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幾種重要的鹽【回顧】一、復分解反應1.概念: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化合物的反應,稱為復分解反應。通式:AB+CD===AD+CB。例如:Na2CO3+CaCl2===CaCO3↓+2NaCl。2.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類型 反應物條件 生成物條件鹽+鹽―→ 新鹽+新鹽 兩種都可溶 至少具備下列三個條件中的一個:①有沉淀生成;②有氣體放出;③有水生成鹽+堿―→ 新鹽+新堿 兩種都可溶鹽+酸―→ 新鹽+新酸 鹽可溶或難溶(但可溶于酸),酸必須可溶酸+堿―→ 鹽+水 酸、堿至少有一種可溶二、離子的檢驗方法1.CO32-的檢驗方法:向待測樣品中滴加稀鹽酸,若觀察到產生大量氣泡,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樣品中含有CO32-。2.SO42-的檢驗方法:向待測樣品中滴加BaCl2[或Ba(NO3)2]溶液和稀硝酸,若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則樣品中含有SO42-。3.Cl-的檢驗方法:向待測樣品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若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則樣品中含有Cl-。注意:檢驗Cl-和SO42-時,要加入幾滴稀硝酸,目的是排除CO32-等雜質離子的干擾。因為CO32-與AgNO3或BaCl2溶液反應時,也有白色沉淀Ag2CO3、BaCO3生成,但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溶液中若同時有SO42-和Cl-需要檢驗,應該先用Ba(NO3)2溶液(不能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檢驗并除去SO42-。然后向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檢驗Cl-。因為Ag2SO4微溶于水,若原溶液中SO42-濃度較大,如果先檢驗Cl-,加入AgNO3溶液時,就會生成Ag2SO4(微溶)沉淀,從而干擾對Cl-的檢驗。4.NH4+的檢驗方法:將待測樣品與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鈣)混合加熱后,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產生的氣體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則樣品中含有NH4+。注意:銨態氮肥不能和堿性物質,如草木灰(K2CO3)一起施用,否則會降低肥效。5.Fe3+的檢驗方法:向待測樣品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出現紅褐色沉淀,則說明樣品中含有Fe3+。6.Cu2+的檢驗方法:向待測樣品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若出現藍色絮狀沉淀,則說明樣品中含有Cu2+。三、侯氏制堿法生產過程①NaCl+NH3+CO2+H2O===NH4Cl+NaHCO3↓;②2NaHCO3Na2CO3+H2O+CO2↑。制得的是工業用的純堿。 例1 家庭生活中制作食品經常用到碳酸鈉(純堿)和碳酸氫鈉(小蘇打),碳酸氫鈉不穩定,在潮濕空氣中緩慢分解,受熱易分解,65 ℃以上迅速分解,270 ℃時完全分解為碳酸鈉。某同學為探究它們的性質差異,設計了如圖3-1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請回答:圖3-1(1)加熱一段時間后,甲、乙兩燒杯中的現象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寫出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該裝置設計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甲中石灰水不變渾濁,乙中石灰水變渾濁 碳酸氫鈉易分解,碳酸鈉不易分解(2)2NaHCO3Na2CO3+H2O+CO2↑(3)可通過對比現象確定兩種物質的熱穩定性(1)根據信息可知碳酸氫鈉不穩定,在潮濕空氣中緩慢分解,受熱易分解,65 ℃以上迅速分解,270 ℃時完全分解為碳酸鈉,同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因此與碳酸氫鈉相連的乙燒杯中的石灰水會變渾濁,而與碳酸鈉相連的甲燒杯中的石灰水無明顯變化。(3)此裝置把兩個獨立的裝置合為一個裝置,可通過明顯的現象對比確定兩種物質的熱穩定性。例2 為除去粗鹽中的Ca2+、Mg2+、SO42-以及泥沙等雜質,某同學設計了一種制備精鹽的實驗方案,步驟如下(用于沉淀的試劑稍過量):圖3-2(1)步驟①⑤⑦中都用到的一種玻璃儀器為______________。(2)判斷BaCl2已過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④步中,相關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玻璃棒(2)取第②步后的上層清液1~2滴于點滴板上(或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管中),再滴入1~2滴BaCl2溶液,若溶液未變渾濁,則表明BaCl2已過量(合理答案皆可)(3)CaCl2+Na2CO3===CaCO3↓+2NaCl BaCl2+Na2CO3===BaCO3↓+2NaCl(1)在①溶解、⑤過濾、⑦蒸發、結晶、烘干的步驟中分別需要用玻璃棒攪拌、引流、攪拌。(2)氯化鋇過量時,溶液中不會含有硫酸根離子,可以通過檢驗是否含有硫酸根離子來確定氯化鋇是否過量。(3)碳酸鈉的作用是將溶液中的鈣離子和過量的鋇離子沉淀下來,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方法點撥] 粗鹽提純涉及多步除雜,加入的除雜試劑均過量,明確氯化鋇溶液要加在碳酸鈉溶液的前面。1.提純含有少量泥沙的粗鹽,下列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A.過濾、蒸發、結晶、溶解B.溶解、蒸發、過濾、結晶C.溶解、蒸發、結晶、過濾D.溶解、過濾、蒸發、結晶2.為了除去粗鹽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將粗鹽溶于水,然后進行下列操作:①過濾;②加過量NaOH溶液;③加適量鹽酸;④加過量Na2CO3溶液;⑤加過量BaCl2溶液。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C.②④⑤①③ D.⑤②④①③3.如圖3-3所示,X溶液與AgNO3、Na2CO3、Na2SO4三種溶液發生反應均生成白色沉淀,則X可能是( )圖3-3A.KNO3 B.H2SO4C.BaCl2 D.NaOH4.某溶液中含有Ba2+、Ag+、Cu2+,現有①NaOH溶液,②Na2SO4溶液,③鹽酸,將三種離子逐一沉淀并加以分離,則加入試劑的順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③②①C.②③① D.②①③5.某化肥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如圖3-4所示:圖3-4(1)硝酸銨屬于化肥中的________(填序號)。A.鉀肥 B.氮肥 C.磷肥(2)硝酸銨應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_(填序號)。A.易溶于水 B.有揮發性C.受熱易分解(3)硝酸銨能與強堿反應,其中與燒堿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NH4NO3+NaOH===NaNO3+NH3↑+X,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__;施用該類肥料時,要避免與________(填“酸”或“堿”)性物質混用,否則會降低肥效。6.燒杯中裝有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現對濾液中溶質的成分進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1: 濾液中的溶質為NaCl;猜想2: 濾液中的溶質為NaCl、CaCl2;猜想3: 濾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4: 濾液中的溶質為NaCl、CaCl2、Na2CO3。(1)完成猜想3。(2)同學們一致認為,猜想4有明顯的錯誤,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濾液中滴加適量的Na2CO3溶液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2 成立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濾液中滴加適量的稀鹽酸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3 成立[反思與評價](5)當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溶液時,可選用__________除去Na2CO3雜質。(多選題)A.稀鹽酸 B.CaCl2溶液C.BaCl2溶液 D.Ba(OH)2溶液7.食鹽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請回答下列問題。(1)請完善實驗室除去粗鹽中泥沙等難溶性雜質的實驗步驟。―→―→圖3-5①操作Ⅰ所用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________。②在蒸發過程中,待____________________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將濾液蒸干。(2)由于粗鹽中含有少量MgCl2、CaCl2、Na2SO4等雜質,不能滿足化工生產的要求,因此必須將粗鹽進行精制。流程如圖3-6所示。圖3-6①加入稍過量的Na2CO3溶液除了能除去粗鹽中的CaCl2外,它還有一個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②通過操作Ⅲ所得濾液中的溶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式表示)。(3)若有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不飽和溶液100 kg,要將其變成20 ℃時氯化鈉的飽和溶液,以滿足化工生產的需要,可采用的最簡便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2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 g)8.1926年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先生創立了侯氏制堿法,促進了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和世界制堿技術的進步,其生產過程中有下列反應:①NaCl+NH3+CO2+H2O===NH4Cl+NaHCO3↓;②2NaHCO3Na2CO3+H2O+CO2↑。(1)侯氏制堿法所制的“堿”是指________。(2)工業生產過程中,氨鹽水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氫鈉和氯化銨,在常溫下,首先從溶液中結晶析出的是____________(填物質名稱)晶體。(3)現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樣品22.3 g,將其放入干凈的燒杯中,加一定質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燒杯中溶液的質量與滴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曲線如圖3-7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圖3-7①當滴入上述稀鹽酸至圖中B點時,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化學式)。②在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樣品中,含Na2CO3的質量為________g。③當滴入上述稀鹽酸至圖中A點時,試通過計算,求此溫度時所得不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計算結果精確至0.1 g)9.為了測定某品牌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小明取10 g食用純堿樣品(配成溶液)和足量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硫酸,進行如圖3-8甲所示實驗,實驗前后,均需往裝置中緩慢通一會兒氮氣。(樣品中其他物質不與稀硫酸反應)圖3-8(1)實驗前,先往A裝置通入一會氮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隨著純堿樣品與稀硫酸反應,C裝置增加的質量變化情況如圖乙所示,則該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多少?(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H2O+CO2↑)(3)若將稀硫酸換為濃鹽酸,實驗中C裝置增加的質量會偏大,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D 粗鹽提純:利用混在食鹽中的泥沙不能溶于水的特點,可先把粗鹽放入水中溶解,使食鹽與泥沙進行初步分離;再經過過濾除去溶液中不溶的泥沙;最后經過蒸發,把溶解在水中的食鹽結晶分離出來。2.D 為了除去粗鹽中的Ca2+、Mg2+、SO42-,需將它們變為沉淀物除去且不能引入新的雜質。①過濾可以除去生成的沉淀物,應在Ca2+、Mg2+、SO42-變為沉淀物之后、加入鹽酸之前進行;②加過量NaOH溶液,能將Mg2+轉變成Mg(OH)2沉淀;③加適量鹽酸能除去過量的NaOH和Na2CO3,且生成物為NaCl,無雜質產生,但需要將沉淀物過濾之后添加,以免將沉淀重新轉化為雜質離子;④加過量Na2CO3溶液,能和Ca2+反應生成CaCO3沉淀,且能除去過量BaCl2中的Ba2+,應在加入過量BaCl2之后進行;⑤BaCl2能和SO42-反應生成BaSO4沉淀。3.C BaCl2溶液與AgNO3、Na2CO3、Na2SO4三種溶液發生反應生成的白色沉淀分別是:AgCl、BaCO3、BaSO4,故X溶液可能是BaCl2。4.B 若先加NaOH溶液,則會生成由AgOH脫水而成的Ag2O沉淀和Cu(OH)2沉淀,不能逐一分離沉淀;若首先加入Na2SO4溶液,會同時生成BaSO4沉淀和Ag2SO4沉淀(Ag2SO4微溶);若先加入鹽酸,分離出AgCl沉淀,余下Ba2+和Cu2+,加入Na2SO4溶液,則生成BaSO4,再加入NaOH溶液,則會生成Cu(OH)2沉淀,可將其逐一沉淀,加以分離。5.(1)B (2)AC (3)H2O 堿(3)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物中一共有2個N、5個H、4個O、1個Na,生成物中一共有2個N、3個H、3個O、1個Na,反應物比生成物多2個H和1個O,所以X的化學式為H2O;由上述反應可知,硝酸銨可以和堿性物質反應生成氨氣,降低肥效,因此在施用該肥料時,要避免和堿性物質混用。6.(1)NaCl、Na2CO3 (2)碳酸鈉和氯化鈣會發生化學反應,兩者不能同時存在 (3)有白色沉淀產生 (4)有氣泡產生 (5)ABC(1)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若碳酸鈉過量,則含有的溶質是氯化鈉和碳酸鈉。(2)由于碳酸鈉和氯化鈣混合會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故猜想4錯誤。(3)若氯化鈣存在,則加入碳酸鈉溶液會產生白色沉淀。(4)若碳酸鈉存在,則加入鹽酸會產生氣泡。(5)要除去氯化鈉中混有的碳酸鈉,所加入的試劑要能與碳酸鈉反應且不能生成新的雜質,鹽酸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以及二氧化碳,且不引入新的雜質,使用鹽酸可以除去碳酸鈉;氯化鈣溶液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不引入新的雜質,可以使用氯化鈣溶液除去碳酸鈉;氯化鋇溶液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不引入新的雜質,可以使用氯化鋇除去碳酸鈉;氫氧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會引入新的雜質氫氧化鈉,不能使用氫氧化鋇除去碳酸鈉。7.(1)①漏斗 ②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2)①BaCl2+Na2CO3===BaCO3↓+2NaCl②Na2CO3、NaCl、NaOH(3)加入22.4 kg氯化鈉固體(1)①操作Ⅰ是過濾,過濾所需要的玻璃儀器有玻璃棒、燒杯和漏斗。②在蒸發過程中,待蒸發皿中出現較多固體時停止加熱,利用余熱將濾液蒸干。(2)①碳酸鈉可以和氯化鈣或氯化鋇反應生成沉淀,從而除去粗鹽中的氯化鈣和過量的氯化鋇。②粗鹽中的雜質氯化鎂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氫氧化鎂沉淀,硫酸鈉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氯化鈉,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碳酸鈣沉淀,過量的氯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碳酸鋇沉淀,反應后經過過濾除去沉淀,剩余的是大量的氯化鈉和少量的碳酸鈉和氫氧化鈉。(3)可以通過加入溶質的方法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設加入溶質的質量為x,則=,解得x=22.4 kg。8.(1)碳酸鈉(或Na2CO3) (2)碳酸氫鈉(3)①NaCl、HCl ②10.6③解:滴入上述稀鹽酸至圖中A點時,溶液中只有NaCl一種溶質。設反應生成NaCl的質量為x。2HCl+Na2CO3===2NaCl+H2O+CO2↑73 117100 g×7.3% x= x=11.7 g此溫度時所得不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11.7 g+(22.3 g-10.6 g)=23.4 g。答:此溫度時所得不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23.4 g。(1)侯氏制堿法制取的是純堿,即Na2CO3。(2)常溫下,氯化銨的溶解度較大,碳酸氫鈉的溶解度較小,故碳酸氫鈉會首先從溶液中析出。(3)①滴入上述稀鹽酸至圖中B點時,Na2CO3已反應完全,溶液中溶質為NaCl和過量的HCl。②滴入上述稀鹽酸至圖中A點時,Na2CO3恰好完全反應。設混合物樣品中含有Na2CO3的質量為y。Na2CO3+2HCl===2NaCl+CO2↑+H2O106 73y 100 g×7.3%= y=10.6 g9.(1)排凈瓶內空氣,避免裝置內原有的二氧化碳對實驗產生干擾(2)解:由圖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3.52 g。 設純堿樣品中含碳酸鈉的質量為x。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 44x 3.52 g= x=8.48 g該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100%=84.8%。答:該食用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84.8%。(3)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HCl氣體被C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吸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