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八下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知識要點+真題精選)(教師版+學生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八下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知識要點+真題精選)(教師版+學生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八下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按照單元精選2022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
【單元概述】
本單元中民族區域自治、“一國兩制”的提出、港澳回歸、海峽兩岸的交往等重大歷史事件,表明了在處理民族問題和祖國統一問題的基本立場和維護祖國統一的堅強決心。
【知識要點】
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確立背景: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中國共產黨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
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在自治區域內,由當地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
確立(法律依據):1949年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后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憲法(1954年)。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
4. 少數民族自治區的設置
(1)三級機構:  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
(2)設置情況:1947年,根據黨中央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方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為新中國成立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②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5個民族自治區,30個民族自治州,120個民族自治縣(旗)。
5.意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共同繁榮發展1.背景: 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
2.措施:(1)政治上: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因地制宜,進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
(2)經濟上:采取許多優惠政策,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3)文化上: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幫助少數民族創制文字、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開展了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西部大開發: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了歷史機遇。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第13課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
一、“一國兩制”的構想
1.提出背景:(1)香港問題、澳門問題和臺灣問題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解決這些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包括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祖國大陸全體同胞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的強烈愿望。
(2)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綜合國力增強。
2.提出: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3.含義:“一國兩制”就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4.意義:“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為香港和澳門回歸開辟了途徑。
二、 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
1.前提條件:“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為香港和澳門開辟了途徑;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2.回歸談判:(1)中英兩國政府于1984年l2月正式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直轄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別行政區。
(2)1987年4月,中葡兩國政府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3.回歸祖國:(1)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l日凌晨,中英兩國政府在香港如期舉行香港交接儀式,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舉行澳門交接儀式,中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4.意義: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拓展延伸】 1. 香港問題的由來
(1)1842年8月,中英《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 (2)1860年10月,中英《北京條約》割九龍司給英國。 (3)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強租“新界”,租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滿。
2.澳門問題的由來(1)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買通廣東官員,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2)1573年,葡萄牙獲得在澳門的租借居住權。 (3)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北京條約》,塞進了葡萄牙“永駐管理澳門”的條款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一、 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臺灣問題的由來
(1)內戰遺留問題: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推翻國民黨政府,國民黨退往臺灣
(2)反華勢力介入:1950年,美國派第七艦隊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
2.對臺思想、方針的演變                                                                                                                                                                                                                                                                                                                                                                                                                                                                                                                                                                                                                                                                                                                                                                                   
(1)新中國成立以后,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 
(2)20世紀50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 
(3)改革開放以后,黨和政府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在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4)1995年1月,江澤民針對兩岸關系新情況,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3.海峽兩岸關系的變化(課后活動2答案)
(1)197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P71圖】
(2)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3)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4)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5)1993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會談,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入協議,汪辜會談對促進兩岸關系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6)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胡錦濤會見連戰一行。雙方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臺海和平穩定。
(7)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背景(原因)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引下,經過海峽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
2.表現: 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
【拓展延伸】1.結合史實,說說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答:三國:230年吳國大將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  隋朝:隋煬帝三次派人到達流求(臺灣)
元朝:設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明末清初:1624年被荷蘭侵占,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
清朝: 1684年清政府設立臺灣府 ,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建省,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
甲午中日戰爭失敗以后: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定《馬關條約》,割臺灣島給日本
抗日戰爭勝利以后:1945年,中國收復臺灣。
2.對我國統一臺灣的看法(必然性)
答:①從歷史角度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從民族角度看,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完成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 ③從現實角度看,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從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國家法》的頒布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 ⑤從可行性來看,香港、澳門的回歸和持續繁榮為統一臺灣提供了范例。 展望兩岸關系:海峽兩岸的統一是歷史的趨勢,希望國共雙方加強兩岸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合作,促成國共的第三次合作。
【真題演練】
一.選擇題
1.(2022聊城中考17.)西部12省(區、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國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僅為東部地區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國家全面實施了( C )
A. 科教興國戰略 B. 人才強國戰略 C. 西部大開發戰略 D. “三步走”發展戰略
2.(2022自貢中考13.)下圖為新中國成立后少數民族人口變化統計圖,這種變化與某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關。該制度為( B )
人口普查少數民族人口數及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
A.政治協商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一國兩制”
3.(2022湘潭中考10.)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縣的設置反映了我國實行( B )
A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 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D. 基層村民選舉制度
4.(2022大慶中考22.)下圖為黑龍江省大慶市政區圖其中①是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它的建立體現了我國實行的政治制度是(A )
A.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 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 選舉制度
5.(2022梧州中考10 .)廣西在農歷三月三開展壯族歌圩、搶花炮、打扁擔、打銅鼓等民族風俗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壯鄉民族風情、壯族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反映少數民族重視( B )
A. 經濟開發 B. 文化傳承 C. 科技創新 D. 民族平等
6.(2022北部灣經濟區中考12 .)歷史學習要學會區分史實和史論,史論就是根據史實得出歷史結論。下列屬于史論的是(A )
A.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維護民族團結具有重大意義
B. 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C. 袁隆平經多年反復試驗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D. 中國于2001年12月成為了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7.(2022廣東中考20 .)如下表。這表明,20世紀60年代,我國民族自治地方( A )
民族自治地方工業發展情況
工業總產值 1957年工業總產值為29.5億元,1965年為66.8億元,增長133.2%。
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1963年同1958年相比,發電量增長2.5倍,鋼產量增長3.5倍,棉紗產量增長2倍,化肥產量增長20多倍。
A. 工業取得較大成就 B. 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
C. 徹底擺脫貧困落后 D. 文化教育事業迅速發展
8.(2022福建中考16 .)以下解讀正確的是( D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確立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A. 西藏的和平解放 B. 國民經濟的恢復
C. “一五計劃”的實施 D. 政治制度的創新
9.(2022桂林中考10.)2022年5月8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功進行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香港社會各界表示,新任行政長官必將更好地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愛國者治港”踐行了( B )
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一國兩制”方針
C.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 “求同存異”方針
10.(2022寧波中考7.)“改變,意味著進步與成長;不變,則是對歷史與現實的尊重。”下列選項能反映港澳回歸所帶來的“改變”是( C )
A. 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 B. 原有的生活方式
C. 主權的行使 D. 同根同源的血脈
11.(2022赤峰中考12.)以下對“一國兩制”這一歷史概念理解正確的是( B )
A. “一國”就是一個獨立的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
B. “一國”就是一個統一的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
C. “兩制”就兩種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
D. “兩制”就是兩種制度,即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2.(2022營口中考12.) 2022年5月3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出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主題曲——《前》。歌曲呈現出香港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繁榮局面。使香港“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原因是( D )
A. 地理位置優越 B. 人民共同心愿 C. 科技發展進步 D. 實行“一國兩制”
13.(2022泰州中考14.)近年來,駐澳軍隊廣泛開展“中國故事”系列文化聯誼活動,創作了(可愛的中國)(澳門同胞的中國心》(吉祥澳門)等作品,受到澳門民眾的熱烈歡迎。這些舉措(D )
A. 是對“九二共識”的認同 B. 促進了內地與澳門的經貿聯系
C. 彰顯了澳門的高度自治權 D. 增強了澳門民眾的祖國認同感
14.(2022湘潭中考11.)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稱贊鄧小平,為解決香港問題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創見”,這一“天才的創見”是(C )
A. “求同存異”方針 B.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C. “一國兩制”構想 D.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5.(2022綏化中考18.)為了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國兩制”構想的是( B )
A. 毛澤東 B. 鄧小平 C. 周恩來 D. 江澤民
16.(2022大慶中考13.)2022年是看港回歸祖國25周年,香港的回歸,不僅洗雪了中國的百年國恥,更促進了香港的持續穩定繁榮,我國香港問題的形成開始于:( A )
A. 《南京條約》 B. 《天津條約》 C. 《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
17.(2022福建中考18 .)“香港欣歸祖國,頌歌高唱未來”“兩制光昭四海,五星輝耀寰球”的對聯體現了( B )
A. “九二共識”的達成 B. “一國兩制”的實踐
C. 軍隊建設的成就 D. 兩岸“三通的實現
18.(2022云南省中考15.) 利用表格對歷史知識進行整理,有利于進一步認識歷史。據下表可以得出的歷史認識是( A )
時間 內容
明末清初 鄭成功收復臺灣
《馬關條約》簽訂后 臺灣人民反割斗爭從未停止
改革開放后 黨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2015年 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A. 中國人民為維護祖國統一而不懈努力 B. 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C.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洗雪了百年國恥 D.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19.(2022昆明中考17.)1992年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的代表在香港會晤,達成了在處理兩岸事務性交涉中“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D )
A. “一國兩制”方針 B. 八項主張
C 兩岸直接“三通” D. “九二共識”
20.(2022臨沂中考16.)鄧小平說,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可以采取獨特的模式,社會制度不變,臺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國資本不動,臺灣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即使武裝統一,臺灣的現狀也可以不變。從中得到的歷史信息是( B )
A. 臺灣問題必須使用和平解決模式 B. 武力統一后也可實行“一國兩制”
C. “一國兩制”構想排斥使用武力 D. 只有通過武力才能解決臺灣問題
21.(2022龍東中考12.)“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詩中表達了臺灣同胞對回歸祖國的渴望。改革開放后,為了解決臺灣問題,我國政府對臺的基本方針是( D )
A. 和平統一 B. 堅持一個中國 C. “三不”政策 D.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二.非選擇題
1.(2022郴州中考24.)2016年民進黨上臺以來,兩岸關系持續緊張。臺灣向美國訂購多款先進武器,美國參議員又竄訪臺灣。我人民解放軍海陸空三軍枕戈待旦,臺海周邊舉行戰備演練……閱讀下列大事年表,回答問題。
大事年表
時間 大事 時間 大事
三國 衛溫率船隊到夷洲 1949年 國民黨退往臺灣
元朝 設澎湖巡檢司 1950年 美國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
1662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971年 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683年 清軍統一臺灣 1984年 鄧小平正式提出“一國兩制”
1684年 清朝設臺灣府 1992年 兩岸達成“九二共識”
1885年 臺灣正式建省 2005年 《反分裂國家法》頒布
1895年 《馬關條約》割讓臺灣 2008年 兩岸開啟“三通”
1943年 《開羅宣言》明確臺灣歸屬中國 2010年 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
2012年 “遼寧艦”交接入列
1945年 日本投降,臺灣光復 2015年 習馬新加坡會面
(1)從大事年表中,找出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
(2)根據以上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目前威脅臺海和平與穩定的因素。
(3)根據以上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自擬一個觀點,加以闡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
【答案】(1)澎湖巡檢司。
(2)臺獨分子;國際反華勢力。
(3)觀點:臺灣自古以就是中國領土。
論述:三國時期,吳王孫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一支由1萬余名軍士、30多艘船組成的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是中國大陸居民利用先進的文化知識開發臺灣的開始。東吳丹陽太守沈瑩的《臨海水土志》詳細記載了當時臺灣的生產和生活形態,是世界上對臺灣最早的記述。
元世祖曾派員到臺灣宣撫,并在澎湖設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泉州路同安縣(今福建廈門),雖然沒有直接將臺灣島并入其內,卻是中央政府對臺灣地區的首次官署設置。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清朝設置臺廈道,臺灣與廈門共署,設一府三縣,置臺灣為一府,稱臺灣府。臺灣府的設置,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密切了臺灣與祖國大陸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系,臺灣成為國家統一整體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綜上所述:臺灣自古以就是中國領土,統一是歷史發展的的必然趨勢。
2.(2022白銀中考9 .)國家統一,民族交融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過程中,應該說漢化是總體的趨勢,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隨著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廣闊的異質文化匯入漢族社會,也為其帶來了新鮮而有活力的因素。實際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終促進了南北統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輝煌盛世。
——摘編自陰法魯、許樹安、劉玉才《中國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戚厚杰著《臺灣光復》目錄節選(見下圖)
引言 直掛云帆復臺灣,兩岸統一會有時一 兩岸骨肉根連根,海盜垂涎強侵占二 義正驅紅夷,統一銘青史三 跨海征戰入版圖,耕鑿從今九壤同四 骨肉分離天落淚,烽火遍島不臣倭五 驅逐倭奴,恢復中華六 中國是我們的祖國,臺灣土地是中國的土地
材料三 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10月9日)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對中國歷史造成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驅逐倭奴,恢復中華”敘述的歷史事件。
(3)依據材料三,指出“臺灣問題”的性質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當今祖國統一問題的看法。
【答案】(1)影響: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并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2)事件:抗戰勝利后臺灣光復
(3)性質:中國的內政問題;看法: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維護國家統一。(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2022十堰中考13.)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就祖國統一問題進行探究。
【增設機構鞏固邊疆】
(1) 元朝和清朝對邊疆進行了有效治理。元朝由中央哪一機構直接統轄西藏?清朝設置哪一機構加強了對新疆的管轄?
【國共合作臺灣回歸】
(2) 近代史上,臺灣曾離開祖國半個世紀。國共合作取得哪一戰爭的勝利使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哪一事件是該戰爭的起點?列舉一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取得勝利的戰役。
【制度創新促進統一】
(3) 180年前,英國通過哪一條約割占了香港島?誰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為解決香港、澳門問題提供了制度保障?簡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意義。
【立足現實展望未來】
材料一: 2021年1至11月,兩岸貿易總額2982.8億美元,同比增長27.3%。……自臺進口2275.1億美元,同比增長26.2%。大陸新設臺資企業5923個、同比增長34.7%。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答記者問材料二:西方反華勢力“以臺制華”與民進黨當局和島內“臺獨”勢力“倚美謀獨”一拍即合,制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小動作不斷。
——人民網
(4) 材料一體現了當前實現祖國統一的哪一有利因素?
(5) 從國家統一的角度出發,請你對材料二中西方反華勢力和“臺獨”勢力的言行進行駁斥。
【答案】【小題1】宣政院;伊犁將軍。
【小題2】抗日戰爭;九一八事變;平型關大捷等。
【小題3】《南京條約》;鄧小平;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小題4】兩岸經貿往來密切。
【小題5】分裂祖國,搞獨立不得人心,堅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任何分裂祖國的行徑;“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違背了廣大人民的心愿,違背了歷史發展潮流,他們的倒行逆施必將遭致失敗。
4.(2022十堰中考13.)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就祖國統一問題進行探究。
【增設機構鞏固邊疆】
(1) 元朝和清朝對邊疆進行了有效治理。元朝由中央哪一機構直接統轄西藏?清朝設置哪一機構加強了對新疆的管轄?
【國共合作臺灣回歸】
(2) 近代史上,臺灣曾離開祖國半個世紀。國共合作取得哪一戰爭的勝利使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哪一事件是該戰爭的起點?列舉一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取得勝利的戰役。
【制度創新促進統一】
(3) 180年前,英國通過哪一條約割占了香港島?誰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為解決香港、澳門問題提供了制度保障?簡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意義。
【立足現實展望未來】
材料一: 2021年1至11月,兩岸貿易總額2982.8億美元,同比增長27.3%。……自臺進口2275.1億美元,同比增長26.2%。大陸新設臺資企業5923個、同比增長34.7%。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答記者問
材料二:西方反華勢力“以臺制華”與民進黨當局和島內“臺獨”勢力“倚美謀獨”一拍即合,制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小動作不斷。
——人民網
(4) 材料一體現了當前實現祖國統一的哪一有利因素?
(5) 從國家統一的角度出發,請你對材料二中西方反華勢力和“臺獨”勢力的言行進行駁斥。
【答案】【小題1】宣政院;伊犁將軍。
【小題2】抗日戰爭;九一八事變;平型關大捷等。
【小題3】《南京條約》;鄧小平;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小題4】兩岸經貿往來密切。
【小題5】分裂祖國,搞獨立不得人心,堅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任何分裂祖國的行徑;“臺獨”分子和國際反華勢力違背了廣大人民的心愿,違背了歷史發展潮流,他們的倒行逆施必將遭致失敗。
5.(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27.)中國歷史的主流是統一,統一是歷史大勢,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據此回答問題:
(1)元朝結束了唐以后3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實現了統一,成為我國古代版圖最遼闊的朝代。元朝設置的正式管轄臺灣和西藏兩地的機構分別是什么?
(2)清朝前期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清政府是怎樣加強對臺灣地區的管轄的?
(3)依據“一國兩制”的方針,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這一方針最重要的前提是什么?
(4)請談談你對祖國統一大業問題的看法。
【答案】(1)澎湖巡檢司和宣政院。
(2)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3)堅持一個中國。
(4)統一是中華民族發展的主流,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要趨勢,統一反映了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6.(2022百色中考 16.)下表概括了我國歷史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的主要進程(部分)。閱讀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進程 朝代 關鍵人物
形成和初步發展 秦朝 秦始皇
漢朝 漢武帝
大發展 隋朝 隋文帝、隋煬帝
唐朝 唐太宗
民族交融高潮 元朝 元世祖
鞏固和發展 明朝 明太祖、明成祖
清朝 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
祖國統一大業 新中國 鄧小平
(1)根據表格,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秦朝在政治、漢朝在思想方面鞏固大一統的措施。
(2)根據表格,分別結合清朝鞏固西北、東北邊疆的相關史實,論證清朝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關鍵時期。.
(3)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鄧小平提出了什么偉大構想 其首次成功運用于哪一地區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如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祖國統一
【答案】(1)措施:秦朝創立中央集權制度或實行郡縣制; 漢朝罷黜百家,尊崇儒術。
(2)西北: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叛亂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穩定了西北邊疆地區,維護了國家統
一;清朝設置伊犁將軍,派兵駐扎新疆各地,設哨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清政府妥善安置回歸祖國的土爾扈特部,該部的回歸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東北:康熙帝時期,清政府組織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打敗沙俄侵略者,粉碎沙俄妄圖鯨吞我國領土的陰謀,維護領土主杈;中俄雙方簽訂《尼布楚條約,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城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
(3)構想:“一國兩制”。地區:香港。
行動: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決擁護“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安全、利益的義務;堅決擁護《反分裂國家法堅決同一切破壞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言行、勢力作斗爭;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努力學習,增長知識、學好本領,報效祖國等。
7.(2022臨沂中考27.)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習近平提出“中國夢”、鄧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學說。儒家學說對歷代中國人的世界觀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摘自共產黨員網
(1)“中國夢”這一“理念”的思想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的哪位思想家?這位思想家處理人際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是什么?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證是什么?
材料二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空談誤國,實千興邦。我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摘自習近平在2012年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
(2)為了實現“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近代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辛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條走向勝利的革命道路,請寫出這條道路的主要特點和最初開辟時的重要史實。
材料三 見下圖(來源:中國文明網)
(3)圖中的“中國道路”是在哪次會議上明確提出的?為了“凝聚中國力量”,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怎樣的制度、政策或措施?
(4)根據所學知識,我們應該對圖進行怎樣的解釋?
【答案】(1)孔子。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工農武裝割據。(答出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或農村包圍城市或井岡山道路亦可)秋收起義、建立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會師。
(3)中共十二大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優惠政策;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西部大開發政策;興邊富民行動。
(4)解釋:
層次一:僅從中國夢的內涵或僅從中國夢的實現路徑進行正確解釋。
層次二:能夠從中國夢的內涵和實現路徑兩個方面進行解釋,但解釋不夠準確。
層次三:能夠從中國夢的內涵和實現路徑兩個方面作出如下正確解釋: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8.(2022鹽城中考2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進舉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為基礎,又適當照顧地區和單位,在城市與鄉村間、少數民族與漢族間,作了不同比例的規定,使全國各階層、各民族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都有相應的代表。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
材料二 由于歷史上反動統治者長期實行民族壓追政策,各民族之間,主要是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存在著很深的隔閡。少數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問題往往同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而難于處理……鑒于情況復雜,中國共產黨從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政治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了正確的民族工作方針和政策。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
材料三 不管大陸還是港、澳、臺地區,都只有一個中央人民政府,實行不同社會制度的地區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轄下的一級地方政權,它們與中央人民政府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的系。鄧小平的這一思想是根據中國國請來解決祖國統一問題的光輝范例。
——胡維革、胡曉巖《關于香港回歸祖國的思考》
據材料一概括《選舉法》的特點。(2分)該材料體現了我國哪一政治制度 (1分)
據料二歸納民族問題復雜表現。(2分)為此,中共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1分)
料三中“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構想是什么 (1分)請寫出其成功實踐的范例。(1分)
(4)綜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國確立制度、制定政策的出發點。(2分)
【答案】(1)特點:以一定人口的比例為基礎,又適當照顧地區和單位,在城市與鄉村間、少數民族與漢族間,作了不同比例的規定,使全國各階層、各民族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都有相應的代表(2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分)
(2)表現:歷史上反動統治者長期實行民族壓追政策,各民族之間,主要是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存在著很深的隔閡。少數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問題往往同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而難于處理(2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分)
(3)一國兩制(1分)香港回歸或澳門回歸(1分)
(4)出發點:基本國情、人民利益(2分)
9.(2022瀘州中考13.) 這行科,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統G 全國后,忽必烈為了便于處理中央和地方的事務,提高管理效能,在全國范圍內改設管型機構,在中央設中書省,在地方設10個行中書省以后歷代各省的設置,基本上都是從這一制度中派生出來的。
——摘編自許正文《論我國省制的沿革與發展》
材料二 美國獨立后,中央權力極小,沒有叔力管理州除貿易和對外貿易,無權干涉各州內部事務,各州各自為政,幣制不統一,市場不統一。這些情況使美國的有識之士感到憂慮,他們認識到,只有通過制定憲法,加強中央集權,才能使這個新生國家免于夭折。
——摘編自劉祚昌、王覺非《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
材料三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朝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其歷史意義。
(2)根據材料二,概括美國制定憲法的背景,并指出針對這些情況美國憲法確立的制度。
(3)根據材料三,概括兩部法律文件在地方治理上的相同點。綜合以上三則材料,談談國家制度建設與地方治理的歷史啟示。
【答案】(1)制度:行省制。歷史意義: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提高了管理效能,對后來的地方行政制度影響深遠。
(2)背景:美國獨立之初,中央權力極小,各州權力過大,不利于政權的鞏固和經濟的發展。制度:聯邦制。
(3)相同點:都規定了地方有一定自治權;都強調自治地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啟示:從國情出發,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處理好民族關系;要有相應的配套措施與地方治理相匹配;要進行制度創新。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八下第四單元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按照單元精選2022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
【單元概述】
本單元中民族區域自治、“一國兩制”的提出、港澳回歸、海峽兩岸的交往等重大歷史事件,表明了在處理民族問題和祖國統一問題的基本立場和維護祖國統一的堅強決心。
【知識要點】
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確立背景: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中國共產黨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
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在自治區域內,由當地民族當家做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
確立(法律依據):1949年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后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憲法(1954年)。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
4. 少數民族自治區的設置
(1)三級機構:  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
(2)設置情況:1947年,根據黨中央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方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這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為新中國成立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②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5個民族自治區,30個民族自治州,120個民族自治縣(旗)。
5.意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共同繁榮發展1.背景: 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
2.措施:(1)政治上: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因地制宜,進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
(2)經濟上:采取許多優惠政策,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3)文化上: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幫助少數民族創制文字、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開展了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工作。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西部大開發: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為少數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了歷史機遇。  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第13課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
一、“一國兩制”的構想
1.提出背景:(1)香港問題、澳門問題和臺灣問題都是歷史遺留下來的。解決這些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包括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和祖國大陸全體同胞在內的整個中華民族的強烈愿望。
(2)中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綜合國力增強。
2.提出: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3.含義:“一國兩制”就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4.意義:“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為香港和澳門回歸開辟了途徑。
二、 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
1.前提條件:“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為香港和澳門開辟了途徑;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2.回歸談判:(1)中英兩國政府于1984年l2月正式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設立直轄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別行政區。
(2)1987年4月,中葡兩國政府簽署聯合聲明,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將于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3.回歸祖國:(1)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l日凌晨,中英兩國政府在香港如期舉行香港交接儀式,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舉行澳門交接儀式,中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4.意義: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拓展延伸】 1. 香港問題的由來
(1)1842年8月,中英《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 (2)1860年10月,中英《北京條約》割九龍司給英國。 (3)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強租“新界”,租期99年,到1997年6月30日期滿。
2.澳門問題的由來(1)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買通廣東官員,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2)1573年,葡萄牙獲得在澳門的租借居住權。 (3)1887年,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北京條約》,塞進了葡萄牙“永駐管理澳門”的條款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一、 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臺灣問題的由來
(1)內戰遺留問題: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推翻國民黨政府,國民黨退往臺灣
(2)反華勢力介入:1950年,美國派第七艦隊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
2.對臺思想、方針的演變                                                                                                                                                                                                                                                                                                                                                                                                                                                                                                                                                                                                                                                                                                                                                                                   
(1)新中國成立以后,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 
(2)20世紀50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 
(3)改革開放以后,黨和政府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在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4)1995年1月,江澤民針對兩岸關系新情況,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3.海峽兩岸關系的變化(課后活動2答案)
(1)197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P71圖】
(2)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3)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4)1992年,兩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5)1993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第一次會談,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入協議,汪辜會談對促進兩岸關系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6)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胡錦濤會見連戰一行。雙方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臺海和平穩定。
(7)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背景(原因)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引下,經過海峽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
2.表現: 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
【拓展延伸】1.結合史實,說說臺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答:三國:230年吳國大將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  隋朝:隋煬帝三次派人到達流求(臺灣)
元朝:設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明末清初:1624年被荷蘭侵占,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
清朝: 1684年清政府設立臺灣府 ,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建省,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
甲午中日戰爭失敗以后:1895年,日本強迫清政府簽定《馬關條約》,割臺灣島給日本
抗日戰爭勝利以后:1945年,中國收復臺灣。
2.對我國統一臺灣的看法(必然性)
答:①從歷史角度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從民族角度看,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完成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 ③從現實角度看,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④從法律角度看,《反分裂國家法》的頒布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法律依據; ⑤從可行性來看,香港、澳門的回歸和持續繁榮為統一臺灣提供了范例。 展望兩岸關系:海峽兩岸的統一是歷史的趨勢,希望國共雙方加強兩岸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合作,促成國共的第三次合作。
【真題演練】
一.選擇題
1.(2022聊城中考17.)西部12省(區、市)的人均GDP,1990年只有全國平均值的70%左右,2000年又下降到60%左右;2000年的人均GDP僅為東部地區的三分之一。基于此,國家全面實施了( )
A. 科教興國戰略 B. 人才強國戰略 C. 西部大開發戰略 D. “三步走”發展戰略
2.(2022自貢中考13.)下圖為新中國成立后少數民族人口變化統計圖,這種變化與某項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制度密切相關。該制度為(  )
人口普查少數民族人口數及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
A.政治協商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一國兩制”
3.(2022湘潭中考10.)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道侗族自治縣的設置反映了我國實行( )
A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 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D. 基層村民選舉制度
4.(2022大慶中考22.)下圖為黑龍江省大慶市政區圖其中①是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它的建立體現了我國實行的政治制度是( )
A.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 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 選舉制度
5.(2022梧州中考10 .)廣西在農歷三月三開展壯族歌圩、搶花炮、打扁擔、打銅鼓等民族風俗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壯鄉民族風情、壯族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反映少數民族重視( )
A. 經濟開發 B. 文化傳承 C. 科技創新 D. 民族平等
6.(2022北部灣經濟區中考12 .)歷史學習要學會區分史實和史論,史論就是根據史實得出歷史結論。下列屬于史論的是( )
A.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維護民族團結具有重大意義
B. 周恩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C. 袁隆平經多年反復試驗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
D. 中國于2001年12月成為了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
7.(2022廣東中考20 .)如下表。這表明,20世紀60年代,我國民族自治地方( )
民族自治地方工業發展情況
工業總產值 1957年工業總產值為29.5億元,1965年為66.8億元,增長133.2%。
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1963年同1958年相比,發電量增長2.5倍,鋼產量增長3.5倍,棉紗產量增長2倍,化肥產量增長20多倍。
A. 工業取得較大成就 B. 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
C. 徹底擺脫貧困落后 D. 文化教育事業迅速發展
8.(2022福建中考16 .)以下解讀正確的是(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確立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A. 西藏的和平解放 B. 國民經濟的恢復
C. “一五計劃”的實施 D. 政治制度的創新
9.(2022桂林中考10.)2022年5月8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成功進行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香港社會各界表示,新任行政長官必將更好地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愛國者治港”踐行了( )
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一國兩制”方針
C.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 “求同存異”方針
10.(2022寧波中考7.)“改變,意味著進步與成長;不變,則是對歷史與現實的尊重。”下列選項能反映港澳回歸所帶來的“改變”是(  )
A. 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 B. 原有的生活方式
C. 主權的行使 D. 同根同源的血脈
11.(2022赤峰中考12.)以下對“一國兩制”這一歷史概念理解正確的是( )
A. “一國”就是一個獨立的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
B. “一國”就是一個統一的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
C. “兩制”就兩種制度,即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
D. “兩制”就是兩種制度,即政治協商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2.(2022營口中考12.) 2022年5月31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推出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主題曲——《前》。歌曲呈現出香港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繁榮局面。使香港“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原因是( )
A. 地理位置優越 B. 人民共同心愿 C. 科技發展進步 D. 實行“一國兩制”
13.(2022泰州中考14.)近年來,駐澳軍隊廣泛開展“中國故事”系列文化聯誼活動,創作了(可愛的中國)(澳門同胞的中國心》(吉祥澳門)等作品,受到澳門民眾的熱烈歡迎。這些舉措( )
A. 是對“九二共識”的認同 B. 促進了內地與澳門的經貿聯系
C. 彰顯了澳門的高度自治權 D. 增強了澳門民眾的祖國認同感
14.(2022湘潭中考11.)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稱贊鄧小平,為解決香港問題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創見”,這一“天才的創見”是( )
A. “求同存異”方針 B.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C. “一國兩制”構想 D.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5.(2022綏化中考18.)為了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國兩制”構想的是( )
A. 毛澤東 B. 鄧小平 C. 周恩來 D. 江澤民
16.(2022大慶中考13.)2022年是看港回歸祖國25周年,香港的回歸,不僅洗雪了中國的百年國恥,更促進了香港的持續穩定繁榮,我國香港問題的形成開始于:( )
A. 《南京條約》 B. 《天津條約》 C. 《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
17.(2022福建中考18 .)“香港欣歸祖國,頌歌高唱未來”“兩制光昭四海,五星輝耀寰球”的對聯體現了( )
A. “九二共識”的達成 B. “一國兩制”的實踐
C. 軍隊建設的成就 D. 兩岸“三通的實現
18.(2022云南省中考15.) 利用表格對歷史知識進行整理,有利于進一步認識歷史。據下表可以得出的歷史認識是( )
時間 內容
明末清初 鄭成功收復臺灣
《馬關條約》簽訂后 臺灣人民反割斗爭從未停止
改革開放后 黨和政府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2015年 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A. 中國人民為維護祖國統一而不懈努力 B. 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C. 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洗雪了百年國恥 D.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
19.(2022昆明中考17.)1992年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的代表在香港會晤,達成了在處理兩岸事務性交涉中“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 )
A. “一國兩制”方針 B. 八項主張
C 兩岸直接“三通” D. “九二共識”
20.(2022臨沂中考16.)鄧小平說,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可以采取獨特的模式,社會制度不變,臺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國資本不動,臺灣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即使武裝統一,臺灣的現狀也可以不變。從中得到的歷史信息是( )
A. 臺灣問題必須使用和平解決模式 B. 武力統一后也可實行“一國兩制”
C. “一國兩制”構想排斥使用武力 D. 只有通過武力才能解決臺灣問題
21.(2022龍東中考12.)“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詩中表達了臺灣同胞對回歸祖國的渴望。改革開放后,為了解決臺灣問題,我國政府對臺的基本方針是( )
A. 和平統一 B. 堅持一個中國 C. “三不”政策 D.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二.非選擇題
1.(2022郴州中考24.)2016年民進黨上臺以來,兩岸關系持續緊張。臺灣向美國訂購多款先進武器,美國參議員又竄訪臺灣。我人民解放軍海陸空三軍枕戈待旦,臺海周邊舉行戰備演練……閱讀下列大事年表,回答問題。
大事年表
時間 大事 時間 大事
三國 衛溫率船隊到夷洲 1949年 國民黨退往臺灣
元朝 設澎湖巡檢司 1950年 美國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
1662年 鄭成功收復臺灣 1971年 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683年 清軍統一臺灣 1984年 鄧小平正式提出“一國兩制”
1684年 清朝設臺灣府 1992年 兩岸達成“九二共識”
1885年 臺灣正式建省 2005年 《反分裂國家法》頒布
1895年 《馬關條約》割讓臺灣 2008年 兩岸開啟“三通”
1943年 《開羅宣言》明確臺灣歸屬中國 2010年 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
2012年 “遼寧艦”交接入列
1945年 日本投降,臺灣光復 2015年 習馬新加坡會面
(1)從大事年表中,找出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
(2)根據以上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目前威脅臺海和平與穩定的因素。
(3)根據以上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自擬一個觀點,加以闡述。(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
2.(2022白銀中考9 .)國家統一,民族交融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流。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融合過程中,應該說漢化是總體的趨勢,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隨著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廣闊的異質文化匯入漢族社會,也為其帶來了新鮮而有活力的因素。實際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最終促進了南北統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輝煌盛世。
——摘編自陰法魯、許樹安、劉玉才《中國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 戚厚杰著《臺灣光復》目錄節選(見下圖)
引言 直掛云帆復臺灣,兩岸統一會有時一 兩岸骨肉根連根,海盜垂涎強侵占二 義正驅紅夷,統一銘青史三 跨海征戰入版圖,耕鑿從今九壤同四 骨肉分離天落淚,烽火遍島不臣倭五 驅逐倭奴,恢復中華六 中國是我們的祖國,臺灣土地是中國的土地
材料三 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21年10月9日)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對中國歷史造成的影響。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驅逐倭奴,恢復中華”敘述的歷史事件。
(3)依據材料三,指出“臺灣問題”的性質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當今祖國統一問題的看法。
3.(2022十堰中考13.)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就祖國統一問題進行探究。
【增設機構鞏固邊疆】
(1) 元朝和清朝對邊疆進行了有效治理。元朝由中央哪一機構直接統轄西藏?清朝設置哪一機構加強了對新疆的管轄?
【國共合作臺灣回歸】
(2) 近代史上,臺灣曾離開祖國半個世紀。國共合作取得哪一戰爭的勝利使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哪一事件是該戰爭的起點?列舉一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取得勝利的戰役。
【制度創新促進統一】
(3) 180年前,英國通過哪一條約割占了香港島?誰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為解決香港、澳門問題提供了制度保障?簡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意義。
【立足現實展望未來】
材料一: 2021年1至11月,兩岸貿易總額2982.8億美元,同比增長27.3%。……自臺進口2275.1億美元,同比增長26.2%。大陸新設臺資企業5923個、同比增長34.7%。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答記者問材料二:西方反華勢力“以臺制華”與民進黨當局和島內“臺獨”勢力“倚美謀獨”一拍即合,制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小動作不斷。
——人民網
(4) 材料一體現了當前實現祖國統一的哪一有利因素?
(5) 從國家統一的角度出發,請你對材料二中西方反華勢力和“臺獨”勢力的言行進行駁斥。
4.(2022十堰中考13.)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結合所學知識,請你就祖國統一問題進行探究。
【增設機構鞏固邊疆】
(1) 元朝和清朝對邊疆進行了有效治理。元朝由中央哪一機構直接統轄西藏?清朝設置哪一機構加強了對新疆的管轄?
【國共合作臺灣回歸】
(2) 近代史上,臺灣曾離開祖國半個世紀。國共合作取得哪一戰爭的勝利使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哪一事件是該戰爭的起點?列舉一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取得勝利的戰役。
【制度創新促進統一】
(3) 180年前,英國通過哪一條約割占了香港島?誰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為解決香港、澳門問題提供了制度保障?簡析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意義。
【立足現實展望未來】
材料一: 2021年1至11月,兩岸貿易總額2982.8億美元,同比增長27.3%。……自臺進口2275.1億美元,同比增長26.2%。大陸新設臺資企業5923個、同比增長34.7%。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答記者問
材料二:西方反華勢力“以臺制華”與民進黨當局和島內“臺獨”勢力“倚美謀獨”一拍即合,制造“兩個中國”“一中一臺”小動作不斷。
——人民網
(4) 材料一體現了當前實現祖國統一的哪一有利因素?
(5) 從國家統一的角度出發,請你對材料二中西方反華勢力和“臺獨”勢力的言行進行駁斥。
5.(2022牡丹江、雞西中考27.)中國歷史的主流是統一,統一是歷史大勢,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據此回答問題:
(1)元朝結束了唐以后3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實現了統一,成為我國古代版圖最遼闊的朝代。元朝設置的正式管轄臺灣和西藏兩地的機構分別是什么?
(2)清朝前期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清政府是怎樣加強對臺灣地區的管轄的?
(3)依據“一國兩制”的方針,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這一方針最重要的前提是什么?
(4)請談談你對祖國統一大業問題的看法。
6.(2022百色中考 16.)下表概括了我國歷史上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的主要進程(部分)。閱讀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進程 朝代 關鍵人物
形成和初步發展 秦朝 秦始皇
漢朝 漢武帝
大發展 隋朝 隋文帝、隋煬帝
唐朝 唐太宗
民族交融高潮 元朝 元世祖
鞏固和發展 明朝 明太祖、明成祖
清朝 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
祖國統一大業 新中國 鄧小平
(1)根據表格,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秦朝在政治、漢朝在思想方面鞏固大一統的措施。
(2)根據表格,分別結合清朝鞏固西北、東北邊疆的相關史實,論證清朝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鞏固和發展的關鍵時期。.
(3)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鄧小平提出了什么偉大構想 其首次成功運用于哪一地區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如何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祖國統一
7.(2022臨沂中考27.)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習近平提出“中國夢”、鄧小平提出“小康”等理念都是源自儒家學說。儒家學說對歷代中國人的世界觀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摘自共產黨員網
(1)“中國夢”這一“理念”的思想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的哪位思想家?這位思想家處理人際關系的最高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是什么?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證是什么?
材料二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空談誤國,實千興邦。我堅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摘自習近平在2012年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的講話
(2)為了實現“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近代中國人民進行了艱辛探索,最后找到了一條走向勝利的革命道路,請寫出這條道路的主要特點和最初開辟時的重要史實。
材料三 見下圖(來源:中國文明網)
(3)圖中的“中國道路”是在哪次會議上明確提出的?為了“凝聚中國力量”,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怎樣的制度、政策或措施?
(4)根據所學知識,我們應該對圖進行怎樣的解釋?
8.(2022鹽城中考2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進舉法》以一定人口的比例為基礎,又適當照顧地區和單位,在城市與鄉村間、少數民族與漢族間,作了不同比例的規定,使全國各階層、各民族在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中都有相應的代表。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
材料二 由于歷史上反動統治者長期實行民族壓追政策,各民族之間,主要是少數民族和漢族之間存在著很深的隔閡。少數民族大多信仰宗教,以致民族問題往往同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而難于處理……鑒于情況復雜,中國共產黨從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政治實際情況出發,制定了正確的民族工作方針和政策。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上冊)
材料三 不管大陸還是港、澳、臺地區,都只有一個中央人民政府,實行不同社會制度的地區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轄下的一級地方政權,它們與中央人民政府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的系。鄧小平的這一思想是根據中國國請來解決祖國統一問題的光輝范例。
——胡維革、胡曉巖《關于香港回歸祖國的思考》
據材料一概括《選舉法》的特點。(2分)該材料體現了我國哪一政治制度 (1分)
據料二歸納民族問題復雜表現。(2分)為此,中共確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1分)
料三中“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構想是什么 (1分)請寫出其成功實踐的范例。(1分)
(4)綜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國確立制度、制定政策的出發點。(2分)
9.(2022瀘州中考13.) 這行科,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統G 全國后,忽必烈為了便于處理中央和地方的事務,提高管理效能,在全國范圍內改設管型機構,在中央設中書省,在地方設10個行中書省以后歷代各省的設置,基本上都是從這一制度中派生出來的。
——摘編自許正文《論我國省制的沿革與發展》
材料二 美國獨立后,中央權力極小,沒有叔力管理州除貿易和對外貿易,無權干涉各州內部事務,各州各自為政,幣制不統一,市場不統一。這些情況使美國的有識之士感到憂慮,他們認識到,只有通過制定憲法,加強中央集權,才能使這個新生國家免于夭折。
——摘編自劉祚昌、王覺非《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
材料三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朝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其歷史意義。
(2)根據材料二,概括美國制定憲法的背景,并指出針對這些情況美國憲法確立的制度。
(3)根據材料三,概括兩部法律文件在地方治理上的相同點。綜合以上三則材料,談談國家制度建設與地方治理的歷史啟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资兴市| 旌德县| 建宁县| 卢龙县| 巫山县| 阿巴嘎旗| 乌拉特后旗| 尼木县| 大厂| 盐亭县| 九龙县| 茌平县| 泊头市| 额尔古纳市| 黎平县| 报价| 芜湖县| 三台县| 台山市| 柯坪县| 抚顺市| 正镶白旗| 崇义县| 乐清市| 阜南县| 怀柔区| 岐山县| 宜州市| 都昌县| 武清区| 平舆县| 讷河市| 碌曲县| 利辛县| 封丘县| 中山市| 沁源县| 新巴尔虎左旗| 贵阳市| 定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