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1 空 氣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2、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二)過程與方法1、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并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2、學習運用觀察、實驗、收集資料,從日常生活經驗進行總結等方法獲取信息。(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實驗探究中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保持對生活中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重點:1.空氣的主要成分和組成。2.純凈物與混合物的概念教學難點:1.研究空氣組成的實驗過程及原理。2.培養學生對實驗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教學方法:情境引入法、實驗探究法、問題討論法課時安排: 2課時第一課時: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的過程;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過程;純凈物與混合物。教學過程:課時1創設情境1.播放視頻,奇怪的現象(小瓶口吞大雞蛋)。[過渡]大家對視頻中的現象是否疑惑,這一現象產生是因為什么?授新課(板書)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 空 氣1. 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提出問題]研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怎樣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呢?[設計實驗][活動]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測定空氣中含量的思路:①通過想一想、動一動,讓學生知曉要測定氧氣的含量,不可能取出氧氣,只可以消耗,可以通過物質燃燒的辦法來消耗氧氣,再配以水倒吸直觀地看出消耗掉的氧氣的體積。②再通過比一比、選一選由學生尋找出最佳藥品及選擇最佳藥品的依據。如此一來,學生對本實驗基本上就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分組探究]課堂上采用由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共同設計出一套改進裝置。用具支試管代替集氣瓶,可以減少藥品的用量;用白磷代替紅磷,可以實現在密閉容器中直接燃燒物質,避免氣密性因素的影響,并降低污染;用量筒代替燒杯,不再需要觀察進入容器內水的體積,而只要從量筒中液面的下降直接讀出結果,使實驗結果一目了然。[交流評價]小組討論得出實驗步驟,再由學生自主實驗,并匯報結果,研討誤差。[課堂小結]上述實驗說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紅磷燃燒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磷+氧氣五氧化二磷。[感知經典]播放拉瓦錫實驗視頻,從而明白拉瓦錫的實驗無論是藥品的選擇還是裝置的設計都近乎完美,堪稱當年科學實驗的典范。[講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空氣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學家通過實驗一一發現,實驗證明: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過渡]空氣是由多種成分組成的,我們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氣中氧氣或氮氣都只由一種物質組成,我們把它叫做純凈物。2.(講解并板書)純凈物和混合物⑴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有固定的組成,可以用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如氧氣——O2、氮氣——N2、紅磷——P、五氧化二磷——P2O5。⑵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多種成分混合而成的,沒有固定的組成,因此,沒有專門的化學符號表示。它們之間沒有發生化學反應,各自仍然保持各自的性質。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混合物有汽水、河水、加碘食鹽等。總結本課時我們學習了研究空氣成分的實驗,了解了空氣的組成以及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等。[板書設計]第二單元 課題1 空氣一、空氣的組成1、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2、空氣的成分二、純凈物與混合物[作業]課本P32第1、2、3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