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九年級全冊提優專題訓練導學講義:12、機械能與能量轉化的量度(學案 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九年級全冊提優專題訓練導學講義:12、機械能與能量轉化的量度(學案 含解析)

資源簡介

機械能與能量轉化的量度
【回顧】
1.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與速度,用公式Ek=mv2表示,根據公式可知,將m增大一倍,動能增大一倍;將v增大一倍,動能變為原來的四倍。同樣,將m減小為原來的二分之一,動能減小為原來的二分之一;將v減小為原來的二分之一,動能變為原來的四分之一。所以,速度對動能的影響較大。
2.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高度,用公式Ep=mgh表示(Ep為重力勢能,m為質量, g為重力加速度,在大多數情況下,h為物體距離參考平面的高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當高度一定時,質量越大,重力勢能越大;當質量一定時,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3.力是否對物體做功的判斷
基本判斷方法:物體受到了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力就對物體做了功。功的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
事實上,在功的計算中,最常見的情況是F與s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夾角θ,這時,最普遍使用的計算公式是W=Fscosθ,此式中的cosθ,既可以看作力F在物體移動方向上的分力Fcosθ,也可以看作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scosθ。例如,一個豎直向上的力F提著一個重物在長為L、高為h的斜坡上運動,如圖12-1所示,從斜坡的底端運動到頂端力F所做的功W=Fh,式中h=Lcosθ。
圖12-1
例1 如圖12-2所示,滑板運動員從高處平臺的末端水平飛出,落在水平地面上。若不計空氣阻力,則運動員在下落過程中(  )
圖12-2
A.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機械能增大
B.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機械能不變
C.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機械能增大
D.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機械能減小
[答案] B
動能跟物體的質量和速度有關,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重力勢能跟物體的質量和高度有關。滑板運動員從高處平臺的末端水平飛出到落在水平地面上的過程中,高度減小,重力勢能減小,下落時速度變大,動能增大,所以是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由于不計空氣阻力,說明機械能沒有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即機械能不變。
[方法點撥] 機械能守恒的條件是沒有機械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機械能的轉化形式看物體的運動方向,從高處運動到低處時,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例2 如圖12-3所示,在河中間固定一個細長圓管,管內有一輕質活塞,活塞下端位于水面,面積為1 cm2,質量不計,大氣壓強為1.0×105 Pa。現將活塞緩慢提高15 m,則在該過程中外力對活塞做的功為(g取10 N/kg)(  )
圖12-3
A.50 J B.100 J
C.150 J D.200 J
[答案] B
(1)由于大氣壓強的限制,活塞上升時,管內、外水位差存在一個最大值h0===10 m;所以管內水面(或活塞)相對于河岸的升高量等于管內、外水位差,即h1=h0=10 m;活塞繼續上升了h2=H-h1=15 m-10 m=5 m時,水面不動,活塞與水之間是真空。
 圖12-4
(2)水上升階段:設任意時刻管內向下的大氣壓力和管內的水向上的壓力為F下、F上,管內、外水位差為h,則有F下=p0S,F上=(p0-ρ水gh)S,
由于活塞始終平衡,故F-F下+F上=0,即F-p0S+(p0-ρ水gh)S=0,
解得:F=ρ水ghS。可見,力F跟h成正比,F在h1距離上的平均值為F=ρ水gh1S。
F在h1距離上所做的功為WF=Fh1=ρ水gh1S·h1=×1.0×103 kg/m3×10 N/kg×10 m×1× 10-4m2×10 m=50 J。
(3)水不上升階段:力F做的功等于活塞克服大氣壓力做的功,
故WF′=p0Sh2=1.0×105 Pa×1×10-4 m2×5 m=50 J。
所以整個過程中,力F做的功:W總=WF+WF′=50 J+50 J=100 J。
[方法點撥] 對于變力做功的問題,如果力是均勻變化的,可以把變力轉化成平均力,從而把復雜的求變力做功問題轉化成簡單的求恒力做功問題。
1.如圖12-5所示,小球從距離地面一定高度的O點沿x軸豎直落下,不計空氣阻力,圖像表示小球某種形式的能量E隨下落高度x的變化情況。E可能表示小球的(  )
圖12-5
A.動能 B.內能
C.機械能 D.重力勢能
2.蹦床運動是運動員在一張繃緊的彈性蹦床上蹦跳后,在空中上下運動并做各種動作的運動項目,如圖12-6所示是運動員從蹦床上彈起后沿豎直方向上升過程中的圖片。下列對運動員離開蹦床后的判斷,正確的是(  )
圖12-6
A.豎直上升過程中,合力的方向豎直向上,動能增加
B.豎直上升到最高點時,動能為0,合力不為0
C.豎直下降過程中,合力的方向豎直向下,重力勢能增加
D.豎直下降過程中,合力的方向豎直向上,重力勢能減少
3.某運動員做蹦極運動,如圖12-7甲所示,從高處O點開始下落,A點是彈性繩的自由長度,在B點運動員所受彈力恰好等于重力,C點是第一次下落到達的最低點。運動員所受彈性繩彈力F的大小隨時間t變化的情況如圖乙所示(蹦極過程視為在豎直方向的運動)。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圖12-7
A.從A點到B點過程中運動員加速下落
B.從B點到C點過程中運動員重力勢能增大
C.t0時刻運動員的動能最大
D.運動員重力大小等于F0
4.樂清中學自主招生如圖12-8所示,虛線區域內的“×”為垂直紙面的磁感線,當金屬框沿光滑絕緣斜面的頂端,由靜止開始滑到底端時,具有的動能為E1;若將金屬框換成質量相同的塑料框,其他條件不變,塑料框滑到底端時,具有的動能為E2。則關于E1和E2的大小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12-8
A.E1 >E2 B.E1 =E2
C.E1 <E2 D.無法判斷
5.溫州中學自主招生小球由地面豎直上拋,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設所受阻力大小恒定,地面為零勢能面。在上升至離地高度h處,小球的動能是勢能的2倍,在下落至離地高度h處,小球的勢能是動能的2倍,則h等于(  )
A.   B. C. D.
6.如圖12-9甲所示,小球從某高度處靜止下落到豎直放置的輕彈簧上并壓縮彈簧。從小球剛接觸彈簧到將彈簧壓縮至最短的過程中,小球的速度v和彈簧被壓縮的長度Δl之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其中b為曲線最高點。不計空氣阻力,彈簧在整個過程中始終發生彈性形變,則小球(  )
圖12-9
A.受到的彈力始終不變
B.運動過程中動能一直增大
C.運動過程中機械能不變
D.在b點時重力等于彈力
7.如圖12-10所示,容器的質量為m,若從容器的底部通過小孔向容器內注入質量為M的水,需要做功為W。現將小孔打開,水自然會從小孔流出,與此同時提升容器,使容器內的水面相對地面始終保持原有高度,當容器內的水全部流走時,需要做的功為(  )
圖12-10
A.(M+m)gH+W B.(M+m)gH
C.(M-m)gH+W D.(M+m)gH-W
8.(多選)如圖12-11所示,一個質量為m的圓環套在一根固定的水平粗糙直桿上,現給環一個向右的初速度v0,如果在運動過程中還受到一個方向始終豎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已知力F的大小為F=kv(k為常數,v為環的運動速度),物體的動能與速度的關系為Ek=mv2,則環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假設桿足夠長)可能為(  )
圖12-11
A.mv02
B.0
C.mv02-
D.mv02+
9.(多選)如圖12-12所示,一輕質彈簧一端固定在墻上的O點,另一端可自由伸長到B點,今使一質量為m的小物體靠著彈簧,將彈簧壓縮到A點,然后釋放,小物體能在水平面上運動到C點靜止,已知AC=L,AB=;若將小物體系在彈簧上,在A點由靜止釋放,直到最后靜止,小物體通過的總路程為s,則下列說法中可能的是(  )
圖12-12
A.s>L B.s=L
C.<s<L D.s≤
10.(多選)如圖12-13所示,三根細繩的一端分別系住A、B、C三個物體,它們的另一端分別系于O點,a、b為兩個定滑輪。整個裝置處于平衡狀態時,Oa與豎直方向成30°,Ob處于水平狀態。已知B的質量為m,如果將左邊的滑輪a水平向左緩慢移動距離s,最終整個裝置仍處于平衡狀態,則(  )
圖12-13
A.物體A、C的質量之比為2∶1
B.該過程中A、C上升,B下降
C.該過程中A、B下降,C上升
D.該過程外力所做的功為mgs
11.小靜在觀看臺球比賽時發現:有時運動的白球去撞擊一個靜止的球后,白球會立即靜止在碰撞時的位置,而被撞的球似乎接替了白球,沿白球原來的運動方向,以幾乎相同的速度向前運動,如圖12-14甲所示。
圖12-14
小靜想:白球碰撞另一個靜止的球后立即靜止,被撞的球是以白球撞前相同大小的速度運動出去的嗎?
通過了解和初步實驗,小靜發現:只有當體積和質量均相同的兩球,而且球心在同一直線上相碰時,才可能出現上述現象。為進一步探究,她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如圖乙所示,將一個兩端翹起、中間水平的軌道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取兩個相同的臺球A、B,將B球靜置于軌道的水平部分,A球置于軌道左端斜面上某處,測出該點到水平桌面的高度h1。釋放A球,撞擊后,A球靜止,B球向前運動并沖上軌道右端斜面能到達的最高點,測出該點的高度h2。通過比較h2與h1的大小關系即可作出判斷,請你回答以下問題。
(1)A球從斜面滑下的過程中,________能轉化為動能。
(2)B球由靜止變為運動是因為B球在碰撞中獲得了________能。
(3)已知重力勢能的計算公式為Ep=mgh,動能的計算公式為Ek=mv2。若軌道光滑,則碰撞前瞬間A球運動速度的表達式vA=______;若h2=h1,則說明B球被撞后開始運動的速度vB________(填“>”“=”或“<”)vA。
(4)在實際實驗中,測出的h2總小于h1,若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是軌道不光滑,那么,在阻力不可避免的情況下,你認為小靜的設計是否還有價值?請說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圖12-15所示,質量為40 g的金屬小球從導軌的a處自由滑下,依次經過b處、c處,到達d處時恰好停下。在從a到b的過程中,重力做的功為________J;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小球克服導軌摩擦消耗的機械能為________J。(g取10 N/kg)
圖12-15
13.同學們所用的筆,有些在靠近筆端的地方裝有一個輕質彈簧。小文和小軍各自拿自己裝有彈簧的筆玩彈筆游戲,結果發現小軍的筆彈得高一些,小文分析:筆彈起的高度與筆內彈簧的彈性勢能的大小有關。那么彈簧彈性勢能的大小又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小文猜想:
①彈簧彈性勢能的大小可能跟它的材料有關;
②彈簧彈性勢能的大小可能跟它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
(1)小文利用兩個外形完全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彈簧A和B、一個小鋼球、一個輕質木塊,在同一水平面上進行了如圖12-16所示的實驗,此實驗是為了驗證猜想________,實驗中彈性勢能的大小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體現的。
圖12-16
(2)請你設計一個實驗方案來驗證另一個猜想(寫出簡要的實驗步驟,分析可能出現的現象并得出結論)。
14.如圖12-17所示,用大小為F=30 N的恒力通過定滑輪把靜止在地面上質量m=10 kg的物體從A點拉到B點。A、B兩點離定滑輪懸點正下方的C點的水平距離分別為9.6 m和3 m,定滑輪最高點離地面的距離為H=4 m。設物體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始終為物重的。求:(g取10 N/kg)
(1)拉力所做的功。
(2)物體經過B點時的速度大小。
(3)物體經過B點時拉力做功的功率。
圖12-17
15.如圖12-18所示,質量分別為6 kg和10 kg的物體A、B,用輕繩連接跨在一定滑輪兩側,輕繩正好拉直,且A物體底面接觸地面,B物體距地面0.8 m,求:(g取10 N/kg)
(1)放開B物體,當B物體著地時,A物體的速度。
(2)A物體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圖12-18
答案
1.A 2.B 3.A 
4.C  因為金屬框是導體,所以它在通過磁場的過程中會因切割磁感線產生感應電流,使一部分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電能又轉化為內能),故 E15.D  設小球上升至離地高度h時,速度為v1,在地面上拋時速度為v0,下落至離地面高度h處時,速度為v2。設空氣阻力為f,上升階段:-mgH-fH=-mv02,-mgh-fh= mv12-mv02,2mgh=mv12;下降階段:mg(H-h)-f(H-h)=mv22,mgh=2×mv22,所以h=。
6.D  小球從某高度處靜止下落到豎直放置的輕彈簧上并壓縮彈簧,從小球剛接觸彈簧到將彈簧壓縮至最短的過程中,彈簧形變程度逐漸變大,所以小球受到彈力也逐漸變大。由圖像可知,小球的速度先變大后變小,小球質量不變,所以小球的動能先變大后變小。小球從某高度處靜止下落,從接觸彈簧并壓縮彈簧開始,小球的機械能轉化為彈簧的彈性勢能。小球在某高度處時,豎直方向上受到的是一對平衡力,合力為零,小球再向下運動,彈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小球速度減小;由此可見,當重力G與彈力F相等時,小球速度最大,為b點。
7.D  對容器及其內部的水來說,以下方式與題述方式是等效的:先是小孔不打開,將容器提高H,此時容器及其內部整個系統增加的機械能為(M+m)gH,其后,再打開小孔,水自然會從小孔流完,水的機械能減少了W,所以相對于原狀態,機械能增加了(M+m)gH-W。這就是現將小孔打開,水自然會從小孔流出,與此同時提升容器,使容器內的水面相對地面始終保持原有高度,當容器內的水全部流走時,需要做的功。
或這樣理解:當容器內的水全部流走時,需要做的功包括:容器增加的重力勢能mgH,水增加的重力勢能。水增加的重力勢能為MgH-W,所以需要做的功為W′=mgH+MgH-W= (M+m)gH-W。
8.ABC  根據題意,關于環的運動狀態,根據環受豎直向上的力F與重力mg的大小分以下三種情況討論:
(1)當mg=kv0時,即v0=時,環做勻速運動,摩擦力為零,Wf=0,環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零。
(2)當mg>kv0時,即v0<時,環在運動過程中做減速運動,直至靜止。由動能定理得環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Wf=mv02。
(3)當mg<kv0時,即v0>時,環在運動過程中先做減速運動,當速度減小至滿足mg=kv時,即v=時環開始做勻速運動。由動能定理得摩擦力做的功Wf=mv2-mv02=- mv02,即環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mv02-。
9.BC  設彈簧釋放前具有的彈性勢能為EP,小物體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為f。由題可知,將彈簧壓縮到A點,然后釋放,小物體停止的位置超過了B點并最終能停在C點,此時彈簧的彈性勢能轉化為內能,則EP=fL。
若將小物體系在彈簧上,則物體一定會先超過B點向右運動一段距離;由于小物體不在B點時候會受到彈簧的指向B點的彈力,所以小物體經過B點后先做減速運動,可能直接停在B點右側的某一點,也有可能在最右側的某一點受到的彈簧的拉力大于摩擦力,則小物體會返回到任意一點;
小物體停止的位置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若最終小物體恰好停在B處時,彈簧的彈性勢能恰好全部轉化為內能,即有fL= fs=EP,得到s=L,故B是可能的;
第二種:①若小物體最終沒有停在B處,彈簧還有彈性勢能EP′,則fs<EP=fL,得到s<L。②若小物體一直向右運動直接停在B點右側的某一點,則s>,即<s<L,故選項C是可能的。
10.AD  三根細繩對O點的拉力等于三個物體的重力,對O點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由共點力的平衡可知:
====。
mCg=F2=mg tan 30°=mg;將左邊的滑輪a緩慢水平向左移動s的距離,結合平衡條件可知三個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變,所以,A、B高度不變,C上升距離為s。
左邊的滑輪a水平向左緩慢移動距離s,則物體C上升s,所以,外力所做的功:W外= mCgs=mgs。
11.(1)重力勢 (2)動 
(3) =
(4)有價值,在阻力無法避免的情況下,用光滑程度不同的軌道多次實驗,軌道越光滑,h2越接近h1,即可推理得出:當無阻力時,h2=h1,即可判斷vB=vA
(1)A球從斜面滑下的過程中,質量不變,高度減小,速度變大,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2)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B球由靜止變為運動是因為B球在碰撞中獲得了動能。(3)軌道光滑時,A球下滑的過程中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動能,所以Ep=Ek,即mgh1=mvA2,解得:vA=;若h2=h1,則位于最高點時A球和B球的重力勢能相等,由此可知,B球碰撞后的速度和A球碰撞前的速度相等,即vB=vA。(4)有價值,在阻力無法避免的情況下,用光滑程度不同的軌道多次實驗,軌道越光滑,h2越接近h1,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通過推理即可得出:當無阻力時,h2=h1,即可判斷vB=vA。
12.0.24 0.16
從a到b的過程中,重力做功為W1=Gh1=mgh1=0.04 kg×10 N/kg×0.6 m=0.24 J。金屬小球在d點所具有的重力勢能為W2=Gh2=mgh2=0.04 kg×10 N/kg×0.2 m=0.08 J,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小球克服導軌摩擦消耗的機械能為W3=W1-W2=0.24 J-0.08 J=0.16 J。
13.(1)① 木塊被推動距離的遠近
(2)步驟:a.將小球置于彈簧A的右端,使彈簧壓縮2 cm,放手后小球彈出,與木塊相碰,木塊被推動的距離為s1;b.把小球置于彈簧A的右端,使其壓縮的程度更大一些,觀察小球撞擊木塊后木塊移動的距離s2。比較s1、s2,得出結論:若s1=s2,說明彈簧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它彈性形變的程度無關;若s1>s2,說明彈簧彈性形變的程度越小,它的彈性勢能越大;若s1<s2,說明彈簧彈性形變的程度越小,它的彈性勢能越小。
(1)圖示實驗中,彈簧A和B外形完全相同但材料不同,這是在探究彈性勢能的大小跟彈簧材料之間的關系。由實驗可知,彈性勢能的大小是通過木塊被推動距離的遠近來體現的。(2)探究彈簧彈性勢能的大小跟彈性形變程度的關系,設計實驗方案驗證時,需要保持彈簧的外形、材料完全相同,改變彈簧彈性形變程度的大小,比較木塊移動的距離。
14.解:(1)根據幾何知識可知,繩端點的位移大小:
x=-=5.4 m,
繩的拉力F對物體做的功:
W=Fx=30 N×5.4 m=162 J。
(2)根據動能定理可知:mvB2=W-fs,
代入數據得×10 kg×vB2=162 J-×10 kg×10 N/kg×(9.6 m-3 m),解得vB= m/s。
(3)經過B點時,
繩與地面夾角θ=arctan =53°,
可知P=FvBcos53°=30 N× m/s×0.6=18 W。 
答:(1)拉力所做的功為162 J;(2)物體經過B點時的速度為 m/s;(3)物體經過B點時拉力的功率為18 W。
15.解:(1)從放開B物體到B物體剛著地的過程,A上升h,對于兩個物體組成的系統,只有動能與重力勢能之間的轉化,系統的機械能守恒。根據機械能守恒知,B減少的重力勢能等于A增加的重力勢能與A、B的動能之和,則得:mBgh-mAgh=(mA+mB)v2,
解得:v=
= m/s
=2 m/s。
(2)B落地后,A豎直上拋,由A的機械能守恒得:mAv2=mAghA,
代入數據解得:hA== m=0.2 m,
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0.8+0.2) m=1.0 m。 
答:(1)放開B物體,當B物體著地時,A物體的速度是2 m/s;(2)A物體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為1.0 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河市| 乐东| 绥棱县| 南汇区| 新宁县| 达日县| 淮北市| 台江县| 宁晋县| 綦江县| 苏尼特左旗| 河池市| 庄河市| 堆龙德庆县| 寿宁县| 田东县| 山丹县| 潢川县| 会东县| 包头市| 石首市| 鱼台县| 乌鲁木齐市| 株洲县| 芮城县| 叙永县| 自治县| 紫云| 平乡县| 绥江县| 东安县| 清徐县| 石景山区| 井陉县| 永兴县| 从江县| 蓝田县| 榕江县| 德昌县| 博兴县| 大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