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3課 古代印度【2022年課標】通過種姓制度和佛教的創立,了解亞非古代文明及其傳播。【思維導學】【背記要點】知識點1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亞次大陸。2.文明的發源地:印度河流域(最早的古印度文明出現)。3.早期文明遺址: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等,年代大約為公元前23世紀—前18世紀。4.外族入侵:公元前1500年左右,來自中亞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們自稱雅利安人,陸續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來,從事農業生產,印度北部逐漸出現了許多小國家。3.強盛:孔雀王朝統治時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時期。除半島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實現了統一。農業和工商業都比較繁榮,出現了許多工商業中心城市,首都華氏城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知識點二.森嚴的種姓制度1.產生: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2.內容:第一等級是婆羅門,掌管祭祀;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是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在這四個等級之外,還有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賤民,他們在社會上遭到歧視和凌辱。等級名稱 社會階層 職責與義務1.婆羅門 祭司、貴族 掌管祭司、掌握神權2.剎帝利 國王、武士、官吏 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3.吠舍 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 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第二等級4.首陀羅 被征服居民 從事農業、畜牧業、捕魚業和手工業,為前三個等級服務。其他 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賤民特點:各等級世代相襲,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人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3.特點:種姓制度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世代相襲。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知識點三.釋迦牟尼創立佛教1.時間:公元前6世紀2.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3.教義:(1)早期佛教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提出“眾生平等”,不拒絕低種姓的人入教;(2)宣揚“忍耐順從”,得到國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的民眾日益增多,一度成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4.佛教的傳播:(1) 公元前3世紀后,佛教開始向外傳播。公元前1世紀,佛教經中亞傳到中國新疆,再傳入內地。后又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國。(2)佛教往南經錫蘭,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古印度文明象征①阿拉伯數字;②種姓制度——嚴格的等級制度;③佛教4.四大文明古國古國 時間 大河流域 文明象征古埃及 約公元前3500年 尼羅河流域 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古巴比倫 約公元前3500年 兩河流域(“新月沃地”) 《漢謨拉比法典》、空中花園古印度 約公元前2500年 印度河、恒河 種姓制度古中國 約公元前2070年 黃河、長江流域 分封制【易混警示】國王雖然在印度把持著國家軍事和行政大權,但在種姓制度上屬于第二等級。【三年真題】(一)、2022年中考真題1.(2022年湖南婁底)雅利安人在恒河等流域確立統治過程中,實行了貴賤分明、職業世襲、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種姓制度。該制度發端于A.古代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臘【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的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種姓制度。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世代相襲。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A項正確; 古代埃及、 古巴比倫、 古代希臘與種姓制度無關,排除ABD項。故選C項。2.(2022年山東聊城)右面所列內容為馬克垚主編的《世界文明史》的目錄(部分)。據此推斷,第三章的標題應是第一編農業文明時代第一章古代西亞文明第二章古代埃及文明第三章____________第四章古代中華文明A.古代希臘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羅馬文明 D.古代阿拉伯文明【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在世界史中,農業文明時代包括古代西亞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華文明,B項正確;古代希臘文明、 古代羅馬文明是海洋文明, 古代阿拉伯文明是封建社會的文明,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3.(2022年黑龍江綏化)“種姓制度”是一種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建立這種制度的國家是A.古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印度 D.古希臘【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古代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第一等級是婆羅門,掌管祭祀,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是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種姓制度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世代相襲。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4.(2022年福建)文明古國 國家機器與制度 大型工程 文化古埃及 軍隊、刑法、法老 金字塔 太陽歷古印度 種姓制度 佛教、發明十個數字符號據表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具有A.多樣性 B.一致性 C.互信性 D.互鑒性【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古埃及和古印度在國家機器與制度、大型工程、文化方面的發展各有特色,可見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樣性,A項正確;其他三項均無法體現,排除BCD項。故選A項。5.(2022年湖南湘西)《西游記》是中國古代小說的經典作品,作品中描述了唐僧、孫悟空、如來佛祖等一系列角色,其中與“如來佛祖”有關的宗教是A.伊斯蘭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游記》以玄奘西行天竺學習佛法為原型。因此,“如來佛祖”與佛教有關,B項正確;伊斯蘭教、 道教、 基督教與“如來佛祖”無關,排除ACD項。故選B項。6.(2022年湖北恩施)文物古跡見證歷史。如圖反映的文明成果起源于哪一地區A.古代埃及 B.兩河流域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臘【答案】C【解析】題目中“釋迦牟尼佛像”是佛教雕塑。種姓制度激化了社會矛盾,引起人民不滿,反對婆羅門特權的情緒不斷高漲;公元前6世紀,古代印度百姓生活困苦,社會矛盾尖銳,佛教就在這種形勢下產生了。佛教的創始人是喬達摩 悉達多,又稱釋迦牟尼,C項正確;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不是古代埃及,排除A項;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不是兩河流域,排除B項;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不是古代希臘,排除D項。故選C項。7.(2022年黑龍江綏化)“種姓制度”是一種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建立這種制度的國家是A.古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印度 D.古希臘【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古代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第一等級是婆羅門,掌管祭祀,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是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種姓制度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世代相襲。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8.(2022年黑龍江牡丹江、雞西)印度新冠肺炎疫情嚴重,特別是那些生活在擁擠貧民窟中的原低種姓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下列圖示中能夠反映和造成這個群體低種姓地位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陀”度,史稱“種姓制度”。在這一制度中,第一等級是婆羅門,掌管祭祀;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是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第四等級具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從事農業、畜牧業、插魚業和手工業,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A項正確;B項是中國的分封制,排除B項;C項是歐洲森嚴的封建等級制度,排除C項;D項是日本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排除D項。故選A項。(二)、2021年中考真題1.(2021年湖北十堰市中考真題)下圖反映了古代歷史上一種森嚴的社會制度,下列選項與圖片內容相符合的是A.古代中國--分封制 B.古希臘---民主政治C.古巴比倫-君主專制制度 D.古印度-一種姓制度【答案】D【詳解】依據題干示意圖可知反映了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古代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第一等級是婆羅門,掌管祭祀,第二等級是剎帝利,掌管軍事和行政權力,第三等級是吠舍,從事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第四等級是首陀羅,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構成,要為前三個等級服務,D正確;古代中國分封制是把土地賜給諸侯,讓他們在各地建立諸侯國,A排除;古希臘雅典實行奴隸制民主政治,強調公民內部人人人人平等,B排除;古巴比倫實行奴隸制君主專制制度,但與題干不符 C排除。故選D。2.(2021年湖南婁底中考真題)玄奘游歷印度時記錄:“城鎮和村莊都有幾扇內門,城墻又寬又高……屠夫、漁夫、舞 女、劊子手和清道夫之類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時只能走路的左邊……"。這印證了印度歷史上的哪一制度A.種姓制度 B.莊園制度 C.城邦制度 D.封君封臣制度【答案】A【詳解】根據題干“城鎮和村莊都有幾扇內門,城墻又寬又高……屠夫、漁夫、舞 女、劊子手和清道夫之類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時只能走路的左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印證了印度歷史中的種姓制度。印度的種姓制度等級森嚴,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人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不能通婚等,A正確;莊園制度是歐洲中世紀封建領主以莊園為財產制度的單位,排除B;城邦制度存在于古希臘時期,排除C;封君封臣制是建立在封土制基礎上的西歐封建等級制度,排除D。故選A。3.(2021年湖南懷化中考真題)樂山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與此尊坐像相關宗教的創始人是A.耶穌 B.李耳 C.穆罕默德 D.喬達摩悉達多【答案】D【詳解】根據題干信息“樂山大佛為彌勒佛坐像”,可知與佛教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的喬達摩 悉達多(釋迦牟尼)創立佛教,宣揚“眾生平等”反對婆羅門的特權地位。因此與此尊坐像相關宗教的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選項D符合題意;1世紀時產生于巴勒斯坦一帶的基督教,創始人是耶穌,A排除;李耳一般指老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B排除;7世紀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C排除。故選D。4.(2021年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創立的宗教是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蘭教【答案】A【詳解】依據所學可知,佛教創立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早期佛教反對第一等級婆羅門的特權,提出“眾生平等”,同時佛教宣揚“忍耐順從”,后來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所以A項符合題意;B項產生于公元1世紀,創始人是耶穌,排除;C項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產生于東漢末年,排除;D項是產生于7世紀,創始人是穆罕默德,排除。故選A。5.(2021年無錫中考真題)古代印度文明有其獨特的魅力。下列內容屬于古代印度文明的有①佛教 ②阿拉伯數字 ③《馬可·波羅行紀》 ④種姓制度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詳解】公元前6世紀,喬達摩悉達多創立了佛教;后來被稱為“釋迦牟尼”;古代印度人發明0到9的數字。被阿拉比人傳入西方,因此稱為阿拉伯數字;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①②④符合題息:《馬可波羅行紀》是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華記載中國人的社會風情,不是古代印度文明成就, 不符合題意。排除A.,B,D. 故選C。6.(2021年內蒙古通遼中考真題)人類最早的文明是在適合農業耕種的大河流域產生的,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國家。在國家形成過程中,出現了貴賤分明、職業世襲、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種姓制度。該制度發端于A.古代埃及 B.古巴比倫 C.古代印度 D.古代羅馬【答案】C【詳解】根據“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國家……種姓制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制度發端于古代印度。C正確;古埃及發源于非洲尼羅河流域。A錯誤;古巴比倫發源于西亞兩河流域。B錯誤;古羅馬屬于典型的海洋文明。D錯誤。綜上故選C。(三)、2020年中考真題1.(2020年黔南州)如下圖反映的是一個文明古國存在的一種社會等級制度。這個文明古國是埃及 B.巴比倫 C.印度 D.希臘【答案】C【解析】依據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古代印度實行種姓制度,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故C符合題意;埃及、巴比倫、希臘與圖片信息不符,排除ABD,故選C。2.(2020年湖南郴州)2018年9月在印度海德拉巴,一位印度父親(吠舍)為了阻止女兒嫁給-位達利特(賤民)男孩,在光天化日下襲擊了他們,并殘忍地砍掉了女兒的手。導致這幕悲劇發生的原因是印度社會遺留的A.種姓制度 B.采邑制度 C.四等人制 D.農奴制度【答案】A【解析】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其中吠舍屬于第三等級,“賤民”屬于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各等級之間貴賤分明,這種觀念至今仍然殘存在部分印度人心中,故選擇A項;采邑制度盛行在封建時代的歐洲,排除B項;四等人制是元朝統治者實行的民族歧視政策,排除C項;農奴制是封建社會中封建領主在其領地上建立起來的剝削奴役農奴的經濟制度,排除D項。3.(2020年湖南懷化)小楊同學在復習相關宗教知識點時,看到了下列信息:“公元前6世紀”“釋迦牟尼”“《金剛經》”,由此判斷此宗教是A.伊斯蘭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佛教【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六世紀,在古印度釋迦牟尼創立了佛教,D正確;伊斯蘭教是穆罕默德在公元前七世紀阿拉伯地區所創立的世界性宗教,不符合題意,A錯誤;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不符合題意,B錯誤;基督教創立于公元一世紀,時間不符,C錯誤。綜上故選D。4.(2020年四川內江)如圖是亞非兩大文明古國,在其古文明發展史上有諸多相似點,關于它們相似點的論述,正確的是發源于世界著名大河流域 B.產生了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宗教C.公元前36世紀時出現了國家 D.打敗了外族入侵延續了文明【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印度河和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故A符合題意;只有古印度產生了世界性宗教,故B不符合題意;只有古埃及公元前36世紀出現了國家,故C不符合題意;兩者文明均中斷,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5.(2020年湖北宜昌)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在當時維持了社會秩序和穩定。新航路開辟,葡萄牙人到來之后,稱這個社會等級制度為A.種姓制度 B.城邦制度 C.封君封臣制度 D.莊園制度【答案】A【解析】考查點:種姓制度。解題思路:由材料“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后,逐漸建立了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結合所學,種姓制度是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最初是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故A符合題意;城邦制度存在于古希臘時期,排除B;封君封臣制度是建立在封土制基礎上的封建貴族等級制度,排除C;莊園制度是歐洲中世紀的封建領主以莊園為財產制度的單位,排除D。故選A。6.(2020年山東東營)某《法典》規定:“剎帝利辱罵了婆羅門要罰款100帕那(銀錢單位),吠舍罵了要罰款150到200帕那,首陀羅罵了,要用滾燙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這一規定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A.種姓制度 B.津貼制度 C.封建制度 D.福利制度【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雅利安人在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史稱“種姓制度”,第一等級婆羅門(祭司、貴族)掌握神權;第二等級剎帝利(國王、武士、官吏)把持國家軍事行政大權,第三等級吠舍(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第二等級;第四等級首陀羅(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幾乎沒有權利,受奴隸主階級的剝削,干最低賤的職業,四個種姓法律地位不平等,故A符合題意;津貼制度是一種輔助工資形式,封建制度是一種社會形態,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障民生,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7.(2020年江蘇鹽城)提取有效信息是學習歷史的項基本能力。根據以下信息判斷,學習內容應是①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②公元前1世紀經中亞傳入中國③宣揚“眾生平等……忍耐順從” ④創始人被人們稱為“釋迦牟尼"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蘭教【答案】B【解析】佛教創立于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創始人是 喬達摩悉達多(釋迦牟尼),佛教的教義主張眾生平等,公元前1世紀經中亞傳入中國。材料中內容論述的是佛教,故B符合題意;道家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排除A;基督教創始人是耶穌,主張博愛,排除C;伊斯蘭教創始人是默罕默德,排除D。故選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