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微專題7 減數分裂與可遺傳變異的關系[專題整合]1.減數分裂與基因突變在減數分裂前的間期,DNA分子復制過程中,如復制出現差錯,則會引起基因突變,可導致姐妹染色單體上含有等位基因,這種突變能通過配子傳遞給下一代,如下圖所示。2.減數分裂與基因重組(1)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導致基因重組(自由組合定律)。在減數分裂Ⅰ后期,可因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而出現基因重組,如下圖中A與B或A與b組合。(2)同源染色體上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導致基因重組。在減數分裂Ⅰ的四分體時期,可因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互換而導致基因重組,如原本A與B組合、 a與b組合,經重組可導致A與b組合、a與B組合。3.減數分裂與染色體變異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某些原因也會導致出現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目變異的配子,可通過配子將這些變異傳遞給下一代,現分析如下:如果減數分裂Ⅰ異常,則所形成的配子全部不正常;如果減數分裂Ⅱ中的一個次級精母細胞分裂異常,則所形成的配子有的正常,有的不正常,如下圖所示:4.XXY與XYY異常個體成因分析(1)(2)XYY成因:父方減數分裂Ⅱ異常,即減數分裂Ⅱ后期Y染色體著絲粒分裂后兩條Y染色體進入同一精細胞。[專題集訓]1.下圖表示細胞減數分裂的某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1所示生物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可以實現基因重組B.圖2所示生物減數分裂過程中發生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可以實現基因重組,增加配子的類型C.圖1所示生物的一個精原細胞,不考慮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與突變,減數分裂過程中會產生2種配子D.圖2所示生物減數分裂過程中,若有8%的初級精母細胞發生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則會產生2%的重組型配子2.(2022·吉林長春高三月考)果蠅是XY型性別決定的二倍體生物。在基因型為AaXBY果蠅產生的精子中,發現有基因組成為AaXBXB、AaXB、aXBXB的異常精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分裂與精子的形成過程受基因的控制B.基因組成為AaXBXB的精子的形成過程體現了生物膜的流動性C.基因組成為AaXB的精子的產生是基因突變或染色體變異的結果D.基因組成為aXBXB的精子的形成是減數分裂Ⅱ異常導致的3.(不定項)(2022·山東濟寧高三月考)如圖表示同一個初級卵母細胞形成的一個卵細胞和三個極體以及受精作用(圖中省略了減數分裂中表現正常的其他型號的染色體)。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生成卵細胞過程的減數分裂Ⅱ發生異常B.圖示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患有唐氏綜合征C.圖示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患有苯丙酮尿癥D.圖示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發生了染色體結構變異4.(不定項)(2022·山東濱州一模)某精原細胞中m、n為一對同源染色體,其中m為正常染色體。該對同源染色體聯會后發生的特殊過程如下圖所示,其中A~E表示染色體片段,染色體橋在減數分裂Ⅰ時隨機斷裂,后續的分裂過程正常進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該精原細胞形成的配子中存在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目變異B.該精原細胞形成的染色體正常的配子占1/4C.圖中所示過程發生在次級精母細胞中D.形成該精原細胞的分裂過程中發生了互換參考答案1解析:選D。生物減數分裂過程中,一個發生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的初級精母細胞產生的重組型配子所占比例為1/2,若有8%的初級精母細胞發生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的互換,則會產生4%的重組型配子(Ab和aB),D錯誤。2解析:選C。基因組成為AaXB的精子的產生是由于A基因與a基因在減數分裂Ⅰ時沒有分開,C錯誤。3解析:選B。據圖分析可知,卵細胞和一個極體均有2條21號染色體,說明生成卵細胞過程的減數分裂Ⅰ發生異常,21號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開,都進入了次級卵母細胞,A錯誤;圖中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多1條21號染色體,由此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為唐氏綜合征患者,B正確;因不能確定精子和卵細胞是否都含有苯丙酮尿癥致病基因,故無法判斷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是否患苯丙酮尿癥,C錯誤;圖示受精卵發育成的個體發生了染色體數目變異,D錯誤。4解析:選ACD。由題圖可知,該精原細胞形成的配子中存在染色體結構變異,A錯誤;由于染色體橋隨機斷裂,后續的分裂過程正常進行,因此該精原細胞產生4個精子,染色體正常的配子(含m)占1/4,B正確;圖中所示變異發生在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時,故發生在初級精母細胞中,C錯誤;互換是指減數分裂Ⅰ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交換了相應片段,形成該精原細胞的分裂過程屬于有絲分裂,沒有發生互換,D錯誤。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