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常見的酸和堿》復習課教學設計一、設計思路:導課環節:本節課通過觀看不到一分鐘的視頻《六月新娘被殺》,激發學生強烈的復習欲望。再適時進行情感教育,要學好化學,但不要做傷害人的事,也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離不開生活的課程理念。復習環節:播放《酸和堿的性質》視頻,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重點復習。再以思維導圖“知識樹”,突出知識與問題的整合,即“以知識引問題、以問題帶知識”,把“問題意識”作為一條主干線,貫穿于整個知識的復習始終。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最大限度的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結尾環節:讓學生跟著唱以《青花瓷》的曲調,《改編后的酸和堿的性質》的歌,輕松結束本節課。二、教材分析:本單元是九年級化學的重要內容,是認識化合物的性質,探討化合物變化規律的基礎。除了要學習一些酸和堿的知識外,還要對學過的基本概念和理論進行總結,為以后學習鹽的性質等做好知識上的儲備。本單元共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從生活和實驗中常見的酸和堿出發,介紹了幾種常見酸和堿的性質及用途,并說明酸和堿有其相似性質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堿的性質及用途基礎上,介紹了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中和反應,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溶液的酸堿度等。三、 學情分析:本班學生基礎知識大部分已掌握,但運用知識的靈活度不太強。知識的整合能力及實踐運用能力稍有缺乏。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復習時抓住重點,以點帶面。起點低,落點高。從常見的酸和堿的性質出發,注重知識與生活、生產的聯系,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學會靈活地運用知識,使所學知識在回顧、比較、歸納中得到升華。四、 課標要求:1、認識常見酸和堿的主要性質和用途,知道酸堿的腐蝕性。2、了解用酸堿指示劑(石蕊、酚酞)和pH試紙檢驗溶液酸堿性的方法。3、體會化學與社會的密切關系,增強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五、教學重點:酸與堿性質的綜合應用。六、教學難點:酸、堿之間的中和反應。七、教學方法:視頻導課、復習、思維導圖法、歸納總結法等。八、學習活動過程:[活動一]:視頻導課:《六月新娘被殺》【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強烈的復習欲望。再適時進行情感教育,要學好化學,但不要做傷害人的事,也體現了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離不開生活的課程理念。[活動二]:播放教師精心制作的5分鐘《酸和堿的性質》視頻【設計意圖】:再現本單元的重點知識。加深學生對常見的酸(鹽酸、硫酸)和常見的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性質和用途的理解和應用。亮點是:吸引學生眼球的同時,也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也實現了基礎知識的理解再應用。[活動三]:通過思維導圖“知識樹”,突出知識與問題的整合。 如: 酸(上圖)、堿(下圖)酸堿度的復習及應用【設計意圖】:把“酸和堿的性質”作為一條主干線,分五條分支進行復習,每一個環節都超鏈接對應的習題鞏固,即“以知識引問題、以問題帶知識”貫穿于整個知識的復習始終。中和反應定義、微觀實質、溶液的酸堿度的表示方法等邊復習邊檢測與應用。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體驗知識的學有所用以及成功解決問題后的喜悅心情。[活動四]:思維拓展:通過精心設計習題,鞏固提高。【設計意圖】:問題設計有梯度,從簡到難。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后2題,用“鹽酸”喜羊羊、“氫氧化鈉”美羊羊闖迷宮,避免了視覺疲勞效應,同時將本節課的復習推到了至高點,最大限度的調動了全部學生的參與。[活動六]:課堂小結讓學生跟著唱以《青花瓷》的曲調,《改編后的酸和堿的性質》的歌,輕松結束本節課。【設計意圖】:改變了以往的讓學生談收獲的課堂小結模式,以學生超喜愛的唱歌形式呈現,全班參與性很高,再次鞏固酸和堿的性質,效果更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