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第1課時)教學目標1.描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對生物界的重要性;2.說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特點;3.描述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過程;4.培養運用科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正確認識人類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的作用,增強環境意識和資源意識,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和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描述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及特點;2.描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過程。【教學難點】1.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分析;2.舉例說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關系。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魯賓遜流落到一個荒島上,那里除了有能飲用的水以外,幾乎沒有任何可供人或雞食用的食物。他隨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活母雞、15 kg玉米。出示問題:你認為以下哪種生存策略能讓賓遜維持更長的時間來等待救援?試說明理由:1.先吃雞,再吃玉米;2.先吃玉米,同時用一部分玉米喂雞,吃雞產下的蛋,最后吃雞。【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大家都很聰明,都選擇第一個答案,但理由不夠充分。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就懂得第一種吃法可以給他提供更多的能量,使他能維持更長的時間來等待救援。一切生命活動都伴隨著能量的變化,沒有能量的供給也就沒有生命和生態系統。能量的流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就是能量流動,在能量流動的過程中伴隨著物質循環。那么,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是怎樣流動的?物質是怎樣循環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主要問題。二、講授新課(一)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文字,結合“營養級示意圖”,說出什么是營養級。【學生】閱讀文字,觀察圖片,回答。【教師】生態學上把處于食物鏈某一環節上的所有生物的總和稱為一個營養級。作為生產者的綠色植物位于食物鏈的起點,共同構成第一營養級;以綠色植物為食的草食動物共同構成第二營養級;以草食動物為食的肉食動物共同構成第三營養級;其他依此類推。【學生】聽講,認識營養級的概念。【教師】展示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引導學生思考草和鷹分別處于第幾營養級。【學生】根據營養級的概念,分析回答:草處于第一營養級,鷹處于第三、四、五營養級。【教師】展示“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示意圖”,提問:兔子的能量從哪里來?兔子的能量到哪里去?能不能倒流?【學生】分析、回答:兔子的能量來源于草;兔子的能量除了用于自身生命活動外,有三個去處:呼吸作用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流向下一營養級;不能倒流。【教師】草的能量從哪里來?太陽能是如何進入生態系統的?【學生】草的能量來源于太陽能;草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太陽能即流入生態系統。【教師】動植物獲得的能量主要用于什么?某一營養級的能量會不會全部流入下一營養級?【學生】動植物獲得的能量主要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繁殖等生命活動,部分由于呼吸作用被消耗。某一營養級的能量不會全部流入下一營養級。【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能量流動的特點。【學生】回答:單向流動,逐級遞減。【教師】再次展示“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引導學生根據能量流動的特點回答:鷹獲得能量最少、最多的食物鏈分別是哪條食物鏈?【學生】回答:鷹獲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鏈是最長的食物鏈;鷹獲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鏈是最短的食物鏈;【教師】使用農藥控制害蟲,農藥在圖中哪種生物體內富集最多?【學生】農藥在鷹體內富集最多,因為鷹處在最在最高營養級。【教師】在哪條食物鏈中鷹體內的農藥富集最嚴重?【學生】最長的食物鏈。【教師】引導學生比較能量流動和生物富集的關系。【學生】能量流動逐級遞減,生物富集逐級增加。三、課堂反饋1.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特點是( A )A.逐級遞減,單向的 B.逐級遞增,單向的C.逐級遞減,雙向的 D.逐級遞增,循環的2.下圖是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食物網簡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 )A.該食物網共有4條食物鏈B.青蛙和蜘蛛的關系不只是捕食C.此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是通過圖中的各種生物完成的D.該生態系統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總能量小于蝗蟲可利用的總能量3.下列有關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C )A.能量流動是單向的,不可逆的B.食物鏈越短,可供最高級消費者的能量越多C.初級消費者越多,次級消費者獲得的能量越少D.營養級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四、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第二節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第2課時)教學目標1.描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物質循環對生物界的重要性;2.說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特點;3.描述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過程;4.培養運用科學的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5.正確認識人類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一員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的作用,增強環境意識和資源意識,進一步培養熱愛大自然和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描述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過程及特點;2.描述生態系統的碳循環過程。【教學難點】1.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分析;2.舉例說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關系。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復習導入: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有什么特點?【學生】回憶所學,回答:單向流動、逐級遞減。【教師】能量載體是什么?今天我們來學習: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二、講授新課(一)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教師】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伴隨著物質循環而進行,碳循環就是其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循環,生態系統碳循環是如何進行的呢?指導學生進行教材活動:討論生態系統中的碳循環。【學生】4人一組進行活動,在長方形框中填寫相應的物質名稱,并描述碳在該生態系統中是如何循環的。【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綠色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在碳循環中分別發揮什么作用。【學生】討論、回答。【教師】評價、總結: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含碳有機物,使大氣中二氧化碳進入生物體內;植物和動物通過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其遺體被微生物分解釋放出二氧化碳,有些動植物的遺體在地層中形成了煤或石油,再經過燃燒產生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最終也釋放到大氣中,重新參與碳循環。【學生】聽講,認識生態系統中碳循環過程及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在碳循環中的作用。【教師】其他物質在生態系統中是怎樣循環的呢?【學生】閱讀教材,結合自己的理解,回答:其他物質如氮、磷、硫也和碳一樣,在生態系統中反復循環。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在這些物質的循環中發揮著各自的作用。【教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有什么特點呢?【學生】根據碳循環的特點,回答:全球性、往復性。【教師】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有什么關系?【學生】根據所學,回答。【教師】總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都是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實現的,物質是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而能量又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成分和無機環境之間循環往復,兩者密不可分。【教師】人類的生產、生活對生態系統有什么樣的影響呢?【學生】閱讀教材,結合自己的理解,回答。【教師】總結:人類的生產、生活對物質循環也有一定的影響,隨著工業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全球氣候發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建議播放視頻:【知識解析】溫室效應的成因)【學生】觀看視頻,了解溫室效應的成因,體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教師】我們該怎樣為減緩溫室效應做貢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倡導“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應盡的義務。(建議播放視頻:【知識解析】如何減緩溫室效應)【學生】體會保護環境的重要性,自覺養成“低碳生活”的習慣。三、課堂反饋1.對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以下做法錯誤的是( )A.積極參加植樹活動B.焚燒農作物秸稈,使其成為草木灰肥料C.清明節由燒紙祭祀改用鮮花祭祀D.出行盡量步行或乘公交車2.看圖回答問題:(1)這是____元素的循環。(2)寫出①~⑤所示過程的名稱:①________________ ②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3)圖中A、B、C、D各是什么生物?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答案:(1)碳(2)①光合作用 ②③呼吸作用 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⑤燃燒過程(3)A綠色植物 B植食性動物 C肉食性動物 D腐生細菌、真菌四、課堂小結教師與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 第二節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第1課時) 教學設計.docx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 第二節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第2課時) 教學設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