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3】高中生物新教材一輪復習學案:第23講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Word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3】高中生物新教材一輪復習學案:第23講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Word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備考2023】高中生物新教材一輪復習學案
第23講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
[素養目標]
1.通過掌握內環境的組成及其穩態,形成穩態與平衡的生命觀。(生命觀念)
2.通過分析體液各成分間相互轉化的模型圖,培養科學思維能力。(科學思維)
3.通過總結內環境穩態失調引起的疾病,形成關注人類健康的態度。(社會責任)
 細胞生活的環境
1.內環境的組成
(1)體液與內環境
(2)內環境三種成分之間的關系
2.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
(1)內環境的成分
①血漿的主要成分
②與血漿相比,組織液、淋巴液中蛋白質的含量很少。
(2)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3.細胞通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1.(選擇性必修1 P4正文拓展)血液是細胞外液中最活躍的成分。(×)
2.(選擇性必修1 P5正文)血漿滲透壓取決于Na+、Cl-的濃度。(×)
3.(選擇性必修1 P5正文)血細胞和心肌細胞所需的營養物質都直接來自血漿。(×)
4.(選擇性必修1 P5正文)淋巴液中蛋白質含量高于血漿中的。(×)
5.(選擇性必修1 P5正文)無氧呼吸產生乳酸的過程發生在內環境中。(×)
6.(選擇性必修1 P5正文)人體劇烈運動后,由于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使血漿pH明顯降低。(×)
1.選擇性必修1 P5圖1 2:科學家用化學分析的方法測得人體血漿的化學組成中,血漿蛋白含量為7%~9%,無機鹽含量約1%,但無機鹽在維持血漿滲透壓中占重要地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血漿中雖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質,但蛋白質相對分子質量大,單位體積溶液中蛋白質微粒數目少,產生的滲透壓小
2.選擇性必修1 P5圖1 3改編:用文字和箭頭表示人體肝臟內血漿、組織液、成熟紅細胞內液間O2、CO2擴散的關系(①用實線箭頭表示O2,用虛線箭頭表示CO2;②不考慮CO2進入成熟紅細胞內液)。
提示:成熟紅細胞內液, 血漿組織液
1.“四看法”排除不屬于內環境的成分[科學思維]
2.物質交換過程中內環境物質含量的變化[生命觀念]
(1)一般的組織器官中O2和營養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等)在毛細血管動脈端的含量>靜脈端的含量;而代謝廢物(如CO2等)在毛細血管動脈端的含量<靜脈端的含量。
(2)常考特殊器官中物質含量變化分析
①肺組織中O2、CO2含量的變化規律
②肝臟組織中葡萄糖含量的變化規律
3.分析滲透壓變化引起的組織水腫[生命觀念]
[探究意圖:以體液的圖示為情境信息考查理解及問題解決能力]
下面是體液各部分相互轉化的模型圖,回答:
 
說明:圖1中A、B、C為細胞或結構,a、b、c、d為液體。
(1)B、C分別為什么結構?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提示:B是毛細血管,C是毛細淋巴管。毛細血管兩端都是開放的,一端連著動脈,另一端連著靜脈;毛細淋巴管只有一端是開放的,起始端是盲端。
(2)a、b、c、d分別為什么液體?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提示:a、b、c、d分別為細胞內液、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組織細胞內的液體為細胞內液,組織細胞間的液體為組織液,毛細血管內的液體為血漿,毛細淋巴管內的液體為淋巴液。
(3)圖2中甲、乙、丙、丁分別代表體液的哪一部分?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提示:甲、乙、丙、丁分別代表細胞內液、組織液、血漿和淋巴液。細胞內液和組織液之間、組織液和血漿之間可進行物質交換,因此都是雙向箭頭。組織液可以進入毛細淋巴管成為淋巴液,經淋巴循環最終匯入血漿中,因此,組織液→淋巴液→血漿是單向箭頭。
突破點1 
1.(2022·湖南衡陽一模)如圖表示人體中6種體液之間的關系,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⑤內含有合成抗體的原料
B.抗利尿激素在分泌之前存在于④中
C.④⑤⑥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類似于海水
D.①與②③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
解析:由圖可判斷,①為血漿;②為組織液;③為淋巴液;④⑤⑥為細胞內液。抗體的本質是蛋白質,合成抗體的原料是氨基酸,合成場所在漿細胞中,A正確;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腦分泌,也存在于細胞內液中,B正確;④⑤⑥為細胞內液,成分和細胞外液不同,C錯誤;淋巴液、血漿、組織液成分和含量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D正確。
答案:C
2.(2022·遼寧朝陽模擬)淋巴液流動可以清除因機體受傷出血而進入組織的紅細胞和侵入機體的細菌,淋巴液、組織液和血漿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組織液進入毛細血管的量低于進入毛細淋巴管的量
B.血漿濃度升高會導致組織液滲透壓下降
C.淋巴循環能夠較好地幫助血漿回收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
D.組織液是淋巴液通過毛細淋巴管壁形成的
解析:組織液進入血漿的量比進入淋巴管的量更多,A錯誤;血漿濃度升高會導致組織液中的水滲入到血漿中的量相對增大,組織液滲透壓會升高,B錯誤;淋巴循環能夠較好地幫助血漿回收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C正確;淋巴液是組織液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的,D錯誤。
答案:C
1.血漿蛋白與血紅蛋白都是內環境的成分嗎?為什么?
提示:血漿蛋白是血漿中蛋白質的總稱,屬于內環境的成分;而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內,不是內環境的成分。
2.內環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突破點2 
3.(2022·浙江金華一模)與肌肉注射相比,靜脈點滴因能將大劑量藥物迅速送到全身細胞而療效顯著。下圖a、b、c表示內環境的成分,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若b為血漿,則c為淋巴液
B.肌肉注射藥物一段時間后,藥物在a、b、c中都可出現
C.補充人血白蛋白來治療水腫時可采用肌肉注射
D.靜脈點滴生理鹽水不會改變血漿滲透壓
解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肌肉注射是將藥物直接注入組織液,所以a是組織液;組織液可以轉化成淋巴液和血漿,所以b、c表示血漿和淋巴液,所以若b為血漿,則c為淋巴液,A正確;肌肉注射藥物后,藥物先進入組織液,然后可通過組織液進入血漿和淋巴液,故一段時間后在a、b、c中都可出現藥物,B正確;水腫是組織液增加,一般是由于血漿蛋白減少導致組織液回流減少造成的,人血白蛋白是大分子,故補充人血白蛋白來治療水腫時需要靜脈點滴,以增大血漿滲透壓,使組織液中水滲透進入血漿的量增加,C錯誤;生理鹽水與血漿滲透壓等滲,故靜脈點滴生理鹽水不會改變血漿滲透壓,D正確。
答案:C
4.(多選)草履蟲的伸縮泡收集自身體內的排泄廢物和水分后,經收縮將泡內的液體排出體外,該過程不僅能排出體內的排泄廢物,還可以維持滲透壓平衡。實驗小組從池塘中收集草履蟲,然后將其置于不同的液體環境中,觀察和記錄草履蟲伸縮泡的變化。與池塘中的草履蟲相比,下列結果描述不正確的組別是(  )
組別 液體(相當于NaCl溶液的質量分數) 結果
A 草履蟲細胞質等滲培養液(0.4%) 伸縮泡不收縮
B 蒸餾水(0.0%) 伸縮泡的收縮頻率增加
C 生理鹽水(0.9%) 伸縮泡的收縮頻率不變
D 人工海水(3.6%) 伸縮泡腫脹后破裂
解析:從池塘中收集草履蟲,置于草履蟲細胞質等滲培養液(0.4%)中,此濃度大于池塘水,伸縮泡會收縮,A錯誤;置于蒸餾水中,滲透壓低,草履蟲吸水,排出體內的代謝產物,伸縮泡的收縮頻率增加,B正確;置于生理鹽水(0.9%)中,滲透壓升高,草履蟲的伸縮泡的收縮頻率降低,過高時停止,以此來維持體內滲透壓的平衡,C錯誤;置于人工海水(3.6%)中,伸縮泡不會吸水,故不會漲破,濃度過高時草履蟲有可能死亡,D錯誤。
答案:ACD
 內環境的穩態
1.內環境的穩態
2.穩態的意義: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1)滲透壓是維持組織細胞結構與功能的重要因素。
(2)適宜的溫度和pH是酶正常發揮催化作用的基本條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氣含量是供給機體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1.(選擇性必修1 P9正文)機體內環境pH的相對穩定主要靠H2PO/HPO維持。(×)
2.(選擇性必修1 P9正文)人內環境中的血糖、血脂屬于內環境的理化性質。(√)
3.(選擇性必修1 P10黑體)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唯一調節機制。(×)
4.(選擇性必修1 P12“概念檢測”)CO2是人體細胞呼吸產生的廢物,不參與維持內環境的穩態。(×)
1.選擇性必修1 P10“思考·討論2”改編:在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后,為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可以在飲水的同時適當補充一些電解質(或無機鹽),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大量出汗或嚴重腹瀉后,如果只喝水,不補充鹽,內環境的滲透壓會變小,內環境中的水將較多地通過滲透作用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吸水膨脹,進一步導致細胞代謝的功能紊亂
2.選擇性必修1 P10“旁欄思考”:尿毒癥與內環境穩態失調有何關系?你知道如何治療尿毒癥嗎?
提示:尿毒癥是內環境穩態失調引起的疾病,尿毒癥患者腎功能出現障礙,體內代謝廢物積累。一般可通過透析或腎移植進行治療。
1.血漿pH調節過程的分析[生命觀念]
2.理解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科學思維]
(1)神經調節:穩態調節的主要方式,如體溫調節、水鹽平衡調節和血糖平衡調節的中樞均位于下丘腦。
(2)體液調節:某些化學物質(如激素、CO2、H+等)通過體液傳送對機體進行調節,其中主要是激素調節。
(3)免疫調節:免疫系統通過清除異物、外來病原微生物等對內環境的穩態起調節作用。
3.內環境穩態失調引起的疾病[社會責任]
[探究意圖:以現實生活為情境信息考查問題解決能力]
內環境是人體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內環境的溫度、滲透壓、pH及各種化學物質的含量,正常情況下能夠維持相對穩定的狀態,這是人體完成各項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請回答下列問題:
(1)為什么血漿的生化指標能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
提示:血漿生化指標指的是血漿中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機體多種代謝產物的含量。健康機體的生化指標一般都處于正常范圍內。當機體某項生理功能出現障礙時,勢必影響其代謝產物的含量,因此血漿的生化指標可以反映機體的健康狀況,并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
(2)你有過發高熱的經歷嗎?談談高熱最嚴重時的感受。體溫過高時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的措施?
提示:發熱時感覺不適、頭疼、頭暈、嗜睡等,同時常有食欲不振、厭食、惡心等表現,應注意及時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藥物來退燒降溫。
(3)援藏的技術人員到青藏高原后常會出現頭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壓升高等癥狀,為什么?這說明外界環境與內環境穩態之間有什么關系?
提示:因為高原空氣稀薄,大氣壓和氧分壓低,易造成體內缺氧。這說明外界環境的變化勢必影響內環境的穩態。若外界環境變化不甚劇烈,并且機體代償機制良好,內環境的波動較小,仍能維持穩態;若外界環境變化劇烈,機體代償機制不好,內環境穩態將受到破壞,就會影響身體健康。
突破點1 
1.長跑活動中,人體很多器官所處的狀態以及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但可以通過多種調節過程維持內環境的穩態。下列相關敘述中錯誤的是(  )
A.長跑過程中,流出肝臟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比流入的高
B.長跑過程中骨骼肌呼吸強度增大,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
C.長跑過程中流出的汗液中既有水分也有無機鹽,所以流汗過多也不會引起內環境滲透壓改變
D.長跑過程中細胞呼吸產生的乳酸會與血漿中的一些緩沖物質反應,因此血漿的pH變化不明顯
解析:長跑過程中,血糖氧化分解供能,血糖濃度降低,導致肝糖原分解,故流出肝臟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比流入的高,A正確;在細胞呼吸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釋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小部分轉移到ATP中,B正確;長跑過程中流出的汗液中既有水分也有無機鹽,流汗過多會引起內環境滲透壓改變,應補充淡鹽水,以維持內環境的穩態,C錯誤;血漿中存在緩沖物質(如NaHCO3),與長跑過程中細胞呼吸產生的乳酸反應,生成乳酸鈉,故長跑過程中血漿的pH變化不明顯,D正確。
答案:C
2.內環境穩態是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下列有利于內環境穩態的是(  )
①肺泡數量多、表面潮濕而且伸縮性較大 ②小腸絨毛增大小腸吸收面積可達近600倍 ③毛細淋巴管細胞間覆蓋連接形成單向滲透性 ④重吸收能力強的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全部尿素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肺泡數量多、表面潮濕而且伸縮性較大,有利于內環境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①正確;小腸絨毛增大小腸吸收面積可達近600倍,有利于內環境對物質的吸收,②正確;毛細淋巴管細胞間覆蓋連接形成單向滲透性,有利于內環境成分和理化性質穩態維持,③正確;腎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能力強,把全部的葡萄糖等小分子有機物、大部分的無機鹽和水重吸收,尿素是代謝廢物,不會被重吸收,④錯誤。
答案:B
突破點2 
3.“酸堿體質理論”有兩種錯誤觀點:其一,人的體質有酸性與堿性之分,酸性體質是“萬病之源”,糾正偏酸的體質就能維持健康;其二,人若要想健康,應多攝入堿性類食物。下列關于人體酸堿平衡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人體各細胞所在的內環境pH大致相同,不會因食物的酸堿性而發生劇烈變化
B.正常人血漿pH的維持與其所含有的HCO、H2PO等離子有關
C.丙酮酸在組織液中轉化成乳酸會導致人體血漿的pH暫時降低
D.內環境pH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之一
解析:細胞外液中有緩沖對,能將人體的pH維持在7.35~7.45,不會因食物的酸堿性而劇烈變化,A正確;正常人血漿pH的維持與它含有HCO/H2CO3、HPO/H2PO等離子有關,B正確;丙酮酸在細胞質基質中轉化成乳酸,C錯誤;內環境pH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之一,D正確。
答案:C
4.(多選)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和英國三位科學家,以表彰他們“發現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導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輕度肝水腫和高水平的血漿肝酶。臨床上,丙型肝炎診療方案指出,患者的常規治療需要注意水、電解質的平衡,以維持內環境穩態,還需要定時監測肝酶、血氧飽和度等指標。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人的肝臟處毛細血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境是組織液和血漿
B.血常規化驗單中每種成分的參考值都有一個變化范圍,而不是具體的某數值,說明了內環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圍內維持動態平衡
C.丙型肝炎患者表現肝水腫癥狀的原因主要是肝臟處毛細血管壁細胞及肝臟細胞受損,血紅蛋白和細胞內液外滲,使組織液的滲透壓升高,滲透吸水
D.機體血氧飽和度正常的生理意義是為細胞呼吸的進行提供O2,避免細胞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解析:人的肝臟處毛細血管的管壁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組成,故毛細血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血漿和組織液,A正確;血常規化驗單中各指標指的是血漿中各種化學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機體多種代謝產物的含量,化驗單中每種成分的參考值都有一個變化范圍,而不是具體的某數值,說明了內環境中各成分的含量在一定范圍內維持動態平衡,B正確;丙型肝炎患者肝臟處毛細血管壁細胞及肝臟細胞受損,血漿蛋白(不是血紅蛋白)和細胞內液外滲,使組織液的滲透壓升高,滲透吸水導致肝水腫,C錯誤;機體血氧飽和度正常的生理意義是為細胞呼吸的進行提供O2,是細胞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人體細胞無氧呼吸的產物是乳酸而非酒精和二氧化碳,D錯誤。
答案:AB
 實驗: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
1.實驗目的
通過比較自來水、緩沖液和肝勻漿中加入酸或堿后pH的變化,推測生物體是如何維持pH穩定的。
2.實驗步驟
(1)四人一組,將25 mL自來水倒入50 mL燒杯中。
(2)用pH計或pH試紙測試初始的pH,并作記錄。
(3)一次加一滴0.1 mol/L HCl,然后輕輕搖動。加入5滴后再測pH,重復這一步驟直到加入了30滴為止。將pH測定結果記入表中。
(4)充分沖洗燒杯并向其中倒入25 mL自來水。測定并記錄初始的pH,重復步驟(3),一滴一滴地加入0.1 mol/L的NaOH,測定并記錄pH。
(5)充分沖洗燒杯,用緩沖液、肝勻漿代替自來水,重復步驟(1)~步驟(4)。
1.該實驗的原理與方法
(1)原理:生物組織中pH之所以維持穩定與其含有緩沖物質有關。
(2)方法:對比實驗法。
2.該實驗的結果與結論
(1)結果
(2)結論:生物材料加酸或堿后的pH變化與緩沖液相似而不同于自來水,說明生物組織中pH之所以維持穩定與其含有緩沖物質有關。
突破點1 
1.某實驗小組將加入抗凝劑和生理鹽水的新鮮綿羊血液進行離心,結果如圖1;接著取上清液,分別向其中滴加0.1 mol/L 的HCl和0.1 mol/L的NaOH,同時用蒸餾水做對照,結果如圖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取適量上清液加入雙縮脲試劑,若出現紫色則說明含血紅蛋白
B.若要提取相關抗體用于免疫治療,最佳材料應是沉淀物
C.圖2實驗中HCl、NaOH的濃度和滴數為自變量
D.圖2實驗結果表明,血漿有一定的緩沖能力
解析:依題意可知,上清液的成分為血漿,取適量上清液加入雙縮脲試劑,若出現紫色則說明含血漿蛋白,而血紅蛋白存在于紅細胞中;抗體主要分布在血清中,而血清屬于血漿的范疇,因此若要提取相關抗體用于免疫治療,最佳材料應是上清液;圖2實驗中,蒸餾水和上清液為自變量,HCl、NaOH的濃度是無關變量;圖2顯示,分別滴加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NaOH溶液后,上清液的pH變化幅度比蒸餾水的pH變化幅度小,說明血漿有一定的緩沖能力。
答案:D
突破點2 
2.某同學以清水、緩沖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漿分別為實驗材料進行實驗,探究“血漿是否具有維持pH穩定的功能”,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分別加入25 mL實驗材料→測pH→滴加5 mL 0.1 mol/L的HCl、搖勻→測pH→倒去燒杯中溶液后充分沖洗→重復實驗并記錄。試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實驗開始時都應測量三種材料的pH,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該同學用如圖所示曲線來預期探究結果,試回答:
①預期結果中明顯不符合科學的是________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實驗中清水組和緩沖液組起________作用。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證明血漿確實具有維持pH穩定的功能,本探究實驗還應該補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實驗設計時要遵循對照原則,此實驗是觀察血漿是否具有維持pH穩定的功能,所以在實驗開始時都應預先測量pH,以獲得實驗前數據,以便與實驗后溶液pH做比較。
(2)①清水組實驗前是呈中性,加HCl后,溶液pH應該下降,因此清水組預期結果中明顯不符合科學。
②根據圖中曲線可以分析,緩沖液組具有一定的維持pH的能力,血漿組維持pH的能力最強。由此可得知,實驗中清水組和緩沖液組起對照作用。
③通過對照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血漿與緩沖液一樣具有維持pH相對穩定的功能,且血漿的這種能力比較強。
(3)血漿具有維持pH穩定的功能,設置實驗時,可設置酸性、中性和堿性等條件下觀察血漿維持pH穩定的能力。本實驗還需添加NaOH,測量血漿pH的變化,血漿pH仍可在一定范圍內保持穩定,這樣實驗更完善。
答案:(1)獲得實驗前數據,以便與實驗后溶液pH做比較 (2)①清水 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應下降 ②對照 血漿與緩沖液一樣具有維持pH相對穩定的功能,且血漿的這種能力比較強 (3)加入NaOH后,血漿pH仍可在一定范圍內保持穩定
[構建知識網絡]
[強化生命觀念]
1.內環境是指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
2.穩態是指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
3.穩態的實質是內環境的每一種成分及理化性質都是不斷變化的,但都處于一定的范圍內。
4.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5.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真題再現 感悟考情
1.(2019·全國Ⅲ卷)下列關于人體組織液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血漿中的葡萄糖可以通過組織液進入骨骼肌細胞
B.肝細胞呼吸代謝產生的CO2可以進入組織液中
C.組織液中的O2可以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組織細胞中
D.運動時,丙酮酸轉化成乳酸的過程發生在組織液中
解析:內環境(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液)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血漿中的葡萄糖可以通過組織液進入骨骼肌細胞,肝細胞呼吸代謝產生的CO2可以進入組織液,組織液中的O2通過自由擴散進入組織細胞,A、B、C三項正確。人體細胞進行無氧呼吸時,丙酮酸轉化為乳酸的過程發生在細胞質基質(細胞內液)中,D項錯誤。
答案:D
2.(2018·海南卷)下列屬于內環境的是(  )
A.淋巴管內的液體      B.輸尿管內的液體
C.汗腺導管內的液體 D.消化管內的液體
解析:細胞外液是人體細胞直接生存的環境,又叫內環境,內環境主要由組織液、血漿、淋巴液組成,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與外界相通的,不屬于內環境。淋巴管內的液體為淋巴液,屬于內環境,A正確;輸尿管內的液體、汗腺導管內的液體、消化管內的液體、腎小管內的液體等,與外界相通,不屬于內環境,B、C、D錯誤。
答案:A
3.(2020·海南卷)正常人體體溫的晝夜周期性波動稱為體溫日節律。下列有關體溫日節律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因年齡和性別不同而存在差異
B.是機體內環境穩態的一種表現
C.通過神經調節來維持
D.有利于機體適應晝夜變化
解析:正常人的體溫因年齡性別不同存在差異,同一個人的體溫在一日內也有變化,A正確;內環境通過各器官、系統協調合作使內環境的每一種成分和理化指標處于動態平衡中,是內環境穩態的一種表現,B正確;體溫的調節需要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共同維持,C錯誤;人體體溫晝夜周期性波動,有利于機體適應晝夜溫度變化,D正確。
答案:C
4.(多選) (2020·山東卷)某人進入高原缺氧地區后呼吸困難、發熱、排尿量減少,檢查發現其肺部出現感染,肺組織間隙和肺泡滲出液中有蛋白質、紅細胞等成分,被確診為高原性肺水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患者呼吸困難導致其體內CO2含量偏高
B.體溫維持在38 ℃時,該患者的產熱量大于散熱量
C.患者肺部組織液的滲透壓升高,肺部組織液增加
D.若使用藥物抑制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解析:患者在高原缺氧地區呼吸困難時,CO2不能被及時排出,故其體內CO2含量會偏高,A項正確;人體體溫維持恒定時,產熱量基本等于散熱量,B項錯誤;患者肺部感染,肺組織間隙和肺泡滲出液中有蛋白質、紅細胞等成分,使肺部組織液滲透壓升高,對水的吸收能力增強,導致肺部組織液增加,C項正確;使用藥物抑制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會使水不能被重吸收回血漿而形成尿液,故患者尿量增加,D項正確。
答案:ACD
5.(2020·全國Ⅱ卷)人在劇烈奔跑運動時機體會出現一些生理變化。回答下列問題:
(1)劇烈奔跑運動時肌細胞會出現________,這一呼吸方式會導致肌肉有酸痛感。
(2)當進行較長時間劇烈運動時,人體還會出現其他一些生理變化。例如,與運動前相比,胰島A細胞的分泌活動會加強,分泌________,該激素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即可)等生理功能,從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3)人在進行劇烈運動時會大量出汗,因此在大量出汗后,為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可以在飲水的同時適當補充一些________。
解析:(1)劇烈奔跑運動時,人的呼吸頻率加快、血液循環加速,肌細胞的有氧呼吸增強,但部分肌細胞仍暫時處于缺氧狀態,會進行無氧呼吸,無氧呼吸產生的乳酸會導致肌肉有酸痛感。(2)進行較長時間劇烈運動時,因血液中葡萄糖的消耗而使血糖濃度下降,此時胰島A細胞的分泌活動增強,分泌胰高血糖素,促進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水平升高,維持血糖濃度的相對穩定。(3)人在劇烈運動時大量出汗,會丟失一定量的水分和無機鹽,可在飲水的同時適當補充一些電解質(或無機鹽),以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
答案:(1)無氧呼吸 (2)胰高血糖素 促進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 (3)電解質(或無機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壤塘县| 双辽市| 石台县| 海淀区| 神农架林区| 乐陵市| 北流市| 平原县| 敦化市| 宝坻区| 凌源市| 泰兴市| 夏邑县| 吉木萨尔县| 广河县| 遂宁市| 东城区| 阿荣旗| 青州市| 汉川市| 修文县| 宜宾县| 堆龙德庆县| 南澳县| 焦作市| 黄山市| 齐齐哈尔市| 珠海市| 禹州市| 阿克陶县| 白山市| 南川市| 自贡市| 礼泉县| 泰宁县| 马山县| 古丈县| 南靖县| 武山县| 平江县| 淮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