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第一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二氧化碳 授課人[教學目標]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2、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能與水反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3、了解二氧化碳對生活和環境的影響;4、通過實驗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難點]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難點:對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原理的探究[教學準備]:PPT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復習:課題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課堂反饋 練習 復習、鞏固上節課的知識引入:謎語:農民伯伯說它是“植物的糧倉”;消防官兵贊美它是“滅火先鋒”;建筑師稱它為“天然的粉刷匠”;環境師則認為它是造成全球變暖“罪魁禍首”。你們知道“它”是誰嗎? 回答 學生根據生活常識和已學知識能回答出來,引出今天要學習的二氧化碳展示:本節課學習目標 看 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使聽課更有目標性提問:回憶前面所學知識,說出你已知道的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學性質講述:二氧化碳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二氧化碳“干冰”。干冰升華時吸收大量的熱,可作制冷劑、人工降雨、舞臺云霧效果PPT: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學性質 回答過渡:接下來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二氧化碳的性質探究活動一:在大燒杯中放置一個鐵皮架,架上固定兩個高低不同的點燃的蠟燭,將一瓶二氧化碳倒入燒杯中提問:此處得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質,決定了它有什么用途? 一位學生上講臺演示實驗,其余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象,并分析得出結論 讓學生演示實驗,既增加積極性,又培養實驗能力聯系實際:1、為什么久未開啟的地窖底部二氧化碳含量較高?2、為防不測,人們在進入地窖前,常做燈火實驗,為什么? 思考并回答 學習完二氧化碳的性質: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立即運用,讓學生當堂鞏固消化探究活動二:向一個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塑料瓶中加入一定體積的水,立即蓋上瓶蓋。 思考:我們平時打開汽水或啤酒蓋時,常有大量的氣體產生,這是什么氣體呢?這是利用哪一點性質呢? 觀察、描述現象,并分析得出結論思考、回答 通過直觀的實驗現象得出物理性質:能溶于水。聯系生活中常見現象,達到用理論知識理解生活現象的目的。過渡:由上面的實驗探究我們得知CO2能溶于水,那么它溶于水時究竟有沒有發生化學變化呢?探究活動三:將活動二軟塑料瓶中的液體取樣于試管,向試管中滴幾滴紫色石蕊溶液思考: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提示:二氧化碳溶于水后的液體中存在哪些物質)實驗:驗證猜想第一朵小花:噴水第二朵小花:放入二氧化碳中第三朵小花:噴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設問: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生成物究竟具有什么性質,才使紫色石蕊變紅第四朵小花:噴稀醋酸提問:稀醋酸是種酸,說明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生成物是什么類型的物質?PPT:(2)CO2跟水反應 CO2+H2O = H2CO3 描述現象說出猜想(三個)根據現象判斷猜想是否正確回答記憶 通過適當引導讓學生分析出三個猜想,也會以后做綜合性的探究題做鋪墊,初步形成正確的猜想思維。通過類比實驗得出最終的結論。實驗:將活動三中試管中的紅色溶液加熱PPT:碳酸不穩定易分解H2CO3 = CO2↑ +H2O 描述現象,并分析原因、結論講述:做完上述實驗,你現在知道為什么我們把可樂、雪碧等稱為碳酸型飲料了吧。思考:打開可樂罐,會噴出較多氣體,如何檢驗這種氣體?探究活動四:利用所給儀器,檢驗打開可樂罐產生的氣體。(可樂、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試管、澄清石灰水)PPT:(3)CO2與氫氧化鈣反應CO2+ Ca(OH)2 = H2O +CaCO3↓(檢驗CO2的反應) 學生實驗鞏固記憶 聯系實際,讓學生真正理解“碳酸型飲料”名稱的得來。簡單的實驗讓學生操作,既增加學生的興趣,又能更深刻得理解知識點,順勢又引出學生已熟悉的二氧化碳的一條化學性質。提問:日常生活中,為了裝飾我們的房子,我們給墻壁掃石灰漿(或石灰乳),當其變干時墻壁會被一白色的物質覆蓋,變得很白。在這過程中,為了使效果更好,人們常在房中放 一盆炭火,這是為什么呢?利用你所學到的知識解釋一下。 回答 知識運用,加深理解提問:根據今天所學,小結二氧化碳的用途PPT:二氧化碳的用途(圖) 歸納、總結 回顧整節課的知識點,讓學生了然于心。作業布置:《策略指導手冊》板書設計:見PPT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