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健康【回顧】1.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或滅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預防傳染病的制劑。2.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的簡稱,是人類因為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導致免疫缺陷,后期發生一系列并發癥及腫瘤,嚴重者可導致死亡的綜合征。3.超級病菌是一種耐藥性細菌,這種超級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膿瘡和毒皰,甚至逐漸讓人的肌肉壞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藥物對它不起作用,病人會因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癥、高燒、痙攣、昏迷直到最后死亡。這種病菌的可怕之處并不在于它對人的殺傷力,而是它對普通殺菌藥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對這種病菌,人們幾乎無藥可用。4.抗原與抗體(1)抗原是一類能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即免疫淋巴細胞),并能與相應的抗體或致敏淋巴細胞特異性結合,發生免疫應答的物質。對人體來說,病原微生物、寄生蟲、異種動物血清、異型紅細胞、異體組織等都是抗原物質。(2)抗體是指受抗原的刺激以后產生的,并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而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現在叫作免疫球蛋白,簡稱Ig。Ig又可以分IgG、IgA、IgM、IgE和IgD五類,在正常人體中,IgG的含量最高,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中和細菌毒素,以及與病原微生物結合以利于吞噬。臨床上用來防治一些傳染病的胎盤球蛋白和丙種球蛋白、抗毒血清等,主要含有IgG。5.特異性免疫的類型: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1)類型:抗原―→進入人體―→ (2)體液免疫過程:圖23-1(3)細胞免疫過程:圖23-2例 2017年春季以來,某市麻疹疫情呈顯著上升趨勢,流行病學分析發現,所有病例均為兒童,且均未接種過麻疹疫苗,請分析回答:(1)未接種麻疹疫苗的兒童易患麻疹,從傳染病的流行環節來看,這些兒童屬于________;麻疹傳染性強,俗稱“見面傳”,健康兒童與感染者接觸后90%以上會被傳染,據此推測,該病最可能通過________傳播。(2)未接種過疫苗又與麻疹患兒接觸的兒童,可在與麻疹患兒接觸后的5天內注射麻疹恢復期兒童的血清(去除纖維蛋白的血漿),以預防被傳染,這是因為麻疹恢復期兒童的血清內含有________。(3)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兒童不易患麻疹,是因為這些兒童感染麻疹病毒時,體內會__________________,以抵抗麻疹病毒。(4)人體清除入侵的麻疹病毒與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有關。研究人員為研究麻疹恢復期兒童體內的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對麻疹病毒和結核桿菌的殺傷作用,在體外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如圖23-3 甲、乙所示。分析圖甲、乙可得出的結論分別是吞噬細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淋巴細胞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測,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分別參與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免疫(填“特異性”或“非特異性”)。圖23-3[答案] (1)易感人群 空氣、飛沫 (2)抵抗麻疹病毒的抗體 (3)產生抵抗麻疹病毒的抗體 (4)對麻疹病毒和結核桿菌都具有一定的殺傷力 對麻疹病毒殺傷力很大,對結核桿菌殺傷力小 非特異性 特異性(1)未接種麻疹疫苗的兒童易患麻疹,從傳染病的流行環節來看,這些兒童屬于易感人群;麻疹的傳染性強,健康兒童與感染者接觸后90%以上會被傳染,由此可知,該病最可能通過空氣、飛沫傳播。(2)未接種過疫苗又與麻疹患兒接觸的兒童,可在與麻疹患兒接觸后的5天內注射麻疹恢復期兒童的血清(去除纖維蛋白的血漿),這是因為麻疹恢復期兒童的血清內含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體。(3)接種過麻疹疫苗的兒童不會再患麻疹,是因為這些兒童感染麻疹病毒后,體內會產生相應的抗體,以抵抗麻疹病毒。(4)人體清除入侵的麻疹病毒與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有關。分析圖甲、乙可得出的結論分別是吞噬細胞對麻疹病毒和結核桿菌都有較強的殺傷作用、淋巴細胞對麻疹病毒有較強的殺傷作用,而對結核桿菌的殺傷作用較弱;由此推測,吞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分別參與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方法點撥] 此題屬于有關免疫學的綜合性習題,必須理清抗體與抗原的區別、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的區別、傳染源和病原體的區別等。1.威海中考根據免疫的定義判斷,下列屬于抗原的是( )①流感患者體內的流感病毒 ②接種到健康人體內的乙肝疫苗 ③自身免疫器官產生的免疫細胞 ④移植到燒傷患者面部自己腿部的皮膚A.①② B.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2.濱江中考 某研究人員以小鼠為實驗材料來研究某種疫苗對于預防某種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如圖23-4 為該實驗的某些關鍵步驟,其中需要在相同條件下同時進行的是( )圖23-4A.a、c B.c、d C.b、c D.a、d3.如圖23-5Ⅰ和Ⅱ 分別表示某種病毒先后兩次侵入人體后,人體產生抗體的數量變化曲線,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圖23-5A.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體內產生的抗體大量增多B.第一次侵入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屬于非特異性免疫C.人體所產生的抗體只能對該種病毒有免疫作用D.人體內能夠產生抗體的細胞屬于血液中白細胞的一種4.圖23-6中的曲線顯示了兩種使人體獲得免疫力的方法。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23-6A.當一個人被瘋狗咬傷時采用方法②進行免疫比較好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獲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采用方法②使人體獲得抗體的過程叫細胞免疫D.醫學上一般采用方法②進行免疫預防5.如圖23-7表示人體的特異性免疫過程,請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圖23-7A.⑤、⑥兩種免疫依次表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B.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有a、b、c、d、fC.HIV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特別是細胞b,使患者免疫功能缺失D.細胞c→細胞d→③作用的過程發生在機體首次接觸抗原時6.近年來,關于“超級細菌”感染的臨床案例屢見不鮮,其實只要使用抗生素,出現耐藥菌不可避免,而濫用抗生素會加快耐藥菌的出現。如圖23-8是幾種抗生素被允許使用的年份及相對應的耐藥菌出現的年份(如:上下深度一致的箭頭,分別表示抗生素及相對應的耐藥菌)。圖23-8(1)從圖中可以發現,最早用于臨床的抗生素是___________。而此抗生素相對應的耐藥菌出現在臨床使用之 ________ (填“前”或“后”)。(2)絕大部分耐藥菌都是在對應的抗生素使用之后出現的。根據生物進化理論,各種耐藥菌的出現是對應的抗生素對其不斷 ________ 的結果。(3)耐藥菌通常出現在醫院,這是因為醫院是使用 ________ 最頻繁的地方,并聚集了很多缺乏相應免疫力的人,即那里有很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有一種發生變異的小鼠,以某病原體進行感染實驗。實驗完成后,比較變異小鼠與正常小鼠的死亡情況,結果如圖23-9甲所示。感染該病原體后,發現兩種小鼠體內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數量都明顯增加,且兩種小鼠間無明顯差異;但是感染前后的變異小鼠,血清中的抗體濃度都非常低。如果給變異小鼠注射針對該病原體的特異性抗體后,再進行感染實驗,同時設置對照組,變異小鼠存活的情況如圖乙。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圖23-9(1)根據圖甲,分別描述正常小鼠和變異小鼠在實驗期間,感染病原體后存活率隨時間的變化情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圖甲,正常小鼠和變異小鼠在實驗期間,存活率相同的時間段是________。從這個實驗可推知,這期間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的工作狀態是____________。(3)根據圖乙,注射抗體的變異小鼠能比未注射抗體的變異小鼠存活______________ ,說明變異小鼠體內不能________________。(4)感染該病原體后,兩種小鼠體內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數量都明顯增加,且兩種小鼠間無明顯差異,綜合圖甲和圖乙的實驗結果,可以推知:變異小鼠體內的變異,沒有影響T淋巴細胞與B淋巴細胞對病原體的敏感性,能迅速增多,但影響了________淋巴細胞,使它無法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 ①流感患者體內的流感病毒、②接種到健康人體內的乙肝疫苗,都會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因此都屬于抗原;③自身免疫器官產生的免疫細胞、④移植到燒傷患者面部自己腿部的皮膚,都是自己的成分,一般不會引起免疫反應,因此都不屬于抗原。2.B 制備疫苗(a)后,給乙組小鼠注射疫苗(b),它進入鼠體作為抗原起作用,使體內的淋巴細胞產生具有免疫力的抗體,再注射同種病毒后,病原體已侵入,抗體立即與之結合,從而被吞噬細胞消滅,因此乙組小鼠沒有發病,而甲組小鼠沒有注射疫苗(b),體內沒有抗體,因此注射病毒后生病死亡。甲組、乙組唯一的變量是有無注射疫苗(體內有無抗體),其他條件都應該相同,所以該實驗的某些關鍵步驟,需要在相同條件下同時進行的是c、d。3.B 首次感染時,病毒侵入人體,刺激人體的淋巴細胞產生抗體;隨著病毒的增殖,抗體也慢慢增加,呈上升趨勢,其后抗體開始與相應抗原結合從而使抗原被吞噬細胞吞噬消滅,抗體慢慢減少。當第二次,同樣的病毒侵入人體后,病毒剛開始繁殖,抗體的數量便會急劇增加,比病毒要多得多,然后病毒開始減少,抗體也隨之減少。因此病毒第二次侵入后,人體內產生的抗體大量增多;產生抗體屬于第三道防線,是特異性免疫,因此第一次侵入后所形成的免疫功能屬于特異性免疫,不是非特異性免疫;抗體具有特異性,因此人體所產生的抗體只能對該種病毒起免疫作用;人體內能夠產生抗體的細胞是淋巴細胞,屬于血液中白細胞的一種。4.D 人被瘋狗咬傷,體內就存在了狂犬病病毒,必須注射抗體來殺死病毒;注射抗體可以快速殺死病毒,但不如注射抗原獲得的免疫力更持久;注射抗原后能夠使人體獲得抗體,這個過程叫體液免疫;醫學上都是采用注射疫苗即抗原來進行免疫預防。5.C 圖中細胞a是吞噬細胞、細胞b是T淋巴細胞、細胞c是B淋巴細胞、細胞d是致敏T細胞(效應T細胞)、細胞e是記憶T細胞、細胞f是效應B細胞(漿細胞)、細胞g是記憶B細胞;③表示致敏T細胞(效應T細胞)對抗原的直接殺傷作用及致敏T細胞所釋放的細胞因子的協同殺傷作用,④是抗體,⑤是細胞免疫,⑥是體液免疫。通過分析可知⑤、⑥兩種免疫依次表示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能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有b T淋巴細胞、c B淋巴細胞、d致敏T細胞(效應T細胞)、e記憶T細胞、g記憶B細胞;HIV攻擊人體的免疫系統,特別是細胞b即T淋巴細胞,使患者免疫功能缺失;當效應T細胞與帶有相應抗原的靶細胞(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細胞)再次接觸時,兩者發生特異性結合,因此細胞b→細胞d→③作用的過程發生在機體再次接觸抗原時而不是首次。6.(1)青霉素 前 (2)選擇(3)抗生素 易感人群從圖中可以看出,最早用于臨床的抗生素是青霉素。在使用青霉素之前,細菌個體中有的耐藥性強,有的耐藥性弱,青霉素的使用將耐藥性弱的細菌殺死了,耐藥性強的細菌得到生存,并繁殖下來,經過若干代的積累,導致耐藥性細菌變多。醫院是抗生素使用最多的地方,因而耐藥菌通常出現在醫院。醫院內缺乏免疫力的人群屬于易感人群。7.(1)正常小鼠在前60天內保持100%的存活率,60天以后存活率明顯下降,至85天全部死亡 變異小鼠在前20天內保持100%的存活率,20天后存活率急劇下降,至30天左右,全部死亡(2)前20天 正常的(3)更長時間 產生抗體(4)B 產生抗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