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考點梳理 生物總復習 】8第6講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考點梳理 生物總復習 】8第6講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6講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課程導學]
內容要求 2.1.1.闡明細胞膜具有選擇透過性。2.1.2.舉例說明有些物質順濃度梯度進出細胞,不需要額外提供能量;有些物質逆濃度梯度進出細胞,需要能量和載體蛋白。2.1.3.舉例說明大分子物質可以通過胞吞、胞吐進出細胞。實驗: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
與舊教材對比 增:①滲透作用概念及方向;②影響自由擴散和協助擴散運輸速率的因素;③胞吞、胞吐的實例。刪: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實例。改:①被動運輸和協助擴散的概念;②胞吞、胞吐屬于物質的跨膜運輸方式。強化:胞吞、胞吐由小字改為宋體。
考點一 水進出細胞的原理
1.滲透作用
2.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滲透平衡只意味著半透膜兩側水分子移動達到平衡狀態。平衡狀態下,水分子向兩側移動的速率相等,不可看作沒有水分子移動,此時半透膜兩側溶液濃度也不一定相等。
3.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以成熟植物細胞為例)
 (1)原生質層≠原生質體,半透膜≠選擇透過性膜。
(2)植物具有大液泡說明該細胞已高度分化,為成熟植物細胞,失去分裂能力。
(1)滲透作用中膜兩側溶液的濃度指的是質量百分比濃度。(  )
(2)在滲透作用中,當半透膜兩側溶液濃度相等時,水分子不再通過半透膜。(  )
(3)雖然紅細胞沒有具膜細胞器,但將其放入一定濃度的外界溶液中,也能發生滲透作用。(  )
(4)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  )
(5)成熟的植物細胞在發生質壁分離的過程中,細胞吸水能力逐漸減弱。(  )
(6)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適量紅墨水,可觀察紫色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  )
(7)無機鹽離子都是逆濃度梯度跨膜運輸的。(  )
答案:(1)× (2)× (3)√ (4)× (5)× (6)√
(7)×
1.(必修 1 P63思考·討論)紅細胞的細胞膜相當于半透膜:習慣上說的半透膜是____________薄膜,物質能否通過取決于________________;選擇透過性膜是________的生物膜,其對不同物質的通過性不僅取決于________________,還與________________有關。因此細胞膜和半透膜類似,又有所不同。
提示:無生命的物理性 微粒的大小 具有活性 分子大小 細胞的需求
2.(必修1 P67拓展應用T2)溫度變化會影響水分通過半透膜的擴散速率嗎?請提出假設,并設計檢驗該假設的實驗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會。在一定溫度范圍內,升高溫度會加快水分通過半透膜的速率;而降低溫度則減緩水分通過半透膜的速率。實驗方案設計如下:按教材第62頁中的“滲透現象示意圖”組裝好三組裝置。在第一組的燒杯外用酒精燈或水浴鍋加熱升溫;在第二組燒杯外加冰塊降溫;第三組不做處理作為對照。三組裝置同時開始實驗,記錄液面變化及時間
突破1 滲透作用的原理
核心素養 科學思維
1.下圖A為兩個滲透裝置,溶液a、b為不同濃度的同種溶液,且a溶液濃度<b溶液濃度,c為清水,圖B為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某植物表皮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圖A中裝置2的液面一段時間后會高于裝置1的液面
B.圖B中的⑤④⑥相當于圖A中的②
C.若圖B所示為某農作物的根毛細胞,此時應及時灌溉
D.圖B中的⑦與圖A中的②通透性不同
解析:選B。根據題干“a溶液濃度<b溶液濃度,c為清水”可推斷,一段時間后裝置2的液面會高于裝置1的液面;圖B細胞中含有大液泡,因此可以構成滲透系統,其中原生質層相當于圖A中的②(半透膜),圖B中⑥(細胞膜)、⑦(液泡膜),以及兩者之間的細胞質即⑧共同構成原生質層;若圖B所示為某農作物的根毛細胞,題圖中細胞失水發生了質壁分離,應及時灌溉;圖B中的⑦具有選擇透過性,圖A中的②沒有選擇透過性,只要微粒大小小于膜上的孔均可以通過。
突破2 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核心素養 科學探究
2.(不定項)(2022·山東德州六校聯考)為探究不同質量濃度的溶液A和溶液B對紫色洋蔥表皮細胞失水的影響,某同學進行了有關實驗。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在1.0 g/mL的溶液A中洋蔥表皮細胞的細胞液濃度會增大
B.相同質量濃度的溶液A和溶液B的滲透壓也相同
C.不同的洋蔥表皮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可能存在差異
D.溶液濃度在0~0.2 g/mL時洋蔥表皮細胞的鮮重會減少
解析:選BD。當A、B兩種溶液的濃度大于0.2 g/mL時,質壁分離細胞所占的比例不同,說明A、B溶液濃度相同時兩者的滲透壓不同,B錯誤;由表可知,當溶液濃度在0~0.2 g/mL時,質壁分離細胞所占比例為0%,洋蔥表皮細胞可能吸水,細胞的鮮重可能增加,D錯誤。
3.將若干生理狀況基本相同,長度為4 cm的鮮蘿卜條分為四組,分別置于清水(對照組)和濃度相同的三種溶液中(實驗組),尿素溶液、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別編號為1、2、3組。測量每組蘿卜條的平均長度,結果如下圖所示。據圖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組中是否都發生了質壁分離和復原現象?說出判斷依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組中的尿素分子和2組中的K+、NO都進入了細胞,進入的方式分別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濃度,蘿卜條會不會一直縮短?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是,3組只發生了質壁分離。據題圖分析可知,在尿素溶液中,蘿卜條長度先變短再變長,最后保持原來的長度不變,說明細胞先失水,后來由于尿素進入細胞,細胞吸水復原;在KNO3溶液中,蘿卜條長度先變短再變長,最后保持原來的長度不變,說明細胞先失水,后來K+、NO進入細胞,細胞吸水復原;在蔗糖溶液中,蘿卜條長度因失水變短,細胞只發生了質壁分離
(2)尿素的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而K+、NO進入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3)不會 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濃度,蘿卜條會縮短,但由于細胞壁的支持和保護作用,蘿卜條不可能無限縮短
考點二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1.被動運輸
2.主動運輸
[提醒] 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并非固定的一種。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是協助擴散,而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的方式為主動運輸,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再如靜息電位形成時K+外流與動作電位形成時Na+內流均為協助擴散;但K+、Na+在其他細胞中的跨膜運輸一般為主動運輸。
3.胞吞與胞吐
[提醒] 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都體現了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胞吞、胞吐都體現了細胞膜的流動性。
(1)Na+與有關載體蛋白結合排出神經細胞屬于主動運輸。(  )
(2)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細胞的物質不一定都是生物大分子。(  )
(3)主動運輸使膜內外物質濃度趨于一致,維持了細胞的正常代謝。(  )
(4)人紅細胞吸收膽固醇與吸收葡萄糖的相同點是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  )
(5)新生兒從乳汁中獲得抗體需要消耗能量。(  )
(6)激素都必須通過主動運輸進入細胞內才能完成對細胞代謝的調節。(  )
答案:(1)√ (2)√ (3)× (4)× (5)√ (6)×
1.(必修1 P70與社會的聯系)囊性纖維化發生的一種主要原因是患者肺部支氣管上皮細胞表面轉運氯離子的________的功能發生異常。
提示:載體蛋白
2.(必修1 P71相關信息)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細胞內可以被________降解。
提示:溶酶體
3.(必修1 P72與社會的聯系)變形蟲既能通過________攝取單細胞生物等食物,又能通過________排出食物殘渣和廢物。人體腸道寄生的變形蟲——痢疾內變形蟲,能通過________作用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人的腸壁組織,通過________作用“吃掉”腸壁組織細胞。
提示:胞吞 胞吐 胞吐 胞吞
4.(必修1 P72概念檢測T2改編)果脯在腌制過程中慢慢變甜,是細胞通過主動運輸吸收糖分的結果嗎?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不是。腌制果脯時由于細胞外液濃度過高,細胞失水死亡,然后糖分大量進入細胞才導致果脯慢慢變甜,不是細胞主動吸收糖分的結果
1.“四看法”快速判斷物質運輸方式
2.不同因素對物質跨膜運輸的影響
(1)影響因素
(2)曲線分析
3.探究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實驗設計思路
(1)探究是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
(2)探究是自由擴散還是協助擴散
突破1 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核心素養 生命觀念
1.(2022·河北衡水高三月考)下圖是物質進出細胞方式的概念圖,對圖示分析正確的是(  )
A.據圖可確定①為不耗能、需轉運蛋白的協助擴散
B.③和④兩種方式的共同特點是順濃度梯度運輸物質
C.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過②兩種方式被吸收
D.甘油分子進入細胞的方式為①
解析:選B。分析題圖可知,①為主動運輸,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和消耗能量,A錯誤;③和④分別表示協助擴散和自由擴散,均屬于被動運輸,兩種方式的共同特點是順濃度梯度運輸物質,B正確;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為大分子,需要通過胞吞的方式進入細胞,C錯誤;甘油分子進入細胞的方式為自由擴散,而①為主動運輸,D錯誤。
2.(2022·山西太原高三月考)某細胞對氨基酸、鈉離子、葡萄糖和氧氣的吸收方式的比較結果如右圖所示,四種物質在細胞膜內外的濃度情況未標出。已知細胞膜上的“●、◆”為載體蛋白,氨基酸以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入該細胞。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同一載體蛋白運輸的物質可能不止一種
B.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與進入該細胞的方式相同
C.氧氣進入該細胞既不需要載體,也不消耗能量
D.氨基酸可逆濃度梯度進入該細胞且要消耗能量
解析:選B。葡萄糖進入該細胞需要載體和消耗能量,所以其進入該細胞的方式為主動運輸,而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為協助擴散,B錯誤。
突破2 影響物質跨膜運輸的因素
核心素養 科學思維、科學探究
3.(2022·甘肅白銀高三期中)下圖是幾種物質進出細胞方式中運輸速率與影響因素間的關系曲線圖,下列與此圖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與氧氣進出細胞相符的圖有①③⑤
B.與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相符的圖有①④⑥
C.與K+進入神經細胞相符的圖有②④⑤
D.與蛋白質類物質進出細胞相符的圖有②③⑥
解析:選A。題圖中①③④⑤分別表示自由擴散、被動運輸、主動運輸、自由擴散,②⑥表示協助擴散或主動運輸。氧氣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進出細胞,與此相符的是①③⑤,A正確;葡萄糖通過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入紅細胞,與此相符的是②③⑥,B錯誤;K+進入神經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與圖中②④⑥相符,C錯誤;蛋白質通過胞吞和胞吐進出細胞,D錯誤。
4.主動運輸是一種重要的跨膜運輸方式,體現了生命活動的“主動性”。為探究主動運輸的特點,科研人員利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其中HgCl2是一種可以影響ATP水解的新陳代謝抑制劑。請據圖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實驗進行過程中需要控制的兩個無關變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得到下圖所示的結果。
①根據實驗結果,科研人員在實驗前后需測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比較乙組和甲組結果,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與甲組相比,丙組吸收磷酸鹽較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探究HgCl2溶液和細胞成熟程度對細胞主動運輸(吸收磷酸鹽)的影響
(2)溫度、pH、溶氧量、溶液的用量、胡蘿卜片的數量等(任寫兩個即可)
(3)①溶液中磷酸鹽的濃度 ②細胞主動運輸(吸收磷酸鹽)需要消耗能量 ③幼嫩組織供能少,幼嫩組織細胞膜上載體蛋白數量少
[事實概述類]
1.[2021·全國甲,T29(2)]細胞外的K+能夠通過離子通道進入植物的根細胞。離子通道是由________復合物構成的,其運輸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點即可)。
答案:蛋白質 一種離子通道只允許一種離子通過
2.[2016·全國Ⅰ,T31(3)]免疫細胞行使免疫功能時,會涉及胞吞和胞吐這兩種物質跨膜運輸方式,這兩種方式的共同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兩點即可)。
答案:能運輸生物大分子等;運輸過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載體
3.在長期的生物進化過程中,生物體內的細胞能夠逆濃度吸收或排出物質,其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保證活細胞能夠按照生命活動的需要主動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排出代謝廢物和對細胞有害的物質
4.
右圖是用顯微鏡觀察某個植物細胞的狀態,此時,細胞液濃度與外界溶液濃度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細胞液的濃度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溶液的濃度
[原因分析類]
5.[2021·全國甲,T29(3)]細胞外的K+可以通過載體蛋白逆濃度梯度進入植物的根細胞。在有呼吸抑制劑的條件下,根細胞對K+的吸收速率降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K+通過載體蛋白逆濃度梯度運輸需要消耗能量,呼吸抑制劑使細胞呼吸作用產生的能量減少
[判斷依據類]
6.據報道,一種名為“瘦素穿腸蛋白”的藥物治療肥胖,可口服使用,以減輕肥胖癥患者肌肉注射的痛苦。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該藥物最可能的方式是________,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胞吞 “瘦素穿腸蛋白”是一種蛋白質,屬于生物大分子
7.影響離子泵運輸離子的主要外界因素有O2濃度、溫度,其依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離子泵運輸離子消耗ATP,細胞內產生ATP的過程為細胞呼吸,O2濃度可以影響有氧呼吸,進而影響ATP的產生,最終影響離子泵運輸離子;溫度通過影響載體蛋白的運動和酶的活性影響離子泵運輸離子
[開放思維類]
8.檉柳是一種泌鹽植物,葉子和嫩枝可以將吸收的鹽分排出,是強耐鹽植物。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的方式是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請設計實驗加以證明。
實驗材料:檉柳幼苗若干,適宜濃度的含Ca2+和K+的完全培養液,細胞呼吸抑制劑,蒸餾水。
請寫出實驗步驟,并預測實驗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實驗步驟:①將檉柳幼苗隨機均分為甲、乙兩組,分別培養在適宜濃度的含Ca2+和K+的完全培養液中;②甲組檉柳幼苗的培養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細胞呼吸抑制劑,乙組檉柳幼苗的培養液中加入等量的蒸餾水,在適宜的條件下培養;③分別測定兩組檉柳幼苗吸收Ca2+和K+的速率,并進行比較。
預期實驗結果:若兩組植株對Ca2+和K+的吸收速率相同,則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的方式是被動運輸;若甲組植株對Ca2+和K+的吸收速率明顯小于乙組植株對Ca2+和K+的吸收速率,則檉柳從土壤中吸收無機鹽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考點三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
1.實驗原理
(1)成熟的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
(2)細胞液具有一定的濃度,細胞能滲透吸水和失水。
(3)原生質層比細胞壁的伸縮性大。
2.實驗步驟
3.現象與結論
4.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的拓展應用
(1)判斷成熟植物細胞的死活
(2)測定細胞液濃度范圍
(3)比較不同成熟植物細胞的細胞液濃度
(4)鑒別不同種類的溶液(如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
5.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的四個關鍵點
(1)單獨觀察處于質壁分離的靜態圖像,不能判斷細胞是正在發生質壁分離還是質壁分離復原。
(2)質壁分離過程中,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質壁分離程度越大,植物細胞吸水能力越強;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
(3)質壁分離與復原過程中水分子的移動是雙向的,最終表現為進或出的水分子多。
(4)本實驗用顯微鏡觀察了三次,第二次與第一次形成對照,第三次與第二次形成對照,該對照方法為自身對照。
1.下列有關“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操作,敘述正確的是(  )
A.在步驟C中只需滴加1滴蔗糖溶液
B.整個實驗現象的觀察應維持在低倍鏡下
C.步驟A具體操作過程為“解離→染色→漂洗→制片”
D.步驟F觀察實驗結果和步驟D相比,液泡顏色變深
解析:選B。在步驟C引流操作中需滴加多滴蔗糖溶液,用吸水紙在對側吸引;步驟A制片時不需要進行解離和染色;質壁分離復原的細胞,因細胞吸水,液泡顏色變淺。
2.將甲、乙、丙三個未發生質壁分離的成熟植物細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在顯微鏡下持續觀察它們的狀態,直到細胞形態不再發生變化時,三個細胞的狀態如下表所示:
細胞種類 細胞狀態
甲細胞 剛發生質壁分離
乙細胞 沒有發生質壁分離
丙細胞 質壁分離現象明顯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細胞形態不再發生變化是因為細胞已經死亡
B.實驗前甲、乙、丙三個細胞的細胞液濃度關系是乙>甲>丙
C.實驗后甲、乙、丙三個細胞的細胞液濃度關系是乙<甲<丙
D.細胞形態不再發生變化時三個細胞的細胞液濃度相等
解析:選 B。細胞形態不再發生變化并不代表細胞已經死亡,可能正處于水分子進出細胞的動態平衡狀態,A錯誤;細胞內外濃度差越大,質壁分離現象越明顯,而實驗所用蔗糖溶液濃度相同,故實驗前丙細胞的細胞液濃度最小,乙細胞的細胞液濃度最大,B正確;由于乙細胞沒有發生質壁分離,故實驗后乙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原蔗糖濃度,而甲和丙細胞發生質壁分離,細胞失水,外界溶液濃度變小,細胞形態不再發生變化時,實驗后甲、丙細胞液濃度和實驗后蔗糖溶液濃度相等,故實驗后乙細胞的細胞液濃度最大,C、D錯誤。
3.(不定項)圖甲是人的紅細胞長時間處在不同濃度的NaCl溶液中,紅細胞的體積(V)與初始體積(V0)之比的變化曲線;圖乙是某植物細胞在一定濃度的NaCl溶液中細胞失水量的變化情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從圖甲可見250 mmol·L-1NaCl溶液會影響人紅細胞的代謝
B.圖乙中植物細胞體積的變化是先減小后增大
C.圖乙中A點細胞失水量最大,此時細胞吸水能力最弱
D.人紅細胞長時間處在300 mmol·L-1NaCl溶液中可能會死亡,圖乙中的處理時間內細胞一直有生物活性
解析:選AD。植物細胞由于細胞壁的存在,細胞體積幾乎不變;圖乙中,A點細胞失水量最大,細胞液濃度最大,此時細胞吸水能力最強。
1.(2021·高考湖南卷)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是某些生物細胞響應外界水分變化而發生的滲透調節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施肥過多引起的“燒苗”現象與質壁分離有關
B.質壁分離過程中,細胞膜可局部或全部脫離細胞壁
C.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細胞的吸水能力逐漸降低
D. 1 mol/L NaCl溶液和1 mol/L蔗糖溶液的滲透壓大小相等
解析:選D。1 mol/L NaCl溶液中含1 mol/L的Na+和1 mol/L的Cl-,即溶質微粒濃度為2 mol/L,而1 mol/L蔗糖溶液中的溶質為蔗糖分子,不可再拆分,故1 mol/L NaCl溶液的滲透壓大于1 mol/L蔗糖溶液的滲透壓,D錯誤。
2.(2021·高考廣東卷)保衛細胞吸水膨脹使植物氣孔張開。適宜條件下,制作紫鴨跖草葉片下表皮臨時裝片,觀察蔗糖溶液對氣孔開閉的影響,如圖為操作及觀察結果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比較保衛細胞細胞液濃度,③處理后>①處理后
B.質壁分離現象最可能出現在滴加②后的觀察視野中
C.滴加③后有較多水分子進入保衛細胞
D.推測3種蔗糖溶液濃度高低為②>①>③
解析:選A。滴加蔗糖溶液③后保衛細胞氣孔張開程度比初始狀態更大,推測蔗糖溶液③的濃度低于保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滴加蔗糖溶液③后有更多的水分子進入保衛細胞,故蔗糖溶液③處理后的保衛細胞細胞液濃度<蔗糖溶液①處理后的保衛細胞細胞液濃度,A錯誤。
3.(2021·高考河北卷)人體成熟紅細胞能夠運輸O2和CO2,其部分結構和功能如圖,①~⑤表示相關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血液流經肌肉組織時,氣體A和B分別是CO2和O2
B.①和②是自由擴散,④和⑤是協助擴散
C.成熟紅細胞通過無氧呼吸分解葡萄糖產生ATP,為③提供能量
D.成熟紅細胞表面的糖蛋白處于不斷流動和更新中
解析:選D。人體成熟紅細胞內沒有細胞核和核糖體等細胞器,不能合成蛋白質,因此成熟紅細胞表面的糖蛋白不能更新,D錯誤。
4.(2020·高考江蘇卷)如圖①~⑤表示物質進、出小腸上皮細胞的幾種方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葡萄糖進、出小腸上皮細胞方式不同
B.Na+主要以方式③運出小腸上皮細胞
C.多肽以方式⑤進入細胞,以方式②離開細胞
D.口服維生素D通過方式⑤被吸收
解析:選A。由圖示可知,葡萄糖進入小腸上皮細胞時逆濃度梯度運輸,該運輸方式屬于主動運輸,葡萄糖運出小腸上皮細胞時順濃度梯度運輸且需要載體,該運輸方式為協助擴散,A正確;據圖可知,Na+主要以方式②(主動運輸)運出小腸上皮細胞,B錯誤;多肽以方式⑤(胞吞)進入細胞,以胞吐的方式離開細胞,C錯誤;維生素D為固醇類物質,口服維生素D通過方式④(自由擴散)被吸收,D錯誤。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丰县| 呈贡县| 故城县| 兴安县| 宁波市| 志丹县| 祁连县| 潞西市| 苍梧县| 上林县| 阿克| 鹰潭市| 南部县| 万年县| 商洛市| 富阳市| 当阳市| 民权县| 永顺县| 光山县| 蕉岭县| 汤阴县| 昆山市| 宁夏| 浮梁县| 新巴尔虎左旗| 棋牌| 昭通市| 永寿县| 衢州市| 武威市| 开平市| 天峻县| 溧阳市| 崇左市| 防城港市| 大竹县| 绥宁县| 乐安县| 屯留县| 皮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