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2022年課標】通過了解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等主要史事,以及《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初步認識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思維導學】【背記要點】知識點1 英法再次發動侵華戰爭1.原因: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2.侵略者:英法組成聯軍,俄、美支持。3.借口:“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4.經過:1856年10月,英軍炮轟止廣州,挑起戰爭→次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1858年,攻陷大沽,逼近天津。5.簽約:1858年,清政府被迫與俄、美、英、法四國分別簽訂《天津條約》,西方列強獲得了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增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外國商船和軍艦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通商章程善后條約》:清政府與英、法、美簽訂,被迫承認鴉片貿易的合法化。知識點2 火燒圓明園與《北京條約》的簽訂1.背景:1860年,英、法兩國借口換約受阻,再次出兵占領天津,進逼北京,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2.史實: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對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之后放火燒毀。3.簽約:奕 被迫與俄、英、法、美交換了《天津條約》批準書。并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在條約中,清政府除承認《天津條約》繼續有效外,又增開天津為商埠,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賠款額也大幅增加。知識點3 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1.沙俄割占中國領土: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2.沙俄侵占我國領土表時間 條約名稱 割占的領土范圍 領土面積(km )1858 《璦琿條約》 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 60多萬1860 《北京條約》 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 約40多萬18601864 《北京條約》《勘分西北界約記》 中國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 44萬19世紀80年代 《伊犁條約》等 中國西北部 7萬共計 150多萬平方千米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喪失更多主權,英國、法國、美國等西方侵略勢力由東南沿海一帶深人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沙俄占領中國北方大片領土。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易錯易混】1.近代以來,英法聯軍、八國聯軍、日軍曾三次侵占北京,其中1860年火燒圓明園的是英法聯軍,而不是八國聯軍。2.如果沒有“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第二次鴉片戰爭就不會爆發。這種說法對嗎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真實意圖是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所以,即使沒有這兩個事件,英法還是會尋找其他借口發動侵華戰爭。【三年真題】(一)、2022年中考真題1. (2022年江西)閱讀下列清軍兵力調動表,分析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命調時間 調出地 調入地 兵數(名)1858年4月 京師 大沽 20001858年12月 吉林 大沽 10001859年4月 黑龍江 天津 10001860年5月 宣化鎮 大沽 1000A. 第二次鴉片戰爭 B. 戊戌變法 C.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 辛亥革命【答案】A【解析】依據表格時間“1858-1860年”可知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A項正確;戊戌變法是19世紀末期,排除B項;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是1900年爆發,排除C項; 辛亥革命是1911年,排除D項。故選A項。2.(2022年四川眉山)1854年,英、美、法三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提出:“準英人隨意往內地各處并海濱各城邑”,自由貿易,“往來無礙”,“ 俱不得在內地津關,重行征稅”“ 內地完全開放”等。這些要求旨在A.方便外國人來華旅游 B.進口更多的中國茶葉C.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D.向中國出口更多糧食【答案】C【解析】根據“1854年,英、美、法三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要求”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要求旨在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C項正確;方便外國人來華旅游不是提出修約要求的目的,排除A項;進口更多的中國茶葉不是修約的目的,排除B項;向中國出口更多糧食不是修約的主要目的,排除D項。故選C項。3.(2022年貴族黔東南)“我們就這樣以最野蠻的方式,摧毀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想象不到這座宮股有多么華美壯麗,更不能設想法軍、英軍把這個地方蹂躪成什么樣子。”使“這座宮殿”慘遭摧毀的戰爭是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你想象不到這座宮殿有多么華美壯麗,更不能設想法軍、英軍把這個地方蹂躪成什么樣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侵略者是英法,英法聯軍在1860年占領北京,并火燒圓明園,將園中的財物洗劫一空,B正確;鴉片戰爭是英國發動的,排除A;甲午中日戰爭的侵略者是日本,排除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侵略者是八個國家,排除D。故選B。4.(2022年山東東營)1856年10月,英國發動對中國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下面關于這次戰爭表述正確的是A.原因: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華權益B.目的:獲得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的特權C.借口:林則徐在廣東查禁鴉片、虎門銷煙D.影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答案】A【解析】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英、法兩國在俄、美兩國的支持下,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為借口,于1856年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A項正確;列強獲得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的特權是通過甲午中日戰爭,排除B項;林則徐虎門銷煙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借口,排除C項;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及《辛丑條約》的后果,排除D項。故選A項。5.(2022年黑龍江綏化)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的國家是A.德國 B.意大利 C.奧匈帝國 D.沙俄【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趁火打劫,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不費一兵一卒,共割占中國東北、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的領土,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6. (2022年四川達州節選)根據提示將以下內容補充完整:(1)北京冬奧會火炬““飛揚”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中“道法自然”的思想。這一思想屬于春秋戰國時期的________學派。(3)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付之一炬的皇家園林是________。【答案】 ①. 道家 ②. 內燃機 ③. 圓明園 ④. 《辛丑條約》 ⑤. 世界貿易組織【解析】(1)根據所學,“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3)1860年,英、法兩國借口換約受阻,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再次出兵占領天津,進逼北京,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對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了大肆搶劫,之后放火燒毀(二)、2021年中考真題1.(2021年山東淄博)1858年,清政府與俄、美、英、法四國分別簽訂《天津條約》,增開營口、煙臺、鎮江、南京、九江、漢口、淡水、臺南、汕頭、瓊州十處通商口岸。藉此,外國侵略勢力得以A.打開中國門戶 B.滲透到南部沿海廣大區域C.開始染指臺灣 D.波及東部沿海并深入內地【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增開的通商口岸已遍布東部、南部沿海地區還有內地,相比《南京條約》通商口岸都位于東南沿海來說,這反映了外國侵略勢力波及東部沿海并深入內地,D項正確。打開中國門戶從鴉片戰爭后簽訂的《南京條約》就開始了,排除A項;題干中開放的通商口岸不僅僅在南部沿海,排除B項;開始染指臺灣早在明朝末年荷蘭殖民者占領臺灣就開始了,排除C項。故選D項。2.(2021年江蘇鹽城中考真題)1861年法國巴特雷上尉寫信給雨果,要雨果歌頌他們。他認為,“這次遠征行動是干得體面而漂亮,是法蘭西和英格蘭共享之榮耀。”材料中所謂的“榮耀”,表現為A.割占香港島 B.火燒圓明園 C.掀起瓜分狂潮 D.索銀4.5億兩【答案】B【詳解】依據題干“1861年”“這次遠征行動是干得體面而漂亮,是法蘭西和英格蘭共享之榮耀。”可知是這次遠征是法國和英國共同進行的,發生在1860年之前。結合課本所學,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其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英、法兩國對中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對北京的皇家園林——圓明園進行大肆搶劫,之后又放火燒毀。B正確;鴉片戰爭失敗后,1842年清政府簽訂的《南京條約》,割占了香港島,A排除;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1895年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C排除;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D排除;故選B。3.(2021年甘肅天水中考真題)“我們就這樣以最野蠻的方式,摧毀了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想象不到這座宮股有多么華美壯麗,更不能設想法軍、英軍把這個地方蹂躪成什么樣子。”使“這座宮殿”慘遭摧毀的戰爭是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你想象不到這座宮殿有多么華美壯麗,更不能設想法軍、英軍把這個地方蹂躪成什么樣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侵略者是英法,英法聯軍在1860年占領北京,并火燒圓明園,將園中的財物洗劫一空,B正確;鴉片戰爭是英國發動的,排除A;甲午中日戰爭的侵略者是日本,排除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侵略者是八個國家,排除D。故選B。4.(2021年揚州中考真題)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寫道:“圓明園為皇帝夏季離宮,首先被聯軍掠奪,次被下令焚毀。這里的“聯軍”是A.英法聯軍 B.英法美聯軍 C.英法美俄聯軍 D.八國聯軍【答案】A【詳解】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與火燒圓明園有關,1856年英法聯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清朝首都北京,洗劫并火燒著名皇家園林圓明園,A正確;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美俄充當幫兇,但沒有直接出兵中國,BC排除;1900年,英法美俄德日意奧組成八國聯軍,再次攻陷清朝首都北京,D排除。故選A。(三)、2020年中考真題1.(2020年山東聊城)1871年,鄭觀應說:“今長江二千數百里有奇,洋船往來,實獲厚利,喧賓奪主,殊抱杞憂。”這種現象最早出現在哪一條約簽訂之后?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馬關條約》【答案】B【解析】考查點:《天津條約》。解題思路:根據材料中的關鍵詞是“1871年”、“今長江”、“洋船往來”可知近代列強獲得了在長江的航運權。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58年中國和英、法、美、俄簽訂了《天津條約》,規定外國商船和軍艦擁有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權。B正確;《南京條約》簽訂時列強勢力還主要在東南沿海地區,A錯誤;《北京條約》簽訂于1860年、《馬關條約》簽訂于1895年,都晚于《天津條約》,不符合題干中“最早”的要求。CD錯誤。綜上故選B。2.(2020年黑龍江大慶)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土地的是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沙俄【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俄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后,趁火打劫,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占了中國東北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是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D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項不符,排除。故選擇D。3.(2020年黔南州)2019年11月,流失海外近160年的圓明園“馬首”回歸祖國。導致其流失的歷史事件是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答案】B【解析】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搶劫了大批文物,后火燒圓明園。故B符合題意;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與圓明園“馬首”流失無關,排除ACD,故選B。4.(2020年遼寧丹東)“有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夏官。一個進行洗劫,另一個放火焚燒。在歷史的審判臺前,-個強盜叫作法國,另一個則叫作英國。”這則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B.八國聯軍占領北京 C.“亞羅號事件” D.“馬神甫事件”【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夏宮“指的是圓明園,夏宮被兩個叫英、法的強盜焚燒是指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故選A;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圓明園早已被燒毀過,排除B;CD是英法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借口,與題意無關,排除。故選A。5.(2020年山東臨沂)如圖所示島嶼位于黑龍江出海口之東。該島的面積約76400平方公里,比兩個臺灣島還要大。島上擁有超過6000條河流及1600個湖泊,自然資源豐富,物產豐裕。強行割占中國這個島的國家是美國 B.俄國 C.日本 D.英國【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和材料“黑龍江出海口之東,該島的面積約76400平方公里,比兩個臺灣島還要大”可知,這個島指的是庫葉島,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占中國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共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故B符合題意;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6.(2020年青海)“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一個擁有黃河和長江滾滾波濤的民族……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一片灰燼。”這一事件對中國社會造成的重大影響是A.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C.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D.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答案】D【解析】由材料“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眼睜睜的看著這座萬園之園化為一片灰燼。”可知,這反映的是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史實。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一路燒殺,攻入北京,還闖進圓明園,掠奪珍寶。為掩人耳目,他們又放火焚燒圓明園。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D符合題意;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不符合題意;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政府戰敗,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B不符合題意;《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C不符合題意;故選D。7.(2020年江蘇蘇州)一段時間以來,外部勢力支持香港反對派反中亂港,香港社會秩序混亂。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懲治激進暴力犯罪,恢復了香港社會的正常秩序。回顧近代以來,香港走過了曲折的歷程。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決香港問題……只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一種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決香港問題,就必須既考慮到香港的實際情況,也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和英國的實際情況,就是說,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引自《鄧小平文選》第3卷材料三 正如侮辱國旗事件發生后,“中國人民都是護旗手”成為網傳熱帖,全國人民都是香港警隊止暴制亂的堅強后盾。中央政府堅決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香港警方嚴正執法、司法機構依法懲治暴力犯罪分子、愛國愛港人士捍衛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的行動。相信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區政府的帶領下,香港同胞一定能戰勝各種困難和挑戰。——摘編自人民日報評論《愛國愛港是香港社會主流》完成下列要求:(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香港被“割占”與哪兩次侵華戰爭相關,這種行徑侵犯了中國的哪項主權?(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3)據材料三,談談你對怎樣才能實現香港持續繁榮穩定的看法。【答案】(1)戰爭: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領土主權。(2)方案:“一國兩制”。(3)依靠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的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愛國愛港人士捍衛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堅決反對境外勢力干涉香港事務。【解析】(1)結合所學內容可知,英國通過鴉片戰爭割占中國的香港島。英國通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割占九龍司地方一區。通過兩次鴉片戰爭,英國割占了我國香港。英國割占我國香港的行為是對我國領土主權的侵犯。(2)根據“用和平方式解決香港問題,就必須既考慮到香港的實際情況,也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和英國的實際情況”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我國通過“一國兩制”的方式解決了香港問題。(3)根據“全國人民都是香港警隊止暴制亂的堅強后盾。中央政府堅決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可知香港的繁榮首先依靠中央政府和全國人民的支持;根據“區政府依法施政、香港警方嚴正執法、司法機構依法懲治暴力犯罪分子、愛國愛港人士捍衛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可知香港的繁榮還依賴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依法施政;愛國愛港人士捍衛香港法治和社會秩序;同時要維護香港的繁榮還必須堅決反對境外勢力的干涉。8.(2020年四川內江節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 《清史稿·地理志》廣州府:新安縣有“九龍司”,統轄九龍半島。清咸豐十年英國強占九龍半島南端“岬角至尖沙咀”一帶。閱讀如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中清咸豐十年是公元哪一年?圖片中①和②哪一個屬“九龍司”管轄?“九龍司”一帶被英國割占是什么條約的結果?【答案】(2)1860年;②;《北京條約》。【解析】考查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解題思路:第一問可根據所學知識,“咸豐”是咸豐帝的年號,其在位時間1850至1861年,可知咸豐十年為1860年;第二問和第三兩問可根據地圖和所學知識可知,1860年清朝政府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規定,割九龍司地方一司給英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