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九年級全冊提優專題訓練導學講義:2、常見堿與堿的性質(學案 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九年級全冊提優專題訓練導學講義:2、常見堿與堿的性質(學案 含解析)

資源簡介

常見堿與堿的性質
【回顧】
一、堿
1.堿的定義:電離出的陰離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如Ca(OH)2、NaOH等。
2.堿的電離:NaOH===Na++OH-;Ca(OH)2===Ca++2OH-;Ba(OH)2===Ba++2OH-。
堿溶液的pH大于7,但pH大于7的溶液不一定都是堿溶液。
3.常見的堿
(1)NaOH
俗稱燒堿、火堿、苛性鈉。白色片狀固體,易潮解,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熱。
(2)Ca(OH)2
俗稱熟石灰、消石灰。白色粉末狀固體,建筑材料,制取漂白粉的原料。
二、堿的通性
(1)堿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
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注意:有些堿不能溶于水,如氫氧化銅、氫氧化鐵,由于不溶于水,它們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無色酚酞試液變色。
(2)堿+酸―→鹽+水
中和反應: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中和反應的實質:酸電離出的H+與堿電離出的OH-結合成中性的水。
H++OH-===H2O
(3)堿+某些非金屬氧化物―→鹽+水
①工業上常用氫氧化鈉溶液來吸收二氧化硫:SO2+2NaOH===Na2SO3+H2O。
工業上常用堿溶液來吸收有毒的酸性氣體,如:H2S、SO2、HCl。
②盛放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而是用橡皮塞或木塞的原因:SiO2+2NaOH===Na2SiO3+H2O。
③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鈉溶液不能敞口放置的原因:CO2+2NaOH===Na2CO3+H2O(常以實驗探究題考查變質問題)。
(4)堿+某些鹽―→新堿+新鹽
注意:兩種反應物必須是溶液,生成物必須要有一種是難溶于水的。
三、堿性氣體氨氣
(1)氨水(NH3·H2O)是氨氣溶于水得到的一種弱堿,易揮發,易分解。NH3·H2O===NH3↑+H2O。可以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氨氣的存在,試紙由紅色變成藍色。
(2)氨氣可以用堿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來干燥。堿石灰具有吸水性,常作為干燥劑,用于干燥堿性或中性氣體,不能干燥酸性氣體,但可以用于吸收酸性氣體。
例1 下列物質加入無色酚酞試液中,能使酚酞變紅的是(  )
A.Ca(OH)2 B.CuO
C.Cu(OH)2 D.Fe(OH)3
[答案] A
堿性溶液能使無色酚酞試液由無色變為紅色。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氧化銅、氫氧化銅、氫氧化鐵均難溶于水,都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方法點撥] 溶于水的堿[NaOH、Ca(OH)2(微溶)、KOH、NH3·H2O]能電離出氫氧根離子,才能使酚酞試劑變紅或者使石蕊試劑變藍。只有溶于水的堿對應的堿性氧化物才能直接與水化合成堿,如:CuO就不能與水反應;不溶于水的堿受熱易分解為對應的堿性氧化物。
例2 興趣小組同學為了探究實驗室中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的成分,進行了有關實驗。請你與他們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動。
[對固體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NaOH;猜想Ⅱ:全部是Na2CO3;猜想Ⅲ: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實驗和推斷]
圖2-1
(1)若現象a為有氣泡產生,則加入的A溶液是________,說明氫氧化鈉已經變質,有氣泡產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Ca(OH)2溶液,現象a為有白色沉淀,現象b為無色酚酞試液變紅,則白色沉淀為________(填化學式),該實驗________(填“能”或“不能”)說明樣品中有NaOH。
(3)若A是CaCl2溶液,當實驗現象a為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b為________________時,猜想Ⅱ成立。
[反思] 久置的氫氧化鈉變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答案] [實驗和推斷] (1)稀鹽酸(合理即可) Na2CO3+2HCl===2NaCl+CO2↑+H2O(合理即可) 復分解反應 (2)CaCO3 不能
(3)有白色沉淀產生 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
[反思] 2NaOH+CO2===Na2CO3+H2O
[實驗和推斷] (2)Ca(OH)2和Na2CO3反應會生成CaCO3沉淀和NaOH,引入了氫氧根離子,所以該實驗不能說明樣品中有NaOH。
(3)CaCl2和Na2CO3反應生成CaCO3沉淀和NaCl,所以若A是CaCl2溶液,當實驗現象a為有白色沉淀產生,現象b為無色酚酞試液不變色時,猜想Ⅱ成立。
[反思] 根據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進行分析。
[方法點撥] 檢驗氫氧化鈉變質有多種方法:①生成物中有氣體:依據碳酸鈉和鹽酸反應會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②生成物中有沉淀:依據氯化鈣或者氯化鋇和碳酸鈉反應會生成碳酸鈣沉淀。檢驗原物質是否存在:碳酸鈉溶液顯堿性,干擾了氫氧化鈉的檢驗,要檢驗是否存在氫氧化鈉,需要排除碳酸鈉的干擾,即用過量的氯化鋇或氯化鈣除去碳酸鈉,再用酚酞試液檢驗氫氧化鈉是否存在。
                
1.已知氫氧化鋰(LiOH)可溶于水,其化學性質與氫氧化鈉相似。下列關于氫氧化鋰的化學性質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A.能與二氧化碳反應
B.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C.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D.向氫氧化鋰溶液中滴加硫酸銅溶液產生藍色沉淀
2.向氫氧化鈉溶液中不斷滴入稀鹽酸,得到如圖2-2所示的曲線,下列有關判斷不正確的是(  )
圖2-2
A.a點時溶液中有氫氧化鈉和氯化鈉
B.a點到b點溶液中鹽酸的量不斷增大
C.b點時,HCl與NaOH恰好完全反應
D.b點到c點時,溶液中氯化鈉的量不再增加
3.要檢驗倉庫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下列檢驗方法錯誤的是(  )
A.取樣品溶于水后加入稀鹽酸
B.取樣品溶于水后加入酚酞試液
C.取樣品溶于水后加入氯化鈣溶液
D.取樣品溶于水后加入澄清石灰水
4.堿石灰是NaOH與CaO的混合物,取一定量露置于空氣中部分變質的堿石灰,加水充分攪拌后過濾,所得物質成分可能是(  )
選項 A B C D
濾液中 的溶質 NaOH、 Ca(OH)2 NaOH NaOH、 Na2CO3 Na2CO3
濾渣 CaCO3、 Ca(OH)2 Ca(OH)2 CaCO3、 Ca(OH)2 CaCO3
5.下列有關NaOH和Ca(OH)2的性質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①都是白色固體 ②都極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熱
③溶液都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 ④都能和酸發生中和反應 ⑤溶液中通入CO2都生成白色沉淀 ⑥溶液與碳酸鈉溶液反應都變渾濁
A.② B.⑤⑥
C.①②⑤ D.②⑤⑥
6.亞硫酸鹽的一些性質和碳酸鹽的性質類似,如:Na2SO3(亞硫酸鈉)溶液呈堿性,BaSO3(亞硫酸鋇)是白色難溶于水的固體。工業上常用NaOH來吸收SO2氣體。現有吸收SO2一段時間后的NaOH樣品,請選用下列試劑:鹽酸、稀硫酸、蒸餾水、Ba(OH)2溶液、Ba(NO3)2溶液[已知Ba(NO3)2溶液呈中性]、pH試紙、石蕊指示劑,儀器自選,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判斷該樣品中NaOH是否反應完全,請完成下列實驗步驟:
①取少量吸收SO2一段時間后的NaOH樣品,用適量蒸餾水完全溶解;
②取少量該樣品溶液于試管中;
③往試管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時,停止加入;
④后續實驗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觀察到________,則NaOH已完全反應。
7.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驗證“堿使酚酞試液變紅”的實驗時,發現一個意外現象:將酚酞試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變成了紅色,可是過一會兒紅色卻消失了。
[提出問題] 是什么原因導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紅色褪為無色?
[猜想與假設] 他們分別對這種意外現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學:可能是酚酞與O2發生了反應;
乙同學:可能是NaOH溶液與空氣中的CO2發生了反應;
丙同學:可能與NaOH溶液濃度大小有關;
你認為可能還與________(寫一條即可)有關。
[設計實驗] 三位同學分別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請你填寫下表。
實驗步驟 設計這一步 驟的目的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①將NaOH溶液加熱煮沸 __________ __________ 溶液變紅,過一會兒紅色消失 甲同學猜想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
②向冷卻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__________ __________
(2)乙同學設計如圖2-3中Ⅰ裝置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試管中溶液的紅色褪去,于是認定自己的猜想正確。請寫出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學認為乙同學的實驗不夠嚴謹,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2-3
(3)丙同學使用了色度傳感器測溶液的顏色。他在a、b、c三個比色皿中分別加入等量5%、10%、20%的NaOH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試液。溶液顏色的變化曲線如圖Ⅱ[說明:溶液無色時色度值(透過率)為100%]。請你觀察圖Ⅱ回答問題。
①寫出兩條規律性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測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試液后褪為無色的時間約為________。
A.小于30 s B.30~90 s
C.90~140 s D.140~180 s
E.180~280 s F.大于280 s
8.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對中和反應進行探究,請你參與實驗:
實驗1:證明酸與堿發生了反應。
稀鹽酸與NaOH溶液混合沒有明顯現象,小麗同學按圖2-4甲進行實驗,證明了鹽酸與NaOH溶液發生化學反應,她依據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2-4
實驗2:證明酸與堿反應有水生成。
小明同學取變色硅膠固體(吸水后由藍色變為紅色)、無水醋酸(一種酸,常溫下為無色液體)和氫氧化鈉固體進行圖乙所示的三個實驗。
(1)觀察發現實驗①②的硅膠不變色,這兩個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試劑后,要迅速塞緊橡膠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證明酸與堿反應有水生成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3:測量酸與堿反應過程的pH、溫度變化。
取一定量的稀鹽酸,向其中逐滴勻速滴加NaOH溶液,用傳感器實時獲得溶液的pH、溫度變化曲線如圖2-5所示。
圖2-5
(1)0~t1時,溶液的酸堿性變化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圖分析,酸與堿發生了反應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與堿的反應是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9.實驗室中有一瓶長期使用的氫氧化鈉固體樣品,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對該樣品的成分及含量進行探究。
[發現問題] 該樣品中含有哪些物質?
[查閱資料] (1)NaOH在空氣中不會轉化成NaHCO3。
(2)BaCl2溶液呈中性,Ba(OH)2是可溶性堿。
(3)CO2在飽和的NaHCO3溶液中幾乎不溶解。
[提出猜想] 猜想Ⅰ:NaOH;
猜想Ⅱ:Na2CO3;
猜想Ⅲ:NaOH和Na2CO3。
[設計實驗]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步驟①:樣品全部溶解 步驟②:觀察到現象A
[收集證據] (1)若現象A是有氣泡產生,則X溶液為________,則________(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不成立。
(2)若X溶液為BaCl2溶液,現象A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則產生沉淀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反應后的上層清液,測定其pH,當pH________(填“>”“<”或“=”)7時,證明猜想Ⅲ成立。
[定量分析] 確定部分變質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
興趣小組的同學用如圖2-6所示裝置進行實驗。
圖2-6
步驟如下:①按圖連接好裝置,并檢查氣密性;
②準確稱取該樣品1.0 g,放入燒瓶內;
③打開活塞,滴加30.0%的稀硫酸至過量,關閉活塞;
④反應結束后,量筒內液體為55.0 mL(已知:室溫條件下,CO2的密度為1.6 g·L-1)。
(1)B裝置集氣瓶內原有的空氣對實驗結果______(填“有”或“沒有”)影響。飽和NaHCO3溶液如果用水代替,則所測CO2體積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2)計算該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計算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實驗反思] 有同學指出,上述三種猜想并不全面,請再提出一種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氫氧化鋰可溶于水且與氫氧化鈉的性質相似,則其具有堿的通性。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鋰反應生成碳酸鋰和水;氫氧化鋰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變藍,使無色酚酞變紅;氫氧化鋰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
2.B  a點已經滴入一定量的鹽酸,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但溶液的pH仍大于7,說明氫氧化鈉還有剩余,故溶液中既有氫氧化鈉又有氯化鈉;b點溶液的pH等于7,說明鹽酸與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故從a點到b點溶液中滴入的鹽酸完全和氫氧化鈉反應,溶液中沒有鹽酸;b點溶液中氫氧化鈉已消耗完全,故b點到c點時,溶液中氯化鈉的量不再增加。
3.B  氫氧化鈉、碳酸鈉均顯堿性,遇酚酞試液均顯紅色,故只選用酚酞試液不能檢驗氫氧化鈉溶液是否變質。
4.A  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會生成碳酸鈉,氧化鈣與水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又可以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鈉。①當氫氧化鈣與碳酸鈉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中只有NaOH,濾渣中只有CaCO3;②當碳酸鈉過量時,溶液中有NaOH、Na2CO3,濾渣中只有CaCO3;③當氫氧化鈣過量時,溶液中有NaOH、Ca(OH)2,濾渣中有CaCO3[或CaCO3、Ca(OH)2,因為Ca(OH)2微溶]。
5.D  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都是白色固體;氫氧化鈉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熱,而氫氧化鈣微溶于水;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溶液都顯堿性,都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鈉都能和酸發生中和反應;氫氧化鈣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而氫氧化鈉溶液中通入CO2不生成白色沉淀;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而變渾濁,而氫氧化鈉溶液與碳酸鈉溶液不反應。
6.③硝酸鋇溶液 不再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試管中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與標準比色卡對比(或向試管中滴入石蕊指示劑) pH等于7(或溶液顯紫色)
③實驗要判斷氫氧化鈉是否反應完全,因為亞硫酸鈉呈堿性,所以要消除亞硫酸鈉的影響,滴加硝酸鋇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產生,說明亞硫酸鈉已經完全反應。④通過判斷溶液的酸堿性,來判斷溶液中是否有氫氧化鈉,用pH試紙或者紫色石蕊指示劑都可以,若觀察到pH等于7或者溶液為紫色,證明氫氧化鈉已經反應完了。
7.[猜想與假設] 滴入酚酞試液的多少(或滴入酚酞試液的濃度大小或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的雜質等,合理即可)
[設計實驗] (1)除去溶液中的氧氣 隔絕氧氣
不正確
(2)2NaOH+CO2===Na2CO3+H2O 若制取的二氧化碳氣體中混有氯化氫氣體,試管中溶液的紅色也能褪去
(3)①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越大,酚酞試液變紅后褪色越快 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越小,起始時色度值越大 ②F
8.實驗1: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實驗2:(1)證明反應物中沒有水
(2)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試管干擾實驗
(3)試管③中硅膠由藍色變為紅色,試管①②中硅膠不變色
實驗3:(1)溶液酸性減弱,t1時變為中性
(2)溶液pH變大,t1時pH=7 放熱
實驗1:根據溶液中顏色的變化確定,鹽酸和氫氧化鈉發生了中和反應。實驗2:(1)①和②的實驗目的是證明無水醋酸和氫氧化鈉固體中無水,不能使硅膠變色。(2)為了防止空氣中的水蒸氣進入試管中對實驗產生干擾,實驗過程中要迅速塞緊橡膠塞。(3)根據試管③中硅膠由藍色變為紅色,試管①②中硅膠不變色,證明反應中有水生成。實驗3:(1)0~t1時,溶液的pH逐漸增大,酸性減弱,t1時pH=7為中性。(2)根據溶液pH變大,t1時pH=7,說明酸與堿發生反應,隨著反應的進行,溶液溫度升高,說明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
9.[收集證據] (1)稀鹽酸(合理即可) 猜想Ⅰ
(2)BaCl2+Na2CO3===BaCO3↓+2NaCl >
[定量分析] (1)沒有 偏小
(2)解:55.0 mL=0.055 L,反應生成CO2的質量為:1.6 g·L-1×0.055 L=0.088 g。
設參加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為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44
x 0.088 g
= x=0.212 g
所以該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
×100%=21.2%。
答:該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為21.2%。
[實驗反思] NaOH、Na2CO3、H2O
[收集證據] (1)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所以若現象A是有氣泡產生,則X溶液為稀鹽酸,則猜想Ⅰ不成立。(2)氯化鋇和碳酸鈉反應會生成碳酸鋇沉淀和氯化鈉,化學方程式為:BaCl2+Na2CO3===BaCO3↓+2NaCl,猜想Ⅲ中含有碳酸鈉、氫氧化鈉,所以取反應后的上層清液,測定其pH>7。[定量分析] (1)空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碳量很少,不會對結果產生大的影響。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會與水反應,所以飽和NaHCO3溶液如果用水代替,則所測CO2體積偏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济纳旗| 万全县| 河源市| 贺兰县| 原平市| 图木舒克市| 山阳县| 凭祥市| 瑞丽市| 漠河县| 阳泉市| 巨野县| 咸阳市| 石嘴山市| 竹山县| 株洲市| 长沙县| 金溪县| 齐齐哈尔市| 蕉岭县| 内乡县| 辽宁省| 黄石市| 武乡县| 六枝特区| 聊城市| 卢湾区| 青海省| 武城县| 深水埗区| 新兴县| 陕西省| 洪洞县| 西乡县| 宝坻区| 香港 | 岳西县| 肇东市| 瑞安市| 封开县| 尚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