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其他生物的呼吸》 教案【教學目標】1、了解單細胞生物的呼吸。2、掌握魚類的呼吸。3、了解鳥類、昆蟲類的呼吸。【教學重、難點 】魚類和兩棲動物的呼吸。【教學過程】一、導入單細胞動物通過氧和二氧化碳的擴散交換氣體二、新知探索(一)魚類的呼吸1.魚的呼吸器官——鰓2.鰓絲(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鰓弓(著生鰓絲和鰓耙)鰓耙(“過濾器”)3.鰓是魚的呼吸器官,其中主要部分是鰓絲,鰓絲里密布著毛細血管。當水流經鰓絲時,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會通過擴散作用進入毛細血管的血液里,血液的二氧化碳則擴散到水中。拓展:水中含氧量的多少是魚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環境條件。水中的含氧量遠遠低于空氣中的含氧量。在20℃時,1毫升水中大約含有0.0065毫升的氧氣,而1毫升空氣中卻含有0.21毫升的氧氣。思考:有時魚塘中為何會出現“浮頭”現象?(二)兩棲動物的呼吸1.青蛙幼體——蝌蚪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2.青蛙的呼吸:蛙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蛙的成體以肺呼吸為主,皮膚具有輔助呼吸的功能。3.像青蛙這樣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陸地或水中用肺呼吸的動物是兩棲動物。思考:蚯蚓生活在什么環境中?為什么炎熱夏季雨過天晴后沒有及時鉆進土壤的蚯蚓會死亡?(三)鳥類的呼吸1.鳥類呼吸系統的結構非常特殊,由鼻、咽、氣管、支氣管、肺和一些氣囊組成,支氣管一直穿過肺而與腹氣囊相連。主要呼吸器官——肺輔助呼吸器官——氣囊2.呼吸特點:雙重呼吸思考:雙重呼吸的意義?鳥類的呼吸系統有氣囊。氣囊只有貯存氣體的功能,沒有氣體交換的功能。鳥類在吸氣與呼氣時,肺均能進行氣體交換的現象,稱為雙重呼吸。雙重呼吸大大提高了鳥類進行氣體交換的效率,與其生命活動相適應。(四)昆蟲的呼吸觀察圖中實驗,設計者意圖是什么?實驗結果:左邊瓶中蝗蟲不死;右邊瓶中的死實驗結論是:大多數昆蟲生活在陸地上,用氣管進行呼吸。(五)蝗蟲的呼吸1.主要呼吸器官——氣管、微氣管蝗蟲身體的兩側有兩條縱行的氣管主干,通過橫氣管相互連通。氣管主干發出許多分支,最后分成許多微細的盲管狀微氣管。氣管主干在身體的兩側有與外界相通的氣門,氣門能夠張開與閉合,是氣體進出的門戶。微氣管是昆蟲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氧氣能夠通過微氣管直接到達各種組織細胞,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通過微氣管運走。三、課堂小結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