚起學生熱愛生命、保護和美化環境的尊重環境意識。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調查知道植物的多樣性和分類以及與環境的關系,滲透可持續發展觀念和尊重環境的意識。教學難點 通過對植物與環境之間關系的分析對校園綠化提出合理化建議的探究。課前準備 1、學生分組,自選組長,明確分工合作。2、預習并探究有關公園植物的知識,探究其種類和周圍環境的關系等問題,做探究筆記,并設計調查方案。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通過引導學生舉例,說出什么是調查,再以調查我們身邊的生物為實例,以小組為單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書上關于調查方法的介紹對比,總結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以人口普查為切入點,引導同學們根據經驗說出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比較詳細的工作,從而幫助學生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根據各地實際情況而選擇調查地點。進行校園生物調查。注意引導學生認識他們身邊的生物名稱,教育學生愛護生物資源。進行社區生物種類調查。調查中教師應注意安全第一,并注意引導學生愛護生物資源。進行農田生物種類調查。注意引導學生愛護農田。教師巡回觀察,發現問題及時指導。老師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導、幫助的作用。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凈高,以小組為單位,注意組員間的通力合作。以班為單位,請各小組互相協作。 學生根據經驗舉例,說說什么是調查。以小組為單位拿出調查我們身邊生物的方案,最后通過對比總結、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項。學生根據經驗,分析我國在進行人口普查時,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說說我國是如何進行人口普查的),從而歸納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項。各組同學根據分工,認真收集材料(作調查記錄,拍照)注意安全,愛護生物資源,遇到不會的問題向社區管理員請教。注意愛護農田,有問題向農民伯伯請教。各組同學共同整理,歸類書寫調查報告。調查報告交流會。各組用實物投影儀展示,敘述各自的調查報告,并與其他組進行交流。調查報告展示會。各組將調查報告以板報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學互相觀摩,從中吸取經驗。板書設計第二節 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一、調查的一般過程:1、確定調查目的和對象。2、分組3、準備調查材料。4、確定調查路線。5、進行調查,作好調查記錄。6、處理調查結果。二、注意事項:調查中應注意安全第一,發揚互相幫助的作風。并注意愛護生物資源。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