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1 探索生命的器具(1)班級: 姓名:【學習目標】1、說出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和作用;2、嘗試使用顯微鏡;3、對學生進行愛護實驗器材的教育,使學生養成科學實驗的良好習慣。【學習過程】一、認識顯微鏡1. 學生自己觀察P20圖2-2,了解顯微鏡各部分結構,并說出他們的功能。2. 仔細區分目鏡和物鏡,并嘗試計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例1】現有一臺顯微鏡,配有兩個目鏡,放大倍數分別是5×、12.5×,兩個物鏡,放大倍數分別是10×、40×,那么這臺顯微鏡最大的放大倍數是( )A. 50倍 B. 400倍 C. 500倍 D. 200倍二、使用顯微鏡1. 取鏡:一手握 ,一手托 ;2. 安放:放置在實驗桌的偏 ;3. 對光:從目鏡中看到 的視野;4. 應先用 ,后用 。簡稱“ ”5. 放大倍數越大,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體積越 ,數目越 ,視野越 。6. 當光線較亮時,應使用反光鏡的 ;當光線較暗時,應使用 。7. 在制作玻片標本的過程中,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水再緩緩放下的目的是為了。【討論】在調節粗準焦螺旋使物鏡下降時,為什么要從一側注視其下降的位置?在顯微鏡視野中觀察到的字母,與標本上的相比,方向有什么不同?三、臨時玻片標本的制作制作步驟:1. :擦拭干凈 和 ;2. :在載玻片中央滴一滴 或 ;3. :用鑷子夾取生物材料;4. :將生物材料在液體中展平;5. :蓋好 ;6. :必要時給生物材料染色;【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的收獲是什么?【當堂反饋】1. 顯微鏡使用中,對光以后,在目鏡中看到的視野應該是( )A. 白亮的 B. 有直射陽光的 C. 灰暗的 D. 黑暗的2. 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是( )A. 細胞膜 B. 細胞質 C. 細胞 D. 細胞核3. 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由低倍鏡轉換高倍鏡后發現( )A. 視野變暗、細胞數量減少 B. 視野變暗、細胞數量增加C. 視野變亮、細胞數量減少 D. 視野變亮、細胞數量增加4. 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看到的物像是“q”,則玻片標本上的實際物體是( )A. p B. q C. b D. d5. 如右圖所示,視野中除了細胞外還有很多異物,轉換物鏡和移動玻片標本時,異物不動。則異物應位于( )A. 目鏡上 B. 物鏡上 C. 玻片標本上 D. 反光鏡上6. 將蓋玻片從水滴的一側輕輕放平的目的是( )A. 防止氣泡的產生 B. 防止破壞細胞C. 防止破壞標本 D. 防止蓋玻片破碎7. 小芳同學使用顯微鏡觀察玻片標本,在低倍鏡視野中看到的圖像如右圖所示,她想將物像移到視野正中央,應將玻片標本( )A. 向左上移動 B. 向右上移動C. 向左下移動 D. 向右下移動8. 根據顯微鏡的結構圖,回答下列問題:(在【 】內填序號,在 填名稱)(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 】 和【 】 放大倍數的乘積。(2)視野中物像不太清晰時,應調節【 】 使物像清晰為止。(3)對光時,應調節遮光器和【 】 ,形成符合要求的視野。9. 下圖是制作臨時玻片標本的過程,將其正確的順序的序號填在下列的橫線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