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水的組成一、知識要點1.水的電解 (1)實驗現象:①電極上產生氣泡;②兩支玻璃管內液面下降;③兩支玻璃管內液面下降的體積比(即產生的兩種氣體的體積比)V氧氣:V氫氣=1:2。 (2)驗證氣體:①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正極上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該氣體是氧氣);②用點燃的木條接近負極上產生的氣體,氣體能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該氣體是氫氣)。 (3)實驗結論:①水通直流電能分解成氧氣和氫氣;②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2.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由此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二、重要提示1.水的組成。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所以說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2.水在自然界循環的過程中,雖然形態上發生了變化(氣、固、液),但并沒有變成其他的物質,因而是物理變化。而水在電解過程中,變成了氫氣和氧氣,即生成了其他的物質,因而屬于化學變化。3.據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可知,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 水有顏色嗎你到過美麗的千島湖嗎?那里可稱得上是人間仙境,碧綠的湖水清澈見底。你見過大海嗎?湛藍的海洋寬廣無際。你喝過“純凈水”嗎?透明的水滴清涼爽口。你知道上述水顏色不同的原因嗎?純凈的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液體。那千島湖的水為什么是碧綠的呢?海水為什么是湛藍的呢?這主要是因為水分子對可見光中各種波長的光線(指紅、橙、黃、綠、藍、靛、紫光)所發生的散射作用強弱不同。散射是指光束在介質中前進時,部分光線偏離原方向而分散傳播的現象。波長短的色光(如綠、藍光),其散射作用遠比波長長的色光(如紅、橙光)的散射作用強。散射作用的強弱與光程的長短也有關。水較淺時,可見光中各種波長的光幾乎都能通過,散射作用不顯著,因此水是無色透明的。當水較深時,由于散射作用顯著,水就顯出淺藍綠色。另外,水中溶有空氣越多,越偏綠色,水更深時會出現深藍色甚至黑色。解題指導【例題】理論上電解水時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是2:1,但實驗所得的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略大于2:1。針對這一發現,你認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反復多次實驗查找原因B.實驗所得數據與理論值差不多,可以認為實驗已經成功C.大膽提出假設:氧氣比氫氣易溶于水D.檢查實驗裝置是否漏氣【解析】反復多次實驗查找原因、檢查實驗裝置是否漏氣是可取的;大膽提出合理的假設也是可取的;而認為實驗已經成功的做法不科學,態度不嚴謹,是不可取的。【答案】B同步訓練 A組1.在電解水的實驗中,整個裝置內水的質量將 ( )A.減小 B.增大 C. 不變 D.都有可能2.在做水的電解實驗時,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 ( )A. 增強水的導電性 B.增加生成氧氣的量 C.增加生成氫氣的量 D.以上說法都正確3.利用水電解器電解稀氫氧化鈉溶液一段時間后,下列觀察到的現象不合理的是 ( ) A.正極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B. 正極玻璃管與負極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比約為2:1 C.負極玻璃管內產生的氣體被點燃時發出“噗”聲 D.向電解后的殘留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呈藍色4.有關水分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B.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C.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D.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氫原子和氧原子5.如圖是水電解過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第5題)A.水電解屬于物理變化B. 水分子是由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的C.水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D.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7.科學家發現在特殊條件下,水能表現出許多有趣的結構和性質。一定條件下給水施加一個弱電場,常溫常壓下水結成冰,俗稱“熱冰”,下圖為其模擬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水 熱冰 (第7題)A.水結成“熱冰”后溫度將升得很高B.上述變化過程中分子間的間隔沒有發生變化C. 在弱電場下,水分子的運動從無序變為有序D.利用該性質。人們在常溫常壓下可建成溜冰場8.如圖是實驗室電解水的簡易裝置示意圖。 (1)接通直流電后,甲試管產生的是氧氣,乙試管產生的是_____氣;導線A接電源____極,導線B接電源_____極。(2)水中要加少量的硫酸或氫氧化鈉的原因是___________。(3)檢驗乙試管內氣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4)圖中現象表明實驗是“未開始””剛開始”還是“已進行一段時 (第8題) 間”? _____________。(5)在某次電解水的實驗中,測得與電源正、負兩極相連的陰、陽兩極上產生的氣體的體積如下: 仔細分析以上實驗數據,剛開始時陰、陽兩極生成氣體的體積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