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九年級全冊提優專題訓練導學講義:4、物質的檢驗、鑒別、除雜(學案 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九年級全冊提優專題訓練導學講義:4、物質的檢驗、鑒別、除雜(學案 含解析)

資源簡介

物質的檢驗、鑒別、除雜
【回顧】
一、物質的鑒別
1.鑒定與鑒別的概念不同。鑒定是根據物質的特性,用化學方法對它的組成成分加以確認、證實。若待檢驗的物質為酸、堿、鹽溶液,則對陰、陽離子都要加以鑒定。鑒別是根據幾種物質的不同特性,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使之區分開來。
2.常見物質的鑒定與鑒別方法
(1)常見離子的鑒定
要求記住初中階段常見離子的鑒定方法。如H+和OH-可用酸堿指示劑、pH試紙等鑒定; Cl-、SO42-、CO32-、NH4+等可憑借與其他離子反應能產生沉淀或氣體等現象進行鑒定; Cu2+、Fe2+、Fe3+等可根據溶液中不同的顏色進行鑒定。
(2)物質的鑒別方法:選用鑒別方法時,先簡單后復雜,先考慮物理方法后考慮化學方法。
①物理鑒別方法是利用物質的顏色、光澤、狀態、溶解性、硬度、磁性等物理性質進行鑒別的,如銅和鋁、鐵粉與氧化銅粉末、CuSO4溶液和FeSO4溶液等都可以用物理方法直接鑒別。
②化學鑒別方法是通過物質在化學變化中呈現的不同現象,如顏色變化、出現沉淀、逸出氣體等進行鑒別。
二、物質的除雜
1.除雜的原則
(1)一般情況下,所加的試劑要與雜質反應,不與要保留的物質反應。若所加試劑會和要保留的物質反應,則最后要轉化為需要保留的物質,即除去雜質后要恢復要保留的物質的原有狀態。
(2)除雜過程中不能增加新的雜質,也不能減少要保留的物質。應盡量選擇既可除去雜質,又可增加要保留物質的方法,即可以將雜質轉化為要保留物質的方法。
(3)若同時有多種方法能除去雜質,要選擇那些簡單易行、除雜徹底的方法。優先考慮物理方法,不行再用化學方法。
2.除雜的常用方法
(1)過濾法:即通過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如除去粗鹽中混有的少量泥沙,可將粗鹽溶解于水,充分攪拌,然后過濾,再把濾液蒸發、烘干,即可得到不含泥沙的食鹽。
(2)結晶法:當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相差很大時,可利用結晶的方法將雜質除掉。如硝酸鉀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鈉,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除去氯化鈉。
(3)溶解法:將雜質用化學方法溶解。如用化學方法除去銅粉中的少量鐵粉,可往混合物中加入過量鹽酸,充分反應后過濾,即得到不含鐵的銅粉。Fe+2HCl===FeCl2+H2↑。
(4)沉淀法:加入某種試劑,跟雜質反應形成沉淀,濾去沉淀,即可除去雜質。如要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2CO3,可加入適量的石灰水,濾去CaCO3沉淀,即可達到除去Na2CO3的目的。Na2CO3+Ca(OH)2===CaCO3↓+2NaOH。
(5)化氣法:加入某種試劑,跟雜質反應,使其轉化為氣體逸出,即可除掉雜質。如用鹽酸除去NaCl中的Na2CO3。
(6)加熱法:通過加熱,使雜質分解,從而除掉雜質。如要除去Na2CO3中混有的NaHCO3,就可以用加熱的方法。2NaHCO3Na2CO3+H2O+CO2↑。
(7)吸收法:用某種物質作吸收劑,把雜質吸收。如實驗室用鋅跟鹽酸反應制取氫氣時,氫氣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欲得到純凈、干燥的氫氣,可用下列洗氣裝置將氯化氫氣體和水蒸氣吸收,以達到除雜的目的。
圖4-1
                
例1 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碳酸鈉、硫酸鉀和氯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取固體少許溶于水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過濾后,在濾液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原固體物質的組成中(  )
A.一定有K2SO4,可能有NaCl
B.一定有NaCl
C.一定有Na2CO3
D.一定有K2SO4和NaCl
[答案] A
由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可推斷物質中含有硫酸鉀,生成的沉淀是BaSO4。濾液中加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該沉淀為AgCl,可推斷濾液中有Cl-,但Cl-可能來源于加入的氯化鋇,因此原固體中可能有氯化鈉。
[方法點撥] 濾液中的可溶性氯化物可能來自后來加入的氯化鋇,也可能來自原化合物。初中階段有兩種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和AgCl。
例2 下列除雜質所選用的試劑及操作方法均正確的一組是(括號內為雜質,所選試劑均足量)(  )
選項 物質 選用的試劑 操作方法
A CO2(HCl) NaOH溶液 洗氣
B NaCl(Na2CO3) 鹽酸 蒸發
C CaO(CaCO3) 水 過濾
D H2SO4(HCl) BaCl2溶液 過濾
[答案] B
A選項中,CO2中混有HCl氣體,若選用NaOH溶液,會把兩種氣體都吸收了。C選項中,CaO中混有CaCO3,CaCO3不溶于水,雖然過濾可除去,但CaO跟水反應會生成Ca(OH)2。D選項中,H2SO4中混有HCl,如果加入BaCl2溶液,反而把H2SO4除去了,生成了雜質HCl。
[方法點撥] 除雜時,還要考慮除雜反應中生成物是否帶入了新的雜質,雜質與要提純的物質是否容易分離。
1. 除去下列物質中含有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所用試劑及主要操作均合理的是(  )
A.N2(O2):木炭、點燃
B.Cu(CuO):稀硫酸、過濾
C.NaCl固體(KCl):水、過濾
D.NaOH溶液(Na2CO3):CaCl2溶液、過濾
2.(多選)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淀法除去雜質(括號內的物質是雜質)的是(  )
A.KNO3[Ba(NO3)2]
B.NaCl(KNO3)
C.NaNO3(NaCl)
D.Ca(NO3)2(NaNO3)
3.下列混合物中的雜質(括號內的物質是雜質)適宜用化氣法除去的是(  )
A.NaNO3[Ba(NO3)2]
B.NaCl[Mg(OH)2]
C.KNO3(K2CO3)
D.Na2SO4(MgSO4)
4.下列氣體中的雜質(括號內的物質是雜質)用吸收法除去,所選試劑正確的是(  )
A.O2(H2O):用濃硫酸除水
B.CO2(HCl):用NaOH溶液除HCl
C.NH3(H2O):用濃硫酸除水
D.CO2 (HCl):用Na2CO3溶液除HCl
5.下列除去雜質所用的藥品或方法,不正確的是(  )
選項 物質 雜質 除雜藥品或方法
A CaCl2溶液 鹽酸 過量的碳酸鈣、過濾
B CaO CaCO3 適量稀鹽酸
C N2 O2 灼熱的銅網
D CO CO2 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濃硫酸
6.有甲、乙、丙、丁四種溶液,乙與丙混合產生的沉淀不溶于甲,乙與丁混合產生的沉淀可溶于甲,則四種溶液是(  )
甲 乙 丙 丁
A HCl Na2CO3 CaCl2 MgSO4
B HNO3 AgNO3 KCl KNO3
C HCl Ba(OH)2 Na2SO4 MgCl2
D HNO3 Ca(OH)2 K2CO3 CuSO4
7.一包混有雜質的Na2CO3樣品,其雜質可能是Ba(NO3)2、KCl、NaHCO3,現取10.6 g樣品,溶于水得到澄清溶液,另取10.6 g樣品,加入足量的鹽酸,收集到4 g CO2,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樣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
B.樣品中一定混有NaHCO3,可能有KCl
C.樣品中有NaHCO3,也有Ba(NO3)2
D.樣品中只混有NaHCO3
8.a、b、c、d分別是Na2CO3、AgNO3、BaCl2、HCl四種溶液中的各一種,它們兩兩混合后產生如下表所示的現象,則a、b、c、d依次是(  )
a b c d
a 白↓ ↑
b 白↓ 白↓ 白↓
c 白↓ 白↓
A.Na2CO3、AgNO3、HCl、BaCl2
B.AgNO3、Na2CO3、BaCl2、HCl
C.HCl、AgNO3、BaCl2、Na2CO3
D.BaCl2、HCl、Na2CO3、AgNO3
9.(多選)某水溶液中含有以下離子中的若干種:K+、Cl-、Ca2+、Ba2+、SO42-、CO32-,現取兩份100 mL的溶液進行如下實驗: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產生。
(2)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沉淀物6.27 g,經足量硝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量為2.33 g,在所得濾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產生。
根據上述實驗,以下關于該水溶液的推測正確的是(  )
A.Cl-一定存在
B.100 mL溶液中K+的質量不小于2.34 g
C.K+一定存在
D.Ba2+一定不存在,Ca2+ 可能存在
10.某科學興趣小組在課外活動中對某溶液進行了多次檢測,其中三次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請回答:
檢測次數 溶液中檢測出的物質
第一次 KCl、K2SO4、Na2CO3、NaCl
第二次 KCl、BaCl2、Na2SO4、K2CO3
第三次 Na2SO4、KCl、K2CO3、NaCl
(1)三次檢測結果中第________次檢測結果不正確。
(2)在檢測時,為了確定溶液中是否存在硫酸根離子、碳酸根離子和氯離子,先向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稀硝酸,檢驗的離子是________;然后繼續加入過量的________(填化學式)溶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過濾后,再向濾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溶液。
11.某化工廠排出的廢水透明、澄清、略顯藍色。一同學取少量廢水,加入過量的鹽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將所得的濾液分成兩份,一份濾液中加入稀硫酸,也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另一份濾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產生藍色沉淀。試回答:
(1)加入過量的鹽酸,生成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2)廢水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________(填序號)。
A.氯化物 B.硫酸鹽
C.硝酸鹽 D.碳酸鹽
12.現在自來水消毒用ClO2,而以前用的是Cl2,對人體健康不利。將SO2氣體通入氯氣的水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應,生成兩種常見的酸。
(1)完成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Cl2+SO2+2H2O===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學為了證明所得混合酸中含有的兩種酸根離子,設計實驗加以確認,依次加入的試劑:①________,②________。
13.若從Na2CO3、Na2SO4、H2SO4、NaCl、NaNO3、Cu(NO3)2、HNO3七種溶液中取出其中的兩種,進行混合及有關實驗,所觀察到的現象記錄如下表。試根據各步實驗及其現象先進行分步推斷,再推斷所取的兩種溶液的可能組合。
步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推斷(或結論)
(1) 將兩種溶液取出并混合 混合溶液無色、澄清 混合液中肯定不含________
混合時無明顯現象 混合溶液肯定不是________組合
(2) 用pH試紙測定混合溶液的pH 測定的結果:p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向混合溶液中滴入足量Ba(NO3)2 有白色沉淀出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向上述過濾所得的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 無明顯現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溶液的可能組合(寫出溶質的化學式,有幾組寫幾組,可填滿也可不填滿)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A、D兩項會引入新的雜質;C中兩種固體都可溶于水。
2.AC 
3.C  首先尋找雜質中能產生氣體的離子,初中階段常見的有CO32-、HCO3-、 NH4+,本題中只有C選項中含有CO32-,可以添加與物質中的酸根離子組成相同的酸,即HNO3,使雜質轉化為氣體除去。
4.A  除水蒸氣常用濃硫酸和氫氧化鈉固體,除其他氣體時遵循只能與雜質反應的原則。
5.B  鹽酸能與過量的碳酸鈣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再進行過濾,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CaO和CaCO3均能與稀鹽酸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而且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氧氣通過灼熱的銅網時可與銅發生反應生成氧化銅,而氮氣不與銅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CO2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CO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再通過濃硫酸干燥,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
6.C  Na2CO3和CaCl2反應生成CaCO3沉淀,可以溶于鹽酸中;AgNO3和KCl反應生成的AgCl沉淀不溶于硝酸,但AgNO3和KNO3不反應;Ba(OH)2和Na2SO4反應生成的BaSO4沉淀不溶于鹽酸,Ba(OH)2和MgCl2反應生成的Mg(OH)2沉淀可以溶于鹽酸;Ca(OH)2和K2CO3反應后生成的CaCO3沉淀能夠溶于稀硝酸。
7.A  混有雜質的碳酸鈉加水后溶液澄清,則樣品中一定不存在硝酸鋇;純凈的碳酸鈉質量為10.6 g時,會生成二氧化碳4.4 g,純凈的碳酸氫鈉10.6時,生成的二氧化碳約是5.55 g,氯化鉀不會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現在取10.6 g樣品,加入足量的鹽酸,收集到4 g二氧化碳,說明樣品中一定混有氯化鉀,可能含有碳酸氫鈉。
8.C  a和d會生成氣體,所以a、d是鹽酸或碳酸鈉中的一種,a和b會生成白色沉淀,a和c不會反應,所以a是鹽酸,d就是碳酸鈉,鹽酸和b會生成白色沉淀,所以b是硝酸銀,c就是氯化鋇,兩兩混合后現象如下表所示:
鹽酸 硝酸銀 氯化鋇 碳酸鈉
鹽酸 白色沉淀 氣體
硝酸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氯化鋇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推出的各種物質均滿足題中的現象,所以a是鹽酸,b是硝酸銀,c是氯化鋇,d是碳酸鈉。
9.BC
第一份溶液加入硝酸銀溶液有沉淀產生,說明溶液中可能含有氯離子、碳酸根離子或硫酸根離子中的一種或幾種。第二份溶液加入氯化鋇溶液,得沉淀物6.27 g,經足量硝酸洗滌、干燥后,沉淀質量為2.33 g,沉淀質量減少,說明加入氯化鋇后產生兩種沉淀,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由于鈣離子、鋇離子能與碳酸根離子結合成沉淀,因此溶液中一定不含鈣離子和鋇離子,因為溶液中陰陽離子的電荷守恒,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陽離子K+,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氯離子。
由上述分析可知,氯化鋇與硫酸鉀反應生成硫酸鋇2.33 g,與碳酸鉀反應生成碳酸鋇 6.27 g-2.33 g=3.94 g。根據化學方程式可求出生成的氯化鉀的質量。
設氯化鋇與碳酸鉀反應生成氯化鉀的質量為x。
K2CO3+BaCl2===BaCO3↓+2KCl
197 149
3.94 g x
= x=2.98 g
設氯化鋇與硫酸鉀反應生成氯化鉀的質量為y。
K2SO4+BaCl2===BaSO4↓+2KCl
233 149
2.33 g y
= y=1.49 g
生成的氯化鉀的質量為1.49 g+2.98 g=4.47 g,
4.47 g氯化鉀中含鉀元素的質量為4.47 g××100%=2.34 g。
故100 mL溶液中K+的質量不小于2.34 g。
10.(1)二
(2)碳酸根離子 Ba(NO3)2
檢驗并除盡硫酸根離子 AgNO3
(1)第二次溶液中檢測出的物質中,鋇離子與碳酸根離子和硫酸根離子不能共存,故檢測結果不正確。(2)要確定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需分別用銀離子和鋇離子檢驗。檢驗時必須排除碳酸根離子的干擾,所以首先應檢驗并除去碳酸根離子,可先加過量的硝酸,觀察是否有氣體生成。在檢驗氯離子和硫酸根離子時,要先檢驗硫酸根離子,因為硝酸銀能與硫酸根離子反應生成硫酸銀,是一種微溶性物質,所以先加過量的硝酸鋇溶液,檢驗并除去硫酸根離子,最后用硝酸銀來檢驗氯離子。
11.(1)AgCl (2)C
根據取少量廢水,加入過量的鹽酸,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說明廢水中有Ag+。過濾,將所得濾液分成兩份,一份濾液中加入稀硫酸,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說明廢水中有Ba2+。向另一份濾液中加入過量氫氧化鈉溶液,產生藍色沉淀,說明廢水中有Cu2+。只有當陰離子為NO3-時,廢水才是澄清的。
12.(1)H2SO4 2HCl(或2HCl H2SO4)
(2)①Ba(NO3)2 ②AgNO3
(1)反應物中含有氫、硫、氯、氧四種元素,生成兩種常見的酸,故猜測生成物是H2SO4和HCl,配平,檢查。(2)證明所得混合酸中含有的硫酸根和氯離子,所選的試劑是硝酸鋇溶液和硝酸銀溶液,但是硝酸銀可以與硫酸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銀,會對氯離子的檢驗造成干擾,所以首先需加入硝酸鋇溶液與硫酸反應檢驗并除去硫酸根,再加入硝酸銀溶液檢驗氯離子。
13.(1)Cu(NO3)2 H2SO4與Na2CO3或HNO3與Na2CO3
(2)H2SO4和HNO3至少存在一種,不存在Na2CO3
(3)存在H2SO4或Na2SO4或二者同時存在
(4)一定不含NaCl
①H2SO4、NaNO3 ②H2SO4、Na2SO4
③H2SO4、HNO3 ④HNO3、Na2SO4
(1)將取出的兩種溶液進行混合,得到無色澄清溶液,而硝酸銅溶液為藍色,所以可判斷取出的溶液中一定沒有硝酸銅;硫酸和硝酸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現在兩種溶液混合后無明顯現象,則一定不會是硫酸與碳酸鈉或硝酸與碳酸鈉混合。(2)測得溶液的 pH=2,說明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氫離子。(3)能與硝酸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說明混合液中含有硫酸根離子。(4)所得濾液中加入硝酸銀無明顯現象,說明濾液中不含氯離子。根據實驗現象可以知道混合溶液中一定不含硝酸銅、碳酸鈉和氯化鈉,一定含有酸和含硫酸根的物質,所以可能的組合有①H2SO4、NaNO3;②H2SO4、Na2SO4;③H2SO4、HNO3;④HNO3、Na2SO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安县| 民权县| 海伦市| 庄浪县| 曲水县| 化州市| 石嘴山市| 七台河市| 正镶白旗| 始兴县| 忻城县| 新余市| 宜兴市| 盐城市| 威远县| 密云县| 凤山县| 密云县| 兴城市| 城口县| 汉沽区| 平潭县| 砚山县| 伊宁县| 武宁县| 科技| 桦南县| 莱阳市| 保靖县| 潜江市| 遂川县| 南宫市| 囊谦县| 台中市| 宝清县| 汶川县| 溆浦县| 兴业县| 长治县| 南京市| 平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