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下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按照單元精選2022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單元概述】國防建設與經濟發展是相互依賴的關系,國防建設要以經濟發展為后盾,經濟發展促進國防發展;反過來,經濟發展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自然要靠國防來創造和平環境。建立鞏固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同時又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我國在外交上提出新的方針,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開創了新的局面。【知識要點】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第15課鋼鐵長城一、 陸、海、空軍的建設1.陸軍的建設(1)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是陸軍,兵種也比較少。 (2)發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陸軍發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裝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種的現代化部隊,武器裝備不斷更新。2.海軍的建設(1)建立: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建立(1949年4月23日江蘇泰州白馬廟)。新中國成立后,又建立了東海、南海和北海艦隊。 (2)發展:①1971年,我國自行研制的導彈驅逐艦完成了多次科學試驗和對外出訪任務。②1970年,我國研制出第一艘核潛艇,并于1974年裝備我國海軍。③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海軍武器裝備不斷更新換代,現代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海軍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也逐步擴大。④2012年9月,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3.空軍的建設(1)建立:人民空軍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2)發展①20世紀50年代初,空軍部隊已擁有各種飛機3000多架。空軍剛剛誕生,就面臨抗美援朝戰爭的考驗。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在朝鮮戰場擊落敵機300多架,取得了輝煌戰績。②1956年,我國仿制成功殲-5型殲擊機。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行研制和引進了一批新型飛機,空軍的現代化建設有了新的飛躍。二、導彈部隊的發展1.建立:1966年7月1日,中國組建第二炮兵部隊。2.職責:主要擔負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3.組成:由核導彈部隊、常規導彈部隊、作戰保障部隊等組成。4.裝備:目前裝備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和長劍巡航導彈等。5.更名:2015年,第二炮兵部隊更名為火箭軍。三、 新時代強軍之路1.表現(1)2014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古田召開,強調軍隊政治工作要為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2)調整組建五大軍種,即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3)成立五大戰區,即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構建軍隊聯合作戰體系。2.成果: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1.外交政策:新中國成立以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開國外交(1)外交成就:新中國展開積極的外交活動,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蘇聯等十幾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為恢復經濟建設創造一個好的外部環境。(1949年10月2日蘇聯和一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與我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不利因素: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不與中國建交,并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提出: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2)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3)發展: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分別與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4)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二、 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1.背景:新中國積極發展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2.萬隆會議(1)時間:1955年。(2)地點:印度尼西亞萬隆。(3)性質: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4)內容: 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5)發展:中國代表團還積極開展會外交往,與很多國家的代表團舉行會晤,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拓展延伸】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什么?答: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第17課外交事業的發展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背景(1)中國是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當時由國民政府代表中國。(2)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理應享有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國等國家的操縱下,聯合國長期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排斥在外,仍由蔣介石集團占據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3)為爭取恢復合法席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長期努力,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2.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1)時間:1971年l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2)概況: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3.意義: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二、 中美、中日建交1.中美建交(1)敵對時期: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雙方敵對的狀態長達20多年。(2)轉機的出現 ①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②表現:20世紀70年代初,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中美關系出現了轉機。(3)中美關系正常化①1971年4月,毛澤東批準中國乒乓球隊邀請美國乒乓球隊正式訪問中國(乒乓外交)。②1971年7月,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同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③1972年,尼克松訪華。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松,周恩來與尼克松舉行了會談。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3.影響: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三、 全方位外交1.基本原則: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2.具體內容(1)中國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注重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力爭中美、中日關系穩定發展,逐步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積極發展與歐盟國家的關系。(2)發展全球伙伴關系: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為解決區域性爭端、維護世界和平和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在環境、糧食、預防犯罪、禁毒、難民、婦女等全球性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3.外交成就(1)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2)截至2019年9月,中國已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3)中國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4.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真題演練】一.選擇題1.(2022邵陽中考15.)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不斷推進。201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調整組建五大軍種,其中第二炮兵部隊更名為( D )A. 陸軍 B. 海軍 C. 空軍 D. 火箭軍2.(2022宿遷中考10.)右側照片是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發言的場景。該照片可以用來說明( C )A.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中國力爭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C.中國加強同亞非各國的團結合作 D.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要求3.(2022寧波中考6.)俄烏沖突伊始,我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希望當事方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問題。中國這一立場是基于( D )對國際事務的主導地位 B. 對國際規則的決定權力C. 對國際局勢的完全掌控 D.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2022舟山中考6.)某次國際會議上,周恩來作了精彩發言:“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此次會議( D )推動了中國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 B. 促使中國站在了社會主義國家一邊C. 引發了西方國家與中國的建交熱潮 D. 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合作5.(2022天津中考16.) 1953 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的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是( A )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求同存異”方針C. 共商、共建、共享 D.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6.(2022揚州中考7.)建國初期,為發展同鄰近的民族獨立國家之間關系,消除他們對新中國的疑慮和誤解,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 A )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求同存異”的方針C.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7.(2022連云港中考8.)“兩國(中國和印度)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下列選項屬于“這些原則”的是( A )A.和平共處 B.獨立自主 C.求同存異 D.多邊外交8.(2022吉林省中考7.)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 B )A. 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D. “求同存異”的方針9.(2022大慶中考23.)下列關于我國外交搭配正確是(A )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基本準則B. 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標志著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C.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標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D. 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0.(2022河南中考13.) 1955年,亞非會議通過《關于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提出“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承認一切大小國家平等”等十項原則。這發展了我國主張的(A )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C.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D.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11.(2022梧州中考 6.) 1954年10月,周恩來指出:“它不應該只限于處理中印和中緬關系,它也可以適用于全亞洲,甚至全世界各國。”“它”是指( B )A. 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 “求同存異”的方針 D. 獨立自主外交政策12.(2022賀州中考8 .) 1971年10月,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主張;國家不論大小,應該一律平等,各國人民有權按照自己意愿,選擇本國的社會制度,有權維護本國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這體現了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是( B )A. 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 B.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 多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D. 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13.(2022廣東中考18 .)萬隆會議前夕,中國代表團就認為,應該在會上多提亞非國家的共同性問題,不突出我國的特殊問題,為此,周恩來在大會發言時提出( A )A. “求同存異”的方針 B.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C.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4.(2022內江中考10.)下圖是1955年中國領導人參與的一次國際會議,他為大會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其貢獻是提出了( A )A. “求同存異”重要方針 B. “一帶一路”建設思想C.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15.(2022河池中考11.)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表決剛結束,會議大廳一片沸騰,支持中國的國家代表用不同的語言歡呼:“我們勝利了!”這項決議是( A )A. 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 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C. 成立亞太經合組織 D.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6.(2022寧波中考4.)1945年6月在《聯合國憲章》簽字儀式上,中國代表第一個在憲章上用毛筆和中文簽字,開創歷史之舉。這表明我國( A )①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②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顯著提高③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④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7.(2022重慶中考B卷7.)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國總統就職演說中暗示他有意改變對華政策。根據毛澤東的安排,《人民日報》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這篇演說。這表明( A )A. 中美雙方都有意改善兩國關系 B. 中美雙方徹底結束對抗狀態C. 中美關系的緩和始于民間交往 D. 中美關系已經實現了正常化18.(2022建設兵團中考12.) 大國關系事關全球戰略穩定。20世紀70年代,中國和美國、日本關系改善主要是因為中國( A )A. 國際地位的提高 B. 實行了對外開放C. 推行全方位外交 D. 建成了小康社會19.(2022天津中考17.) 1971 年中國政府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正式訪華。美國《時代》雜志報道說:“這‘乒’的一聲全世界都聽到了!”這件事推動了( D )A. 《波茨坦公告》的發表 B. 中蘇兩國正式建交C. 《朝鮮停戰協定》的簽署 D. 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20.(2022眉山中考6.) 美國總統尼克松在一份對外報告中說,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7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量,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為此他( C )A. 遏制中國的經濟發展 B. 以敵視態度對待中國C. 謀求中美關系正常化 D. 放棄美國的國家利益21.(2022廣安中考9.)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體現在( D )A. 參加萬隆會議,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B. 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C. 提出“一國兩制”構想,推進祖國統一大業D.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2.(2022臨沂中考18.)“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國總理周恩來伸出了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手握在一起,結束了20多年的隔絕狀態,標志著中美關系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這個“新時代”到來的主要原因是( A )A. 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B. 中蘇關系實現正常化C. 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D. 中國推進全方位外交23.(2022盤錦中考12.) 下面圖表可以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C )A. 中國加入聯合國 B. 中國與日本建立外交關系C.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 中國與美國建立外交關系24.(2022泰州中考13.)《人民日報》真實記錄了新中國的發展歷程。下列文章刊登在20世紀70年代《人民日報》上的是(D )A. 《決勝全面小康邁向新的征程》B. 《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C.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D.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出席第二十六屆聯大會議受到熱烈歡迎》25.(2022蘇州中考14.)當年在外交部歐美司工作的周南說:“26屆聯大的兩阿提案能通過,在當時的國際社會上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表決結果一出來,許多非洲國家代表都站起來了,熱烈鼓掌。”周南回憶的重大事件是(C )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首次提出 B. 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C.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 中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6.(2022湘潭中考9.)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務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記者會上宜布:“日臺和約已喪失其存續意義,可認為已終止。”該講話的背景是(C )A. 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C.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7.(2022邵陽中考8.)下列歷史事件與其發生的時間搭配正確的一項是( A )A 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 B. 重慶談判——1942年C. 土地改革完成——1962年 D. 中美建交——1972年28.(2022懷化中考9.)中國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日益重要作用。這些反映出中國外交( B )A. 出現了和各國建交的熱潮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C. 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D. 中美、中日等大國關系逐漸正常29.(2022衡陽中考9.)1971年11月,兩名升旗手來到聯合國大廈第二十三根旗桿旁,將五星紅旗高高升起,新中國國旗第一次升起在紐約的上空。這一幕的發生是因為(A )A.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C. 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 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30.(2022荊州中考8.)“我們的朋友遍天下”,20世紀70年代,我國迎來了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達到111個,包括了當時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我國( C )A. 外交事業開創了新局面 B. 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 開始步入世界外交舞臺 D. 促進萬隆會議取得圓滿成功31.(2022黃岡、孝感、咸寧中考7.)新中國成立后,帝國主義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和孤立政策,在美國等國家的操縱下,聯合國長期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排斥在外。然而到了1971年,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表明( A )A. 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B. 美蘇兩極格局徹底崩潰C. 中美之間的對抗不斷加劇 D. 美國已經放棄霸權政策32.(2022恩施州中考8.)尼克松在他的回憶錄中說,宣讀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鐘,“卻成了本世紀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聞之一”。這則公告發布之后( B )A. 中國加強了與亞非國家的團結與合作B. 中美關系開始逐步走向正常化C.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D. 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33.(2022河北中考6.)下圖所示目錄節選自《百年中美關系史》一書。目錄中的“__________”處應填入( B )第二編兩大國從對峙走向緩和(1949-1976)第一章 中美兩國分道揚鑣…………………………163第二章 中美陷入敵對關系…………………………174第三章 ________________…………………………226第四章 中美探索關系正常化…………………………242A 美國開始介入中國內戰 B. 美國試圖調整對華政策C. 中美建交與鄧小平訪美 D. 中美軍事關系不斷加強34.(2022黔東南州中考7 .)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訪華歡迎宴會上致辭說:“今天我們有巨大的分歧,使我們走到一起的,是我們有超過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這與我國哪一項外交方針相近?(D )A. 互不侵犯 B. 互不干涉內政C. 互相尊重領土完整 D. 求同存異35.(2022百色中考11 .)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中美兩國領導人都認為有必要結束長達20多年的敵對狀態。為此,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此舉( C )A. 徹底消除了中美兩國矛盾 B. 使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C. 成為新中國外交的轉折點 D. 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36.(2022天水中考7 .)2022年2月28日,王毅國務委員說:“兩國老一輩領導人洞察世界各國對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的期盼,順應中美人民對兩國和平友好的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氣,跨越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實現了歷史性的握手。”50年前的“歷史性握手”指的是( C )A.中美“乒乓外交” B.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C.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二.非選擇題1.(2022龍東中考22.) 根據提示寫出相關歷史史實。(1)古代溝通歐亞陸上交通的大動脈是______________。(2)為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清朝雍正帝設立的機構是______________。(3)2012年交接入列的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是“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絲綢之路 ②. 軍機處 ③. 遼寧艦2.(2022涼山中考14.) 舉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答案】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3.(2022東營中考28)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我國百年的屈辱外交,翻開了外交事業的新篇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材料二:1949-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建交國家數量柱狀圖材料三: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為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新的重大貢獻。——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1)材料一中的原則指什么?(2)據材料二,指出哪一時間段中國新建交的國家數量最多?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3)據材料三,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了怎樣的布局?有何作用?【答案】(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1970一1979年,中國綜合國力提升;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3)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為我國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條件;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發展。4.(2022山西中考.)大國關系的變化影響著國際格局的變動。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明治維新期間,中日兩國采用近代條約的方式,建立邦交關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以中韓鄰國的沉淪為代價,由新型的資本主義國家,嬗變為主導東亞的帝國主義強國……二戰后,無論是冷戰敵對,還是邦交正常化乃至冷戰后,中日關系的演進均與世界形勢關聯密切,構成東亞國際格局中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宋成有《16世紀以來西方沖擊下日本的嬗變與東亞國際格局》材料二 二戰后美蘇關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美蘇之間的戰略目標、戰略構想和戰略利益形成了根本沖突,以美蘇為首的東西方兩大集團之間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領域形成了全面的對峙和對抗。-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三 美國對華關系的兩面性在新中國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現在20世紀50~70年代的2多年中,美國采取孤立、封鎖、遏制中國的政策,對中國實行冷戰甚至熱戰。但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由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美國同中國改善和發展關系、尋求合作,同時也奉行制約和防范中國的政策。-熊志勇《百年中美關系》(1)根據材料一劃線部分的時間提示,簡述中日關系的演變。(2分)(2)根據材料二,列舉二戰后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對峙和對抗”的表現。(2分)(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美國對華關系的兩面性”?(4分)(4)綜上所述,歸納影響大國關系變化的主要因素。(2分)【答案】(1)明治維新期間: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甲午中日戰爭,中日兩國敵對;二戰后:由于冷戰對峙局面的形成,中日兩國分屬兩大陣營,兩國處于敵對狀態;20世紀70年代,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日兩國正式建交,兩國邦交正常化,此后兩國既合作又有摩擦。評分說明:分階段各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一,點得1分,共2分。(2)政治上:杜魯門主義的出臺;經濟上:馬歇爾計劃的推行;軍事上:北約和華約的成立;“柏林危機”等。(答出符合題意的任意一點得1分,共2分)(3)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對華采取敵視態度,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中,表現在外交孤立,不與中國建交;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如美國第七艦隊封鎖臺灣海峽,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并出兵朝鮮,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20世紀70年代,美國謀求改善與中國的關系,兩國關系逐漸走向正常化,如尼克松總統訪華,中美正式建交等。評分說明:結合具體史實分別說明美國對華關系的兩面性各得2分,共4分。(4)國家利益;國家實力;國際形勢的變化;意識形態的分歧和社會制度的不同等。評分說明: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一點得1分,共2分。5.(2022江漢油田潛江天門仙桃中考17.)【學有所思】中美關系是中國對外關系中的重要關系之一,事關中國的外交大局。在中美關系中,臺灣問題顯得尤為復雜和敏感。材料一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重大的對外戰爭、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它的發生,并不是完全沒有精神準備,因為世界范圍內的冷戰對峙局面已經形成并日趨緊張,因為美國政府當時實行著敵視新中國的政策……(六月)二十七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聲稱:“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部隊的占領福摩薩,將直接威脅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及在該地區執行合法與必要職務的美國部隊。據此,我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福摩薩的任何攻擊。作為這一行動的應有結果,我還要求福摩薩的中國政府停止對大陸的一切海空行動。第七艦隊將監督此事的實行。”——摘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二 在為期一周的訪問中,尼克松和周恩來進行了五次會談。“在臺灣問題上,尼克松重申了美國的承諾,即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不再說‘臺灣地位未定’,也不支持‘臺灣獨立’;美國將謀求實現與中國關系正常化,并在四年內逐步從臺灣撤軍。”——摘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三 對于美方近期不斷在“一個中國原則”以及所謂“一個中國政策”上玩文字游戲,聲稱“美方不認同中方的一個中國原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3日(2022年5月)表示,美方有關說法歪曲歷史、扭曲事實。汪文斌指出,不論是一個中國原則還是一個中國政策,其核心都是一個中國,這是中美雙方達成的政治共識。沒有這個共識,中美兩國不可能接觸、不可能建交,中美關系也不可能發展。汪文斌同時指出,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衛自身主權安全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在臺灣問題上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空間。——摘自環球網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分析“福摩薩”指的是什么地方?材料中提到的“冷戰”開始的標志和全面冷戰對峙局面形成的標志分別是什么?(2)材料二中尼克松的此次訪華在中美關系史上有何重要意義?你認為尼克松此番表態中,最核心的內容是什么?(3)根據材料二、三,結合當前美國政府在涉臺問題上的一系列“小動作”,簡要談談你的看法。【答案】(1)臺灣;杜魯門主義的出臺,“華約”的建立(2)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3)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實現中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衛自身主權安全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在臺灣問題上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空間。美方應遵循中美雙方達成的“一個中國”的政治共識,恪守承諾,不干涉中國內政。6.(2022云南省中考28.) 新中國成立時,國民黨留下的是滿目瘡痍的國土,年輕的共和國又面臨著帝國主義的顛覆和國內反革命勢力的破壞、中國共產黨采取一系列積極穩健的政策、措施,開始了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斗爭。閱讀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建國初期,黨在發揚農民個體經濟積極性的同時,逐步推動個體農民之間的勞動互助。國家還集中力量治理了淮河和修建了荊江分洪、黃河下游防洪工程等骨干項目,初步改變了舊中國江河堤岸年久失修、水患頻繁的狀況,各地還大力整修水渠塘堰,擴大農田灌溉面積。——摘自《中國共產黨簡史》材料二材料三(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950年黨和國家采取什么重大措施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材料一中的一系列舉措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給國內建設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黨和國家做出了哪些努力 (請列舉兩例)(3)根據材料三,指出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建設成就主要集中在哪兩個領域 (4)我國在較短時間內迅速地恢復和發展了起來。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成功的經驗是什么 【答案】(1)措施:開展土地改革運動或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作用: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迅速恢復和發展。(2)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年,同蘇聯等十幾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抗美援朝;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倡議將其作為國際關系的準則;萬隆會議上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為進一步開展同亞非各國的友好合作關系創造了條件等。(3)重工業;交通 (4)堅持黨的領導;依據國情制定正確的政策方針;面對困難要有堅定的信念等。(要求回答出其中一點。若學生能夠圍繞主題就其中一則材料進行提煉,例如,重視農業的發展,農業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等)7.(2022東營中考28)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我國百年的屈辱外交,翻開了外交事業的新篇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材料二:1949-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建交國家數量柱狀圖材料三: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為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新的重大貢獻。——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1)材料一中的原則指什么?(2)據材料二,指出哪一時間段中國新建交的國家數量最多?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3)據材料三,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了怎樣的布局?有何作用?【答案】(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2)1970一1979年,中國綜合國力提升;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3)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為我國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外部條件;促進了世界和平與發展。8.(2022泰安中考19.)體育是傳播和平與友誼的使者,體育外交是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1950年,蘇聯男子籃球隊訪華,這是新中國第一次接受外國體育代表團的訪問1956年2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隊訪問中國,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1952年,赫爾辛基舉辦第15屆奧運會,由于西方國家阻撓,中國代表團在奧運會臨近結束才趕到。1954年,美國企圖在國際奧委會內部制造“兩個中國”的既成事實。1958年,中國發表了同國際奧委會斷絕關系的聲明。(1)從新中國參加體育活動的兩種不同境遇,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狀況。材料二 從50年代中后期開始,新中國體育外交擴展到亞非拉國家,并上升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發起、中國聯合倡議的新興力量運動會于1963年11月在雅加達舉行,這是新中國首次全面參加的一個綜合性大型國際運動會。(2)依據材料二指出中國體育外交的特點。材料三 1971年,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賽會結束后,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乒乓外交”開創了以人民之間的友誼促動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識形態障礙的國際體育交流。1979年,國際奧委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中國體育邁出了走向世界的關鍵一步。(3)20世紀70年代,“乒乓外交”跨越意識形態障礙,推動了外交關系的發展,外交事業取得顯著成就。請任意舉出兩例重大外交成就。材料四 進入21世紀,我國積極參與國際體育事務,開展多邊體育交往,擴大國際體育交流,承辦大型國際體育盛會,全面走向世界。2008年8月,圓滿舉辦第29屆奧運會。2014年,成功舉辦第二屆夏季青年奧運會…2022年2、3月,勝利舉辦第24屆冬奧會、第13屆冬殘奧會。(4)“多邊體育交往”體現了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進入21世紀我國形成了怎樣的外交布局?(5)綜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國一貫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取得輝煌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分別是什么?【答案】(1)推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實行外交孤立政策,采取敵視態度。(2)廣泛開展同亞非拉國家的外交關系。(3)推動中美、中日關系正常化,建立正式外交關系。(第26屆聯大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也可)(4)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5)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9.(2022眉山中考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黃旭華(1926——),“中國核潛艇之父”,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生活在戰亂時代的黃旭華少年求學時立志學習航空和造船,抵御外敵的侵略。1945年,黃旭華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造艦系。1958年黃旭華奉命調往中國“造船技術研究室”,負責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總體設計工作,從此隱姓埋名三十載。黃旭華帶領團隊從調查研究入手,在報紙雜志里面去尋找拼湊世界保密控制很嚴的核潛艇資料,在沒有任何技術外援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了數以億計的數據,用了8年時間攻克了反應堆技術、艇體線型設計、水下發射等7個核潛艇關鍵技術,使中國在1964年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1988年62歲的黃旭華親自下潛300米,是世界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深潛試驗的第一人。——摘編自《人民日報》《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癡心不改強國夢》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黃旭華獲得共和國勛章的理由并簡析他取得成就的原因。【答案】理由: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擔任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總體設計工作;攻克核潛艇關鍵核心技術;提高中國國防軍事能力和國際地位;親自深潛試驗,推動核潛艇事業發展等。取得成就的原因:國家支持;加強團隊合作;胸懷愛國之心;無私奉獻;勇于創新;志存高遠;使命擔當;腳踏實地實踐等10.(2022聊城中考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78年以來中國大事記(部分)時間 事件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1980年 深圳、珠海、油頭、廈門經濟特區建立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01年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3年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面2010年 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2年 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2021年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材料二 2013年秋,習近平在訪問中亞、東南亞國家時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這一倡議引起世界的普遍關注和響應。2017年5月,習近平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主旨演講中強調,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材料一、二均根據《中國共產黨簡史》編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78年以來中國社會發展呈現的趨勢。(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意義。【答案】(1)趨勢: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并深化;對外開放不斷擴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不斷豐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綜合國力持續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人民生活逐步邁向全面小康。(2)意義: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弘揚絲路精神;有利于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關系,促進經貿文化交流;有利于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有助于推動全球治理變革,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下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中考真題凝聚全國各地歷史精英智慧,準確把握大綱要求,緊跟時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專輯按照單元精選2022年全國各地中考真題,助力同步教學,歡迎下載。【單元概述】國防建設與經濟發展是相互依賴的關系,國防建設要以經濟發展為后盾,經濟發展促進國防發展;反過來,經濟發展需要一個和平的環境,自然要靠國防來創造和平環境。建立鞏固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同時又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我國在外交上提出新的方針,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開創了新的局面。【知識要點】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第15課鋼鐵長城一、 陸、海、空軍的建設1.陸軍的建設(1)新中國成立的時候,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是陸軍,兵種也比較少。 (2)發展: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陸軍發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裝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種的現代化部隊,武器裝備不斷更新。2.海軍的建設(1)建立:在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支海軍部隊——華東軍區海軍建立(1949年4月23日江蘇泰州白馬廟)。新中國成立后,又建立了東海、南海和北海艦隊。 (2)發展:①1971年,我國自行研制的導彈驅逐艦完成了多次科學試驗和對外出訪任務。②1970年,我國研制出第一艘核潛艇,并于1974年裝備我國海軍。③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海軍武器裝備不斷更新換代,現代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海軍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也逐步擴大。④2012年9月,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3.空軍的建設(1)建立:人民空軍是在陸軍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2)發展①20世紀50年代初,空軍部隊已擁有各種飛機3000多架。空軍剛剛誕生,就面臨抗美援朝戰爭的考驗。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在朝鮮戰場擊落敵機300多架,取得了輝煌戰績。②1956年,我國仿制成功殲-5型殲擊機。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自行研制和引進了一批新型飛機,空軍的現代化建設有了新的飛躍。二、導彈部隊的發展1.建立:1966年7月1日,中國組建第二炮兵部隊。2.職責:主要擔負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3.組成:由核導彈部隊、常規導彈部隊、作戰保障部隊等組成。4.裝備:目前裝備東風系列彈道導彈和長劍巡航導彈等。5.更名:2015年,第二炮兵部隊更名為火箭軍。三、 新時代強軍之路1.表現(1)2014年,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古田召開,強調軍隊政治工作要為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提供堅強政治保證。(2)調整組建五大軍種,即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3)成立五大戰區,即東部戰區、南部戰區、西部戰區、北部戰區、中部戰區,構建軍隊聯合作戰體系。2.成果: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形成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實現革命性重塑,國防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第16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1.外交政策:新中國成立以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開國外交(1)外交成就:新中國展開積極的外交活動,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蘇聯等十幾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為恢復經濟建設創造一個好的外部環境。(1949年10月2日蘇聯和一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與我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不利因素:美國等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實行外交孤立政策,不與中國建交,并對中國實行封鎖和禁運。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提出: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2)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3)發展:1954年,周恩來訪問印度和緬甸,分別與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發表聯合聲明,雙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中印、中緬兩國關系的基本原則。(4)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二、 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1.背景:新中國積極發展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2.萬隆會議(1)時間:1955年。(2)地點:印度尼西亞萬隆。(3)性質: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4)內容: 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5)發展:中國代表團還積極開展會外交往,與很多國家的代表團舉行會晤,加強了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拓展延伸】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什么?答: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第17課外交事業的發展一、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背景(1)中國是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當時由國民政府代表中國。(2)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作為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理應享有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但是,在美國等國家的操縱下,聯合國長期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排斥在外,仍由蔣介石集團占據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3)為爭取恢復合法席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了長期努力,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2.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1)時間:1971年l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2)概況: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3.意義: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二、 中美、中日建交1.中美建交(1)敵對時期:新中國成立后,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雙方敵對的狀態長達20多年。(2)轉機的出現 ①原因: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②表現:20世紀70年代初,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的要求,中美關系出現了轉機。(3)中美關系正常化①1971年4月,毛澤東批準中國乒乓球隊邀請美國乒乓球隊正式訪問中國(乒乓外交)。②1971年7月,尼克松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同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③1972年,尼克松訪華。毛澤東會見了尼克松,周恩來與尼克松舉行了會談。中美雙方正式簽署并發表了《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④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2.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3.影響: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三、 全方位外交1.基本原則: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2.具體內容(1)中國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注重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經濟合作,力爭中美、中日關系穩定發展,逐步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積極發展與歐盟國家的關系。(2)發展全球伙伴關系: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3)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為解決區域性爭端、維護世界和平和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在環境、糧食、預防犯罪、禁毒、難民、婦女等全球性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3.外交成就(1)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全面推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2)截至2019年9月,中國已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3)中國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4.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真題演練】一.選擇題1.(2022邵陽中考15.)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不斷推進。201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調整組建五大軍種,其中第二炮兵部隊更名為( )A. 陸軍 B. 海軍 C. 空軍 D. 火箭軍2.(2022宿遷中考10.)右側照片是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發言的場景。該照片可以用來說明( )A.中國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中國力爭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C.中國加強同亞非各國的團結合作 D.改善中美關系成為兩國共同要求3.(2022寧波中考6.)俄烏沖突伊始,我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希望當事方通過談判和平解決問題。中國這一立場是基于( )對國際事務的主導地位 B. 對國際規則的決定權力C. 對國際局勢的完全掌控 D.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2022舟山中考6.)某次國際會議上,周恩來作了精彩發言:“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此次會議( )推動了中國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 B. 促使中國站在了社會主義國家一邊C. 引發了西方國家與中國的建交熱潮 D. 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團結合作5.(2022天津中考16.) 1953 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的處理兩國關系的原則是( )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求同存異”方針C. 共商、共建、共享 D.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6.(2022揚州中考7.)建國初期,為發展同鄰近的民族獨立國家之間關系,消除他們對新中國的疑慮和誤解,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 )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求同存異”的方針C.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7.(2022連云港中考8.)“兩國(中國和印度)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下列選項屬于“這些原則”的是( )A.和平共處 B.獨立自主 C.求同存異 D.多邊外交8.(2022吉林省中考7.)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 )A. 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B.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 “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 D. “求同存異”的方針9.(2022大慶中考23.)下列關于我國外交搭配正確是( )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基本準則B. 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標志著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C.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標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D. 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0.(2022河南中考13.) 1955年,亞非會議通過《關于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提出“尊重一切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承認一切大小國家平等”等十項原則。這發展了我國主張的( )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C.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D.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11.(2022梧州中考 6.) 1954年10月,周恩來指出:“它不應該只限于處理中印和中緬關系,它也可以適用于全亞洲,甚至全世界各國。”“它”是指( )A. 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B.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 “求同存異”的方針 D. 獨立自主外交政策12.(2022賀州中考8 .) 1971年10月,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主張;國家不論大小,應該一律平等,各國人民有權按照自己意愿,選擇本國的社會制度,有權維護本國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這體現了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是( )A. 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 B.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 多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 D. 實現中蘇關系正常化13.(2022廣東中考18 .)萬隆會議前夕,中國代表團就認為,應該在會上多提亞非國家的共同性問題,不突出我國的特殊問題,為此,周恩來在大會發言時提出( )A. “求同存異”的方針 B.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C.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4.(2022內江中考10.)下圖是1955年中國領導人參與的一次國際會議,他為大會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其貢獻是提出了( )A. “求同存異”重要方針 B. “一帶一路”建設思想C.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D.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15.(2022河池中考11.)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一項決議,表決剛結束,會議大廳一片沸騰,支持中國的國家代表用不同的語言歡呼:“我們勝利了!”這項決議是( )A. 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 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C. 成立亞太經合組織 D.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6.(2022寧波中考4.)1945年6月在《聯合國憲章》簽字儀式上,中國代表第一個在憲章上用毛筆和中文簽字,開創歷史之舉。這表明我國( )①成為聯合國創始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②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顯著提高③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④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7.(2022重慶中考B卷7.)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國總統就職演說中暗示他有意改變對華政策。根據毛澤東的安排,《人民日報》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這篇演說。這表明( )A. 中美雙方都有意改善兩國關系 B. 中美雙方徹底結束對抗狀態C. 中美關系的緩和始于民間交往 D. 中美關系已經實現了正常化18.(2022建設兵團中考12.) 大國關系事關全球戰略穩定。20世紀70年代,中國和美國、日本關系改善主要是因為中國( )A. 國際地位的提高 B. 實行了對外開放C. 推行全方位外交 D. 建成了小康社會19.(2022天津中考17.) 1971 年中國政府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正式訪華。美國《時代》雜志報道說:“這‘乒’的一聲全世界都聽到了!”這件事推動了( )A. 《波茨坦公告》的發表 B. 中蘇兩國正式建交C. 《朝鮮停戰協定》的簽署 D. 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20.(2022眉山中考6.) 美國總統尼克松在一份對外報告中說,如果沒有中國這個擁有7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量,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為此他( )A. 遏制中國的經濟發展 B. 以敵視態度對待中國C. 謀求中美關系正常化 D. 放棄美國的國家利益21.(2022廣安中考9.)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體現在( )A. 參加萬隆會議,加強與亞非國家的團結合作B. 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C. 提出“一國兩制”構想,推進祖國統一大業D.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22.(2022臨沂中考18.)“尼克松及夫人急忙走下舷梯,向前去迎接的中國總理周恩來伸出了手。中美兩國領導人的手握在一起,結束了20多年的隔絕狀態,標志著中美關系一個新時代的開始。”這個“新時代”到來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B. 中蘇關系實現正常化C. 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 D. 中國推進全方位外交23.(2022盤錦中考12.) 下面圖表可以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 中國加入聯合國 B. 中國與日本建立外交關系C.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 中國與美國建立外交關系24.(2022泰州中考13.)《人民日報》真實記錄了新中國的發展歷程。下列文章刊登在20世紀70年代《人民日報》上的是( )A. 《決勝全面小康邁向新的征程》B. 《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C.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D. 《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出席第二十六屆聯大會議受到熱烈歡迎》25.(2022蘇州中考14.)當年在外交部歐美司工作的周南說:“26屆聯大的兩阿提案能通過,在當時的國際社會上是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表決結果一出來,許多非洲國家代表都站起來了,熱烈鼓掌。”周南回憶的重大事件是( )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首次提出 B. 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C.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D. 中國與美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6.(2022湘潭中考9.)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務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記者會上宜布:“日臺和約已喪失其存續意義,可認為已終止。”該講話的背景是( )A. 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B.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C.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27.(2022邵陽中考8.)下列歷史事件與其發生的時間搭配正確的一項是( )A 中華民國成立——1912年 B. 重慶談判——1942年C. 土地改革完成——1962年 D. 中美建交——1972年28.(2022懷化中考9.)中國舉辦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日益重要作用。這些反映出中國外交( )A. 出現了和各國建交的熱潮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C. 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D. 中美、中日等大國關系逐漸正常29.(2022衡陽中考9.)1971年11月,兩名升旗手來到聯合國大廈第二十三根旗桿旁,將五星紅旗高高升起,新中國國旗第一次升起在紐約的上空。這一幕的發生是因為( )A.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B.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C. 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D. 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30.(2022荊州中考8.)“我們的朋友遍天下”,20世紀70年代,我國迎來了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達到111個,包括了當時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我國( )A. 外交事業開創了新局面 B. 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 開始步入世界外交舞臺 D. 促進萬隆會議取得圓滿成功31.(2022黃岡、孝感、咸寧中考7.)新中國成立后,帝國主義對新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和孤立政策,在美國等國家的操縱下,聯合國長期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排斥在外。然而到了1971年,聯合國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表明( )A. 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B. 美蘇兩極格局徹底崩潰C. 中美之間的對抗不斷加劇 D. 美國已經放棄霸權政策32.(2022恩施州中考8.)尼克松在他的回憶錄中說,宣讀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鐘,“卻成了本世紀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聞之一”。這則公告發布之后( )A. 中國加強了與亞非國家的團結與合作B. 中美關系開始逐步走向正常化C.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D. 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33.(2022河北中考6.)下圖所示目錄節選自《百年中美關系史》一書。目錄中的“__________”處應填入( )第二編兩大國從對峙走向緩和(1949-1976)第一章 中美兩國分道揚鑣…………………………163第二章 中美陷入敵對關系…………………………174第三章 ________________…………………………226第四章 中美探索關系正常化…………………………242A 美國開始介入中國內戰 B. 美國試圖調整對華政策C. 中美建交與鄧小平訪美 D. 中美軍事關系不斷加強34.(2022黔東南州中考7 .)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在訪華歡迎宴會上致辭說:“今天我們有巨大的分歧,使我們走到一起的,是我們有超過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這與我國哪項外交方針相近()A. 互不侵犯 B. 互不干涉內政C. 互相尊重領土完整 D. 求同存異35.(2022百色中考11 .)20世紀7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中美兩國領導人都認為有必要結束長達20多年的敵對狀態。為此,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此舉( )A. 徹底消除了中美兩國矛盾 B. 使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C. 成為新中國外交的轉折點 D. 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36.(2022天水中考7 .)2022年2月28日,王毅國務委員說:“兩國老一輩領導人洞察世界各國對緩和國際緊張局勢的期盼,順應中美人民對兩國和平友好的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氣,跨越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實現了歷史性的握手。”50年前的“歷史性握手”指的是( )A.中美“乒乓外交” B.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C.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二.非選擇題1.(2022龍東中考22.) 根據提示寫出相關歷史史實。(1)古代溝通歐亞陸上交通的大動脈是______________。(2)為進一步強化君主專制、清朝雍正帝設立的機構是______________。(3)2012年交接入列的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是“______________”。2.(2022涼山中考14.) 舉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3.(2022東營中考28)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我國百年的屈辱外交,翻開了外交事業的新篇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材料二:1949-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建交國家數量柱狀圖材料三: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為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新的重大貢獻。——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1)材料一中的原則指什么?(2)據材料二,指出哪一時間段中國新建交的國家數量最多?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3)據材料三,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了怎樣的布局?有何作用?4.(2022山西中考.)大國關系的變化影響著國際格局的變動。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明治維新期間,中日兩國采用近代條約的方式,建立邦交關系,在英美支持下,日本以中韓鄰國的沉淪為代價,由新型的資本主義國家,嬗變為主導東亞的帝國主義強國……二戰后,無論是冷戰敵對,還是邦交正常化乃至冷戰后,中日關系的演進均與世界形勢關聯密切,構成東亞國際格局中最重要的雙邊關系。-宋成有《16世紀以來西方沖擊下日本的嬗變與東亞國際格局》材料二 二戰后美蘇關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美蘇之間的戰略目標、戰略構想和戰略利益形成了根本沖突,以美蘇為首的東西方兩大集團之間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領域形成了全面的對峙和對抗。-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三 美國對華關系的兩面性在新中國成立后仍然存在。表現在20世紀50~70年代的2多年中,美國采取孤立、封鎖、遏制中國的政策,對中國實行冷戰甚至熱戰。但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由于中美雙方的共同努力,美國同中國改善和發展關系、尋求合作,同時也奉行制約和防范中國的政策。-熊志勇《百年中美關系》(1)根據材料一劃線部分的時間提示,簡述中日關系的演變。(2分)(2)根據材料二,列舉二戰后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對峙和對抗”的表現。(2分)(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美國對華關系的兩面性”?(4分)(4)綜上所述,歸納影響大國關系變化的主要因素。(2分)5.(2022江漢油田潛江天門仙桃中考17.)【學有所思】中美關系是中國對外關系中的重要關系之一,事關中國的外交大局。在中美關系中,臺灣問題顯得尤為復雜和敏感。材料一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重大的對外戰爭、政治斗爭和軍事斗爭。它的發生,并不是完全沒有精神準備,因為世界范圍內的冷戰對峙局面已經形成并日趨緊張,因為美國政府當時實行著敵視新中國的政策……(六月)二十七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聲稱:“在這種情況下,共產黨部隊的占領福摩薩,將直接威脅太平洋地區的安全,及在該地區執行合法與必要職務的美國部隊。據此,我已命令第七艦隊阻止對福摩薩的任何攻擊。作為這一行動的應有結果,我還要求福摩薩的中國政府停止對大陸的一切海空行動。第七艦隊將監督此事的實行。”——摘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二 在為期一周的訪問中,尼克松和周恩來進行了五次會談。“在臺灣問題上,尼克松重申了美國的承諾,即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不再說‘臺灣地位未定’,也不支持‘臺灣獨立’;美國將謀求實現與中國關系正常化,并在四年內逐步從臺灣撤軍。”——摘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材料三 對于美方近期不斷在“一個中國原則”以及所謂“一個中國政策”上玩文字游戲,聲稱“美方不認同中方的一個中國原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23日(2022年5月)表示,美方有關說法歪曲歷史、扭曲事實。汪文斌指出,不論是一個中國原則還是一個中國政策,其核心都是一個中國,這是中美雙方達成的政治共識。沒有這個共識,中美兩國不可能接觸、不可能建交,中美關系也不可能發展。汪文斌同時指出,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衛自身主權安全利益的決心堅定不移,在臺灣問題上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空間。——摘自環球網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分析“福摩薩”指的是什么地方?材料中提到的“冷戰”開始的標志和全面冷戰對峙局面形成的標志分別是什么?(2)材料二中尼克松的此次訪華在中美關系史上有何重要意義?你認為尼克松此番表態中,最核心的內容是什么?(3)根據材料二、三,結合當前美國政府在涉臺問題上的一系列“小動作”,簡要談談你的看法。6.(2022云南省中考28.) 新中國成立時,國民黨留下的是滿目瘡痍的國土,年輕的共和國又面臨著帝國主義的顛覆和國內反革命勢力的破壞、中國共產黨采取一系列積極穩健的政策、措施,開始了建設新中國的偉大斗爭。閱讀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建國初期,黨在發揚農民個體經濟積極性的同時,逐步推動個體農民之間的勞動互助。國家還集中力量治理了淮河和修建了荊江分洪、黃河下游防洪工程等骨干項目,初步改變了舊中國江河堤岸年久失修、水患頻繁的狀況,各地還大力整修水渠塘堰,擴大農田灌溉面積。——摘自《中國共產黨簡史》材料二材料三(1)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950年黨和國家采取什么重大措施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材料一中的一系列舉措起到什么重要作用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新中國成立初期,為了給國內建設創造有利的國際環境,黨和國家做出了哪些努力 (請列舉兩例)(3)根據材料三,指出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建設成就主要集中在哪兩個領域 (4)我國在較短時間內迅速地恢復和發展了起來。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成功的經驗是什么 7.(2022東營中考28)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我國百年的屈辱外交,翻開了外交事業的新篇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用這些原則。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材料二:1949-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新建交國家數量柱狀圖材料三: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為我國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發起創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亞信峰會……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新的重大貢獻。——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1)材料一中的原則指什么?(2)據材料二,指出哪一時間段中國新建交的國家數量最多?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3)據材料三,指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形成了怎樣的布局?有何作用?8.(2022泰安中考19.)體育是傳播和平與友誼的使者,體育外交是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 1950年,蘇聯男子籃球隊訪華,這是新中國第一次接受外國體育代表團的訪問1956年2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隊訪問中國,受到毛澤東主席的接見。1952年,赫爾辛基舉辦第15屆奧運會,由于西方國家阻撓,中國代表團在奧運會臨近結束才趕到。1954年,美國企圖在國際奧委會內部制造“兩個中國”的既成事實。1958年,中國發表了同國際奧委會斷絕關系的聲明。(1)從新中國參加體育活動的兩種不同境遇,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狀況。材料二 從50年代中后期開始,新中國體育外交擴展到亞非拉國家,并上升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發起、中國聯合倡議的新興力量運動會于1963年11月在雅加達舉行,這是新中國首次全面參加的一個綜合性大型國際運動會。(2)依據材料二指出中國體育外交的特點。材料三 1971年,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了在日本舉行的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賽會結束后,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華,受到周恩來總理的接見。“乒乓外交”開創了以人民之間的友誼促動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識形態障礙的國際體育交流。1979年,國際奧委會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中國體育邁出了走向世界的關鍵一步。(3)20世紀70年代,“乒乓外交”跨越意識形態障礙,推動了外交關系的發展,外交事業取得顯著成就。請任意舉出兩例重大外交成就。材料四 進入21世紀,我國積極參與國際體育事務,開展多邊體育交往,擴大國際體育交流,承辦大型國際體育盛會,全面走向世界。2008年8月,圓滿舉辦第29屆奧運會。2014年,成功舉辦第二屆夏季青年奧運會…2022年2、3月,勝利舉辦第24屆冬奧會、第13屆冬殘奧會。(4)“多邊體育交往”體現了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進入21世紀我國形成了怎樣的外交布局?(5)綜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國一貫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取得輝煌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分別是什么?9.(2022眉山中考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黃旭華(1926——),“中國核潛艇之父”,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生活在戰亂時代的黃旭華少年求學時立志學習航空和造船,抵御外敵的侵略。1945年,黃旭華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造艦系。1958年黃旭華奉命調往中國“造船技術研究室”,負責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總體設計工作,從此隱姓埋名三十載。黃旭華帶領團隊從調查研究入手,在報紙雜志里面去尋找拼湊世界保密控制很嚴的核潛艇資料,在沒有任何技術外援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了數以億計的數據,用了8年時間攻克了反應堆技術、艇體線型設計、水下發射等7個核潛艇關鍵技術,使中國在1964年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1988年62歲的黃旭華親自下潛300米,是世界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深潛試驗的第一人。——摘編自《人民日報》《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癡心不改強國夢》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黃旭華獲得共和國勛章的理由并簡析他取得成就的原因。10.(2022聊城中考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78年以來中國大事記(部分)時間 事件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1980年 深圳、珠海、油頭、廈門經濟特區建立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01年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3年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面2010年 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2年 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交接入列2021年 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材料二 2013年秋,習近平在訪問中亞、東南亞國家時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這一倡議引起世界的普遍關注和響應。2017年5月,習近平在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主旨演講中強調,要將“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材料一、二均根據《中國共產黨簡史》編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78年以來中國社會發展呈現的趨勢。(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意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下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知識要點+真題精選)(學生版).doc 八下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知識要點+真題精選)(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