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3】高中生物新教材一輪復習學案:第32講 人與環境(Word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3】高中生物新教材一輪復習學案:第32講 人與環境(Word版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備考2023】高中生物新教材一輪復習學案
第32講 人與環境
[素養目標]
1.通過分析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和保護,建立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觀點。(生命觀念)
2.分析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培養運用邏輯思維分析問題的能力。(科學思維)
3.通過分析全球生態問題以及外來物種入侵的危害,關注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系,主動宣傳健康生活、關愛生命和保護環境等相關知識。(社會責任)
 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生態足跡
(1)概念: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人口單位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
(2)意義: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就越大。
(3)特點:生態足跡的大小與人類的生活方式有關。生活方式不同,生態足跡的大小可能不同。
2.人口增長
(1)人口增長與環境的關系:人口的持續增長,給生態環境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
(2)我國人口現狀
近年來,雖然在計劃生育等基本國策的調控下,我國人口增長過快的情況得到了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和增長率明顯下降,目前已進入了低生育水平國家行列。不過,我國依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未來城市化和人口老齡化還將加速。處理好人口增長和資源、環境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3.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及其原因[連線]
1.(選擇性必修2 P82正文)一個人的糧食消費量可以轉換為生產這些糧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積。(√)
2.(選擇性必修2 P84“思考·討論”)目前全球還沒有進入生態超載狀態。(×)
3.(選擇性必修2 P86正文)水泥的生產不會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
4.(選擇性必修2 P86圖4 2)最為常見的環境污染是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和土壤污染。(√)
5.(選擇性必修2 P87正文)我國政府倡導生態文明建設,將“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基本國策。(√)
1.選擇性必修2 P83“旁欄思考”: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產生的生態足跡要大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①牛處于第二營養級,蔬菜處于第一營養級,而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所以食用牛肉消耗的資源多;②養牛與種植蔬菜相比,前者釋放的CO2多,所需要的林地面積和水域面積也就越大
2.選擇性必修2 P84~85“思考·討論”節選:發達國家經濟發展快、人口增長慢,是不是人均生態足跡就小呢?
提示:不一定,生態足跡與人的消費水平和生活方式有關。
3.選擇性必修2 P87“思考·討論”節選:綠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類等,都可以縮小生態足跡。還有哪些可以縮小生態足跡、減少環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提示:不浪費食物,節約用水、用電,注重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不必要的消費等等。
1.生態盈余和生態赤字[科學思維]
常見狀況 對環境的影響
生態盈余 生態承載力總量>生態足跡總量 生態系統能夠維持正常的結構與功能,可持續發展
生態赤字 生態承載力總量<生態足跡總量 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引發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
2.比較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及其防治措施[科學思維]
項目 危害 防治措施
溫室效應 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 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開發新能源;大量植樹造林
酸雨 水體酸化,影響動物的生長發育,傷害植物的葉和芽,腐蝕建筑物和金屬材料 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使用脫硫煤;開發新能源;植樹造林
臭氧層破壞 導致人患皮膚癌、白內障等疾病;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農作物減產 減少氮氧化物和氟氯烴的排放
水體污染 水體富營養化,若出現在海洋中稱為赤潮;若出現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稱為水華 減少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和污染物進入水體
土地荒漠化 沙塵暴遮天蔽日,破壞力極強 合理利用和保護現有植被;大量營造防護林;部分地區退耕還林、還草
[探究意圖:以“人口膨脹→自然資源耗竭→環境污染”模型為情境信息考查理解能力]
如圖表示“人口膨脹——自然資源耗竭——環境污染”模型。根據模型思考討論:
(1)結合曲線圖,描述人口數量、自然資源、環境污染之間的關系。
提示:人口數量增多,對自然資源的需求量增大,給環境帶來巨大壓力,使環境污染加劇。
(2)環境污染對環境容納量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提示:環境容納量會越來越小。
突破點1 
1.生態足跡也稱生態占用,是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人口單位(一個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或全人類)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通過生態足跡需求與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力進行比較即可定量地判斷某一國家或地區目前可持續發展的狀態,以便對未來人類生存和社會經濟發展做出科學規劃。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各項說法錯誤的是(  )
A.生態足跡是一種衡量對生態環境破壞程度的定性方法
B.生態足跡是判斷某一國家或地區目前的可持續發展的狀態的重要指標
C.生態足跡的值越高,人類對生態的破壞就越嚴重
D.若某國每人的生態足跡遠遠超過該國土地、水源所具備的生產能力,則該國只能利用別國資源
解析:根據題干定義,生態足跡是一種衡量對生態環境破壞程度的定量方法,而不是定性方法,因此A項錯誤;由題干最后一句可知生態足跡是判斷某一國家或地區目前可持續發展的狀態的重要指標,B正確;生態足跡可代表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全人類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所以生態足跡的值越高,人類對生態的破壞就越嚴重,C正確;若某國每人的生態足跡遠遠超過該國土地、水源所具備的生產能力,則該國只能利用別國資源,D正確。
答案:A
2.生態足跡的值越大,代表人類所需的資源越多,對生態和環境的影響就越大,下列對生態足跡的大小比較,正確的是(  )
A.步行大于汽車出行
B.食用土豆大于食用豬肉
C.世界男籃錦標賽大于亞洲男籃錦標賽
D.生產一條毛巾大于生產一床棉被
解析:人類的生活與生產方式不同,對地球資源的消耗和廢物的產出不同。生態足跡的大小可能不同,汽車出行會增加汽車對道路、停車場的直接占用面積,也包括吸收尾氣所需要的林地面積等,步行比汽車出行所對應的生態足跡值小,A錯誤;豬是初級消費者,屬于第二營養級,土豆是生產者,屬于第一營養級,食用豬肉會增多能量的散失等,所需的資源會更多,從而增大了生態足跡的值,B錯誤;世界男籃錦標賽相對于亞洲男籃錦標賽,會大大增加比賽所用的場地、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從而增大了生態足跡,C正確;生產一床棉被所用材料多于一條毛巾,生產一床棉被的生態足跡值大于生產一條毛巾,D錯誤。
答案:C
突破點2 
3.下列有關環境保護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體富營養化
B.各國工業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C.劣質裝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氣等對人體有害
D.廢舊電池中的汞、鎘、鉛等重金屬鹽對土壤和水源會造成污染
解析:化石燃料大量燃燒導致CO2排放過量,打破了生物圈的碳平衡,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大量排放SO2會形成酸雨。
答案:B
4.(多選) (2020·海南卷改編)海洋污染已成為全球重大環境問題之一。海南管轄的海域面積大,保護好海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海洋污染主要來自陸源性污染物排入、海上活動和直接向海洋傾倒廢物
B.赤潮和水華的發生與人類活動造成海水富營養化有關
C.海洋污染使海洋生物死亡,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
D.紅樹林生態修復是保護沿海海洋環境的重要舉措
解析:海洋污染主要來自陸源污染物排入、海上生產活動(如采油、航運)以及直接向海洋傾倒廢物,A正確;赤潮發生與人類活動造成海水富營養化有關,而水華屬于淡水富營養化,B錯誤;海洋污染導致很多海洋生物死亡,使得生物多樣性減少,C正確;紅樹林屬于濕地生態系統,紅樹林生態修復是保護沿海海洋環境的重要舉措,D正確。
答案:ACD
赤潮與水華的區別與防治
(1)富營養化發生在海洋和湖泊中的具體表現不同,發生在海洋中稱為赤潮,發生在湖泊等淡水流域中稱為水華。
(2)解決水污染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減少排放。對不可避免產生的污水,要集中到處理廠進行凈化。常用的方法有物理沉降過濾、化學反應分解等,最符合生態學原理的是利用生物分解的辦法降解。
 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
1.生物多樣性
(1)生物多樣性的構成: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2)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
①遺傳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地球上所有生物攜帶的遺傳信息的總和。
②物種多樣性:自然界中每個物種都具有獨特性,從而構成了物種的多樣性。
③生態系統多樣性:地球上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系統的多樣化,還包括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功能等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多樣性。
2.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3.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原因
(1)人類活動對野生物種生存環境的破壞和掠奪式利用等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
①人類活動對野生物種生存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為使得某些物種的棲息地喪失和碎片化。
②掠奪式利用包括過度采伐、濫捕亂獵,這是物種生存受到威脅的重要原因。
(2)環境污染也會造成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3)農業和林業品種的單一化會導致遺傳多樣性的喪失,以及與之相應的經長期協同進化的物種消失。
(4)外來物種的盲目引入也會導致物種的滅絕,使生物多樣性喪失。
4.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
1.(選擇性必修2 P90正文)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次:遺傳多樣性、種群多樣性、物種多樣性。(×)
2.(選擇性必修2 P92正文)生物多樣性在促進生態系統中基因流動和協同進化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
3.(選擇性必修2 P92正文)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小于它的直接價值。(×)
4.(選擇性必修2 P95正文)在繁育中心,繁育的野生生物不能再將它們回放野外。(×)
1.選擇性必修2 P90~91“思考·討論”節選:紅樹林的消失對沿海陸地有哪些影響?又將影響哪些生物的生存?
提示:紅樹林是海岸的天然防護林,能維持濱海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具有防風、抗海潮侵蝕海岸的作用。因此,紅樹林的消失將直接影響沿海陸地的生態環境,這對沿海地區人們的生活和生產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紅樹林的消失,會使潮間帶多種魚類、甲殼類、貝類以及多種水鳥因生態環境改變而無法存活和繁衍;紅樹林的消失還會影響周圍的生態環境,從而影響更多的生物。
2.選擇性必修2 P93“批判性思維”:有些威脅生物多樣性的生產建設活動,不一定都是人類主觀上要對野生物種趕盡殺絕。例如修建高速公路、鐵路造成某些野生物種棲息地的碎片化。這給你什么啟示?
提示:要特別警惕人類無意中鑄大錯。在進行生產建設活動前,要預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并統籌考慮社會、經濟、人民生活等多方面的因素,作出最合理的決策。
1.分析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內在關系[生命觀念]
2.從分子水平及進化角度理解生物多樣性形成的原因[生命觀念]
(1)分子水平
―→
(2)進化角度
物種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多樣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變異與定向的自然選擇在進化過程中共同作用的結果。
[探究意圖:以生物多樣性的三個不同層次為情境信息考查理解能力]
圖1表示生物多樣性的三個不同層次,圖2中甲、乙、丙是關于地雀的進化、發展過程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注:圖2中地雀A與地雀B可以交配產生可育后代,地雀C與地雀A、B之間不能互相交配。
(1)圖1中Ⅰ、Ⅱ、Ⅲ依次代表生物多樣性的哪些層面?
提示:Ⅰ反映了同一物種中的差異應為“遺傳多樣性”;Ⅱ反映了不同物種間的差異應為“物種多樣性”;Ⅲ反映了生物與非生物環境間的關系應為“生態系統多樣性”。
(2)在“蒲公英→麻雀→蛇”這條食物鏈中,蒲公英可以作為工業原料,蛇可以作為制藥原料。以上可說明生物多樣性具有什么價值?
提示:直接價值。
(3)圖2中哪些地雀間的差異能體現基因多樣性?哪些地雀間的差異能體現物種多樣性?請說明判斷依據。
提示:由A與B可以交配產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產生生殖隔離應屬于同一物種,其差異能體現基因多樣性;由C與A、B間不能互相交配推知,C與A、B間已產生生殖隔離,故C為新物種,則C與A、B間的差異反映的是物種多樣性。
突破點1 
1.(2021·廣東卷)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卓有成效,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態環境也持續改善。研究人員對該地區的水鳥進行研究,記錄到146種水鳥,隸屬9目21科,其中有國家級保護鳥類14種,近海與海岸帶濕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鳥的主要棲息地。該調查結果直接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
A.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
B.種群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
C.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D.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
解析:從題干中可提取的關鍵信息有“記錄到146種水鳥”“近海與海岸帶濕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鳥的主要棲息地”,由此可判斷前者體現了物種多樣性,后者體現了生態系統多樣性。故選C。
答案:C
2.下列關于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球上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組成生物多樣性
B.許多野生生物的使用價值目前還不清楚,說明生物多樣性具有間接價值
C.建立植物園、動物園等措施屬于易地保護
D.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明顯大于其間接價值
解析: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目前人類尚不明確的使用價值屬于生物多樣性的潛在價值;建立自然保護區屬于就地保護,建立動物園、植物園等屬于易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是指生物的生態功能,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明顯大于其直接價值。
答案:C
突破點2 
3.(2021·河北卷)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豐富,鳥類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研究者對某濕地生態系統不同退化階段的生物多樣性進行了調查,結果見下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典型濕地 季節性濕地 中度退化濕地 嚴重退化濕地
濕地特征 常年積水 季節性積水 無積水 完全干涸,鼠害嚴重
生物多樣性指數 2.7 2.4 2.1 1.5
鳥類豐富度 25 17 12 9
注:生物多樣性指數反映生物多樣性水平
A.嚴重退化濕地中的鼠類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網結構最為復雜
B.因濕地退化食物不足,鳥類死亡率增加導致豐富度降低
C.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是其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D.濕地退化對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影響最大
解析:嚴重退化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指數顯著降低,食物網結構變得簡單,A錯誤;隨著濕地退化,鳥類缺少棲息地和食物,鳥類會大量遷出導致物種豐富度降低,B錯誤;負反饋調節是濕地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C錯誤;直接價值是對人類有食用、藥用和工業原料等實用意義的,以及有旅游觀賞、科學研究和文學藝術創作等非實用意義的價值,間接價值是對生態系統起到重要調節功能的價值,如濕地可以蓄洪防旱、凈化水質、調節氣候等,由于濕地退化會導致生物多樣性指數下降明顯,因此濕地退化對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影響最大,D正確。
答案:D
4.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動物物種的出現會打破原來固有的生態循環系統,有時甚至給當地環境帶來壓力和災難,造成生態系統退化。下列關于生物入侵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生物入侵會使原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
B.生物入侵會使生態系統的成分和營養結構變復雜,抵抗力穩定性增強
C.生物入侵會打破生態系統中生物間的制約關系,破壞生態系統的穩態
D.適當引入外來物種,可增加物種多樣性,使當地的生態平衡更加穩定
解析:外來物種入侵或引種不當(如引入我國的水葫蘆、食人魚等),則首先會減少當地的物種,從而破壞當地的生物多樣性(主要通過食物鏈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種消失或者瀕危),使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降低。
答案:B
 生態工程
1.關注生態工程建設
2.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自生
①含義:由生物組分而產生的自組織、自我優化、自我調節、自我更新和維持就是系統的自生。
②條件
a.遵循自生原理,需要在生態工程中有效選擇生物組分并合理布設。一般而言,應盡量提高生物多樣性程度,利用種群之間互利共存關系,構建復合的群落,從而有助于生態系統維持自生能力。
b.要維持系統的自生,就需要創造有益于生物組分的生長、發育、繁殖,以及它們形成互利共存關系的條件。
(2)循環
①含義:在生態工程中促進系統的物質遷移與轉化,既保證各個環節的物質遷移順暢,也保證主要物質或元素的轉化率較高。
②目的:通過系統設計實現不斷循環,使前一環節產生的廢物盡可能地被后一環節利用,減少整個生產環節“廢物”的產生。
(3)協調
①理論基礎: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的協調與平衡。
②注意事項:需要考慮環境容納量。如果生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承載力的限度,就會引起系統的失衡和破壞。
(4)整體
①各組分之間要有適當的比例,不同組分之間應構成有序的結構,通過改變和優化結構,達到改善系統功能的目的。
②人類處在一個社會—經濟—自然復合而成的巨大系統中。進行生態工程建設時,不僅要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規律,更要考慮經濟和社會等系統的影響力。
3.生態工程的實例
(1)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
①問題:人多地少、資源有限。
②目的:實現物質的多級循環利用,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有較多的產出,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全面提高。
③實例:北京郊區某村的以沼氣工程為中心的物質多級循環利用工程。
(2)濕地生態恢復工程
①問題: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對濕地進行排水和圍墾導致濕地縮小;濕地的環境污染、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等,會導致濕地生態系統嚴重退化。
②對策
a.采用工程學和生態學措施相結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擾的濕地得以恢復。
b.在濕地的周圍,建立緩沖帶,以盡量減少人類的干擾,使濕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機制恢復其生態功能。
③案例:廈門筼筜湖生態恢復。
(3)礦區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工程
①問題:礦藏開采后往往會造成山體、土壤和植被,乃至整個地區生態系統的破壞。礦區極端惡劣的土地條件,又會阻礙植被的生長。規模巨大的采礦業,不僅會對土地景觀造成巨大的影響,還可能產生嚴重的重金屬污染。
②對策:植被恢復,以及植被恢復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③案例:赤峰市元寶山礦區生態恢復工程。
4.生態工程的發展前景
(1)存在問題: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導,難以像“精確農業”那樣設計出標準化、易操作的生態工程樣板。有些設計缺乏高科技含量,生態系統的調控尚缺乏及時準確的監測技術的支持,缺乏理論性指導等。
(2)原因剖析:環境問題與人口激增、環境與資源破壞、能源短缺等問題結合在一起的“并發癥”。
(3)解決思路:不但要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更要注重與經濟、社會效益的結合,需要生態工程發揮作用。
(4)我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
1.(選擇性必修2 P100正文)在濕地生態工程中,通過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從而有利于生態系統的自生。(√)
2.(選擇性必修2 P100正文)化學肥料是一切農業生產特別是種植業的基礎。(×)
3.(選擇性必修2 P101正文)只有把生態與社會、經濟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達到造林和護林的目的。(√)
4.(選擇性必修2 P102正文)社會習慣、法律制度等對生態工程建設沒有影響。(×)
1.選擇性必修2 P99“相關信息”改編:自組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一個系統在沒有外界信息指令的作用下,自發地由無序發展到有序,由低有序到高有序的發展過程,就是自組織
2.選擇性必修2 P101“旁欄思考”:從協調原理出發,想一想,在我國西北地區進行防護林建設,應選擇哪些樹種?如果在該地區發展畜牧養殖業,你認為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提示:我國西部地區缺雨干旱,土壤較為貧瘠,應該選擇適合當地自然環境條件的樹種,如沙棘、山杏、刺槐、小葉錦雞兒等。在西北地區發展畜牧養殖業,應該注意牲畜數量不能超過草地的承載力。
1.生態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歸納[科學思維]
項目 理論基礎 意義 實例
自生原理 生物多樣性和種群之間的互利共存 生物多樣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及系統生產力 三北防護林建設中的單純林問題
循環原理 物質循環 可避免環境污染及其對系統穩定和發展的影響 “無廢棄物農業”
協調原理 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的協調與平衡 生物數量不超過環境承載力,可避免系統的失衡和破壞 過度放牧會引起草原退化
整體原理 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系統 統一協調各種關系,保障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在林業建設中,自然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的關系問題
2.生態工程的類型與案例[科學思維]
類型 問題 原理 對策 案例
農村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 人多地少,資源有限 循環、整體、自生原理 建立綜合發展型生態工程 北京郊區的某村以沼氣工程為中心的物質多級循環利用工程
濕地生態恢復工程 濕地的縮小和環境污染以及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 自生、協調原理 控制污染、退田還湖 江西鄱陽湖生態恢復工程、廈門筼筜湖生態恢復工程
礦區廢棄地的生態恢復工程 礦區生態環境的破壞和重金屬污染 自生、協調、整體原理 修復土地、恢復植被 赤峰市元寶山礦區生態恢復工程
[探究意圖:以生態工程的實例為情境信息考查理解能力]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發展戰略,生態農業是中華民族生態文明發展模式之一。如圖是南京古泉生態農場示意圖。討論:
(1)該生態農場建設依據的生態學基本原理是什么?
提示:循環。
(2)為提高果樹產量,果農不僅需要適量施肥和澆水,還要進行除草和滅蟲工作。從物質循環角度分析進行施肥的原因是什么?從能量流動角度分析進行除草滅蟲工作的意義是什么?
提示:本系統不斷向外輸出農產品和畜產品,因此為了提高產量,需要增加物質和能量的投入,因此要進行施肥和澆水。從能量流動角度分析進行除草滅蟲工作,是調整能量流動關系,使能量持續高效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3)與傳統農業生態系統相比,該系統提高了能量利用率,原因主要是什么?
提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有一部分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學能的形式再度被人利用。
突破點1 
1.位于膠東半島的昆崳山林區,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時,曾大規模營造馬尾松純林,結果遭到松干蚧的毀滅性打擊。這一事例說明,在進行生態工程建設時,必須遵循(  )
A.循環原理        B.自生原理
C.協調原理 D.整體原理
解析:物種繁多復雜的生態系統具有較高的抵抗力穩定性,能夠較好實現自我組織、自我調節和優化,大規模營造馬尾松純林,物種數量少,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較弱,容易受蟲害的威脅,這種做法違背了自生原理,A、C、D錯誤,B正確。
答案:B
2.為了改善環境,向某降雨量少的地區移栽大量楊樹,結果造成楊樹生長不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事例違背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
B.該事例違背了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
C.不適宜栽種當地的適應環境的樹種
D.生態工程建設時設計好適宜的栽種樹種后,栽種量越多越好
解析:在進行生態工程建設時,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的協調與適應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該事例違背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A正確;該事例沒有違背生態工程的整體原理,B錯誤;當地樹種有較高的生態適應性,為改善當地環境,適宜栽種當地樹種,C錯誤;處理好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的協調與平衡,需要考慮環境容納量,不考慮樹種的適應性問題,違背了生態工程的協調原理,并不是栽種量越多越好,D錯誤。
答案:A
生態工程基本原理的判斷方法
(1)強調物質循環、廢物利用、減輕環境污染→循環原理。
(2)體現物種多,營養關系復雜→自生原理。
(3)強調生物與環境的協調與平衡,涉及環境承載力→協調原理。
(4)涉及自然、經濟和社會,指整個系統,如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整體原理。
突破點2 
3.(多選)如圖表示某地區的玉米生態工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就圖示而言,遵循的生態工程基本原理是循環原理
B.在玉米田中引種大豆并引入食蟲鳥,可提高抵抗力穩定性,遵循自生原理
C.此地區的玉米生態工程實現了能量的循環,使廢物資源化
D.遵循自然規律,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是整體原理的體現
解析:該生態工程中,某環節產生的廢物可以作為另一個環節的原料或資源,實現了廢物的資源化,遵循循環原理,A正確;在玉米田中引種大豆并引入食蟲鳥,生物多樣性提高,可提高抵抗力穩定性,遵循自生原理,B正確;能量是不可能循環的,此生態工程能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C錯誤;遵循自然規律,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是整體原理的體現,D正確。
答案:ABD
4.(2020·全國Ⅱ卷)植樹造林、“無廢棄物農業”、污水凈化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關生態工程的問題:
(1)在植樹造林時,一般認為,全部種植一種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與混合種植方式所構建的生態系統相比,按照種植一種植物方式所構建的生態系統,其抵抗力穩定性________。抵抗力穩定性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無廢棄物農業”是我國利用生態工程的原理進行農業生產的一種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機物質。包括人畜糞便、枯枝落葉等,采用堆肥和漚肥等多種方式,把它們轉變為有機肥料,再施用到農田中。施用有機肥料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3點即可)。
在有機肥料的形成過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微生物屬于生態系統組分中的________。
(3)在污水凈化過程中,除發揮污水處理廠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來回收污水中的銅、鎘等金屬元素,請提供一個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按照種植一種植物方式所構建的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低。抵抗力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或不受損害的能力。(2)有機肥料需經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形成無機物才能被植物利用。因此施用有機肥料能培育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又改善了土壤結構,實現了土壤養分的循環利用。土壤中這些分解有機肥料的微生物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3)若要利用生物來回收污水中的銅、鎘等金屬元素,則可種植能吸收這些金屬元素的水生植物,再將這些水生植物采集后從中回收金屬。
答案:(1)低 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與功能保持原狀或不受損害的能力 (2)改善了土壤結構;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實現了土壤養分的循環利用 分解者 (3)種植能吸收這些金屬元素的水生植物,再從植物中回收金屬
[構建知識網絡]
[強化生命觀念]
1.生態足跡是指在現有技術條件下,維持某一人口單位生存所需的生產資源和吸納廢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積。
2.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是對野生物種生存環境的破壞和掠奪式利用等。
3.自生是指由生物組分而產生的自組織、自我優化、自我調節、自我更新和維持。
4.處理好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的協調與平衡,需要考慮環境容納量。
5.進行生態工程建設時,不僅要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規律,更要考慮經濟和社會等系統的影響力。
真題再現 感悟考情
1.(2021·浙江卷)我省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林木繁茂,自然資源豐富,是高校的野外實習基地。設立該保護區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治酸雨        B.保護臭氧層
C.治理水體污染 D.保護生物多樣性
解析:自然保護區是在原始的自然狀態系統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人為地劃定一個區域,并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對那里的生態系統加以嚴格的保護。設立自然保護區是就地保護的具體措施之一,其目的是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D正確。
答案:D
2.(多選) (2021·河北卷)我國麋鹿經歷了本土野外滅絕、圈養種群復壯、放歸野外等歷程,成功建立野生種群。2020年,我國麋鹿分布點已從最初的2處發展至81處,數量超過8 000只,基本覆蓋麋鹿野外滅絕前的棲息地,展現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智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可采用逐個計數法統計麋鹿種群密度
B.增加我國麋鹿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有利于種群的進一步發展
C.麋鹿種群增長速率最大時,種內斗爭最小
D.對麋鹿種群進行圈養復壯、放歸野外的過程屬于就地保護
解析:由于麋鹿數量較少,個體較大,可采用逐個計數法統計麋鹿種群密度,A正確;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增加我國麋鹿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有利于種群的進一步發展,B正確;麋鹿種群增長速率最大時,種群數量為K/2,在有限的資源和空間條件下,種群數量最少時,種內斗爭最小,C錯誤;據分析可知,對麋鹿種群進行圈養復壯、放歸野外的過程屬于易地保護,D錯誤。
答案:AB
3.(多選) (2021·湖南卷)有研究報道,某地區近40年內森林脊椎動物種群數量減少了80.9%。該時段內,農業和城鎮建設用地不斷增加,擠占和蠶食自然生態空間,致使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森林群落植物多樣性高時,可為動物提供多樣的棲息地和食物
B.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C.保護生物多樣性,必須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動物捕獲的活動
D.農業和城鎮建設需遵循自然、經濟、社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解析:不同植物為動物提供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有差別,森林群落植物多樣性高時,可為動物提供多樣的棲息地和食物,A正確;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使動植物生存空間變小,阻礙基因交流,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B錯誤;對于野生動植物資源,要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并不是禁止一切活動,C錯誤;人類處在一個社會—經濟—自然復合而成的巨大系統中,進行農業和城鎮建設不但要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規律,還要考慮經濟和社會等系統的影響,D正確。
答案:AD
4.(2021·廣東卷)為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政府在2020年的聯合國大會上宣布,中國于2030年前確保碳達峰(CO2排放量達到峰值),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CO2排放量與減少量相等)。這是中國向全世界的鄭重承諾,彰顯了大國責任。回答下列問題:
(1)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植物等從大氣中攝取碳的速率與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釋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可以自我維持________。自西方工業革命以來,大氣中CO2的濃度持續增加,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生態后果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獲取碳元素的方式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費者通過食物網(鏈)取食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球變暖是當今國際社會共同面臨的重大問題,從全球碳循環的主要途徑來看,減少______________和增加____________是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重要舉措。
解析:(1)在自然情況下,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來源主要是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其去路是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化能自養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當來源與去路大致相等時,生態系統可以自我維持碳平衡。大氣中CO2濃度持續增加會加劇溫室效應,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南極冰蓋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進而對人類和許多生物的生存產生威脅。(2)生態系統中不同組分獲取碳元素的方式不同,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獲取碳元素,消費者通過食物鏈(網)取食獲取有機物中的碳元素,分解者通過利用生產者和消費者遺體和排出物中的有機物獲取碳元素。(3)從 全球碳循環的主要途徑來看,一方面要減少化石燃料的開采和使用,另一方面要通過植樹種草增加光合面積從而增加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以此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
答案:(1)碳平衡 溫室效應加劇,南極冰蓋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對人類和許多生物的生存產生威脅 (2)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利用 分解者通過分解生產者和消費者遺體或排出物利用 
(3)化石燃料的開采和使用 綠地面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溪市| 来宾市| 沅江市| 华池县| 富顺县| 巴马| 大安市| 略阳县| 勐海县| 惠来县| 江川县| 汶上县| 章丘市| 汉中市| 青州市| 伊吾县| 宜城市| 江达县| 洞头县| 科技| 崇阳县| 三穗县| 呼和浩特市| 祁门县| 久治县| 怀仁县| 乳山市| 靖安县| 太仓市| 西乌珠穆沁旗| 平江县| 双柏县| 铜梁县| 河曲县| 札达县| 绥棱县| 于都县| 清苑县| 水城县| 松江区| 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