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描述血液的組成成分和各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2)能區分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和功能。(3)描述心臟的結構與功能。(4)概述循環系統的途徑及血液成分的變化過程。2、能力目標:(1)能夠簡單分析血常規指標,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嘗試用圖解法來表示復雜知識的方法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血液循環系統的學習,形成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教學重點、難點重點:1.血液的組成和功能2.血管和心臟的結構與功能特點3.觀察心臟的結構難點:血液循環的途徑。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我們從食物中獲取的營養物質通過消化吸收進入了哪里?我們吸入的氣體如何運往全身各處?血液的組成和功能1.出示血液分層圖,提示思考提綱:a.正常情況下,血液會凝固,觀察血液的分層現象,我們要在血液中加入什么?b.血液分幾層?分層后的各部分是什么成分?c.血漿的成分和功能是什么?2、出示光學顯微鏡下血細胞涂片標本圖,出示思考提綱:a.在此血涂片中指出各種成分的名稱?b.在此血涂片中哪種細胞體積最大?哪種細胞體積最小?哪種細胞數量最多?哪種細胞數量最少?哪種細胞沒有細胞核?c.列表比較三種血細胞的形態、結構和功能。d.紅細胞內含有豐富的什么?它有什么特性?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過少,或者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含量過低,都稱為貧血。貧血病人應多吃含鐵質或蛋白質豐富的食物。f.解讀血常規化驗單仔細觀察、思考、交流。學生積極觀察、思考、小組合作交流、歸納血液的組成和功能。小組討論“人血常規化驗單”結合第一章的內容回答問題做到“溫故而知新”輸血與血型有些人因為意外原因,失血過多,這時候我們需要考慮給他輸血。是不是所有的學都適合輸血啊?提問:a.血液的類型。b.混合輸血的危害和輸血的原則。c.誰是萬能能輸血者和萬能受血者?知識拓展教師幻燈片展示知識拓展的題目。教師對學生所做題目進行簡單的點評。學生獨立完成知識拓展的題目。血管的結構和功能1、出示三種血管的圖片判斷分析2、出示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對比的表格,讓學生列表歸納。3、出示毛細血管進行物質交換示意圖和提綱:毛細血管適于進行物質交換的特點有哪些?體現了怎樣的生物學觀點?區別各種血管,并說明區分的依據并列表歸納。知識拓展教師展示血管的圖片 學生觀察圖片,說出血管的名稱并說出判斷的依據。心臟的結構和功能1、出示心臟結構示意圖和思考提綱:a.說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結構的名稱。b.說出圖中數字所代表的各結構的名稱。c.觀察圖,比較說明心臟的四個腔中,哪個腔最厚?d.觀察心臟的圖片,說出圖片所指的結構的名稱。2、師生共同歸納心臟的特點及血流的方向。血液循環的途徑1、出示體循環示意圖:說出體循環的途徑。2、出示肺循環示意圖:說出體循環的途徑。a.體循環和肺循環是通過什么結構聯系的?b.在血液循環系統中動靜脈血發生轉變的場所在哪?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血壓和脈搏提問:1.成年人的正常收縮壓和舒張壓。2.低血壓和高血壓3.脈搏次數結合實際生活知識拓展觀察人體血液循環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1、某人患有腎炎,醫生在其手部輸液治療,請說出藥物經過的途徑。2、下肢骨骼肌運動產生的二氧化碳被運出體外的途徑。結合循環路徑。板書設計人體內的物質運輸一、物質運輸的載體 二、物質運輸的器官 三、物質運輸的途徑1.血液的組成 1. 血管 1.體循環2.輸血與血型 2.心臟 2.肺循環3.血壓與脈搏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