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 1.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第一課時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 1.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 第一課時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教案

資源簡介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第一課時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認識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初步學會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識地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并能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二、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能主動與組內的同學討論,交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學習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樹立透過現象認識事物本質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通過探究,能體驗到探究活動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并進而增加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激發學生對探究實驗的興趣,對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的體驗,學會書寫探究活動報告。
2、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學會表述實驗現象。
2、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推理能力。
教具準備:
蠟燭、小刀、燒杯、集氣瓶、澄清石灰水、水、火柴等。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我們的生活處處都離不開化學,化學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學又是以什么為基礎建立的呢?大家是否還記得《西游記》中太上老君的煉丹爐?我們不要小看這個煉丹爐,其實古代煉丹和煉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學實驗室的前身。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的化學成果與創造都是在實驗室中反復地實驗而得出的,所以說要想學好化學就必須重視化學實驗。
二、揭示學習目標
1、通過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認識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實驗,初步學會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識地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并能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實驗方案進行實驗,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得出有價值的結論。
三、學生閱讀課本P11~14,完成下列問題
1、化學是一門以 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的重大發現和研究成果都是通過 得到的。
2、蠟燭的外觀為 色的固體,用指甲能劃出劃痕,說明它的硬度 。把它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說明石蠟的密度比水 。
3、蠟燭燃燒時發生了哪些變化?火焰分為幾層?哪層最明亮?哪層最暗?
4、根據火柴梗在火焰不同部位被燒的情況,推測火焰哪一部分的溫度最高?那一部分的溫度最低?
5、仔細觀察燒杯壁上有什么現象發生?推測蠟燭燃燒后生成了什么物質?
6、熄滅蠟燭時有什么現象發生?用火柴去點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蠟燭能否燃燒?
四、學生分組實驗并完成下列表格,教師指導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點燃前 (1)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形狀、硬度
(2)用小刀從蠟燭上切下一塊石蠟,把它放入水中
點燃時 (1)用火柴點燃,觀察火焰
(2) 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
(3) 用一只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燒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
熄滅后 (1)將蠟燭熄滅后觀察現象(2)用火柴點剛熄滅時冒出的白煙
五、學生展示,教師點撥、歸納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講解】觀察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要了解物質發生的變化,必須從觀察入手,并在觀察中思考,然后對觀察到的變化條件、現象和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歸納。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感官,還可以借助儀器通過實驗,觀察物質及其變化的條件、現象和結果。仔細的觀察和思考,往往能導致偉大的發現。如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對青霉素的發現,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參考資料:介紹弗萊明與青霉素)
【實驗探究】對一支蠟燭在點燃前、燃著時和熄滅后的三個階段進行觀察。
(1)點燃蠟燭“前”。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物理知識進行開放性的探究。
學生觀察蠟燭的結構、顏色、狀態、形狀和硬度等,并嗅其氣味,用小刀切一小塊石蠟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
各小組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及得出的結論:
【現象】 點燃前:白色圓柱狀固體、略有氣味、可用小刀切割、浮在水面上。
【分析】可用小刀切割說明蠟燭的硬度較小,浮在水面上說明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結論】硬度較小,不溶于水而且密度比水小。
(2)點燃蠟燭“中”。
教師巡回指導,學生觀察燃燒過程
①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觀察火柴梗燃燒的情況。
②取一只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燒杯壁的現象,取下燒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現象。
學生猜測蠟燭燃燒后的產物、交流觀察到的現象及得出的結論:
【現象】燃著時:石蠟熔化并發光放熱,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明亮,里層最暗,火柴梗兩端逐漸變黑。燒杯壁上出現水珠,石灰水變渾濁。
【分析】石蠟熔化說明熔點較低。發出明亮火焰有燭淚,火柴兩端變黑最先碳化,說明外焰溫度最高,火柴中間未變黑,說明內焰溫度較低,焰心溫度最低。燒杯壁上出現水珠,說明燃燒生成了水;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說明還生成了二氧化碳。
(3)熄滅蠟燭“后”。
【現象】熄滅后冒白煙,用火柴點白煙,蠟燭重新被點燃。
【分析】煙是固體小顆粒,并且可以燃燒,說明白煙是石蠟的固體小顆粒。
交流匯報探究過程及結果教師比較誰觀察到的現象多,誰的描述更細致、更準確?與同學交流進行觀察和描述的體驗。
各小組交流實驗結果及體驗
【歸納小結】引導學生歸納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
(1) 提出問題(猜想、假設)
(2) 設計實驗方案
(3) 實施方案
(4) 評價結果,得出結論
六、課堂檢測:
1、某同學對蠟燭(主要成分是石蠟)及其燃燒進行了如下探究。請填寫空格。
(1)取一支蠟燭,用小刀切下一小塊,把它放人水中,蠟燭浮在水面上。結論:石蠟的密度比水 。
(2)點燃蠟燭,觀察到蠟燭火焰分為外焰、內焰、焰心
三層。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如右圖)約1s后
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處最先碳化。結論:蠟燭火
焰的 層溫度最高。
(3)再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水霧。 取下燒杯,迅速向燒杯內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結論:石蠟燃燒生成了 。
2、觀察蠟燭燃燒時,小明描述下列實驗現象中錯誤的是()
A.火焰分三層,外層最亮
B.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出現水珠
C.將燒杯內壁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變渾濁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七、課后作業
1.參考課本“探究(或實驗)報告”的格式,寫出本次探究活動的報告(注:也可以自己設計報告的格式);請將本節課你感受最深的情節或體驗,記入你的成長記錄中。
2.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對應課后作業部分。
板書設計:
課題2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第一課時 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點燃前 (1)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形狀、硬度 乳白色圓柱形固體,有輕微的氣味,有油膩感
(2)用小刀從蠟燭上切下一塊石蠟,把它放入水中 質地較軟,能浮在水面上,不溶解于水 石蠟質軟,密度比水小,難溶于水
點燃時 (1)用火柴點燃,觀察火焰 火焰分為三層,外層最明亮,里層最暗 燭芯、石蠟先熔化后氣化,燃燒產生火焰,燭芯變暗
(2) 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梗兩端逐漸變黑 外焰溫度最高,焰心的溫度最低
(3) 用一只干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燒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 燒杯內壁上出現水霧,燒杯壁發燙,石灰水變渾濁 蠟燭燃燒放出熱量,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熄滅后 (1)將蠟燭熄滅后觀察現象(2)用火柴點剛熄滅時冒出的白煙 熄滅時出現白煙,白煙能燃燒 白煙是石蠟固體小顆粒,說明焰心部分主要是石蠟 蒸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州市| 临清市| 枣强县| 嘉义市| 新河县| 铜梁县| 上蔡县| 平顺县| 汉川市| 浦县| 白沙| 乌兰浩特市| 闽侯县| 永川市| 乌兰县| 萝北县| 苏州市| 体育| 左贡县| 额济纳旗| 日喀则市| 大方县| 常德市| 衡东县| 天津市| 新竹县| 上高县| 瑞丽市| 桐乡市| 贵港市| 水富县| 荔波县| 红河县| 邓州市| 灌南县| 富源县| 高邮市| 西宁市| 醴陵市| 安西县| 二连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