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目標1.理解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的關系。2.認同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的關系。【教學難點】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的關系。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預習本節內容。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教師】建議播放視頻:【情境素材】生物的遺傳和變異。【學生】觀看視頻,進入新課的學習。二、講授新課(一)細胞核是遺傳的信息中心【教師】講解傘藻移接實驗:實驗一:不同類型的傘藻,帽的形態也不同。科學家選取了一種帽呈傘形的傘藻(甲傘藻)和一種帽呈菊花形的傘藻(乙傘藻)進行實驗:首先分別切除甲傘藻和乙傘藻的帽,然后繼續培養它們,結果甲傘藻和乙傘藻的剩余部分分別長出傘形的帽和菊花形的帽,與切除前的形狀幾乎一樣。實驗二:科學家又將甲傘藻的假根(含細胞核)切下,將乙傘藻的柄切下,然后將乙傘藻的柄移接到甲傘藻的假根上,一段時間后,他們發現這一“移接體”長出了傘形的帽。提問:為什么傘藻的移接體長出的帽是傘形的而不是菊花形的?【學生】閱讀教材第33頁,了解傘藻移接實驗過程,結合以前所學,回答問題。【教師】總結。講解遺傳的概念,同時明確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信息主要儲存在細胞核中。【學生】聽講。(二)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教師】講解不同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數。【學生】聽講并閱讀教材第34頁內容,明確不同種生物細胞核中的染色體數不同,在細胞核中染色體成對存在。【教師】作為拓展內容,介紹人體細胞中46條染色體的發現。(建議使用知識卡片:【生物世界】人體細胞中46條染色體的發現)【學生】閱讀卡片,了解華裔科學家所做的貢獻。【教師】介紹染色體數目異常引起的遺傳病。【學生】聽講,明確生物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恒定,數目異常將引發疾病。【教師】引導學生觀察 “染色體和DNA的關系示意圖”,提問:染色體是由什么組成的?【學生】觀看示意圖,回答問題。【教師】你是否能總結細胞核、染色體與DNA的關系?【學生】思考回答。【教師】講解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過程和做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建議播放視頻:【生物世界】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學生】聽講或觀看視頻。【教師】介紹DNA分子的結構特點。(建議使用知識卡片:【生物世界】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學生】聽講或閱讀卡片,認識DNA分子的結構。【教師】提問:細胞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中有遺傳物質DNA,那么基因是什么呢?它在哪里呢?【學生】閱讀教材,回答。【教師】總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三、課堂反饋1.下列有關人類基因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B )A.基因是遺傳物質中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B.基因都是成對存在的C.一對基因中,可能都是隱性的D.一對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2.親代的遺傳物質傳遞給子代是通過( C )A.體細胞 B.受精卵 C.生殖細胞 D.胚胎3.人的體細胞中的每一對染色體( B )A.都來自父方 B.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C.都來自母方 D.有的來自父方,有的來自母方4.下列有關基因、DNA和染色體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B )A.每條DNA分子上會有很多個基因 B.每條染色體上會有很多個DNA分子C.每條染色體上會有很多個蛋白質分子 D.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四、課堂小結【教師】和學生一起小結本節的知識,學生邊講教師邊板書,或通過課件展示。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